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水泥,為何古城牆能堅不可摧,看看磚上面這一行字就明白了

2020-11-23 騰訊網

說起古城牆,就不得不提起南京明城牆,南京明城牆長度是26.1公裡,是現今為止中國原始長度和現存長度最長的城牆,可以說,這座城牆經住了時間的考驗。那麼,在古代的建築材料和工藝並不怎麼發達的情況下,南京明城牆能夠屹立六百年不倒呢?

從古代保留下來的城牆還有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南京的明城牆、西安的明城牆了。南京城牆在朱元璋時期就開始修建了,為了保衛南京,朱元璋甚至拿出了修建皇宮的費用,更是調動了28萬民工,耗時27年才修建完成。

這些城牆至今已經有超過600年的歷史,為什麼依舊堅不可摧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這些磚石與如今的紅磚不一樣,用的是青石磚和夯土。夯土指的是將土夯實,硬度比起磚石絲毫不落下風,在更早之前,城牆宮殿基本上都是夯土。夯土之外用磚石包裹豬,這種結構足以扛得住炮石的轟擊。而且為了防止偷工減料,城牆的磚石上都有負責人的名字,如果城牆出了問題直接就找上負責人。

古代的城池往往依山傍水修建,城池周圍有水環繞,稱為「護城河」。城牆頂部是平坦的,供士兵站在上面守城。城牆頂部還設置帶有垛口的矮牆,稱「女牆」,士兵可以躲在後面發射箭矢。城牆往往高達十幾米,攻城的士兵如果在城牆腳下進行破壞作業,城頭上的士兵就難以擊中他們。為了消除這種射擊死角,人們在築城時就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突出城牆的墩臺,稱為「馬面」或者「敵臺」。馬面與主城牆配合,就能有效消除射擊死角。

雖然當時沒有水泥,但卻有和水泥作用相似的物品讓長城得以牢固,在風雨之下才不會出現倒塌的現象。當然,再好的建築材料也是有一定的壽命的,就算是現在,長城也還在不斷地定期維護之中。說到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水泥的源頭。早在十八世紀,正發生著大革命的英國,已經產生了省去很多建築人力和物力的水泥。直到十九世紀末,水泥才被引進到了中國。因為是洋人產的東西,所以老百姓們就把水泥稱之為「洋灰」而在古代時,石灰和水泥功能最為類似。

經常觀看古裝影視的朋友會發現,古時的城牆、關隘和長城等建築飽經戰爭洗禮,歷經千年風霜雪雨而不倒,讓人嘆為觀止,感慨古人的建築工程技術水平之高。那麼,中國古代並沒有水泥,更沒有鋼筋混凝土,為何會如此堅固?

和現在我們建房子、修鐵路一樣,古代人搞建築的時候也是知道挖基槽、再進行地基加固的。

以漢代長安城的未央宮為例,那時候還不像明代,有了先進的燒磚技術可以在城牆外貼一圈磚,漢代的城牆是純夯土的。未央宮修築之前,據考證是挖了深0.9~1.5米、寬8米的基槽的,挖出來再填進去,不過填的時候就要一層一層夯實了。

「打樁」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聽到過,只不過我們現在打的是混凝土樁,打到地下很深的巖石裡去,一方面能將上面的荷載傳遞到地下,一方面又能提高基礎的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而我國早在古代就有了「打樁」的概念,只不過打的是木樁,木樁上面再鋪上點石塊,類似於現在鐵軌四周密布的小石塊,起到減震散力的作用。案例見於南京明代故宮宮城,因為是填湖而造,湖底土質鬆軟,硬夯是夯不實的,那只有打樁咯。

石灰砂漿

在很早的時候,人類已經學會使用石灰砂漿了,燒石灰並不是一件難事,當然,把石灰、沙和礫石混合在一起製成的石灰砂漿,其強度顯然是大打折扣的,難以建造非常高的大型建築,而且不能在潮溼的環境中砌牆,更無法在水中使用。於是,人們就想盡了各種辦法,改良石灰砂漿的強度,古羅馬人在把火山灰加入到石灰砂漿中,形成了西方人稱之為的「最早的水泥」,而同一時期,中國人在則石灰砂漿中摻入黃黏土,用來增強砂漿的硬度。

在中國古代,還有一種叫做「蜃灰」的石灰材料被應用於建築領域,蜃灰是用牡蠣殼或蛤殼燒制的,蜃灰在性能上比石灰要優越。

糯米石灰漿

在南北朝時期,我們發明了一種叫做糯米石灰漿的建築材料。顧名思義,這種材料就是把糯米湯加到石灰砂漿中,這樣就產生了一種複合砂漿,這種砂漿的硬度極大提高,十分堅固,加上這種砂漿造價十分低廉,深受廣大建築工程師喜愛。舉個例子,明長城以及明城牆都採用了這種複合材料。

