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古城牆歷經了幾千年,建築地磚蘊含學問,如今只能看到遺址

2020-12-06 馬亮偉有話說

之前去到潼關古城,但這個景點還沒有開放,所以說我們只能在這裡為這潼關古渡口講解,同樣古城也有一個城牆遺址展示,那麼今天我就帶你們具體去了解一下,這些古代城牆所用的材料和現代城牆到底有什麼不同?

穿過大門口,第一眼就能看見這麼一堆亂石,這就是整個展覽廳的第一個坑,為什麼叫它第一個坑?一切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這樣挖出來的,周圍的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這樣挖出來的,換句話說,這就是出土文物,儘管說到這裡來很不起眼,很不值錢,但我想說的是,這種東西在古代建築中很重要,而且經常使用。

大家都知道古時候造房子,還有這個時候砌牆,是用不到這個水泥的,那時候沒有怎麼辦?用來連接磚塊和磚塊的粘接材料究竟用什麼呢?上面所說的這堆亂石中,有一種物質含量很高,叫做糯米石灰漿,那這種物質就是糯米石,它是糯米石灰漿的一個產物,就像我們現在用水泥做的這個水泥墩子,糯米石灰漿在古代城牆中,或者在古代民居和皇家建築中,粉刷牆是一種很重要的物質。

進入第二個坑,這個坑裡面展示的是我們常見到的一些磚塊,這也是許多建築中的主要材料,這裡分別展示了三個時期的石磚,第一個最中間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到現代這些紅磚,旁邊是用藍山,比較規整,再旁邊是古代城牆上用的這種爛磚,明清以前,城牆多用這種大塊的磚塊,它主要是建築用途不同,它主要是用於房屋建設,紅磚和藍磚有一個主要的區別,這一點在古代中國古代建築中經常可以看到,但在現在的建築中卻常常可以看到,

其主要區別是什麼呢?首先,中國出現的年代不同了,其次,它的製作工藝也不同了,但相同之處在於它的材料取自不同,它的材料也相同,後來我查了一下這些資料,第一次記錄了一些紅磚的實際情況,而在中國古代建築中,藍磚大多採用這種仿製品的形狀。

二是在生產工藝上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即:取材和原料是相同的,但在生產工藝上卻存在著不同的地方,那又有什麼不同呢?

一開始講它的溫度,紅磚燒成的溫度大約是1000度左右,那也只有800度左右,而且只有1000度,可以肯定的是,燒成的紅磚燒得越高,就越耐久,但在1500度以下的產品,紅磚就至少超過1500度。不同之處在於藍磚比紅磚多了一套工序,在燒成後,它的原色是紅的,而藍磚燒成後,原來的顏色也是紅的,但加水冷卻後,它的原色就變紅了。那是因為在這種燒制過程中,土壤中大量的鐵元素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氧化鐵,氧化鐵的顏色是紅色。

接著,水冷卻後,內部的氧化鐵轉化為氧化亞鐵,或者是四氧化三鐵,氧化亞鐵等等,四氧化三鐵的顏色呈藍色,所以說,它的燒制工藝決定了它的最後顏色,另外,它燒成的兩個窯也是不同的,南方這種窯比較封閉,紅磚是連窯或這種龍窯燒成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紅磚比藍磚用得多,因為紅磚可以批量生產,而且生產效率更高,而藍磚只能燒成一個窯,就像燒瓷器一樣,一窯一窯,每個窯都是封閉的。

遊覽後才發現,原來磚塊的造型有這麼多的學問,外出旅遊時才知道,世界如此之美,只待發現,外面的世界如此之廣闊,而以有趣的眼光看世界,才發現真理!

