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啥沒人去造假?看看裡面這行字,怎麼造假?

2021-01-09 汗青史籍

雖然如今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付款已經十分普遍,但考慮到社會人群的構成,不少群體還無法跟上網絡支付的潮流,所以現金並未完全退出流通市場。

2020年11月21日,江西贛州警方偵破又一起持有並使用假幣的案例,一對情侶總共持有近16萬元的假鈔,才花出去三四百元就被警察抓獲。再次證明,假鈔在現代社會流通的可能性極小,除了警方的高效辦案以外,也和驗鈔防偽技術有一定關係。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同時,貨幣也在全球一體化浪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有力打擊製造假鈔的犯罪活動,美國、英國等國還設立了專門的先進防偽技術委員會,鈔票的防偽技術也日新月異。

據了解,現代鈔票的防偽技術主要包括了紙張防偽、印刷防偽和油墨防偽這三個方面。以紙張防偽為例,一國製造鈔票時,會使用配方特殊、難以被仿製的紙張,還會加入水印、安全線、彩色纖維絲等,很多老闆在收到面值較大的鈔票時,都會用手揉捻,或者將鈔票舉起,透過強光進行透視觀察。

儘管現代鈔票防偽技術一直都在革新,人們驗鈔的方法也很多樣,但假鈔依舊層出不窮,那在驗鈔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中國銀票為何卻鮮有假鈔?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北宋時期(公元1023年)的四川成都,名為「交子」,1661年,瑞典銀行發行紙幣,歐洲這才邁入使用紙幣的時期。在這點上,中國要領先於歐洲六百多年。

交子

據了解,交子最初其實是一種存款憑證。古人購物消費都用黃金白銀等物件,最常見的就是銀兩,如果商人涉及到金額較大的交易,攜帶大量財物上路,不僅耗費時力,還會面臨很大危險,因此人們便設立了「交子鋪戶」,將銀兩存於其中,僅用銀票進行交易。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子」一類的存款憑證便成了信用貨幣,並在市場上開始流通。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類的貪慾是永無止境的。在「交子」面世快20年時,紙幣造假的情況也隨之出現,有史料表明,因為「偽交子」太多,導致交子一度難以在市場上順利流通。

「蜀用鐵錢,民苦轉貿重,故設書紙代錢,以便市易。轉運使以偽造交子多犯法,欲廢不用。」——《宋史·孫甫傳》

為了對這一情況進行整頓,避免國家經濟出現重大混亂,朝廷便接過了製造交子的任務,並制定了嚴厲的獎懲制度。從南宋紹興32年開始,私造假幣的人就會被「斬立決」,元代也規定:凡起意者、雕板者、印鈔者、抄紙者、項科號者、蒙裡安藏印造者、收買顏色物料者,「具是同情偽造,皆合處死」;清朝就更狠了,將連坐制度也落實在了打擊錢幣造假領域,假幣製造者的家眷也會因此受到牽連,所以敢「以身試法」的人就越來越少。

因為銀票金額通常較大,所以使用者多是商人或貴族階級,銀票流通的範圍並不像如今的現金這樣廣泛,能接觸到並進行造假的人就少之又少。假銀票騙騙窮苦民眾還行,但在那些常常與真銀票打交道的人面前,假銀票很難矇混過關。

此外,銀票都是限額限時發行,比如在宋神宗時期,益州交子務通常每兩年就會對流通的交子進行一次大更換。假銀票的製造本就耗時耗力,當假幣製造者好不容易找到制假方法,並推出一套假銀票後,官府馬上又對其進行了更新,假幣製造者從中獲利的可能性大大減小。

宋 交子銅板印板

中國古代銀票假鈔較少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銀票本身。事實上,古人也在紙幣的防偽辦法上耗盡了苦心,具體就體現在紙幣的使用材料和印刷方法等方面。史學家也表示,銀票上面有一行字無人可仿。

首要方法就是採用特殊的印鈔專用紙。雖然紙幣的名字中含有一個「紙」字,但紙幣的選材比普通的書寫用紙要求高得多。既是為了保證紙幣防磨損防水的能力,達到規定的耐用程度,也是為了防止被人們仿造。

史學家表示,四川官府選用「楮紙」為印鈔專用紙,在1023年,朝廷便「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抄紙就是古人製造紙張必備步驟之一,通過對技術和紙張進行管控,讓假鈔製造者無從下手。此外,含有明、暗兩種印花的水紋紙也得到了利用。歷朝歷代使用的紙張有所不同,私下交易制幣專用紙張都會面臨牢獄之災。

雖然常人很難獲取官府專用印鈔紙,但為了杜絕假銀票,官府必須還要通過其他方法來提升防偽技術,比如加蓋印章、圖案以及進行文字標記等。

據了解,宋朝時期的紙幣就已經出現了房屋、人物形象等圖案,而且這些圖案和花紋大都是多種顏色的燃料套印出來的。交子上的圖案就會同時用上紅、黑、藍這三種顏色。

不僅如此,古代銀票上還會出現一行小字,多涵蓋了朝代、發行機構、年份以及該銀票的具體額度,因其特殊的印刷工藝和手法,這行字體同樣無人可仿。有的銀票甚至會採用皇帝或書法名家的字體,並通過「銅版印刷」等當時領先的印刷技術印刷,光是技術和成本就已經讓很多人打消了造假的念頭。

