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環路內有130餘處鳥兒「夜棲樹」

2021-01-15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二仙橋東路某院落,黃昏時分,上千麻雀在此聚集。

「嘰嘰喳喳……」每到晚上6點,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東路13號門口的兩棵大樹上,站滿了麻雀。它們有的立在枝頭,有的排成行站在屋頂,有的歇在電線桿上。附近居民說,這些麻雀定居此處約有10年之久,每到秋季數量就特別多。 

據鳥類專家介紹,每年4月至7月是麻雀繁殖季,種群壯大;加之果樹、穀子等成熟,為它們提供食物,因此秋季聚集尤為明顯。而這些鳥兒夜間休息的場所被稱為「夜棲樹」,多靠近溫暖的路燈,目前成都市二環路內約有130餘處類似的「夜棲樹」。

城市「夜棲樹」為城市鳥類提供了庇護和休息場所。

上千隻麻雀聚集 夜色下宛若音符 

21日晚上6點半,天色漸暗,一隻只小鳥從空中掠過,停在二仙橋東路13號院門口的兩棵大樹上。它們站在枝頭、電線桿、屋頂上,映襯著昏暗的天空,留下一排剪影,猶如靈動的音符,唱著輕快而歡樂的歌曲。 

從小在院子裡生活的居民楊先生說,這些鳥應該就是一般的麻雀,定居此處大概有十年了。「早上它們就飛出去找吃的,傍晚時分又回來,在樹上過夜休息,」楊先生說,他們時不時會撒些麵疙瘩、米飯等餵養這些小傢伙,他上小學的兒子也總愛趴在陽臺上,看麻雀在枝頭蹦來跳去。 

「一年四季都有,但9、10月份好像特別多,可能有上千隻!」張女士在小區擺了多年的煙攤,每天伴著鳥鳴做生意,別有一番意境。

打鳥食用不可取 小心病毒感染 

走訪中,不少小區居民都表示,這些鳥兒的棲息讓城市生活多了生態的感覺,雖然小鳥每日鳴叫略顯喳鬧,但他們卻樂在其中。「但也有人在這裡打鳥,可能是打來吃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居民說。 

然而,在記者連續兩天的蹲守中,並未發現前來捕鳥的人。「不是小區的人,晚上他們拿手電筒照射,用彈弓甚至氣槍打鳥,然後烤來吃或者賣錢。」該居民稱,他們曾看到過多次,也上前制止過,「但那些人不聽,過兩天又來了。」 

根據《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麻雀也在保護之列,獵捕、出售、食用20隻麻雀即屬於違法行為。據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冉江洪教授介紹,麻雀是野生動物,體內可能存在寄生蟲、病毒等,人類食用它們也面臨感染的風險。

130餘處「夜棲樹」 成為鳥類庇護所 

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教授郭延蜀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人為幹擾,麻雀數量急劇下降。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生態系統的恢復,到2005年前後,城市麻雀的數量大幅回升。如今,麻雀作為地方性留鳥,多聚集在城郊結合部。「每年4月至7月是麻雀繁殖季,種群壯大;再加之秋季果樹、穀子等成熟,也為麻雀提供了充足食物,因此秋季聚集就顯得尤為明顯。」 

據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介紹,其實這些樹木是鳥兒夜晚休息的地方,被稱為「夜棲樹」。「夜棲樹」一般靠近路燈,方便夜間取暖,也有可能靠近居民樓,食物相對充足。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二環路之內有類似的「夜棲樹」130餘處,其中不少是賞鳥點位。目前正值秋季鳥類的遷徙期,沈尤建議不要用極端方式驅趕鳥群,儘量與它們和平相處。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肖茹丹攝影楊濤報料人:羅先生

 

 

 

 

 

 

 

 

 

 

