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西門明清城牆遺址,有棵黃葛樹,終於知道它的年歲

2020-08-30 江陽沽酒客


在瀘州,黃葛樹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每一個老瀘州人心中都有一棵屬於他自己的黃葛樹。

黃葛樹,植物學家眼裡,顯然希望表現更具學術氣質的東西出來,但是大多數瀘州老百姓,就叫它黃葛樹,並沒有刻意去分類,因為這種樹木,生命力極強,感覺好像不擇環境一樣,而且特別愛出現在老城牆和一些懸崖、古塔上。

有人說肯定是鳥兒吃了它的果實,在飛翔中拉出鳥屎裹著不消化的種子,才讓它不僅僅生長在地面,也在很多奇特的地方存活下來,時間一久就成了一種特有的景觀。比如懸崖、河邊、城牆不可到處以及那些我們認為不可能生長的地方。

黃葛樹不是瀘州獨有,四川很多地方都分布,而且黃葛樹還是直轄市重慶,四川達州、四川遂寧的市樹。當然它還不僅僅只是在四川才有。

但是,為什麼四川很多地方包括瀘州會對這種樹木情有獨鍾呢?大約是因為它的長壽和奇特的形狀,以及各種不堪的位置,也能夠生存的狀態,讓人產生了頂禮膜拜的心理吧。

今天一些看來荒謬和可笑舉動,比如,過去的老一輩,給它燒香、祭拜、掛紅,也掛小孩子的衣服,把身體弱的娃娃過繼給這些黃葛樹,拜黃葛樹為乾爹,希望得以保佑。

今天肯定沒有人這麼做了,我指的是年輕一輩人的,老人們在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情況,還會偷偷去做,求一個心安,也是一種安慰。

江陽沽酒客雖然不迷信,但是並不嘲笑那些曾經有信仰的人,中國傳統裡自來就有天人合一的說法,我們老祖宗一直對大自然保留著一種樸素的敬畏,才使得幾千年下來,中國還留存著那麼多名山大川。

今天反而變得少了許多,還好環保意識的提升,雖然沒有了所謂「迷信」的成分,也算另一種形式的接替,不過,你發現沒有,到底沒有信仰的敬畏來的自律。

大多數高大的植物都給我們安全感和一些不察覺的呵護。比如有的饋贈果實,有的給予綠蔭,當然也淨化空氣和生存環境的作用。但是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童年的樂趣。

今天,雖然瀘州城內還保留著不少黃葛樹,但是要親近卻不容易了。有一部分被圍了起來,加以保護,其實這是值得做的。

不說的太久遠,就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八零後的瀘州人,也跟黃葛樹要親密的多。春天它吐出一種黃綠帶紫紅的嫩芽,我們叫黃葛泡(泡要帶輕聲兒化音),饞嘴的童年,它才是酸酸甜甜的代表。

當然那些強壯的根莖和散開的枝幹,也成為了我們攀爬的樂園,雖然大人不允許,但是總有我們撒野的時刻。

有的黃葛樹則因為形狀奇特,長的位置特殊,具備了一些人文氣質,成為了一段歷史的見證,比如廖家花園的黃葛樹,比如羅漢場的、新溪子的,又比如今天想給大家說的瀘州西門那段殘存的城牆遺址上,那棵今年被保護,並確定了年歲的黃葛樹。

有人說黃葛樹長到牆裡對老城牆破壞很大,跟構樹一樣。但是這在我們看來,你所謂科學態度,正在無情的剷除一個城市已經很難保留的歷史。

西門,今天怕很多年輕的瀘州人都不曉得在哪裡。

至於從三區四縣湧入老城的人,雖然也是瀘州人,但是他們的記憶和認可度還在自己生養的地方,大部分來這裡,更希望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生存環境。

如同老城區的瀘州人去成都、重慶、以及北上廣深一樣。那些地方,你或許能證明自己,獲得更多,但是永遠舒展不開屬於你的鄉愁情懷。

西門,在清代時候有小校場,是駐軍及考武秀才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老廣場車站一帶,如今已經看不出它原始的樣子,這段殘存的老城牆,如果不是刻意去探尋,很多人都不知道就在皂角巷上去的鉑金公館外面,那條不寬闊的小路上。

若不是這棵被鑑定有137歲的黃葛樹牢牢抓住它,今天恐怕早被拆去了。

2020年五月瀘州江陽區政府,在本地古樹名木普查中,鑑定它的樹齡是137歲,沽酒客不是專業人士,不知道這個137歲,是不是如同人類計算的年一樣,就是137年,如果是,那麼它誕生於清德宗光緒九年,也就是1883年。

那一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後影響到整個中國,清朝還有幾十年的壽命,已經是苟延殘喘,千瘡百孔了。不知道那個時候,瀘州的城牆是否完整,也不知道當時的瀘州人境況如何。

那一年瀘州小市人佘英才九歲,11年後,20歲的佘英時考上清末武秀才。任袍哥大爺、瀘州衙堂勇管帶。

說不定他就是在這小校場考的,而這棵黃葛樹可能見證了他的身手和風採。佘英可能不會想到有一天他會走上革命的道路,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清末到民國,再到新中國建立,瀘州成為省轄市,還有西門周圍的變遷,137年間,這棵黃葛樹都一一見證了。

