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男友精神控制的北大女生去世了,女性如何識別身邊的危險伴侶?

2020-12-02 騰訊網

那個被男友精神控制,絕望選擇自殺後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半年多的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了。留給家人無限的傷痛。網友們為這段畸形的戀情感到氣憤又可惜,希望女生們可以少受點傷,然而傷害其實一項「偏愛」女生。

前幾日3月20日的上海,嗜賭如命的嚴某欠下高額賭債,與新婚三個月並身懷有孕的妻子劉某發生爭執,衝動之下將劉某刺殺身亡,而後又縱火試圖偽造妻子死於火災現場。劉某雖投案自首,但兇手的惡劣行徑給剛為疫情穩定而得以喘息的人們心中又拉響了人性的警鐘。

回顧過去一年,親密關係間的惡性傷害層出不窮:去年6月,鄭州女醫生死於其追求者刀下;11月,主播宇芽網爆男友家暴……

每當傷害發生,都讓親密關係中處於弱勢的女性人人自危。在伴侶選擇上,不僅要避免把「垃圾人」代入關係,也需對伴侶是否可以勝任丈夫及未來孩子父親的角色做出準確判斷。身為心理工作者,基於大量案例,我想推薦簡便又通用的標準,希望在伴侶選擇上,為憧憬美滿情感的姑娘,豎起自我保護的防線。

借「差異」來判斷,從「重複」中學習

如果對極端行為的實施者進行診斷就會發現,他們大部分存在明顯的精神病理或人格方面的異常。也就是說,大部分有危險特質的人,包括有傷害他人的危險和把自己陷入危險境地的人——他們實施的侵害並非是隨機和不可預測的,而是在發生前期就有非常明顯的跡象和足夠可讓人躲避傷害的時間。

那麼,沒有心理學或精神病學基礎的普通大眾,要如何識別這些「危險人群」的跡象呢?

我國本土心理學家郭念峰老師總結的「病與非病三原則」雖然是診斷標準,但因其簡單全面,易於理解,也可做為篩選伴侶的黃金規則。下面我們就結合案例一一介紹:

1. 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統一原則

主客觀相一致,指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外部世界的如實反映,是正常的精神狀態。

主客觀不一致,指一個人內心世界對外部客觀事物的反映出現了扭曲和偏差。比如:煤球是黑的,雪花是白的;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有人偏說煤球是白的,太陽在晚上升起,那就要考慮此人的精神狀態可能異常。

親密關係中,主客觀不一致往往表現為一些不能自圓其說的理由或不合邏輯的敘述。一位來訪的男友曾告訴她,自己在36歲那年的春節,因不順心喝到酩酊大醉,數九寒天裡跳下冰窟窿遊了一圈安然無恙。

然而男友並無冬泳基礎,這個敘述漏洞百出。若為事實,酒醉狀態下冰河遊泳意味著此人有著與年齡不符的衝動和自毀。若為謊言,我們更要在心裡劃個問號,這可能意味著這位男性的內心世界是非現實的,和客觀現實出現了偏離。

這段感情最終沒有修成正果,林林總總的事件反映出這位男性對家庭生活不具有勝任力。

不能自洽,不合邏輯的敘述意味著信息加工的異常,注意留意「差異」,濃情蜜意間易被女性忽視的模稜兩可中,往往隱匿了危險的蛛絲馬跡。

2.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

該哭時哭,該笑時笑,出席葬禮不宜穿紅著綠談笑風生,參加婚禮也不能臂挽黑紗哭天抺淚。亦即一個人的行為需符合社會期待,與所處的環境和心境適宜。過度僭越公序良俗,違背常情倫理,可能提示精神異常

這在親密關係中往往不易識別。有時隱約的「不對勁」正提示這種差異的出現。

一位閃婚閃離的女來訪回憶了與前夫家人的初見。當時她身著素淡的衣裙,被前婆婆誇獎文靜秀美時夾雜了一句讓她莫名其妙的話:「我年輕時也很漂亮,全廠的男同事都我叫媳婦兒呢!」