據悉,在明朝建築行業一塊還有一個小小的潛規則。建築工程完成後開發商會把該發的薪水換成銅錢,隨後將銅錢向牆縫裡面塞,最後剩下的銅錢便是工人們的工資,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人們無不盡心盡力。從這個小故事中也可以看出,明朝的建築行業無論是建築材料,還是管理的理念都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所以那時的城牆才是最屹立600年而不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代銀票從沒有假鈔?你看看上面那一行字寫了啥?你行你來!
    而在古代,卻為何沒有這樣的人?倒不是說古代人心地善良,淳樸,人性其實都沒變的。幾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曾感嘆「當今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而當今我們何不是如此感嘆的?所以,世道終日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只有人性。人性是複雜的,貪婪的,自私的,趨利避害的,而古人為啥不製造鈔票,並不是說明他們人性高尚,而是因為他們尚未掌握核心科技!
  • 成都考古發掘一段古城牆,可分為唐五代、清代兩個時期
    城牆長約15米,寬約15米,高約10多米。最底部3層用紅石條磚砌成,近20釐米厚,上面81層是青色城牆磚,最上面用鏤空磚砌成。「這一段其實是改革開放後收集老城牆磚重建的,附近還有一段資格清代古城牆。」袁庭棟介紹,另一段在北較場子后街中段,長30餘米、高約8米,且有一城門洞。北較場這段殘牆得以倖存,是託軍區大院的福,也是保存完整的古城牆遺址。
  • 潼關古城牆歷經了幾千年,建築地磚蘊含學問,如今只能看到遺址
    之前去到潼關古城,但這個景點還沒有開放,所以說我們只能在這裡為這潼關古渡口講解,同樣古城也有一個城牆遺址展示,那麼今天我就帶你們具體去了解一下,這些古代城牆所用的材料和現代城牆到底有什麼不同?穿過大門口,第一眼就能看見這麼一堆亂石,這就是整個展覽廳的第一個坑,為什麼叫它第一個坑?一切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這樣挖出來的,周圍的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這樣挖出來的,換句話說,這就是出土文物,儘管說到這裡來很不起眼,很不值錢,但我想說的是,這種東西在古代建築中很重要,而且經常使用。
  • 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何沒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麼造假?
    其次,銀票上這行字沒辦法造假古代銀票的防偽技術主要有兩種:其一是上面複雜的花紋,這些花紋通常由多種顏色的染料印製,樣式極為複雜,還有層次之分,除官方外,沒有人知道具體使用什麼顏料,先印製什麼花紋。其二,每一張銀票上面都有一行小字,字的內容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字非常小,小到幾乎認不出,而且密密麻麻,數量繁多,這樣的字是寫不出來的,需要「微雕」大師先刻出來,再印在銀票上。這種級別的大師通常是皇家御用的,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
  • 平遙古城東城牆外發現一組東周和金代墓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近期在平遙古城東城牆外的平遙縣會展、演藝中心項目建設工地成功發掘出一組東周和金代古墓葬。這是迄今在平遙古城附近發掘的年代較早的地下文物遺存,為實證平遙2000餘年建制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為什麼古羅馬水泥比現代水泥更堅固
    水泥是現代建築中常用的材料。古羅馬帝國留下的一些水泥建築在海浪的衝擊中能堅挺千年不倒,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公元1世紀的羅馬作家兼海軍將領老普林尼曾這樣描述當時用於海港建設的水泥:「一旦它接觸海浪並浸在海水中,就變成一個整體石塊,面對海浪堅不可摧,每天都變得更強。」
  • 古羅馬水泥為何能堅挺千年
    水泥是現代建築中常用的材料。古羅馬帝國留下的一些水泥建築在海浪的衝擊中能堅挺千年不倒,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公元1世紀的羅馬作家兼海軍將領老普林尼曾這樣描述當時用於海港建設的水泥:「一旦它接觸海浪並浸在海水中,就變成一個整體石塊,面對海浪堅不可摧,每天都變得更強。」 美國猶他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為探索古羅馬水泥的秘密,分析了義大利波佐利港從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水泥建築。
  • 浙江「最沒存在感」古城牆,發展意義重大,至今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 經歷過倭寇攻城,慘烈的嘉定三屠,上海留下了這段見證歷史的城牆
