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裂是否真的存在?也許你就是,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2021-01-08 姜丁粽子

時而溫順時而暴怒的男孩

小彤是一名初一學生,一直以來乖巧懂事,對待老師、同學彬彬有禮,雖然比同齡人高上一頭,但是,許多時候,即使被同學欺負了,他也是主動退讓,更不會主動的欺負同學。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他卻接連和同學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一次衝突中他甚至拿起板凳,狠狠的砸向自己的同學,導致這位同學手骨骨折。在老師、同學們制止他時,他還會憤怒的捶打自己,不停的試圖用頭撞牆。

等他情緒穩定下來後,老師、家長問他發生了什麼,他卻一問三不知。聲稱自己對於當時發生的一切,完全不記得了。

而被打的同學,也感覺到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對自己發這麼大的火。

後來,經過精神科醫生的診斷,認為孩子患有癔症,並沒有什麼特效藥,只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並建議去做一下心理輔導。

私下裡,老師、同學,包括孩子媽媽在內,都認為小彤是在裝瘋賣傻。而癔症這個診斷本身,也透露著精神科醫生相似的判斷。

事實上,現在很多精神、心理學家認為,人格分裂本身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他們認為,人格分裂的本質是一種表演性人格或者癔症。

人格分裂

而我卻認為人格分裂真實存在,小彤就是我接待的幾個人格分裂症患者中的一個。

來自腦科學的證據

人格分裂,就是一個人的身體裡面,同時住著好幾個「靈魂」。在不同的情境下,會有不同的「靈魂」來掌控自己的身體。而一個「靈魂」對其他「靈魂」的存在,往往並不知情。

在上世紀的40~70年代,腦科學發展到了一個高峰期。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家斯佩裡,就因為對「割裂腦」的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他針對「割裂腦」患者,所做的一系列實驗,給「人格分裂」這一現象,提供了科學上的依據。

正常人大腦兩半球之間,有著由20億根神經纖維組成的胼胝體,用來連接兩個半球。隨時都有無數條信息,經由胼胝體在大腦兩個半球之間迅速傳遞。

一些嚴重的癲癇患者,需要切斷胼胝體,才能夠治癒他們那頻繁而劇烈,隨時都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癲癇發作。而切斷胼胝體,就會導致左右腦之間的聯繫斷開,這樣的患者被醫學上稱為「割裂腦」患者。

而他們的不幸,成為了神經心理學家們和人類的大幸。這些「割裂腦」患者,後來就成為斯佩裡和其他的神經心理學家們,認識人類大腦的重要研究對象。

在針對「割裂腦」設計的各種實驗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實驗,揭示了「人格分裂」可能的真相:

實驗中,斯佩裡分別給患者的左、右腦提出一個相同的問題:「你喜歡什麼職業?」患者在左腦接收到提問後,回答說:「印刷工。」而在右腦接受到提問後,他卻用左手在桌子上用事先準備好的字母,拼出了一個詞:「賽車手。」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在一個人的左右腦裡,有可能儲存著不同的「愛好」。只是,由於左腦是自我意識和語言的中樞,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所能夠意識到的「愛好」,只是左腦認為的愛好。而右腦的「愛好」,由於得不到表達,往往處於被壓抑的狀態。只有在「割裂腦」患者身上,他們的右腦才能夠得到解放,表達出自己的偏好。

同樣,如果我們問「割裂腦」患者其他問題,他們的左右腦給出的答案,有可能也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從左右腦的層面上來說,我們的身體裡是可以同時至少住「兩個人」的。

斯佩裡也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認為,大部分人儘管不是「割裂腦」,但是,他們兩個大腦之間的溝通,也並不是暢通無阻的。很多人,雖然有著完好無損的胼胝體,但是,也有可能因為左右腦溝通不暢,而使兩個大腦半球,處於一定程度上的互相獨立的狀態。

同樣,我們也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測,即,即使是同一個大腦半球中,不同部位之間的溝通,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故障。進而,讓整個大腦在一定程度上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在不同的情境中,大腦中不同的部位被激活,就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行為模式。

小彤人格分裂形成的原因

而小彤之所以會「人格分裂」,與他母親的嚴格的教育有著直接的相關。專制的母親,在其日常生活中,嚴格的控制著他的一舉一動。他的任何個人的意見,基本上都無法得到他母親的允許。

在青春期之前,由於對母親有著強烈的依賴,不敢對母親有任何反抗。所以,他的這些得不到滿足的情感,以及對母親的憤怒,就會被壓抑在潛意識之中。這些情感,對於他的意識來說,是完全陌生的。