女來訪被一種無法言語化的彆扭擒住,她嗅到了異常的味道,又懷疑自己聽錯了,這條透露出明顯不協調的信息就這麼被錯過了。

婚姻只持續了兩個月,女來訪反思時才意識到先生與婆婆同出一轍的與社會期待格格不入的價值觀一直存在,只是熱戀中的她選擇了無視。

存在惡性傷害的親密關係裡,常見施害方會向伴侶灌輸一些違背常情的不協調信息,如把打罵、跟蹤、查崗、禁足、社交剝奪全解釋為愛......諸如此類的不協調,女性需保持敏感,避免被情感衝昏頭腦。北大女生自殺事件中,男友殘忍提出要女生做絕育手術並上繳截取的輸卵管來證明愛,這就是明顯的病態!

3.人格穩定性原則

人格指人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處事方式,成年後,人格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即為俗語所言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此,人格突變是重要的異常表徵:簡樸的人突然鋪張,外向的人突然內向,都可能關聯精神異常。

親密關係雙方的行為和處事方式也相對穩定,這也是婚姻中試圖改變對方者往往以失敗告終的原因。因此,人格穩定原則也為重複行為賦予了意義。如果親密關係裡高頻發生暴力行為;施受虐循環(如暴力後又道歉);各種衝動行為(包括過度消費,成癮行為,危及生命的冒險行為,無保護的性行為)等,要意識到依照人格穩定原則,意味著改變的困難。

人格具備穩定性也啟發我們只要略假以時日細心觀察,就可以了解對方的行為模式,性格特點,協助自己進行判斷。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

害人害己是人格缺陷者的特點。對諸多案例進行分析後會發現:有明顯人格缺陷或精神異常的人在應對正常生活時會漏洞百出,他們的「不對勁兒」會以以上這三種形式相互嵌套的呈現在生活中。哪怕不引發極端事件,他們也往往無法經營長期的親密關係。

就拿近期這場殺妻縱火案來看,網絡上有限的事實性材料足矣判斷兇手有衝動(易激惹)、自毀(嗜賭)、害人害己(殘忍殺妻)的病態人格特徵。我悲傷的判斷他們的日常中不乏悲劇的徵兆,只是可憐的姑娘缺乏相關知識給她從差異中鑑別的眼睛。

反思與覺察,自我保護的生命線

如果說」病與非病三原則」幫助女性朋友們在識別伴侶時擦亮眼睛,那麼反思與覺察就是自我界限的忠實衛士。

親密關係充滿融合的喜悅,在融合與獨立間尋求平衡是親密關係裡永恆的課題。諮詢中不乏勾留於惡性關係中被折磨摧殘依然苦盼」浪子回頭」的女性,為一度點亮過她們生命的融合的愉悅,不惜失去自我——這往往映射了女性自身的未解決創傷

國際依戀協會主席,畢生探索人際間情感依戀的PATRICIA MCKINSEY CRITTENDEN教授曾經說道:關係是一個二元對的互動,每一方都對互動質量做出了貢獻。停留在沒有滋養的關係中可能意味著較低的自尊和個體功能。痛苦是保護人類進化發展的情緒,沒有痛覺的嬰兒會因無法感知到危險而喪命。當人在關係中感覺極度痛苦時,不應無視或忍受,而需要去看痛苦裡蘊藏的信息,它可能是嗡鳴的警報,提醒你去奮戰或逃跑。

當又一個花樣的生命以如此的悲劇方式消逝在公眾面前時,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憧憬美好情感的姑娘們有所幫助:願你既有篩選的眼睛,又有面對自己的勇敢,擁有被溫柔以待的美好關係。

文/遲月 燕園心理合作諮詢師

話題:你如何看待近期女性被傷害的事件?