    說起上海的古城牆,很多人會問:上海這種城市還有城牆?沒見過,在哪呢?的確,在這個寸土寸金、到處高樓林立的魔都,有城牆就是件稀罕事。雖然上海的城牆遠沒有南京,西安那樣的規模,但它仍然默默存在於這座城市的一隅。上海地區地勢平坦,一旦遭遇外敵進犯,則無險可守。
  • 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什麼沒人造假?看看上面那行字,怎麼造假?
    但古代的銀票就是一張紙而已,那時候可沒有驗鈔機這麼高級的東西,古人難道就不擔心收到假的銀票嗎?就有很多的人好奇了,古代的銀票就一張紙而已,為什麼沒人敢造假?其實你要是有看到古代銀票上面的那行字的話,就知道了,怎麼造假?
  • 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啥沒人去造假?看看裡面這行字,怎麼造假?
    儘管現代鈔票防偽技術一直都在革新,人們驗鈔的方法也很多樣,但假鈔依舊層出不窮,那在驗鈔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中國銀票為何卻鮮有假鈔?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北宋時期(公元1023年)的四川成都,名為「交子」,1661年,瑞典銀行發行紙幣,歐洲這才邁入使用紙幣的時期。在這點上,中國要領先於歐洲六百多年。
  • 揭秘:為什麼西安城牆只有西南城角是圓的?(附四大城角照片)
    你爬過城牆嗎?你繞西安城牆騎行過一圈嗎?你注意過在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四個城角中,只有西南城角是圓形的嗎?這是why~~~~~?come on,看文揭秘。西安城牆,是我國古代城垣建築中保留至今較為完整的一處。
  • 水泥磚一平方多少塊磚 水泥磚砌築的施工要點
    在家庭裝修時,有時拆改工程需要砌牆,使用的可能就是水泥磚,那麼這時候就需要來計算一下,看看需要量是多少,以便購買。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水泥磚一平方多少塊磚,也了解一下水泥磚砌築的施工要點。弄清楚這兩方面的問題,在進行水泥磚施工時可以省不少的力。
  • 中國這座「古城」,歷經600年風吹雨打,為何只剩下一段古牆
    有好幾個朝代的中國歷史,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點,留下的古代文物不免令人嘆為觀止,所以我們有時也會想去看看,比如北京故宮、萬裡長城、西安兵馬俑、湖南鳳凰古城等等,我們在中國也是獨特的文化遺產,古人不免感嘆,把這些建築建得很氣派,就像故宮一樣,幾百年來,遠遠地看,感覺像一個新的,幾乎沒有被動物糞便汙染的地方
  • 古代城牆最高12米,怎麼攻城?其實方法很摟,所以死人很多
    古代城牆是一種很強大的防禦工事,又高又寬,非常堅固。城牆的高矮因城池的戰略地位而定,小城的城牆比較矮,大城的城牆比較高,都城的城牆最高。但城牆最矮的也有6米,最高的可達12米。古代城牆那麼,怎麼攻城呢?其實方法很摟,很簡單,就是登著梯子上,所以攻城死人很多,下面這幾種就是最常用的攻城設備。
  • 飽經滄桑仍韻味依舊,重慶這個古城牆有望再現昔日繁華!就在渝中
    聽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首歌唱出了重慶城十七道老城門的不同特色及風貌。這一次,讓我們穿過石階,穿過門洞,看看《重慶歌》中「正對著真武山」的東水門,聽聽重慶古城的繁華往事。城門洞是最常見的拱形,這與多數城門形狀是一樣的。門額上的「東水門」三字已風化,城門具備典型的古城牆特色,又面向長江,在氣勢上絕頂不凡。這個古城牆建於明代,歷史久遠。
  • 買磚須知 | 瓷磚粘合劑能當水泥用嗎?
    大多數人在裝修房屋的時候都會很容易陷入誤區,比如說以為水泥就是瓷磚粘合劑,那我們今天的重點話題就來了解瓷磚粘合劑能當水泥用嗎?你覺得可以嗎?大家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2、瓷磚粘合劑的產品特點高粘結力、施工中不用浸磚溼牆、良好的柔韌性、防水、抗滲、抗裂、抗老化性佳,耐高溫、耐凍融、無毒環保,施工簡便。
  • 給院子打水泥,還沒等水泥幹透他們就用模具壓上去,像鋪了六角磚
    但看到國外達人完工的效果後,愛了,愛了~ 尤其是利用六邊形模具,做拼花六角磚鋪地面,就跟鋪了水泥六角磚一樣,比光禿禿的水泥地確實好看太多了。 做拼花六角磚鋪地面,可以利用以下這2種方式來實現:
  • 八五磚一平方多少塊 磚的種類
    蓋房子需要的就是磚,如果沒有磚的話是根本沒辦法蓋房子的,雖然說其中的類型比較多,但是,我們會根據常用的類型來選擇,那麼,在選擇之前建議大家先看一下八五磚一平方多少塊,要清楚其中的塊數,這樣的話在購買的時候才會合適,除此之外,對於磚的種類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介紹吧。
  • 硫酸鋁和水泥不燒磚的性能
    硫酸鋁不燒磚的生產工藝與磷酸(鹽)不燒磚的相同。其主體材料用矽酸鋁質原料製作。通用配合比:耐火骨料60%65%,粉料30%35%,軟質黏土2%6%,密度為1.281.34g/cm3的硫酸鋁溶液5.5%6.5%,CA-50水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