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居然有幾十種人格,嚇得我都分裂了!

2020-12-05 波叔的喃喃自語

多重人格(DID):殺了我,治癒我

去年張一山主演的電視劇《柒個我》掀起了不小的火花,張一山跟原版《殺了我,治癒我》中的池城一樣,一人把所有角色全部包攬,完全翻轉於全部角色之間。我們不僅看到了張一山分裂七角的炸裂演技,更看到了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飽滿人物形象。

話說,這多重人格分裂的劇情一向是影視劇偏愛的題材,尤其是一些懸疑驚悚劇,彎彎繞繞了半天,最後來個意想不到的驚奇結尾,你看到的都不是你看到的,你以為的都能超過你以為。

比如小李子的經典影片《禁閉島》、豆瓣評分8.5的《致命ID》,才女娜塔莉·波特曼的《黑天鵝》,就連咱們國內也不斷涉獵這個題材,萬茜的《你好!瘋子》……

導演鍾情於懸疑背後的驚情,編劇執著於分析人類的精神病症,而觀眾呢,則更意淫於一個主角在男男女女間自由切換的酣暢淋漓。

然而故事的背後,比故事更精彩的是真相,看似是現實的藝術化展現,其實現實要比藝術更匪夷所思。

多重人格障礙,在醫學上有個學名叫: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簡稱DID。在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稱為「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屬癔症,還有種簡單的解釋就是「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多個靈魂」。

醫學界定義他們生了病,自我身份識別出現障礙,喪失了自我統一感。可我深深覺得,他們更像是人類某種特別的存在,多種人格同生於一個身體,併兼具了多樣而不重複,迥異又各自為營的性格身份體徵。

你覺得他們不合理,但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所以我們不去深度解析他們為什麼會存在多重人格,畢竟醫學都還在研究探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些擁有多重人格的人,主人格是怎樣與副人格和諧相處的?他們又是如何生活下去的?

24個比利,一個被釋放的重型犯

通常一個擁有多重人格的人,這些人格裡一定有個主人格,然後剩下的是副人格。這些人格猶如馬戲團演員一樣,會輪番蹦出來支配這具身體,他們共生共存,有時候也相愛相殺。

先講個一個最著名的多重人格案例,相信許多讀者也有所聽聞,這位主人公的故事還被改編成小說和電影,他就是美國歷史上唯一因為多重人格而釋放的重罪犯比利·米利根。

某百科上是這麼說的:1975年當時只有22歲的比利因為持械搶劫被捕,1977年假釋。然而假釋後不久,1977年的10月22、26和27日,比利就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因涉賺強姦和綁架3名女子被捕,被檢方以搶劫、綁架和強姦罪起訴。

但在審判過程中,本以為鐵證如山,毫無懸念,卻被醫生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

據說是比利創造出的女性人格阿達拉娜,作為一個女同性戀,利用他的男性身體,侵犯了別的女子。因此他被判無罪,成為法律史上第一個犯了滔天罪行卻毫髮無損獲得自由的罪犯。

不僅該案件受到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而且比利還成為了法律、醫學,乃至影視劇題材熱衷的典型代表。

比利擁有24重人格,這些人格具有不同的國籍、性別、年齡、才能、智商和性格。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

像是一個隊伍,每個人承擔不同任務,又完全不像隊友,因為互不知情。直到第24種人格「老師」的出現,融合了前23種人格,對往事才擁有了近乎完整的記憶。

我們外人看到的也許只是新奇和樂子,然而對於當事人來說,多重人格佔據身體是非常痛苦的經歷。因為擁有多重人格的某一人格行為是並不會進入另一人格的記憶中,也幾乎是意識不到其他人格的存在。

多重人格的人,就如同間歇性失憶一樣,記憶斷條、不連貫,對自己的行為無法控制,甚至像比利一樣犯了罪也並不自知。在這裡,多重人格是相殺互傷的,犯罪的人格為比利的主人格帶來了深重的罪孽。

