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較長喜歡的可以收藏慢慢閱讀,喜歡地方民俗文化的朋友多多關注
在瀘州一直有一個流傳,就是三國蜀國丞相後代頂禮膜拜的楷模,山東人諸葛亮先生,曾經屯兵於此。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大家對國家公務員最高的評判標準。到了明朝,當時的統治者和地方官員,為了以此來激勵和教化明朝帝國的官員,於是就把這座山,命名為了忠山。
而歷史上沒有忠山之名的年代,它被歷代的老江陽人稱為堡子或者寶山。更早以前則無從考證。
忠山在江陽和瀘州沒有姓名之前就已經存在,雖然沒有資料,可以得知的是,它也是地殼運動的傑作,之前可能是湖泊和海洋,也曾經有火山巖的表象,但是那是數億年前了,人類的祖先都還在不斷淘汰和進化。
到了商朝的末年,周武王想要取而代之,他發現在巴蜀兩國的土人中,巴人彪悍善戰,而且耿直忠義,於是以天命號召巴人打前鋒。
巴人是一個龐大的族群,有巴蜀之巴、巴渝之巴、鄂西北之巴、鄂西南之巴、陝南之巴。
關於當年的巴人有沒有生活在古江陽今日瀘州的土地上,我覺得毋庸置疑,只是說,其分布也頗廣,江陽的巴人有沒有參戰呢?不得而知,但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在姜子牙輔佐下率領大軍向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進發,開始了結束歷時600年殷商皇權統治的「牧野之戰」。牧野在今河南淇縣西南。當時,有一支打著「巴」字旗號的地方部隊,從安康出發,雄赳赳、氣昂昂地開往河南,參與武王伐紂的最後決戰。
當然人家談的巴人是安康出發的。我們不能直接攬過來,但是這邊的巴人不參加嗎?以巴人的有仇必報,有恩必還的性格,在哪裡怕都同氣連枝。
為什麼幫武王伐紂,不僅僅是他的威德和天命之說,商王武丁時(前1250--前1192),商王妻婦好率軍攻巴方。《殷墟文字乙編》記載:甲骨卜辭有「辛未卜,爭,貞婦好氣從沚戎伐巴方」。證明老巴人是吃過商朝的虧,就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一批人,當然伺機報復,雪恨的事情什麼時候都不晚。
其實夏商時期瀘州屬於梁州之地,梁州,是《禹貢》古九州之一,代指陝西、四川盆地、漢中及部分雲貴地區。而瀘州就在其中。
所以它具備巴人氣質,那是遠古就延續下來了的,浸入了山水基因裡面了,只要在這裡生活的人,都會受到感染,而瀘州這座忠山就是保存這種山水基因的見證。
諸葛亮是否來過瀘州,這個需要歷史和考古學家共同去驗證,沽酒客就不在這裡把傳說當事實,但是忠山,是瀘州老八景之一——寶山春眺。據《瀘縣誌》(瀘州市以前名瀘縣,又名江陽)記載:「忠山,城後枕山也。一名堡子。勝覽云:寶山初名堡子,為巡檢廨。慶元間(1195-1200),州帥陳損之移廨山西,建堂其上。
安撫置制使袁說友榜其堂曰:江山平遠,易名寶山。下瞰城廓,萬瓦鱗集,兩江合流。又名得功山。明崇禎時,提學副使何閎中更名大忠山。」
從瀘州舊城格局中可以發現,忠山是瀘州古城的靠山、枕山,瀘州古城規劃選址依山傍水,背靠忠山,傍長、沱江而建。忠山的地理位置體現了其舊城格局中的風水性功能,當初也是駐兵防守和農耕之處,具備軍事防備和生產性功能。