相關焦點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男友被批捕:感情裡的精神控制,到底有多可怕?
    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12月,《南方周末》的一篇報導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引發了全網熱議。就在上周,這個事件有了最新進展,7月9日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化名)的母親在網上稱北大老師告知,6月份,包麗男友牟林翰已被捕。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其男友牟某翰應該付怎樣的責任?
    北京大學文/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角老師通過包麗律師蘭和透露,北大女生包麗已經去世2019年12月12日,北大女生包麗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疑似被男友牟林翰精神控制,隨機有關親密關係的PUA、精神控制等登上熱搜。
  • 進ICU半年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家屬稱被男友精神控制將追責
    4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蘭和律師處獲悉,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於4月11日中午在醫院去世。蘭和律師在微信朋友圈稱,「這位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半年多的女生,最終還是告別了這個她眷戀著的和眷戀著她的世界。」蘭和律師微信朋友圈宣布4月11日包麗死亡。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難以定罪的精神控制,究竟有多可怕?
    正如包麗的朋友所言,「這件事情的重點,不是獵奇的字眼、也不是扭曲的關係本身,而是男生對女生進行的精神控制和精神暴力。」仔細觀察他們的相處細節,你會發現:牟林翰的背後,很可能是有組織有紀律,並且還在不斷擴張的邪教團體——PUA。
  • 如何識別危險伴侶?
    7月中旬,杭州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殺妻碎屍案,幾天後,四川又爆出一起殺妻案……僅僅一個月,就發生了如此多伴侶被殺的慘案,一想到這裡,我不禁為未來的自己擔心焦慮。對此,在悲傷的同時,我也有很多疑問,為什么女性被伴侶殺害的風險更高呢?為什麼丈夫總是以殘暴手段對付妻子?
  • 北大女生包麗死亡,生前疑遭男友精神控制,精神獨立才能活出人樣
    作者|貓眼日前據報導,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死亡,在腦死亡幾個月後她依然還是離開了我們。幾個月前她服藥自殺,送醫救治期間被宣布腦死亡。一個北大的才女緣何自殺?也成了網友試圖解開的謎。事後,包麗家屬發布的包麗與男友聊天記錄顯示,包麗自殺前很可能遭受了男友的精神控制。包麗生前疑遭男友精神控制。包麗是北大的一名大學生,男友是一位學長,學長相貌俊朗,能力突出,任職於學校的學生會。
  • 北大包麗去世,男友是否該擔責?
    半年前,北大女生包麗被男朋友精神控制一事引起全網熱議,現今事情有了新的變化。4月11日,包麗在醫院出現室顫,後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去世,包麗媽媽哭著表示已經有兩個月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了。事情回顧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學法學院女生包麗(化名)在北京市某賓館吞下大量暈車藥企圖自殺,送醫救治期間被宣布「腦死亡」。有人猜測促使她自殺的源頭來自於她的男朋友牟某翰。包麗和男友牟某翰二人是在2018年9月社團相戀的。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其母稱和女兒男友有關,畸形的愛情不會長久?
    不過談戀愛這件事對於北大女生包麗來說就顯得不那麼美好,她也因此丟了自己的生命。談個戀愛能丟掉自己的生命?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聽我慢慢給你解釋。包麗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大三學生同時還是北京大學學生會文藝部部長和北大學生會第35屆執委會主席團候選人。
  •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男友牟某某涉嫌虐待罪被抓
    北大女生包麗(化名)自殺事件報導後,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該事件昨日傳出重大進展,男友牟某某疑涉嫌「虐待罪」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這一消息最先由包麗母親於7月9日18時左右在網上發布。其發的網帖中稱,學校(指北京大學)老師告知,6月份牟某某被公安拘捕。
  • 北大女生遭「精神控制」自殺:讓孩子學會珍愛自己,是個必修課
    12月12日,《南方周末》發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報導了大三女生包麗,遭同是北大學生的男友牟林翰精神控制,服藥自殺的事件,震驚輿論和社交圈。稍晚時間,公眾號「凱旋十二」發文《我是包麗的朋友,真相遠比你知道的更可怕》,補充《南方周末》未揭露的事實。