但是在比利被強制轉往「人間地獄」利瑪精神病院的十多年監禁間,他卻通過多重人格的友好搭配,向殘暴又冷酷的專治體系做出了堅決的反抗和鬥爭。這裡多重人格彼此相愛,共生共存,才促成了比利獲得真正的自由。

在利瑪精神病院,許多病人都遭受著非人的折磨和待遇,比利也不例外,醫院的人完全不相信他的病症,大劑量給他服用藥物,毆打暴力更是家常便飯。

正如比利在自傳中描述,他的不同人格在特定情況下分裂出來,發揮特長,出謀劃策,保護身體,從而整整用了十年的時間與醫院抗爭,為病友爭取權益,直面魔鬼,成功出逃。

分裂成你,來代替我的悲傷

除了比利,其實世界上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因為擁有12個人格,而在網絡上爆紅的畫家奶奶,和比利一樣她在畫畫方面天賦秉然,而且每個人格喜好不同、畫風不同,這也讓她成就了不少傑出的作品。

還有個美國紀錄片拍攝的女子寶拉,身體裡住著15種人格。當心理學家用腦電圖對她進行測試時驚愕的發現,她切換人格時大腦活動、心率以及身體數據是截然不同的,眼神也完全不同。

寶拉說,5歲時她曾被性侵犯,至此她的另一個人格瑪麗亞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強悍的存在。當寶拉一旦受到欺負和委屈時,瑪麗亞就會佔據身體來保護她免於受傷。

有研究表明,大多數擁有多重人格障礙的患者,都曾有過童年的創傷性經歷,用分離出的不同人格來代替主人格承受痛苦,隱藏傷痛的記憶,並創造新的思想、技能和性格。他們害怕整合,這意味著那些人格將逐一「死去」。

多重人格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破碎的靈魂,許多碎片才能完整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格都體現著主體的某種需要,也許是愛、擁抱、溫暖和安全感,也許是強大、勇敢、暴烈和殘忍……

跟影視劇作品不同的是,患有多重人格的病人並不會發生什麼浪漫美好的故事,通常日復一日要面對的都是人格切換的疲憊、痛苦和無奈。

有一對情侶Kai和Franz,她們兩個都是多重人格患者,加起來共有400種人格。她們均在童年時期受過重創,兩人選擇在一起互相溫暖、相互慰藉。

然而副人格相處起來並沒那麼容易,關係也極其複雜,一會兒喜歡,一會兒厭惡,一會兒親人,一會兒戀人,這也是至今為止我們看到的最特別的情感關係了。

比利曾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開來接受。」

父親自殺,母親改嫁,繼父虐待加變態性侵,導致了比利多重人格分裂越來越多,而分裂成為了比利潛意識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絕望、悲傷也令人同情。

不受控制的保護自己,是因為拒絕回憶,掩蓋痛苦,治癒傷悲。不同人格的出現,既是這些患者童年的夢魘,也是他們某種意義上的自我救贖。

所以,惟願所有孤獨的靈魂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惟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能多一些寬容和愛,少一些誤解與傷害。

