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 年,統計130 餘處明清勝跡遺址

2021-01-09 德州新聞網

20 位老人繪出德州明清勝跡圖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趙祜昊 通訊員王璇攝影報導

近日,一幅由民間組織「德州市運河文化研究會」繪製的德州勝跡圖完工。該圖寬62釐米,長86釐米,共標註明、清時期勝跡遺址130餘處,共有王憲貞、吳鵬、田西婁等20餘人參與該圖繪製,繪圖歷時四年。

「德州市運河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07年,是一個純粹自發的民間組織。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最小的也有50歲以上了。多年來,他們編撰專著十幾部,寫出的有關地域文化的文章不計其數。

「聽老一輩的人說,德州曾經有很多勝跡,如今都已經無人知曉了。」在研究會的一次活動中,有位成員這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卻被大家記在了心裡。2016年,他們決定要設計繪製一張德州勝跡圖,把家鄉那些已經消失了的名勝古蹟,在地圖上標記出來。研究會的成員們為此迅速進入了激烈的討論之中。

「南門西的廟叫雙興庵,是民國時期第二鎮平安水會遺址。」「那個廟應是西公廨,供神是聖母娘娘——這是我的記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為這張特殊的地圖貢獻著自己所知道的信息。為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他們有的說「這件事是我聽父輩所講」,有的拿來了照片,有的搬來志書資料。但記憶總有偏差,志書也有疏漏,有時候遇到有爭議的事情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人提議乾脆到實地考察測量,回來再充分論證。於是,他們不顧年邁,頂著寒風或冒著烈日,奔波忙碌著。他們就是以這種親歷、親見、親聞的「三親」精神,鍥而不捨地對待家鄉歷史的研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張圖就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誕生了。為保證質量,他們專門到德州地圖辦聽取專家的意見。幾經修改,地圖得到了專家的認可。這張地圖非同於現實中實用的地圖,它具有很深的歷史內涵,是了解家鄉文化、熱愛家鄉歷史不可多得的一份「入門地圖」。

深挖自己城市的歷史文化,是愛上它最好的方式,而「德州市運河文化研究會」的老人們就很好地繼承了這種精神。老人們紛紛表示,雖然這張《德州勝跡圖》是他們不辭辛苦繪製而成的,但是在他們看來,這張圖不可能盡善盡美,他們所做的其他挖掘、討論等工作,也將繼續改進。他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這個組織中來,共同為德州地域文化事業貢獻力量,創造出更多的成績。

