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當然房價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就算是二三線的房價對於很多人也是幾十年的工資也買不起的,別說買房子了,很多朋友感覺每個月拿到工資之後除了交房租水電費和日常的生活費幾乎已經所剩無幾了。但是日本和韓國的工資水平為什麼比我們高了這麼多呢?
首先以年收入在一萬美元以下的分級標準來看,在日本的貧窮人口只佔到全體人口的不到百分之八,但是在我國,這個數據是百分之六十多。據統計結果,日本東京的最低時薪相當於61元人民幣,就算在全日本,每個小時的最低工資也在56元人民幣,而在中國,考慮到中國貧困地區比較多,以最發達的上海為例,最低時薪是20元,其實在實際工作中並達不到時薪20元的標準,更別說貧困地區了。因為中國的窮人太多了,很多人以出賣時間和勞動掙錢,再低的工資也有人去做。而相對大學生的收入而言,在日本大學生以就業的基本工資就在一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在中國兩三千的工作也有很多大學生爭著做。
我國的工業化發展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很多工廠的規模還是比較小的,製造相同產品的小作坊非常多,這些作坊的產值很低,有時候一個地區的全部產值加起來也比不過日本一個大型企業。而在這些作坊工作的普通工人,由於工作流行性很大而且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以說單純依靠體力勞動掙錢,這種模式說明了我國還是主要以勞動力集中的工業模式而不是產業化發展,勞動力集中的工業模式下,普通工人的收入是非常低的。
當然目前我國還是有一部分人拿到了很高的收入,甚至比日本韓國的平均水平還要高很多,這些人裡有的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的高工資,但是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掌握了大量的資源,在房價漲起來之前購買了大量的房屋,抬高了房價,很多年輕人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拿出絕大部分來支付房租。所以我國平均是後入之所以這麼低還是與貧富兩極分化嚴重有關的。
雖然我們國家的平均收入和日本韓國相比還是差了很多,但是我們要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上個世紀中期我國還處在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情況下,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我國大力發展農業;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之後全面發展工業和基礎建設,將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步一步的提高,我國畢竟是一個人口大國,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實現了全體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不管是居住條件、出行條件還是醫療水平、教育水平都在逐年改善和提高,現在我們國家國力這麼強大,相信在未來我們國家的平均收入水平也會趕上並超過日本和韓國的。好了本期節目就到這,喜歡的話不要忘記關注和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