相關焦點

  • 航拍領方古城遺址 歷經1084年 據說賓陽文明起源於此
    航拍領方古城遺址 歷經1084年 據說賓陽文明起源於此 視頻:航拍賓陽《重返校園》 震撼!航拍領方古城遺址 歷經1084年 據說賓陽文明起源於此 視頻:航拍領方古城遺址據史料記載,賓陽縣兩千多年來,治所(古指地方政府駐地)更遷頻繁,先後設置過郡、路、州、地區及縣的治所。治地有今之古城村、安城村、仁塘嶺、營盤村、新賓、蘆圩等地,最先設縣治在古城村,現縣治在蘆圩。
  • 成都考古發掘一段古城牆,可分為唐五代、清代兩個時期
    作為成都市文化地標項目首批示範點位2013年底成都古城牆標示牌已經陸續安裝到位散落在東南西北的這些片段城牆歷經歲月消磨 除了在它們身上留下斑駁也記錄著它們各自的故事詳見↓北較場城垣城牆長約15米,寬約15米,高約10多米。最底部3層用紅石條磚砌成,近20釐米厚,上面81層是青色城牆磚,最上面用鏤空磚砌成。「這一段其實是改革開放後收集老城牆磚重建的,附近還有一段資格清代古城牆。」袁庭棟介紹,另一段在北較場子后街中段,長30餘米、高約8米,且有一城門洞。北較場這段殘牆得以倖存,是託軍區大院的福,也是保存完整的古城牆遺址。
  • 山河「表裡」——潼關,豈止是一個地理的「關」
    然而,到西門遺址一看,那種據關臨險的氣象,早就不復存在了。唯有殘存的古城牆還斷斷續續地起伏著,孤獨地兀立在天地間。兩側衰草下裸露著厚厚的垣基,昭示曾經的恢弘。自黃河岸上突兀崛起的秦嶺,就壓在那雖已破敗,卻仍舊威風凜凜的城牆上。黃河天塹、蒼茫秦嶺、千古名關,三個相互映照的歷史意象,在眼前疊而為一。
  • 塵封2600年柏人城遺址開始發掘 河北這些古遺址你知道幾個?
    柏人城遺址位於隆堯縣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一帶。古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華北地區發現的現存較大的春秋戰國時期古城遺址之一。柏人城系夯土建築,它北鄰泜河,三面環崗,城牆全長8000餘米,佔地面積約4平方公裡。2013年5月,柏人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明城牆遺址公園研學旅行在北京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裡,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明代城牆,也是北京城的標誌。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臺座上。
  • 青州北站古色古香,好似一座古城牆
    目前,青州市北站已經建成並驗收,外觀搭配黑瓦屋頂和赭色幕牆,就像一座古色古香的城牆。目前,站房內部裝修已經完工,幾臺自動驗票機整齊排列。青州古城是古九州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雲門拱璧、駝嶺千尋、劈峰夕照等被譽為「青州古十景」,青州市北站的仿古造型彰顯古城風韻。據介紹,經過近一年的緊張施工建設,目前工程進入最後掃尾階段。
  • 揭開世界級遺蹟面紗,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在廣州海珠區石榴崗路,有一處低調的「國寶級」遺蹟珍寶——七星崗古海岸遺址,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深入大陸最遠(達100公裡)的古海岸遺址,是廣州歷經滄海桑田的見證,在1963年被定為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近年又被認定為海蝕崖地貌地質遺蹟,受最高級別的國家一級保護。
  • 武漢市區最具歷史感遺址公園:明代藩王謝恩地,武昌起義核心區
    這其中,就有一座緊挨城市二環線建設的公園,它裡面集合了有很多關於明代藩王朱楨活動的建築,又因為這裡也是清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核心戰區,故留存有大量相關紀念物品,還為此復建了一段古城牆和起義門城門,這座公園就是楚望臺遺址公園。城區二環線邊上最具歷史感公園。
  • 遺址上重建兩千年前的巨石建築,動態照片還原奇觀
    點擊播放 GIF 0.0M如果想要建築可以歷經數千年不朽1687年,在土耳其大戰中受到嚴重破壞,但堅固的建築卻抵抗住了爆炸,今天的大部分仍完好無損。2 盧克索神廟。埃及盧克索。公元前1380年。它建於公元1至7世紀,但我們對建造它並居住在這裡的古墨西哥人知之甚少。他們在該地區建造了一批覆雜結構的城市,然後在歷史中神秘消失了。太陽金字塔是特奧蒂瓦坎的最大古代建築,也是墨西哥中部最古老的金字塔之一。4 哈德良長城。英格蘭諾森伯蘭郡。公元100年。
  • 新疆搶險加固樓蘭古城三間房和佛塔遺址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5日電(記者張曉龍、張鍾凱)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繁盛的樓蘭古城,歷經千百年風沙侵蝕,已岌岌可危。從今年6月起,當地啟動對樓蘭古城的搶險加固工程。記者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搶險加固的對象主要是樓蘭古城內存在安全隱患的三間房、佛塔遺址本體以及它們賦存的臺地,工程資金總量約942萬元。去年,文物保護人員在古城巡查時發現,三間房、佛塔遺址所在的臺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坍塌,兩座建築遺址本體也都存在影響安全的裂隙、底部掏蝕、孔洞等病害。