相關焦點

  • 剖析二環路西段及兩射工程十大特點及難點
    二環路橋梁頂升,在成都市政設施建設史上尚屬首次。此次頂升從技術難度到頂升高度等方面均堪稱全國之最,從節約投資(比新建橋節約投資 50%以上)、縮短工期(比新建橋縮短工期50%以上)和交通保障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收益。  複雜、系統是二環路西段建設工程的一大特點,時間緊、任務重是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最大感受。
  • 冬日裡的雀巢 鳥兒們的安樂窩
    據成都市林業部門發布的成都觀鳥指南顯示,白頭鵯、棕背伯勞、棕頭鴉雀、烏鶇等都是成都市區冬季常見鳥類。鳥兒們通常會選擇安全穩固的高大樹種作為築巢點,以便在春日裡育雛,在冬日寒風中有個棲身之處。封面新聞記者拍攝記錄了成都市區10餘處鳥窩,它們的材質不僅有泥土、稻草還有樹枝,每個鳥窩或簡陋,或寬敞,每一個都是它們的心血之作。
  • 歷時4 年,統計130 餘處明清勝跡遺址
    該圖寬62釐米,長86釐米,共標註明、清時期勝跡遺址130餘處,共有王憲貞、吳鵬、田西婁等20餘人參與該圖繪製,繪圖歷時四年。「德州市運河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07年,是一個純粹自發的民間組織。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最小的也有50歲以上了。多年來,他們編撰專著十幾部,寫出的有關地域文化的文章不計其數。「聽老一輩的人說,德州曾經有很多勝跡,如今都已經無人知曉了。」
  • 208隻腳「鐵蜈蚣」馱著巨無霸過成都
    四川新聞網消息  (記者孟梅實習生彭宏攝影李國東向宇) 昨(16)日晚上8時,繼重達400餘噸的「鐵娘子」———三峽轉輪借道成都後,被人們稱為「鐵娘子兄弟」的另一個重達300餘噸的發電設備又抵達成都。
  • 成都武侯區構建內通外聯綜合交通體系 提升城市能級水平
    雙楠立交橋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25日訊(記者 戴璐嶺)武侯區是成都市商務商貿中心區,交通便捷、物流順暢,一環路、二環路、 三環路穿境而過。川藏路、 武侯大道、 貨運大道等交通網絡縱橫交錯,成都市火車南站位於轄區東南面,緊鄰雙流國際航空港。距離雙流國際機場僅20分鐘車程。
  • 鳥兒吃糧食 成都市民拉網捕獲 一隻斑鳩能賣20元
    查處  因涉嫌捕捉「三有動物」,森林公安民警現場沒收了兩張捕鳥網,並對捕鳥人批評教育  傷害  這裡是成都市郊的「綠色走廊」,專家稱拉網捕鳥的行為,必然會對珍稀鳥類的種群產生影響  10月21日上午,成都青羊區蔡橋村的一塊菜地周圍
  • 調糾紛 促穩定 鄂爾多斯公安為農民工討薪130餘萬元
    調糾紛 促穩定 鄂爾多斯公安為農民工討薪130餘萬元 2020-06-04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樓市,六百多萬起步大平層清盤背後,二手房中位數不過130萬
    讓很多人認為,成都現在買房子都是兩三百萬起步。  然而成都二手房成交數據,總價中位數這幾個月,一直是保持在130萬左右。    提到中位數,130萬,肯定很多人會說,數據有問題,現在130萬還想在成都買房?
  • 崇州,與成都的距離為...
    其實,作為成都西部最重要的生態屏障,成都「後花園」「打卡地」「度假區」的崇州,與成都真的不遠。崇州,與成都的距離很近很近,近到可以忽略距離。交通區位近  「無紅綠燈」一路直達作為離成都中心城區較近的城市,在地圖上,崇州與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廣場,直線距離只有20餘公裡。
  • 成都多處盲道成停車場 「怪獸跑道」變身遊樂場
    原標題:成都多處盲道成停車場 「怪獸跑道」變身遊樂場   最近,成都有幾條盲道有點「忙」,機動車一輛一輛地停上來,還有莫名的怪獸跑道橫躺其上。昨日,不少市民向成都晚報報料,市內多處盲道成了停車場,「變身」遊樂場。   點位一:錦繡路   現場:近60個停車位「安家」盲道 司機反問「怎麼停」   錦繡路1號區域前100多米長的步行街,被白線整齊地劃分成100餘個車位。其中,近60個車位規劃在了盲道上。
  • 餘的貴州札記丨貴陽的鳥兒花樣迭出,趨時尚,有明星
    花樣迭出的貴陽鳥兒鳥界時尚多年來彈弓、鳥槍的絕跡,讓貴陽城裡的本地鳥兒變得慵懶懈怠。黔靈山招來了山雀,南明河引來了水鳥。祖輩生活在山野的這些鳥兒,漸漸轉換身份進了城:黑頭翁、大眼罩、山楂雀、啄木鳥、斑鳩、布穀鳥……一向「坐大」的本地土鳥們,早已不敢小覷這些活力盎然的山雀水鳥。翩翩新來燕,雖不入我廬,卻是無間距地站立在電線上雲集盛會,而地面留下的一道道白色洩物印痕有如現代派畫作。對貴陽那些1990年代拔地而起的高層玻璃幕牆,鳥兒們有一個從無知無畏到懵懂初醒的過程。