相關焦點

  • 多重人格難道就是人格分裂嗎?人格和分裂到底有怎樣的關聯?
    人格分裂的學名其實叫解離症也就是間歇性人格分離,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從精神層面上解離從而來保護自己,也因為這樣失去了自我的整體性。人格分裂其實是一個統稱,還分為兩大類:心因性失憶症以及多重人格症。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
  • 第五人格:痴迷遊戲的四大症狀!人格分裂居然是最輕的?
    1:玩家開始懷疑自己患有人格分裂第五人格對於第五人格這款遊戲來說氛圍設定其實就不太正常,說得難聽一點莊園中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神經病患者,只是患病的症狀深淺不同而已,所以玩家玩得多了也會害怕突然有那麼一天自己是否也會患有人格分裂這種症狀,舉個例子有的玩家本來心情很好,但是突然就開始患得患失,變得鬱鬱寡歡起來,然後玩家就開始懷疑內心中是否自己也存在著另一面的黑暗人格在試圖控住自己的主人格,之後越想越害怕。
  • 澳洲女孩分裂2500種人格只為護自己周全?
    4月份時候,一位19歲的Youtube博主Jess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她用視頻記錄下了自己人格轉換時的全過程。Jess是一名多重人格患者,她能分裂出五個不同的人格,每個人格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外貌特徵以及專屬自己的獨家記憶,因此此視頻迅速引起網友的熱議。
  • 心理測試:你的內心深處,藏著幾個人格?(我居然分裂成三個)
    於是,一行人看到了生機,都向著房子走過去。推開門,看見裡面有很多水和糧食。這是,守護這個房子的魔鬼出來了。如果我選擇第二個的話,那麼我們當中會有一個死亡,誰能保證那個人不是我呢?第三個在我看來是最好的,他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所以,我會選擇第三個。「那其他人不同意第三個呢?你會怎麼辦?」「我會說服他們,給他們分析利弊,讓他們接受我的觀點。」
  • 每個人都具有第二人格,3種方法可以喚醒
    近幾年,由於「黑天鵝」「禁閉島」「分裂」等電影的熱播,「精神分裂」、「第二人格」等心理學詞彙逐漸被大眾所熟知。很多人會將第二人格和人格分裂相聯繫,認為第二人格是人格分裂導致,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 肖戰粉被網絡暴力後發文求饒自稱有多重人格,到了人格分裂的地步
    3月23日,有肖戰粉絲髮長文自稱有多重人格障礙,希望網友能多多體諒,放她一馬。肖戰該粉絲髮的長文猶如狗血電視劇情節一般迷惑,多重人格在社會上已經極其罕見,能清楚知道分別是誰使用自己身體的更是困難,因為多重人格可以感知到彼此存在的少之又少。肖戰該粉絲表示,自己身上的人格多達4種。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很多人震撼,也有人發出質疑,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給出了支持與鼓勵:看過關於女孩的這些視頻,這個女孩分裂出來的人格都是為了保護她自己而出現的,並不會主動去傷害她自己。不過人格分裂終究是心理疾病,希望小姑涼能夠早日治癒。除了她以外,我還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別的DID患者分享的視頻。
  • 《崩壞3rd》:沒有「人格分裂」,也好意思稱自己為「律者」?
    當在下敲完那篇文章的最後一個字時,一個巨大的謎團在我的腦海中生成了。大家都知道,雷電芽衣之所以會變身為「八重櫻」,是因為八重櫻殘留於聖痕中的記憶和力量附身在芽衣的身上。那麼此時問題就出現了。雷電芽衣的身體中還住著一個【雷鳴之律者】的人格,所以當「八重櫻」的人格附身在雷電芽衣的身體上時,【雷鳴之律者】和【八重櫻】兩個人肯定會打起來吧!這孩子因「中二病」人格分裂已經很慘了,現在你們居然還在人家的身體裡打架!
  • 了解4種人格特質,直面內心的恐懼
    對於小孩子來說就意味著:我是不被愛的,外面的一切都是不安全的。於是,造就了王菲冰冷的氣質。好在鄰居阿姨對她很好,這種溫暖又融化了王菲,讓她勇於在熟人面前釋放自己可愛的一面,所以她的人際關係處理的非常好,雖然從不討好誰,居然也沒有得罪誰,包括和前夫竇唯的母親都還保持很好的聯繫。
  • 人格的扭曲是如何形成的?弗洛伊德理論剖析反社會人格的變態心理
    反社會人格的人,都是恩將仇報的人。他讓我想起了希特勒,這篇文章,我們有必要來分析一下,像陳友諒、希特勒這樣的反社會人格。他的「理論」是,對於日耳曼人,有一個高挺的鼻子會給人一種真正男子漢的氣慨。然而,他對這種手術非常保密,絕對不讓他的臣民們知道,他們的「至高無上的元首」居然會像一名愛漂亮的少女一樣鍾情子 「美容」 。當時在歐洲,人們普遍認為、整容是一種 「破壞上帝賦予自己容貌」的愛虛榮的行為。於是,他就讓醫生一點一點地加高鼻子,以便讓他的百娃們感覺不到他們 「敬愛的無首」 竟然會傲 「整鼻手術」 。