  •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之外城:50年前消失的文物,如今重建的地標建築
    外城的位置在今北京西城區、東城區的南部,如今二環路的南半部的內側。現在東、西、南護城河雖有河道改造,但大體仍是當年城壕的延續。進入近代以後,由於年久失修、築路等原因,外城城牆逐漸坍圮、改建、拆除,到20世紀50年代,明清外城城牆已被完全拆除,至今已無當年城牆遺存。
  • 成都東華門遺址古為兵家必爭地 曾淪為乞丐聚集地
    公元前311年,秦徵服古蜀、張儀到蜀地築大城、少城。「大城」就是從秦代確定的城市中心,其大致範圍,南邊的城門「江橋門」在現在的紅照壁到錦江賓館的區域,最北大約在現如今的羊市街,西到東城根街,東到太升南路。後成都以此為圓心,向外四面擴展。  在天府廣場片區東華門一帶發掘出的漢代至清代文化遺存,8月18日被正式命名為「東華門遺址」。
  • 新疆緊急加固樓蘭古城遺址,世紀之謎:傳承千年的樓蘭文明為何一夜...
    這個神秘的國度建國於公元前176年,卻在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僅存在文字記載中的800年歷史成為無數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探索一生的目標。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曾位於羅布泊西部,地處進出西域的樞紐,正是兵家必爭之地。
  • 古代沒水泥,為何古城牆能堅不可摧,看看磚上面這一行字就明白了
    說起古城牆,就不得不提起南京明城牆,南京明城牆長度是26.1公裡,是現今為止中國原始長度和現存長度最長的城牆,可以說,這座城牆經住了時間的考驗。那麼,在古代的建築材料和工藝並不怎麼發達的情況下,南京明城牆能夠屹立六百年不倒呢?從古代保留下來的城牆還有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南京的明城牆、西安的明城牆了。
  • 南京這座塔曾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如今遺址上建新塔成當地風景線
    最先在南京城牆上看到的這個遺址公園的那個玻璃材質的報恩塔,當時只覺得這個塔做的很特別,怎麼會用這麼現代的材料來建造,沒想到它就是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最高點。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走過山門腳下跨過的是香水河、香水河橋遺址、御道遺址,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香水河石砌駁岸。拱橋兩側的兩座碑亭是古大報恩寺御製碑亭的原址。
  • 武漢最有排面的公園,位於市區核心地段,立於古城牆之上恢弘壯觀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武漢這個地方留下了許多名勝遺蹟,擁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蘊,雖被長江和漢江分隔成三鎮,可幾乎每一處都能滿足多數市民的遊玩需求。百年風雨,轉瞬即逝,步入新時代,這塊土地以其獨特的歷史底蘊受到當代人的關注,也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支持,政府投入不少精力將其文化建設提上日程,最終,這個武漢僅存的古城牆幾乎以原貌重現於世,而楚望臺公園立於之上,遠遠望去可謂恢弘壯觀。
  • 中國這座「古城」,歷經600年風吹雨打,為何只剩下一段古牆
    有好幾個朝代的中國歷史,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點,留下的古代文物不免令人嘆為觀止,所以我們有時也會想去看看,比如北京故宮、萬裡長城、西安兵馬俑、湖南鳳凰古城等等,我們在中國也是獨特的文化遺產,古人不免感嘆,把這些建築建得很氣派,就像故宮一樣,幾百年來,遠遠地看,感覺像一個新的,幾乎沒有被動物糞便汙染的地方
  • 湘西土司王城遺址現古墓群
    考古專家認為,發掘出土的永順土司王故都——老司城遺址堪稱「中國的馬丘比丘」和「東方龐貝古城」。  >>發 掘  新發現遺址20多處  始建於公元1135年的老司城遺址四周是海拔1000多米的崇山峻岭,坐落於靈溪河畔的谷地。從1995年開始,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和湘西州文物部門對老司城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2010年5月開始進行第三次考古發掘工作。
  • 高清:奇琴伊察,墨西哥古老的瑪雅遺址
    金字塔、圓形「蝸牛」天文臺、武士廟等都是遺址中保留下來的珍貴文物,體現了瑪雅人的建築技巧和託爾特克人的雕刻藝術,為中美洲建築留下一些最著名的例證。2007年,奇琴伊察瑪雅遺址又和中國長城、印度泰姬陵、約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魯馬丘比丘印加遺址、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齊名,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至此,我們的加勒比海四國郵輪之旅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