比如清朝發行的「鹹豐五年戶部官票五十兩」銀票,不僅採用了極薄的樺樹皮做原料,左滿文,右漢文,銀票四周被龍紋環繞。在銀票製作完成後,印造和交鈔的部門都要蓋章加印,各省、府、縣也得印記籤押,進一步加大仿造難度。

為了對貨幣進行規範管理,歷朝歷代都會制定相關法律,明朝市場上流行著銅錢和大明寶鈔兩種貨幣,所以明代便制定了「錢法」和「鈔法」。一些朝代還會在貨幣上印有警示字句,據內蒙古收藏家協會會員王蒙介紹,元朝的紙幣為了防偽,除了特殊材料和加蓋多重紅印以及黑色騎縫印之外,還在銀票上印上了「偽造者斬」等字句,無形中對造假之人產生震懾。

不難發現,現代鈔票在部分防偽方法上和古代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材料選用、圖案印製,多色疊印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古代的啟示。古代對技術的封鎖、匱乏的材料,一定程度上都阻礙了假銀票的誕生,雖然當今社會技術更加開放,假鈔也依舊存在,但相信隨著電子支付和防偽技術的提升,假鈔對市場的惡劣影響將會越來越小。

相關焦點

  • 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何沒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麼造假?
    無論哪個朝代發行的銀票,說白了就是一張紙,之所以沒有「偽鈔」出現,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這就涉及到銀票的防偽技術了!首先,銀票的材質很有講究別看銀票只是一張紙,但這紙可不是普通的紙,宋朝用川紙,明朝用桑皮紙,清朝用高麗紙,這些紙都是皇家專用的,普通人根本沒有可能得到。
  • 古代銀票就一張紙,為什麼沒人造假?看看上面那行字,怎麼造假?
    但古代的銀票就是一張紙而已,那時候可沒有驗鈔機這麼高級的東西,古人難道就不擔心收到假的銀票嗎?就有很多的人好奇了,古代的銀票就一張紙而已,為什麼沒人敢造假?其實你要是有看到古代銀票上面的那行字的話,就知道了,怎麼造假?
  • 為何古代銀票從沒有假鈔?你看看上面那一行字寫了啥?你行你來!
    但不免也讓我們深思:製造假鈔是違法亂紀之事,一經發現必然受到律法嚴厲的制裁,可即便如此,為啥仍有一些二傻子要去製造假鈔呢?而在古代,卻為何沒有這樣的人?倒不是說古代人心地善良,淳樸,人性其實都沒變的。幾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曾感嘆「當今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而當今我們何不是如此感嘆的?所以,世道終日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只有人性。
  •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會作假?古人:你好好看看上面那個印,怎麼造?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會作假?古人:你好好看看上面那個印,怎麼造?在古裝影視上,我們經常看到揮金如土的大財主拿著大把的銀票揮霍、炫耀。我們不禁要問,那紙做的銀票靠譜嗎?不會是假的吧,畢竟古代防偽技術很弱後,而事實上古代確實發生過銀票作假案,但隨著防偽技術的逐步完善,基本上杜絕了作假的可能,不信你看看古代真正的銀票上的那個印,看怎麼造?自從北宋年間,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最早只是用來做存根,後來發現很好用,便於攜帶交易,就逐步推廣。
  • 古代為何無人偽造銀票?看看這些防偽標誌,佩服古人的智慧
    當時四川地區商業發達,商人們貿易的時候需要拿很重的金銀,這不利於他們交易,所以他們發明了交子。有些人可能會問,現在都有人做假幣,在古代為什麼沒有人去偽造那些銀票呢?我們看古代銀票的防偽標誌,就會驚嘆於古人的智慧。交子的產生紙幣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宋朝的時候雖然在對外關係上處於劣勢,但在商業方面非常發達,宋朝的經濟基本上在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
  • 清朝銀票防偽技術不簡單,五百多字的《治家格言》,就被印到上面
    在古代社會,銀票在社會上流通,又是如何進行防偽的呢?讓人想不到的是,明代的朱柏廬曾寫了一篇文章《治家格言》,就被搬上了銀票。朱柏廬的文章和銀票防偽有什麼關係呢?接下來小編為您解密:(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從辛巴、羅永浩賣假貨事件追溯中國古代的商品造假打假史
    網絡直播賣貨改變當今人們的消費方式漢代的造假錢,隋唐的酒兌水,宋代的注水肉,明清的古董贗品等等造假問題都曾一度猖獗。商品質量問題一直都有,歷代王朝也很重視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古代的商品造假打假史。
  • 瑞幸不僅沒死還活得很好?造假風波後的瑞幸是怎麼活下來的?
