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祺在網上看到了一篇舊新聞,北大學子弒母案,先給大家簡單講一下,一個北大學霸吳謝宇在2015年7月份的時候在他母親住處將其殺害,而且事後很細心的掩蓋犯罪證據,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被警方抓獲。心理學家認為吳謝宇具有雙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也許就是存在危險人格中的一種,那麼先介紹一下危險人格。
危險人格就是因人格問題而導致其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重複威脅或持續危害的一種人格心理現象。很多驚世駭俗的刑事案件,都是由於罪犯的反社會或者犯罪人格才發生的,他們往往沒有羞恥心,也不會感到害怕,憐憫等情緒,這就是心理學家常說的危險人格。
那麼在危險人格中有3大分類,一種是先天為主的反社會人格,還有兩種後天養成的犯罪人格、缺陷人格。
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比較專業的說法叫做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的特徵:
1、高度攻擊性:容易發生身體暴力的傾向,另外15歲之前有暴力傾向的相對更容易有暴力傾向。
2、沒有羞恥感:缺乏與焦慮相關情緒,存在自殺觀念、易於激惹。
3、行為無計劃性:行為大多受偶然動機、會受本能願望所驅使,缺乏計劃性或預謀。
4、社會適應不良:其行為與公認的社會規範有顯著背離,簡單的理解就是經常做一些相對比較奇葩的舉動。
犯罪人格
犯罪人格有一個比較核心的特徵,有犯罪傾向。屢犯不改,不能放棄犯罪行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自私、冷酷、殘暴、缺乏道德和法紀觀念。通常在觀念上體現出來。
缺陷人格
缺陷人格相對以上兩個人格特徵會比較寬泛一些,在心理學上認為,大多數人都會存在人格缺陷,常見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鬱、怯懦、孤僻、冷漠、悲觀、依賴、敏感、自負、自我、多疑、焦慮或對人格敵視、暴躁衝動、破壞等等的一些相對極端的特徵表現。人格缺陷,成為家庭暴力、社會危害的重要源頭和成因之一。
冷漠,暴力,缺乏羞恥感,控制欲超強、性格極端等,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危險人格表現,如果你身邊的人存在這些特徵,那麼建議儘可能的減少接觸或者儘量別激怒或刺激到他。如果你有的話,建議找個心理醫生諮詢一下。
對了,我想起來以前高中一個同學,他應該就有點危險人格,有點開不起玩笑,有一次一個同學開他玩笑,應該是叫他外號來著,前面還好好的,下一秒立馬爆發,直接怒了,書本摔地上大喊一聲,「在說一次試試」,拽著我那個同學的衣服,不是一次,有好幾次類似的事情,感覺有點極端,非常容易憤怒。
你身邊有存在危險人格的人嗎?或者你有存在危險人格嗎?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