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海正藍
風吹進深夜的夢
帶來神隱的消息
還有一場
落在車站的雨
■
黃昏時分的海風驀然帶了一絲涼意,後知後覺地發現,夏天結束了。
不由想起宮崎駿的動畫,那是一個巨大的「吉卜力」造夢工廠,或是鄉野間、城市裡,或是海邊、森林裡,珍藏著無數人有關夏天的記憶。
說到「吉卜力」名字的來由,宮崎駿笑著說是架飛機的名字,當時取的時候大抵也沒想過,自此「吉卜力」便成為了動畫史的傳說吧。
「任何劇本我都沒有,我真的不是按照任何規律創作的,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這最後會成為一部怎麼樣的作品」
2013年夏天,宮崎駿的《起風了》上映,當時說這便是宮老的最後一部動畫了。可真正熱愛的事物又怎麼會就如此放下呢?
記憶裡宮崎駿如是說,和《起風了》裡的堀越二郎同樣,飛機也一直是他的夢。
可設計飛機和機械的人,無論他們的意圖是多麼的善良,時代之風會把他們轉化成為機械文明的工具,從來都不會是無害的,都是被詛咒的夢想。
美麗卻被詛咒的夢想。
工作室外面的草地上,宮崎駿望著遠方,那是福島的方向。
2011年福島核電站洩露事故到底是給這片土地……不,應該是給這顆星球帶來了無法抹平的傷痕。
只有在這時候,人類才會短暫地思考:若有一天,這顆孤獨的藍色星球不再有其他生命的活力,我們又該如何?
宮崎駿的動畫世界裡無數次提到人與自然的關係,《風之谷》、《幽靈公主》……都呈現了欲望致毀滅。
萬物有靈且美。
始終相信自然界中存在著某種精神力量,那或許是風吹山谷松濤陣陣的空靈迴響,又或許是秋日雨落紅楓搖曳的霖鈴遺音。
人類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若有一天迴響不再,遺音已逝,那才是走向毀滅。
■
說到毀滅,不由想起宮崎駿的動畫裡的戰爭元素。
《風之谷》裡塑造了巨神兵這一具有終極破壞力的生物,但在不同的作品裡,不同的時間、空間環境下,這個恐怖的戰爭機器也可以是和平安靜的自然界守護神。
這種看似矛盾的設定,卻正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可窺見一斑的哲學思想。
譬如人性也是複雜的,沒有純粹的善與惡,《風之谷》裡的艾伯西想要摧毀森林,但同時想給小鎮居民帶來更好的生活。
光怪陸離的人性並不矛盾地並存於這個世界,人們也才能更不畏懼地去面對自己的存在。
宮崎駿的員工曾對他說,他們完全不懂他的電影、他的作品、他的世界。
當他們在創作《千與千尋》,甚至宮老自己也不懂,他從來都是跟著自己的感情和直覺創作。
或許永遠也不會懂,畢竟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大多數人也不過是憑直覺生活的感性動物。
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多少了解?這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不構成任何問題。
因此,為什麼要看懂這些電影呢?這個世界充斥著大量的無謂事物,它本身就不是能用言語解釋那麼簡單的。
之於宮崎駿的動畫,千千萬萬人的理解盡皆不同,可那都沒關係,不是嗎?我們無一不是更好地去生活,去面對生活。
儘管畫面描繪了人類因無窮的欲望引發的戰爭與毀滅,可我們仍然能感受到角落那些普通身份的主角想要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
看盡了黑暗面卻仍然熱愛生活,於是,世間所有平凡生命不再平凡。
■
「看見海」與「吉卜力」的淵源也因熱愛。
「看見海」的老闆二王是一位對宮崎駿動畫有著極致熱情的設計師,大抵也是如此,才會想在這一方天地裡給吉卜力留下幾扇窗戶。
在「看見海」,從二樓到五樓,每層樓梯轉角的四扇窗戶,皆是裝的彩色玻璃,而這玻璃上所繪畫面,便是宮崎駿動畫裡的主角了。
和老闆聊起彩色玻璃的製作,二王顯然是歡喜而又帶著些許遺憾的。
歡喜之處自然是因談起所愛事物,而遺憾嘛,則是二王原是想在四樓窗戶上繪製麒麟獸和小精靈的。
但因在宮崎駿想像中的山獸神與小精靈都是比較奇異的長相,二王擔心前來的小客人們害怕,故打消了這個念頭。
約莫正是因為遺憾才念念不忘吧。
作為設計師的二王,深知設計是需要嚴謹核對每一個細節的工作。
對於彩色玻璃的製作,即便是已有畫稿,當轉譯為一種新的材質去實現的時候,便需要更多的技藝與耐心,才能呈現更完美的作品。
這和宮崎駿幾十年來堅持手繪動畫在某種意義上是契合的,那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走進「看見海」,沿著階梯層層向上,最先落入目光的是二樓轉角處的窗戶。
這裡二王選擇的畫面是波妞——《懸崖上的金魚姬》主角,因這部作品最為天真質樸,治癒人心。
此外,它是以海洋環境為背景設定,與「看見海」很是相和,這也是二王選擇波妞打頭陣的重要原因。
接著往上便能在三樓轉角處的窗戶上看見吉卜力工作室的標誌——「龍貓」的彩繪玻璃。
說起龍貓,二王笑著說,自己也是記不清到底收藏了多少有關《龍貓》的周邊了。
而「看見海」的吉祥物「花花山」也承襲了龍貓同款呲牙咧嘴的笑容,同是一方水土的守護神,二王是願人們內心能留一片純淨與他們。
再往上便是四樓,此處所繪的是《哈爾的移動城堡》這部作品的畫面,鳥人形態的哈爾正擁著蘇菲回到城堡。
選擇這幅畫二王本身是比較猶豫的,只是因為擔心琺瑯彩是否能實現哈爾羽毛的質感。
但最終為了滿足「看見海」另一位老闆——大王的少女心,還是敲定了它。
最後的彩蛋是五樓的《紅豬》,雖然對大眾來說,這部作品的熟知度會比宮崎駿其他作品稍低些。
但《紅豬》本身那種浪漫的亞得裡亞海特有情調,也是吸引了萬千文藝片同好們。
二王將《紅豬》放在五層閣樓這個特別的空間,也是因它小眾及獨有的成熟格調,與這裡更為契合。
四扇寶藏般的彩色玻璃,恍如遺落人間的彩虹——瑰麗且精緻的琺瑯彩工藝,溫潤如玉,耀比寶石,更是比骨瓷更細緻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