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對母親的依賴越來越少,內心裏面因為對母親的恐懼而一直沒有釋放出來的情感,失去了壓抑的力量。繼而,在某些場合中,就會不由自主地噴發出來。但是,因為一直以來,這些情感從來沒有進入過他的意識,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小彤逐漸對自己的「分裂的情感」有了意識,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的爆發情緒的狀況,也漸漸減少。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意識也日漸增強。但是,就在小彤的心理問題日漸好轉之時,其母親又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中斷了心理疏導。不知道,接下來迎接小彤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

人格分裂無處不在

總之,人格分裂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以當下人類對自己大腦和心靈的了解,很難說有人已經完好的完成了對自己心理世界的整合,事實上,大部分內心裡多多少少都有一部分不被接納和管理的情緒、情感或者其他衝動,這些不被接納的衝動就是我們「人格分裂」的基礎。一旦環境合適,我們就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來。

只是,除非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這些情境出現的機率很小。而且,即使一個人偶爾出現了一次分裂人格的爆發,他自己也很難意識到。

所以,人格分裂無處不在,也許,你也是。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測試你存不存在人格分裂
    心理學: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測試你存不存在人格分裂文/雨華論古人類的心理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了吧,變化莫測,讓人捉摸不透。就像小編今天說的關於心理學方面的一些事情,存在著這樣的一張圖片,讓你看一眼,看看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可以測出你存不存在人格分裂。
  • 在愛情中的你是否患得患失,覺得自己人格分裂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在愛情中的你是否患得患失,覺得自己人格分裂》其實身邊有非常多的人都和我是一樣的感受,在愛情中,有時候真的不是很了解自己,一方面自己非常的喜愛對方,表現得非常的溫柔或者是大方得體,另一方面有時候可能因為對方的一些言行舉止自己變得非常的謹慎多疑。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正如她自己所言,她的到來「是為了使Jess的生活更好」。她用自己的方式照顧Jess,也在照顧其他的副人格。同時,她對Jess的人格分裂造成的生活不連貫感到如母親般的心疼。同一具身體,同一幅面孔下竟然存在多種迥異的人格我們對人格分裂的認知很少,其實,Jess身上存在的人格分裂,在心理學上有兩個專業的學術名稱——
  • 多重人格難道就是人格分裂嗎?人格和分裂到底有怎樣的關聯?
    人格分裂的學名其實叫解離症也就是間歇性人格分離,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從精神層面上解離從而來保護自己,也因為這樣失去了自我的整體性。人格分裂其實是一個統稱,還分為兩大類:心因性失憶症以及多重人格症。
  • 心理測試:三碗飯,哪一碗適合你的口味?測你是否有人格分裂傾向
    個性分裂,指的是一個人不僅擁有一種情緒,而且擁有多個方面,甚至對自己都不太了解,這在潛意識裡是一種表現,是為了自我保護,這一輩子,你有過個性分裂的傾向嗎?你們的生活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嗎?心理測試一下,下面有三碗飯,那一碗飯最適合你的口味?
  • 懷疑自己人格分裂?對照《禁閉島》看看,這些心理創傷你有過嗎
    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壓力,時常壓抑的內心,你是否也覺得自己人格分裂,或是心理不健康了?真正的精神疾病是什麼樣,讓我們從影片《禁閉島》了解一下。這部劇初看比較燒腦,因為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很多觀眾根據情節發展和自己內心的偏向,有兩種自己不同的理解,比如說禁忌島上都是壞人,在拿患者做實驗,醫院一系列安排將主角引入醫院,是為了不讓主角洩露秘密,成功將他洗腦,最後主角深知無法逃離,選擇腦死亡結束一切。
  • 心理學:你覺得哪個老奶奶最和藹,測你是否有人格分裂的傾向吧!
    心理學:你覺得哪個老奶奶最和藹,測你是否有人格分裂的傾向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你可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很不幸,在生活中,你可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
