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微信官方宣布,「微信搜索」正式升級為「微信搜一搜」。搜一搜會有全新的視覺物料,用戶可以主動通過搜索關鍵詞獲得公眾號、小程序、遊戲、百科、醫療諮詢等二十多種信息及服務。搜索入口上,除了最明顯的微信會話窗口頂部,發現頁「搜一搜」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入口是,在瀏覽公眾號文章或H5頁面時長按選中一段文字,也會出現「搜一搜」選項。
近幾個月以來,騰訊那頭頻出社交新產品,最近剛上線的「朋友」的內測邀請碼,還刷屏了朋友圈。這頭開始建新的鵝廠,還打起了「百度搜索」的主意。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太清楚騰訊究竟在布局怎樣的一盤棋。
其實客觀的來看騰訊,最火爆的無疑是社交和遊戲,因此也奠定了其霸主的地位。但是從騰訊最近的頻頻出手來看,著實有些躁動,好像是在追求些什麼,又像怕被落下些什麼。但是已經混的風生水起的騰訊這些操作真的可以實現其精打的如意算盤嗎?
騰訊盯上的「搜索」是雞肋操作還是誠意之作?
早在PC時代,騰訊就鍾情於搜索事業,並投入大量資源想要捧紅「搜搜」,但結果不如人意,搜搜業務在2013年併入了搜狗麾下。2014年6月微信搜索功能作為獨立入口出現,最初僅支持查找聊天功能;2014年9月,微信搜索支持查找公眾號文章等,開始嘗試內容分發;2017年5月,微信新增「看一看」和「搜一搜」兩大入口;2017年9月,支持搜索查找小程序;2018年4月,接入搜狗、知乎、微信讀書等應用內內容。現如今正式升級,功能也相對來講更齊全。
從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索也一直在發生變化,當各大App間接阻隔了信息的流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通過自建內容生態形成搜索源頭的差異化。搜索方式也不僅限於文字搜索,語音搜索、表情搜索等多種形式並存,強化搜索作為「連接」的通道作用。
但是其實說白了,搜索做的就是流量和內容。百度的商業邏輯就是,基於用戶對於其「搜尋引擎」的認知,通過內容分發創造商業價值。而微信和字節跳動在搜索業務上選擇了相似的路徑——先做自有內容搜索,再做全網搜索。
因此,百度、搜狗所代表的傳統搜索生態優勢在於量;而微信搜索生態的優勢在於質量。
而隨著人們的眼界的不斷提高,公眾們開始關注更加優質的原創內容生態,此外,傳統搜尋引擎所依賴的盈利模式,也導致傳統搜索生態更惡化,這也是國內網民每每所吐槽的事情。所以,對於公眾來講,大家都只想要一個更優質的搜索生態,從內容出發的傳統引擎所不具有的搜尋引擎。不知微信是否可以做到,但是終究是一個開始。
騰訊微信一枝獨秀與百家齊放
話說,自從馬雲宣布要退休以後,馬化騰一直處於持續活躍狀態,不僅連上4款社交產品,「朋友」的內測邀請碼,也刷屏了朋友圈,昨日搜索功能也成功上線,不得不說騰訊有著超級流量+內容生態的強大力量。
但是就算是這樣,騰訊依舊是憂慮與野心並存。特別是在微信生態的迅速擴大,騰訊順利了佔據了移動網際網路社交主場後,我想騰訊現在最想要的不是微信的一枝獨秀,而是想翻越這座山,實現旗下所有產品的百花齊放。
除了「朋友」,騰訊今年推出的四款社交產品包含:圖片社交的「有記」、聲音交友的「回音」、視頻交友的「貓呼」、聚焦脫單的「輕聊」。推出這麼多是因為騰訊怕嗎?我感覺是有一點危機感的。
畢竟騰訊在坐擁頭條十倍流量,百倍財力的情況下,力推的「微視」,「 天天快報」依舊被頭條系打得找不著北,想投錢給快手來遏制頭條系,但人家就是遲遲不站隊。
而與此同時,社交領域賽道又一直不缺對手。2019年,在戀愛交友領域,阿里推出了如我,京東推出了梨喔喔,字節跳動也收購了Biu校園。之後,在語音社交這一領域,阿里巴巴發布了唱鴨,字節跳動又入股了音遇,網易也上線了聲波。
這樣一看如何不叫人擔心。此外,荔枝FM的吱呀和今日頭條的音遇等數款聲音社交類產品,都曾因為內容打「色情擦邊球」問題,遭遇監管危機,被要求下架整改。「探探」也疑因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違規信息被政府有關部門敦促下架後,陌陌也隨後開啟為期一個月的自查自糾。社交產品所面臨的監管、整改、下架等問題,也使得社交市場一直在負重前行。
所以說,此次搜索功能的上線,是不是在預示著騰訊的下一步布局,還是騰訊在為頻出的社交產品在做引流?也或許這些才是騰訊這盤棋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