  • 盤點人格分裂角色:駱達華曾是我的噩夢,但最令人心疼的還是他
    在經歷了不能有唾液接觸的都教授、有幻想症的精神分裂作家張宰烈、一說謊就打嗝的匹諾曹記者等奇形怪狀的病患型主角後,本以為玄彬的海德哲基爾式雙重人格已經很牛了,未想池城竟然身負七重人格,還分赤橙黃綠青藍紫? 真給韓國編劇跪了,不生怪病不好意思做主角了。
  • 不是每個人都是你看到的樣子丨有這6個行為,說明你是多重人格
    人格分裂,學名上稱為「解離型/間歇性人格分裂」。對於人格分裂,一直是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話題,每次談論起來,內心活動都是細思極恐,卻又欲罷不能。那麼,人格分裂到底是什麼呢?在心理學上又是怎樣的存在呢?人格分裂是什麼?人格分裂的症狀表現為多重人格,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種或多種非常不同的人格。此類人的行為在不同的場合,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個人格有其個別的姓名,記憶,特質及行為方式。通常原來的人格並不知曉另一個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現的人格則對原來的人格有相當的了解。
  • 從燒腦懸疑片《致命ID》說起,關於人格分裂的一些事實
    雨夜裡11位客人中的女明星、男青年、犯人、中年夫妻、女青年和小孩接二連三地詭異死亡,同時在他們身邊被發現的,還有倒計時般的號碼牌(10號、9號……)。接著,司機愛德華在旅館裡被叫醒,見到了他的心理醫生,全劇最大的謎團也隨之揭曉,通過與醫生的談話,愛德華得知他並不是真正的愛德華,而是殺人犯在體內分裂出的十一種人格之一,而剩下的人格中隱藏著曾經犯下命案的殺人狂人格。
  • 人格分裂,也沒那麼可怕,看看這個小男孩就知道了
    在經歷了不能有唾液接觸的都教授、有幻想症的精神分裂作家張宰烈、一說謊就打嗝的匹諾曹記者等奇形怪狀的病患型主角後,本以為玄彬的海德哲基爾式雙重人格已經很牛了,未想池城竟然身負七重人格,還分赤橙黃綠青藍紫?真給韓國編劇跪了,不生怪病不好意思做主角了。
  •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通常所說的「精分片」,包括開山的《驚魂記》,其實大部分都是人格分裂電影。不過我第一次在影視作品裡看到人格分裂,是《陀槍師姐2》裡鮑頂天的鮑弟弟國平,他不僅害了陳三元一家,在監獄裡教唆殺人的橋段堪稱香港漢尼拔!
  • 日本少年分裂10種人格,女高中生、6歲孩童隨意切換
    電影《致命ID》為大家展示了多重人格之間爭鬥、殺戮的詭異景象。不少人看後會覺得好奇:多重人格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不同人格彼此之間會有什麼樣的認知?極少人能有自己的身體裡「寄宿」著別人的體驗,多重人格的世界更像是個遙遠而陌生的謎。也因此,在日本一位多重人格的姑娘道出自己的生活「日常」後,迅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測試你存不存在人格分裂
    可以測出你存不存在人格分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多麼神奇的一張圖片吧相信在這個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大家應該都會在網上看到過各種測試人類心理的圖片,這種圖片一般都是比較複雜的,因為人類可以從肉眼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心理看到一些不同的事物,而從心理學上來說,也就是根據每個人在第一眼看到這張圖片上是什麼就可以判定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心理情況。
  • 人格分裂是否真的存在?也許你就是,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私下裡,老師、同學,包括孩子媽媽在內,都認為小彤是在裝瘋賣傻。而癔症這個診斷本身,也透露著精神科醫生相似的判斷。事實上,現在很多精神、心理學家認為,人格分裂本身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他們認為,人格分裂的本質是一種表演性人格或者癔症。
  • 筆跡中的十五種DID【多重人格障礙 】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此時原本的人格對於這段時間是沒有意識也沒有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間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這也就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