相關焦點

  • 寧波應家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遺存時期從史前到明清
    新華社寧波12月3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市鎮海區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近日發布。該遺址文化堆積深厚,遺蹟和遺物的種類、數量豐富,遺存時期從史前跨越到明清,為深化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 鎮海應家遺址:從史前到明清的罕見歷史遺存
    發現遺蹟220餘處,出土文物1000餘件 應家遺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應家村舊址,分布面積約1.2萬平方米。該遺址地處「V」形小盆地環境中,三面環山,東側面向濱海平原,距離現海岸線約10公裡。
  • 成都二環路內有130餘處鳥兒「夜棲樹」
    附近居民說,這些麻雀定居此處約有10年之久,每到秋季數量就特別多。 據鳥類專家介紹,每年4月至7月是麻雀繁殖季,種群壯大;加之果樹、穀子等成熟,為它們提供食物,因此秋季聚集尤為明顯。而這些鳥兒夜間休息的場所被稱為「夜棲樹」,多靠近溫暖的路燈,目前成都市二環路內約有130餘處類似的「夜棲樹」。
  • 薊縣東營坊遺址碳14測年 4萬年前就有"天津人"
    國際權威檢測機構美國貝塔放射性碳測年實驗室日前對取自薊縣東營坊遺址發掘區地層內的動物骨骼樣本採用加速器質譜碳―14測年法進行了分析檢測,測定薊縣東營坊舊石器遺址絕對年代為超過距今43500年。這一測年結果,明確了東營坊遺址的絕對年代,從而將天津市域內的人文史由原來的1萬年以上提早到距今4萬多年以前,這是天津地區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存。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薊縣北部地區開展了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發現石器地點27處,分布範圍涵蓋薊縣6個鄉鎮,採集到大量石製品。
  • 追跡攻略|山西運城市10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國保文物102處、省保文物67處,馳名中外的有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鸛雀樓,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祭祖聖地——舜帝陵,中華瑰寶——黃河大鐵牛,國內獨此一家的鹽湖黑泥浴、豪門望族——聞喜裴氏宰相村,關聖文化建築群名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第五位。
  • 原大原刻原色,科技助珍寶「回家」,130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品在...
    今年是敦煌藏經洞被發現120周年,在戰亂年代,當時被發現的6萬餘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流散海外,成為國人心中之痛。為了讓國人感受敦煌珍寶,通過數位技術,本月,130件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以複製品形態亮相蘭州博物館。
  • 追跡攻略|山西運城市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全國第一
    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均有修葺,大堂的梁脊板上留有民國23年(1934年)10月最後一次重修題記。現存主體建築大堂為元代原構,是山西省目前保留下來的三處元代大堂建築之一。金大定三年(1163年)賜名「福勝寺」,元至正十四年(1345年)增補修建,明、清兩代皆有修葺。現存建築釋迦殿、後大殿下部窟洞為元代遺構,餘皆明清所建。
  • 三星堆遺址外8公裡再現重要遺址 為周邊一重要聚落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近日,在距離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處,考古人員發現一處綿延近5000年的遺址。  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這座被命名為廣漢聯合遺址的地方,發現了極其豐富的新石器、商周、秦漢、魏晉、唐宋和明清時期的遺存,堪稱成都平原通史型遺址。
  • 西安一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出土大量陶器骨器
    中新社西安六月二十四日電(鳳音)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位於西安東郊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米家崖遺址,新近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骨器,為研究新石器時代文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資料。
  • 塵封2600年柏人城遺址開始發掘 河北這些古遺址你知道幾個?
    柏人城遺址位於隆堯縣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一帶。古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華北地區發現的現存較大的春秋戰國時期古城遺址之一。柏人城系夯土建築,它北鄰泜河,三面環崗,城牆全長8000餘米,佔地面積約4平方公裡。2013年5月,柏人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萬祖之山崑崙山,有死亡谷、不凍泉、外星人遺址,神秘未知
    崑崙山又稱「崑崙墟」、「萬祖之山",處新疆、西藏、四川、青海交界之地,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與陝西秦嶺相連,為中國的「中央山脈」,平均海拔5500米-6000米,長2500公裡,寬130-200公裡,總面積50多萬平方公裡。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明城牆遺址公園研學旅行在北京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裡,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明代城牆,也是北京城的標誌。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臺座上。
  • 調糾紛 促穩定 鄂爾多斯公安為農民工討薪130餘萬元
    調糾紛 促穩定 鄂爾多斯公安為農民工討薪130餘萬元 2020-06-04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女子考古隊成立8年,開展10餘個發掘項目、10餘個文物調查勘探...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照片中的燕妮,站在忠縣坪上遺址考古工地,灰頭土臉;眼前的她,塗著紅指甲,一頭大波浪捲髮,魅力十足。  燕妮是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女子考古隊(以下簡稱「女子考古隊」)隊長。這支2012年組建的考古隊,是中國西部第一支由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考古隊伍。
  • 陶寺遺址內發現目前已知新石器時代最大單體夯土建築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陶寺遺址有著明確的功能分區,其中宮殿區作為一處大型都邑類遺址最為核心的功能區一直是學界關注的區域,也是陶寺遺址都城性質最重要最直接的要素之一。自2013年至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持續對陶寺遺址疑似宮城城牆進行解剖發掘,歷時5年逐步確認了陶寺遺址近13萬平方米宮城的存在,並較為全面地揭露了南東門址和東南拐角處的側門。2018年至2019年度的發掘工作重點是全面揭露宮城內最大面積的宮殿建築,發掘總面積2880平方米,取得重大收穫。
  • 3億大案落地 歷時近4年甘肅省聯社原理事長終被判死緩
    歷時近4年,這家省聯社原理事長終被判死緩,省聯社改革已箭在弦上  法槌終於敲落,四年前開始接受調查的甘肅省聯社原理事長被判處死緩,案值超過3億元。  2020年12月31日,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官網公開宣判,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理事長雷志強因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死緩,緩刑二年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終身監禁,期間不得減刑、假釋。
  • 我國「世界遺產」增至51處,數數你去過多少處?
    波蘭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四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青海可可西裡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五十一處世界遺產,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至此,我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合計已達51處!還有我國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福建省鼓浪嶼」正在全力衝刺。
  • 2001年2月8日 四川成都發現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廣漢三星堆之後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對研究古蜀國歷史和成都城市發展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