也就說,忠山可以說是瀘州自古老城發軔之地,當然有人說神臂城才是老瀘州那是對歷史一知半解,我一向覺得偏見是最大的傲慢,做人低姿態,只能約束自己,我不能去要求他人,而且你教乖了一些人,人家也不得感謝你,反而說自己祖墳山埋正了。
忠山一地,在瀘州城市形成、建設發展過程中,除了上述兩大功能,也是尋常百姓遊玩休憩的地方。中國人愛好登高懷遠,春秋郊遊,忠山具備的自然風景地貌和歷史文化底蘊一直吸引人們前往。在忠山山頂原有武侯祠,始建於宋慶元年間(1195—1200),祀諸葛亮及其子諸葛瞻、孫諸葛尚,故又稱三忠祠。
我們今天有一部分瀘州人對忠山有個誤會,就是只認為忠山就是忠山公園,拜託你們,忠山公園有多大,真正的忠山包括老醫學院的全部,到了枇杷溝和龍透關的位置相連了。今天來說如果忠山重新恢復合攏,瀘州城市公園,最具歷史底蘊和人文氣質的公園,依然還是它。
今天說武侯祠必談成都,也是民國時期當政者的騷操作,不曉得怎麼就把它埋沒了。
要不是當年修建醫學院宿舍和教學樓,挖出大量石人石馬,恐怕很多人還不知道呢?所以你要不要以為民國時期的瀘州人,就百分百的尊重古蹟,當然我們不要學老祖宗們一些不好的地方,大多數的時候,鄉土民眾還是熱愛尊重傳統的。
宋人劉光祖有詩描述這座廟宇說:「蜀人所至祠遺像,蠻徼猶知問舊碑。」宋代以後,當地以武侯祠為中心,每年舉行廟會。屆時鄉人「貢馬相率,拜於廟前」,盛況空前。
這座武侯祠在民國年間被毀,今已不存。廟宇荒廢,但是春遊忠山已經成為市民的習俗,山方圓數裡,玲瓏秀麗,樟柏松楠一片蔥蘢,桃梅芍菊四季爭妍,登臨山頂,俯瞰曲水如帶環抱瀘城,西觀方山雲煙霧繞,東眺長江一瀉萬裡。
忠山演變成公園,其建設開放屬於中國園林史演變範疇。通常人們把1840年以前的園林稱為古典園林,近代園林是1841到1978年,是園林發展的低迷階段,1868年上海出現我國最早的公園——公花園,到1949年為止,前後80多年的時間,經過幾個時代的經營,也不過建了14個公園,面積只有638.9hm2)。現代園林是1979年至今。
改革開放後,我國園林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中國園林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慢慢蛻變為公共園林,瀘州園林,也在這個範疇,隨著瀘州城市建設的推進,作為城市配套設施——公園,也變成尋常百姓的一個正常需求。
說實話,今天非常感謝忠山有一部分被建成公園得以保留,而醫學院雖然建設把主題的一些影響到了,到底校舍不是商業,那個時候房地產開發概念不存在,這也使得,今天來看,忠山還可以作為瀘州地理標誌的一個存在。
如今,忠山公園早已經不是遊樂園時代和人間煙火氣的體現,這裡成為了公共公益園林,而忠山公園作為忠山的一部分,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獲取到忠山古蹟最多的部分,但是你又怎麼知道它不是一種幸運呢?假如當年對文保也沒有概念,修建大肆破壞又將如何呢?
即便如此,老醫學院山頂,留存的也不多了,或者不為人知。包括:忠山植樹碑、忠山奎星閣、忠山牌坊、復原的江山平遠堂等等,忠山何止這些呢?
明朝瀘州人張駿寫的忠山賦。可謂是對古代忠山最好的註解,但是今天幾個人讀過,又有幾個人知道這位瀘州當年的神童才子呢?