  • 「北大自殺女生男友涉虐待罪被捕」包麗母親曝光案件細節和新進展
    7月9日,包麗母親發文稱「牟林翰」因虐待罪被捕,並曝光案件細節和最新進展,今年4月11日,北大女生包麗去世。2019年12月南方周末報導,包麗長期遭受男友精神暴力,被要求拍裸照、做絕育手術等。牟某某於6月10日被逮捕,涉嫌罪名是「虐待罪」。牟某某手機目前呈關機狀態。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如何識別並抵抗這些PUA的垃圾們!
    包麗去世了。 這場發生在北大校園裡,讓無數人後背發涼的戀情,最終成為了她終結生命的導火索。 PUA又稱「泡學」,全稱應該是Pick-upArtist,它源於美國,如果只是從字面意思上看,是搭訕藝術家,好像是教人如何將簡單的搭訕擴展到整個兩性交往流程,直到發生親密接觸並確定兩性關係,幫助人脫單的好方式。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女孩子最重要的事,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4月12日,據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消息稱:去年服藥自殺的北大女生包麗腦死亡半年之後,於4月11日中午去世。2019年10月9日,北大法學系學生包麗在北京市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搶救期間宣布腦死亡。又一個花樣年紀的少女,在本該好好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止步於此!
  • 北大女生包麗受虐去世:PUA的鼻祖是誰?如何拯救下一個包麗
    2019年10月9日,北大女生包麗(化名)在服藥自殺前,在微博上發了上面這句話。送醫搶救後,她一直昏迷。2020年4月11日,醫生向家屬宣布包麗腦死亡。2019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微信公號發布《「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的報導稱,包麗自殺前,其男友牟林翰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留下病歷單、做絕育手等要求。包麗媽媽稱,兩人戀愛期間,牟林翰嫌棄包麗有過戀愛經歷,不是處女,但又不想分手,卻以此折磨包麗。
  • 北大女生包麗在醫院離世!父母該如何保護孩子?
    北大女生包利最終還是離開了,留給人們的是無限的沉思! 關注我,我們共同探討五味雜陳的人生,共同撥開人生的迷霧! 就在2020年4月11日中午,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化名)因出現室顫搶救無效去世 ,而更令人氣憤的是包麗這個所謂的男友直到最後也沒有為包麗的事做出任何道歉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 事件回顧
    據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蘭和律師消息,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於4月11日中午在醫院去世。12日中午,包麗媽媽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上述消息。「我已經兩個月沒見到我女兒了。」包麗媽媽告訴紅星新聞記者,4月11日中午,包麗出現室顫,後經搶救無效去世。
  • 北大女生包麗離世,其男友所作所為令人憤怒!PUA究竟幾時休
    據北京蘭和律師消息,北大女生包麗(化名)於4月11日中午在醫院去世,12日中午,包麗媽媽證實了上述消息,並表示將仍會追究其男友牟林翰的責任。PUA,全稱Pick-up Artist(搭訕藝術家),早期只是分享男性如何通過技巧和心理學應用,去接近、搭訕自己喜歡的人,可如今卻成了一種完善的「泡妞理論」,教導人們通過系統化學習、實踐來不斷包裝完善自己,誘使異性與之交往,並通過洗腦、欺騙感情等手段來與異性發生性關係,並建立精神控制。
  • 北大女生被男友PUA近日離世,也要向原生家庭找原因
    據有關報導昔日被男友PUA的北大才女因為不堪與男友以及自己的生活或者其他未可知的原因自殺未遂,後腦死亡,11日死亡。除了自殺本身,更為可怕的是,她的男友牟林翰就因為嫌棄她不是處女,又不想分手,於是長期以羞辱為手段,對該女生實施精神摧殘和控制!
  • 北大「非處女」事件女生包麗去世,可逼死她的人渣至今連一句道歉都...
    4月12日,據律師蘭和透露,去年,因「不是處女」被男友折磨自殺的北大女孩包麗(化名)腦死亡半年後,於昨日(4月11日)中午去世。 包麗母親接受採訪時說「4月11日中午包麗搶救無效去世,我孩子就是被逼死的,和牟林翰脫不了關係」。
  •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不寒而慄的永遠不是「愛情」
    01去年雙十二的時候,南都一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在朋友圈刷屏。我們第一次認識了北大女生包麗和他的高材生男友牟林翰。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他們愛情裡的「不寒而慄」。如今4個月過去了,包麗的家人不但沒有等來牟林翰的一句道歉,反而等來了包麗去世的消息:4月11日,蘭和律師在微博上稱:這位在重症監護室裡躺了半年多的女生,最終還是告別了她眷顧著的和眷顧著她的世界……包麗於當天中午在醫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