在瀘州眾多黃葛樹中,其實它並算不上年紀最大,也算不得枝幹粗壯,因為它生長環境的限制,決定了它必須變得奇形怪狀,而不能筆直向上,只有如此它才能牢牢抓住這段牆體。

當然,它依然在向上的過程中,不斷延伸,給這一段路留下更多綠蔭。

後來有人在黃葛樹下的牆磚裡打了洞,供上了神龕,不知道是土地還是哪位地方鄉神,這黃葛樹也伴隨著神靈享受了一段時間的人間香火。

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神龕拆走了,祭拜的人也沒有。慢慢被遺忘了一樣,只有周圍的老居民,會時常在樹下坐著,聊聊過去的事情。

但是路過這裡,都會被這塊奇特的黃葛樹所吸引,打望一番,有的人也拍照留念。發出一些疑問和感嘆。

沽酒看願意把了解的過往,更多的分享,未來不知道它會不會消失,畢竟很多事情如同我們不確定明天一樣,也許用圖文也算是對歲月的一種緬懷吧。

相關焦點

  • 尋找瀘州黃葛樹王,從一百年到三百年再到一千年,它們存在嗎?
    尤其是川南川東,上了年月的黃葛樹比比皆是,不管城市現代化如何進程,大約你在四川任何一個地級市,都能找到很多上百年的老黃葛樹,而重慶更把它列為市樹,重視可見一斑。而川南瀘州,也是一個黃葛樹多見的地方。即便如此,很多黃葛樹依然讓我們充滿一種敬畏。大約每一個老瀘州人都有一棵自己心目中的黃葛樹,尤其的遠離家鄉的瀘州人,那是他們的鄉愁,也是大家童年的美好記憶。
  • 百年古樹買保險 20棵樹投保400萬元
    每棵古樹投保金額為20萬元,保險期為一年,一旦遭受火災、雷擊等自然災害,就能獲得保險公司賠償。  市文化宮黨委劉書記說,投保的這些樹木中,靠近富僑養生店有棵金桂,是近年文化宮改造中才移栽到文化宮內的。「它很受市民喜愛,有些老人還到樹下祈福。」記者看到,這棵金桂約有兩層樓高,雖已過開花季節,但綠葉仍在。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明城牆遺址公園研學旅行在北京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裡,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明代城牆,也是北京城的標誌。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臺座上。
  • |北京地區|明城牆遺址公園|北京...
    下面這些地方您記好了:臘梅、梅花:明城牆遺址公園、北京植物園,頤和園,大觀園,中山公園,香山公園櫻花:玉淵潭公園,北京植物園桃花:平谷,北京植物園,箭扣長城,黃花城水長城明城牆遺址地址:東二環路東便門立交橋西不出四九城,您可以先到明城牆遺址賞最早的梅花啦!(這裡是梅花哦)迫不及待跟風。明城牆梅花開了,雖沒有幾棵,先睹為快,照幾張與大家共同欣賞,春天真的來了!花己經開了!
  • 潼關古城牆歷經了幾千年,建築地磚蘊含學問,如今只能看到遺址
    之前去到潼關古城,但這個景點還沒有開放,所以說我們只能在這裡為這潼關古渡口講解,同樣古城也有一個城牆遺址展示,那麼今天我就帶你們具體去了解一下,這些古代城牆所用的材料和現代城牆到底有什麼不同?大家都知道古時候造房子,還有這個時候砌牆,是用不到這個水泥的,那時候沒有怎麼辦?用來連接磚塊和磚塊的粘接材料究竟用什麼呢?上面所說的這堆亂石中,有一種物質含量很高,叫做糯米石灰漿,那這種物質就是糯米石,它是糯米石灰漿的一個產物,就像我們現在用水泥做的這個水泥墩子,糯米石灰漿在古代城牆中,或者在古代民居和皇家建築中,粉刷牆是一種很重要的物質。
  • 歷時4 年,統計130 餘處明清勝跡遺址
    20 位老人繪出德州明清勝跡圖該圖寬62釐米,長86釐米,共標註明、清時期勝跡遺址130餘處,共有王憲貞、吳鵬、田西婁等20餘人參與該圖繪製,繪圖歷時四年。「德州市運河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07年,是一個純粹自發的民間組織。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最小的也有50歲以上了。多年來,他們編撰專著十幾部,寫出的有關地域文化的文章不計其數。「聽老一輩的人說,德州曾經有很多勝跡,如今都已經無人知曉了。」
  • 中國最大古城牆竟有14公裡,走一圈4小時,方便出入新開14座城門
    《長安十二時辰》的熱賣使西安這座古城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網紅打卡風景區,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城內依然保持著國內最完整的明代城牆,城牆內是西安古老城牆的位置,是曾經繁榮過的長安城,西安明城牆是國內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古代城牆,現在的城牆建在明洪武十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監督建造的,四周的布局是13.7
  • 武漢市區最具歷史感遺址公園:明代藩王謝恩地,武昌起義核心區
    這其中,就有一座緊挨城市二環線建設的公園,它裡面集合了有很多關於明代藩王朱楨活動的建築,又因為這裡也是清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核心戰區,故留存有大量相關紀念物品,還為此復建了一段古城牆和起義門城門,這座公園就是楚望臺遺址公園。城區二環線邊上最具歷史感公園。
  • 塵封2600年柏人城遺址開始發掘 河北這些古遺址你知道幾個?
    柏人城遺址位於隆堯縣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一帶。古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華北地區發現的現存較大的春秋戰國時期古城遺址之一。柏人城系夯土建築,它北鄰泜河,三面環崗,城牆全長8000餘米,佔地面積約4平方公裡。2013年5月,柏人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揭秘:為什麼西安城牆只有西南城角是圓的?(附四大城角照片)