明永樂十五年(1417),張駿高中丁酉科解元,披紅掛彩,打馬遊街,從小市驛道穿行,寫下「小市驛而閭閻撲地,資江而舸艦迷津,餘甘樹老而晚渡之名未泯,紫金堆沒而伯奇之跡猶存,驛市昌盛,人家百戶之聚,魚鱗萬瓦,蜃採百纏,人不得顧,車不得旋,揮汗成雨,噓氣而煙。」都可以想見當年的繁華。
七年後,張駿參加會試,於永樂十九年(1421)辛丑科進士及第,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為瀘州小市驛在京城的第一位官員。
據民國《瀘縣誌》(卷五)記載:「張駿,字鵬舉,州人。父宏以鄉薦領教職,學行兼優,多所成就。駿少穎敏,十二歲作寶山賦。永樂中解元登辛丑進士,授監察御史。宣德中遷大理寺少卿,尋轉左僉部都御史。立心端正,識大體,揚厲中外,卓有政聲。卒於官。為人有德量,博學能文,士林慕焉。其弟字鵬遠者,嘗省駿於京師。薛文清公嘉其孝友,為文以贈其歸。」
張駿在《寶山賦》中極盡溢美之詞由衷地讚美了忠山的歷史、人文、美景。我想忠山大寶藏恐怕還得後人慢慢了解發掘,沽酒客拋磚引玉,最後附錄張駿的《寶山賦》完整版,以饗各位讀者吧。
附錄:寶山賦
巍乎高哉!蜀之寶山也。卓乎瀘之南北,襟三峽而帶巴渝,控秦雍而引羌僰。接青天之芙蓉,擁金鰲之贔屓。俯萬裡之長江,擎中天之日月。分岷嶓之形勢,領峨眉之地脈。當要衝於大都,實鞏固於上國。乃其逶迤蜿蜒,嶻嶫巃嵸。回巒伏嶺,列壑攢峰。直如戈戟,森如劍峰。舒如旗幟,覆如帡幪。翥如鷺鷟。蟠若蛟龍。迭迭盤盤,屹屹崇崇。雄矣哉!若三軍之歸大將;尊矣哉,若群孫之依一翁。其左右之羅列,不啻眾星之拱北鬥,百川之秉朝宗也。
其東則沙灣春曉,煙柳敷榮;東壁夜澄,明月輝映。雲開林麓,送來筆架之青;日出扶桑,光耀尖山之碧。其南則涓涓滴乳,湛湛澄溪。荔枝晝永而鋪錦;蒼巖翠現而呈奇。其西則玉蟾之壁立千尋;嘉明之澎湃七裡。雪霽方山,冰融牙涘。其北則小市而閭閻撲地;資江而舸艦迷津。餘甘樹老,而晚渡之名未泯;紫金堆沒,而伯牙之跡猶存。
若乃其中,則州城百雉,廣廈千間。街衢洞達,闤闠瓜綿。魚鱗萬瓦,蜃採百纏。人不得顧,車不得旋。揮汗成雨,噓氣成煙。州治則公堂雄冠而民情之所系;宮牆則杏壇清雅而風化之攸關。轅門而甲兵肅肅;鎮府而庶務平平。白塔朝霞而飛簷翬起;元壇高妙而迭橛棚騫。
至於百穀垂穎,桑麻蓊蔭,花卉之蔚麗,草木之爭榮。鳴琴自若,草木不驚。
山有所利,寶藏興嘆。惟此山峻極於天,扶輿清淑,篤生英賢。在周而降吉甫,則為帝室之良輔;於宋而生鳴復,則為學士之觀瞻。光明俊偉之士,冠蓋相望;文章才德之俊,朱紫相連。鍾此山之奇秀,必於是而生焉。
予嘗登絕頂,陟崔嵬。竦餘神以聳立,發孤嘯而遠思。思大禹之疏鑿,嘆武侯之出師。張魏之高名猶在;文翁之風教如斯。望升仙慕相如之壯志;瞻綿竹羨李白之雄詞。視子云亭而草《玄》何古;讀王褒《頌》而用字何奇。眉山在望,仰三蘇之文學;錦城入眼,企諸子之歌詩。則夫名山大川、通都巨邑,可一覽而盡之睥睨乎!巫峰之與匡埠,岷嶓之與峨眉,歷古今而達險,並天地而愈輝。倘吉甫與鳴復之再作,則予也揚眉吐氣,與之齊驅並駕於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