引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學問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這是孩子們自小就會被父母教導的內容,只有一個人努力地掌握了全部的知識,那麼知識必然會給予她回報。知識像時間一樣,只要你敢於努力抓住,那麼它一定能在你的人生中指引你熠熠生輝。當孩子們長到一定的階段,就要經歷改變其一生命運的高考,這場考試對所有的人都很公平,從這場考試開始,人生的起始點才真正由自己展開。
高考狀元劉學紅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曾經有10年的時間高考遭到了廢除,在沒有高考的那段時間裡,學子彷佛都失去了人生方向,一切都沒有了什麼意義。到了1977年,高等學校入學招生考試的名額再度被恢復,而這個好消息一經推出,就令舉國上下的學子又震驚又驚喜。這段時間裡不少工人、農民都重新籌備起了考試。這一年,高考剛剛恢復,高考狀元自然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在高考恢復的第一年,劉學紅就拿下了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的「獎章」。
在高考沒有的那幾年裡,上大學無疑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準確來地說,或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因為爭取到推薦的權利是非常艱難的,讓家裡的孩子被推薦去上大學一般都是家庭條件還不錯的。而在這些孩子當中,有一些成分不好的,即使一家人都是樸實的人,孩子學習也很好,但她們上大學依舊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1975年,劉學紅的初中生涯結束了,儘管在初中時代,劉學紅的成績非常優異,可以排得上第一第二名,但是因為那時高考還沒重新展開,所以她像大部分人一樣,被安排去了鄉下進行勞動改造。她去到的是高嶺公社四大隊,別說是她自己了,身邊人都替她遺憾,覺得她應該去上大學。在鄉下勞動的時候,劉學紅也將她優秀的學習能力展現了出來,農活她學得很快,也很能適應這裡艱難的環境,可是這單純靠力氣的活動,令本是學子的她非常絕望,兩點一線的生活,靠力氣的工作讓她煩透了,她多麼渴望像以前一樣能夠坐在書本前努力學習啊。
作為女孩子的劉學紅,她無法接受和男生評比勞動之星,因為男女的力氣本就是不平等的。她每當想起老師曾經的那句教導:「知識改變命運的時候」她都無比的疑惑,因為從她現在的生活中,她真的找不到一絲一毫能動搖到她命運的方向,甚至這裡的人都在向她灌輸只有把體力做好了才能賺更多的錢的思想。
為高考奮戰
久而久之,劉學紅對於上學更加渴望了。她心裡明白,只有工農兵才又資格被推薦上大學,自己希望渺茫。而她怎麼樣才能夠得到大學的名額呢?一個是在勞動中插隊兩年及以上,一個則是無條件在勞動改造中努力露頭的。而1977年,當宣布高考恢復的那一刻,劉學紅激動地不知道吶喊過多少次。她在高嶺公社的11位青年夥伴無不為這個好消息興奮自豪,11個人都報了名。
那一年的考試月份定在了12月,而令人窒息的是,10月份恢復高考的通知才緩緩發出。只有兩個月的複習時間了,鄉下的學習條件又差,即使11位青年都滿懷期望,但焦慮也隨之而來。她們只能白天幹農活,晚上靠著微弱的燈光讀書。雖然生活十分的充實,但也非常的辛苦。
劉學紅的母親得知了女兒千裡外辛苦讀書的消息,她想要替女兒出一份力,於是她通過好幾個同事找到了曾經的幾份高考卷。可是擁有那幾份高考卷的人家非常寶貴卷子,所以劉學紅的母親還要把女兒帶到人家家去和別的孩子一起複習。
在這次的高考中劉學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00分的滿分她就得到了99分,只有作文扣了一分。雖然作文少了一分,但依舊是高分作文,作文題目《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是她親生經歷的故事,這篇文章打動了不少人,北大文學系也向她投出了橄欖枝。
中國青年報工作,無比感激高考
在北大中文系畢業後的劉學紅,無疑擁有著比別人優秀許多的出身,她順利地進入了中國青年報,青年報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可是非常有名的報刊,而劉學紅一畢業就能進入如此優秀的地方工作,可見其能力。
劉學紅再後來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非常感謝高考的恢復,如果沒有高考,自己的命運可能沒法走上上升路,包括身邊的青年們,她們也會在抑鬱的日子裡度過一生。比其現在的青年報工作和曾經的工人、售貨員工作,她無疑更愛現在的工作,是高考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