  • 【心理測試】人格分裂?揭秘你究竟有幾重人格!
    在我們日常對於自己性格的判斷中,我們最多只會說到自己有雙重人格。其實,每個人的人格是有多重的,不僅僅只是雙重而已。那麼,你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幾重人格嗎?接下來,做一道性格測試你就知道了。選擇了紅色的你,與紅色的屬性一樣,也是一個挺危險的傢伙,作為一個性格有七重,偏偏還無法掌控住各種性格的糾結,所以你人格分裂什麼的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比那種性格九重的人還要可怕一些哦。B你的性格還好,只有兩重性格呢,畢竟這個世界上,除了傻子,沒有人是單純的傢伙。而你選擇了白色的門,只能說內心偏向於去做一個單純的人,相信自己的直覺。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也許已然發生只是你不知道
    ,因為由於退相干作用我們無法經歷或看見其他分支我們又如何驗證它是否存在呢?然而它真的消失了麼?根據上述第三類即艾弗雷特多元宇宙詮釋,該事件的兩個分支都會永遠持續下去,不僅針對於貓本身同時觀測實驗結果的物理學家自身的波函數也將分裂為兩個分支。
  • 關於人格分裂,你一定要看這5部電影,說不定能找到你的影子!
    人格分裂在醫學上的表現為,突出的感知覺障礙是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而幻聽最為常見。人格分裂(又叫多重人格)因為有巨大的發揮空間,不但能在懸疑片裡穩坐一席,還能在各種其他形式的電影、電視劇、漫畫、遊戲裡大量出鏡,成為了豐富角色人設、推動劇情發展,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五部不能不看的人格分裂題材的電影,千萬不要錯過哦!
  • 靈籤佔卜:你覺得哪條狗會咬人,測你會不會有人格分裂傾向!
    靈籤佔卜:你覺得哪條狗會咬人,測你會不會有人格分裂傾向!你在現實上頻頻受挫,逐漸在心理產生另外一個人格,這個人格是你最真實的一面。你在大部分人面前展現得很正能量滿滿的,看起來就和常人無異。但其實你對很多事情都存在不滿,有著其他的看法。
  • 人格分裂,也沒那麼可怕,看看這個小男孩就知道了
    在經歷了不能有唾液接觸的都教授、有幻想症的精神分裂作家張宰烈、一說謊就打嗝的匹諾曹記者等奇形怪狀的病患型主角後,本以為玄彬的海德哲基爾式雙重人格已經很牛了,未想池城竟然身負七重人格,還分赤橙黃綠青藍紫?真給韓國編劇跪了,不生怪病不好意思做主角了。
  • 他們居然有幾十種人格,嚇得我都分裂了!
    我們不僅看到了張一山分裂七角的炸裂演技,更看到了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飽滿人物形象。話說,這多重人格分裂的劇情一向是影視劇偏愛的題材,尤其是一些懸疑驚悚劇,彎彎繞繞了半天,最後來個意想不到的驚奇結尾,你看到的都不是你看到的,你以為的都能超過你以為。
  • 關於雙子座,真的是多重人格麼,只是你不夠了解他們罷了
    其實很多人他們根本不了解雙子座的人,才會讓這個所謂的多重人格,被大家誤解了這麼久。相信和雙子座的人談過戀愛的話,可能就非常的清楚,和他們在一起談戀愛,開心的時候會非常的開心,但是如果他們一旦冷淡你的話,你就可能會覺得自己過得連一個單身狗都不如。
  • 人類探索之危險人格介紹與特徵,你或你身邊的人是否存在危險人格
    心理學家認為吳謝宇具有雙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也許就是存在危險人格中的一種,那麼先介紹一下危險人格。危險人格就是因人格問題而導致其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重複威脅或持續危害的一種人格心理現象。很多驚世駭俗的刑事案件,都是由於罪犯的反社會或者犯罪人格才發生的,他們往往沒有羞恥心,也不會感到害怕,憐憫等情緒,這就是心理學家常說的危險人格。
  • 科普:顏色謎題,你是否思考過?也許你我看到的世界根本不一樣
    科普:顏色謎題,你是否思考過?也許你我看到的世界根本不一樣從我們已有的認知中知道,我們看這個世界有著不同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而顏色其實是通過眼睛、大腦以及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這也被一些科學家認為顏色並不存在於外部世界,不像那些實物存在於我們之外。有這麼一種觀點,顏色其實是我們大腦創造出來的。
  • 心理測試:你的內心深處,藏著幾個人格?(我居然分裂成三個)
    「那其他人不同意第三個呢?你會怎麼辦?」「我會說服他們,給他們分析利弊,讓他們接受我的觀點。」在這樣反覆地追問和分析之下,他最終跟我說:「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你的內心深處,其實藏著三個人格:理智型、支配型、自我型人格。」
  • 肖戰粉被網絡暴力後發文求饒自稱有多重人格,到了人格分裂的地步
    3月23日,有肖戰粉絲髮長文自稱有多重人格障礙,希望網友能多多體諒,放她一馬。肖戰該粉絲髮的長文猶如狗血電視劇情節一般迷惑,多重人格在社會上已經極其罕見,能清楚知道分別是誰使用自己身體的更是困難,因為多重人格可以感知到彼此存在的少之又少。肖戰該粉絲表示,自己身上的人格多達4種。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