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鄧睿侃】
當地時間12月9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發布《2019人類發展報告》。該報告每年發布,旨在關注人類發展主要問題,並公布各國家和地區人類發展指數(HDI)的排名情況。
報告數據顯示,在參加評選的189個國家與地區中,挪威的生活水平位列榜首,瑞士緊隨其後。香港特區與德國並列第4,中國內地排名第85位。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數據顯示,香港特區的平均預計壽命位列榜首,為84.7歲,是全球最長壽地區。
除此之外,香港成年人平均接受12年教育,人均年收入為60221美元。中國內地的平均壽命為76.7歲,成年人平均接受7.9年教育,人均年收入為16127美元。人均接受教育時間最長的是德國,達到14.1年,而人均年收入最高的是卡達,為110489美元。
香港在平均預計壽命榜單上位列第一
HDI指數作為一個綜合性方案,從人類發展的三個方面,即壽命、接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質量,來評估長期發展。
壽命的評估標準是預期壽命數值;教育程度評分則由成年人預期受教育年限和學齡兒童獲取知識的途經來評估;而生活質量,則由人均國民總收入來衡量。
HDI排行榜根據得分,將各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水平劃分為四個等級:極高發展度、高發展度、中發展度和低發展度。
其中,五個領先者分別是挪威、瑞士、愛爾蘭、德國和香港,墊底的是蒲隆地、南蘇丹、查德、中非共和國和尼日。中國的HDI指數為0.758,排在第85位。
除了HDI指數,《2019人類發展報告》還統計若干數值,來體現全球的不平等狀況。
報告指出,不平等已經紮根於社會、經濟和政治。儘管在衛生、教育、和生活水平方面,全球取得重大進展,但許多人的基本需求仍未得到滿足,這損害了社會,削弱了人們對政府、機構和彼此的信任。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亞美尼亞代表表示,除了經濟水平,人類發展的諸多重要因素都存在不平等現象,「包括醫療、教育、地位、人權等等。這些要素,是不能單單從收入和資產水平不平等的分析中揭示的。」
他還說,對於這些不平等的分析,需要「足夠的時間,並根據它們在不同地點的人群中所產生的影響來判斷」。
因此,自2010年開始,《人類發展報告》引入了人類發展不平等校準指數(IHDI)、性別不平等指數(GII)和多維貧困指數(MPI)來進一步衡量各類不平等情況下,各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情況。
下圖為《2019人類發展報告》部分數據截圖,表格中縱列數值從左至右依次為HDI、IHDI,性別發展指數(GDI)和GGI。
HDI指數排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 圖自《2019人類發展報告》
中國排名第85位 圖自《2019人類發展報告》
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1990年的0.501躍升至2018年的0.758,增長了近51.1%,已經屬於「高人類發展水平」。
IHDI指數方面,中國的得分為0.636,失分低於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國家或地區的平均失分0.179。
而在GII方面,中國的得分為0.163,在參與評測的162個國家中排名第39。《光明日報》指出,在中國,女性佔據24.9%的議會席位,高於全球平均值24%。除此之外,75.4%的成年女性接受過中等教育,與男性同齡人的比例83.0%相比差距不大。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稱,該組織旨在和各社會階層的人群建立夥伴關係,幫助建設能夠抵禦危機的國家,推動和維持增長勢頭,從而提高每個人的生活質量。該組織還表示,已經在近170個國家和地區,實地將全球視角和當地環境相結合,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