  • 常州的鳥兒從70多種增加到169種 你認識幾種
    常州野生鳥類保護協會會長祁飛鴻說,常州目前的鳥類多達169種,而在2007年,他們統計的數據是70多種,5年裡增加到1倍多,其中有6成都是留鳥。比較常見的有樹麻雀、白頭鵯(白頭翁)、喜鵲、灰喜鵲、八哥、棕背伯勞、白鶺鴒、戴勝、棕頭鴉雀、珠錦斑鳩、烏鶇、大山雀等。
  • 2019四川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調劑考生複試時間安排緊急...
    親愛的同學:歡迎報考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我所調劑考生複試工作將於4月2—3日進行,請接到複試通知的考生在12小時內確認複試信息,並按時參加複試。逾期不確認複試通知的取消複試資格,不能按時前來參加複試的考生視作自動放棄,不予補試。
  • 成都一手遊公司招聘要求IQ130 網友調侃只有顏值怎麼辦
    該公司CEO在微博上發出的招聘要求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5月18日報導 近日,成都一家手遊公司的CEO在微博上貼出了一則招聘廣告,要求應聘者需要達到智商為130以上方能進入面試「智商水平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學習、觀察、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水平,130相當於是進入公司的一個門檻。」IQ130是門檻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在一個微博名為@楊祥吉kevin、微博認證為Tap 4 Fun CEO的微博裡了解到,他們具體的招聘要求為:Tap4Fun執行最低面試標準IQ130,實際上進來的人,IQ的平均水平是139。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寶寶們惹人喜愛,前往成都必遊之處
    山人帶你去旅行,今天我們一起去成都大熊貓繁殖研究基地。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四川是我國「野生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前往成都旅遊最重要的一個旅遊目的地就是看「大熊貓」,當然自然保護區內一般不會對外開放的,所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為了遊客們與大熊貓親近的最佳好去處。
  • 成都記憶:見證成都東郊歷史的牛龍公路
    在成都市東郊曾經有一條牛龍公路,老成都人都應該知道,他是通往龍潭寺的必經之路。曾經的牛龍公路,已經從羊腸小道擴建成今天的通暢大道了,今天已經改名為成華大道了。說起牛龍公路的歷史,很多人應該都遺忘了。牛龍公路,起自成都東門牛市口,經雙橋子、萬年場、跳蹬河、崔家店、十裡店、大墳包,止於龍潭寺,所以叫牛龍公路,全長11公裡。牛龍公路,1951年11月動工修建,1953年1月31日正式通車。當時,牛龍公路全長9.88公裡,止於龍潭寺南場路口,大部分為碎石路面,也有沙土路面,路基寬9米,路面寬5米。當時路況很糟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 |成都|天府大道|四川|德陽
    =擁有自己的候機樓=▽去年德陽啟用了德陽·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候機樓,在德陽就能直接辦理值機和託運,極大的縮短了旅途成本和時間。=西南首條城際高速=▽德陽到成都有多快?=國產大飛機130餘項關鍵部件均在德陽生產=▽德陽可不僅僅是重工業牛X,定位「裝備智造之都 」的德陽,匯聚了1000餘家裝備製造企業,國產大飛機C919起落架等130餘項關鍵部件均在德陽生產。
  • 兩萬鳥兒鬧熱山鄉 白雲鷺鷥觀光節揭幕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1日訊(王義重 記者 代朗)兩萬多隻從南方飛回來的鷺鷥開始撫育小寶寶了。6月11日,在位於成都最南端的蒲江白雲鄉鷺鷥觀光節拉開了帷幕。不少愛鳥者帶著專業攝影器材來到這裡,享受與鳥兒們親密接觸的樂趣。
  • 成都現存歷史最久防空洞面臨拆除危機?街道辦:系考古隊勘探
    成都現存歷史最久防空洞 是清代古城牆一部分  據吳士存主編《成都城區街名通覽》中介紹,實業街在城區西部,屬青羊區。東起長順中街、長順上街交匯處對商業街,西至下同仁路,長410米、寬12.6米。瀝青路面,梧桐成蔭。清代名為甘棠胡同,街北有八旗官學。民國初,官學舊址改辦女子實業講習所,遂改名為實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