    廣義的西安城牆包括西安唐城牆和西安明城牆,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牆。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於古城區中心。但是有個有趣的現象,西安城牆四角各城樓叫「角樓」,如果能夠繞城牆走完一圈,就會發現惟獨城牆西南角是圓形的,其他三個城角則是方形。
  • 經歷過倭寇攻城,慘烈的嘉定三屠,上海留下了這段見證歷史的城牆
    說起上海的古城牆,很多人會問:上海這種城市還有城牆?沒見過,在哪呢?的確,在這個寸土寸金、到處高樓林立的魔都,有城牆就是件稀罕事。雖然上海的城牆遠沒有南京,西安那樣的規模,但它仍然默默存在於這座城市的一隅。上海地區地勢平坦,一旦遭遇外敵進犯,則無險可守。
  • 瀘州公園知道多少?如果你只知道忠山公園,那就太可惜了
    除開忠山公園和龍馬潭公園,主要是從1991年起新建和續建,特別是2000年後,對各區域的城市公園綠化地帶非常重視,但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還是以忠山公園為首。其實大家對公園有一些誤解。現在指的公園,就是公益性質的園林休閒場所,它是免費給市民提供的,不會收取任何其他費用,在這之前,忠山公園還屬於經營性質,2013年以忠山公園為首的城市公園開始全面免費開放。
  • "最新"的世界"七大古建築遺址",你知道嗎?網友:真是"七大奇蹟"
    通過古人和今人的一脈相承,我們留下了一座又一座古老的建築以及文化遺址,之前,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已經被列入世界的文化遺產,而在今天,新的世界古建築遺蹟排名又出爐了,有實至名歸也有意料之外的文化建築,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哪裡嗎?接下來就請跟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去看看吧。
  • 新疆北庭考古最新進展:故城遺址為兩套四重八塊格局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副主任、新疆北庭考古隊領隊郭物研究員透露,北庭故城考古最新發掘研究顯示,該遺址最終呈現的格局是兩套四重八塊,內外兩套城牆及護城河可能是唐代早晚兩個時期建造。
  • 老漢城牆遺址挖出一條青銅龍?放家裡有悽厲怪聲?最終捐獻給國家
    今天給大家講述一件國寶出土以後經歷的奇事,故事發生在1965年秋天的一個上午,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有一位姓裴的農民,他扛起鋤頭像往常一樣去古城牆遺址耕地,我要特別交代一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在金代時期其實是著名的金代都城金上京的遺址,金國建國初期一直將金上京(也就是現今哈爾濱市阿城區)作為金國的首都,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此處稱帝,但是直到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決定遷都燕京(也就是現今北京附近
  • 寧波應家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遺存時期從史前到明清
    新華社寧波12月3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市鎮海區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近日發布。該遺址文化堆積深厚,遺蹟和遺物的種類、數量豐富,遺存時期從史前跨越到明清,為深化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 明清時期山東的文化
    它通過描寫西門慶的種種劣跡,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汙穢腐朽,繪聲繪色地展示了明朝中期的世態人情和市井生活,是中國第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它對《紅樓夢》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書中對剝削階級糜爛生活的肆意渲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部作品的重要社會價值。
  • 鎮海應家遺址:從史前到明清的罕見歷史遺存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為配合「世紀九龍」項目開發建設,經國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聯合鎮海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武漢大學和山東大學等科研單位,在九龍湖鎮政府和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對2000平方米麵積進行了考古發掘。
  • 四川儀隴一棵350歲的古樹「長」進了房子裡,到底咋回事
    黃桷樹又叫黃葛樹、大葉榕、黃桷榕等,是一種常見的綠植景觀樹,因其莖幹粗壯,樹形奇特,懸根露爪,蜿蜒交錯,古態盎然,枝繁葉茂,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歡。黃桷樹生命力頑強,只要有縫隙它就能生長,同時它的壽命也很長,如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百年以上的黃桷樹
  • 王建科:《金瓶梅》與明清家庭家族小說的敘事模式
    [1]家庭家族與元明清小說戲曲的敘事模式存在著血肉相連的緊密聯繫。一、中國社會的家庭家族及其表現中國文化是政治倫理型文化,它是一個有機整體。作為中國敘事文學之主體的古典小說戲曲,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因而必然染上中國文化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