    科技自媒體 / 江瀚視野2020年,如果問中國資本市場有什麼事情是最引人關注的?那麼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無疑是最有名的那個,但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造假風波盛行的瑞幸,在造假退市所有人都以為瑞幸基本上是要黃了之後,瑞幸卻奇蹟般的還活著,似乎還活的不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高價遊戲王卡本質是紙,真的沒人仿?其實有先例,一張賣了40萬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如今正版的遊戲王卡片價格被炒得這麼高,可是本質上卻是紙,為何沒人仿造的事情。問題來了,遊戲王正版卡的本質也是紙,為何沒有人仿造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一步步的進行說明。其實,還真的有造假卡的案例,而且一張假卡還賣了40多萬!罕貴卡憑什麼這麼值錢?
  • 南開校長曹雪濤院士學術造假?我建議大家還是先看看這篇
    目測一個圖是實驗做的,另一個圖部分是憑空P的,這就是造假實錘,跟玩連連看似的。吃瓜群眾既然想要吃這口科學的瓜,就要學會如何科學地吃瓜。魯迅先生說過,學術瓜得吃第一手的。下面我們就去pubpeer上看看,曹院士被錘的文章究竟有多大的問題,曹本人要負多大責任。02 就事論事,仔細分析(1)錘他的Elisabeth是什麼人?
  • 蘇聯為何不揭穿美國登月造假?
    寫了兩篇分析美國登月造假的文章,在讀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裡,比較多的一個是:蘇聯為什麼不站出來揭露美國,他們不是競爭關係嗎?答案其實很簡單,蘇聯也造假,而且更假。這是從網上看到的一篇簡要介紹,轉載來供參考。我不排除日後就這個話題寫一篇的可能。美國登月造假,漏洞百出,美國人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但作為冷戰中的對手蘇聯,卻保持了神奇的沉默!
  • 論文圖片是不是造假,你心裡竟然沒點數?
    學術造假對於兢兢業業搞科研的人來說,無疑是重磅傷害。且不說造假者竊走本來就不多的科研資源,更可怕的是,造假者可能會把整個小領域帶到溝裡去,讓後來者浪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比如去年爆出造假的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博士。
  • 嫦五直播登月過程,「露腳」照被網友當證據:證明美國登月造假?
    作為世界上的另一航天強國美國看到我國的這一成就後也向我國送來了祝賀。 不僅如此,有消息稱:美國方面有意向讓我國分享科研成果,由此可見,我國的航天技術已經得到了美國的認可。在這次探月過程中,「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線直播了它的登陸過程,然而,正是因為這段直播,讓不少國內外網友開始質疑美國當年登月任務的真實性。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嫦五直播登月過程,「露腳」照被網友當證據:證明美國登月造假?
    在這次探月過程中,「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線直播了它的登陸過程,然而,正是因為這段直播,讓不少國內外網友開始質疑美國當年登月任務的真實性。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此外還有一張嫦娥五號「露腳」照片也引起網友對「阿波羅登月」的質疑,甚至拿來當證據證明美國登月造假,這是怎麼一回事?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關鍵點 科技本身不會造假,人會造假。所有造假技術都和科技有關,如工業酒精勾兌假酒、假種子、假藥、假食品、假名牌等。甲骨和簡牘也是100%假冒偽劣,屬於騙子冒充文人與科學家偽造出贗品詭物。
  • 造假院士、造假公司及其「撈金」聯合體
    如今兩個月過去了,這一併不複雜的調查核實工作卻遲遲不見公布。澎湃新聞報導截圖李院士學術不端問題調查結論「難產」至今,其醜聞卻一個接一個被引爆:申報院士材料造假;一名工程院士緘默不應,被實名舉報申報院士成就造假 開辦了88家院士工作站、工作室,堪稱全國之最……令人瞠目結舌。
  • 簡歷造假的8種「騷操作」
    簡歷造假的8種「騷操作」對HR來說,要明白一點,不管信息技術怎麼發達,簡歷再怎麼變花樣,終歸只從這7個點造假:不管應聘者用什麼工具包裝自己的簡歷,都離不開這7點。而這7點也組合出了一系列讓HR備受折磨的「套路」:
  • 為什麼連諾貝爾獎得主也要造假
    科學家只需要面對很理想的環境,我搞科研就好了,但是作為人,他就面對林林總總的物質世界考驗。科學家不會造假,但人會。人會考慮造假,來利益最大化。現實和理想的對衝,讓他選擇了造假這條路,那就值得讓人思考一下他所處的環境因素了。
  • 翟天臨如果真的學術造假,後果將會如何?
    最近網上鬧的沸沸揚揚的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讓小編不得不出來說兩句。事件的導火索是翟萌萌在直播的時候說了一句「知網是什麼」,身為職場老油條的我,除了知網,我還知道維普、萬方、龍源等等,這些可都是學術期刊論文大平臺,他身為一名北大博士後怎會不知道呢?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該博士的導師林國強院士在接受《青年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生為何造假,他到現在都不明白;當時抽查學生論文時,並沒能抽查到這一篇;事後他們花了半年時間才證實其造假。女博士造假事件,反映了什麼問題?記者在對北京的部分博士進行調查時,100%的被訪者都說,導師不動手做實驗;有博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導師只有聽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