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時任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的劉湘就向老蔣請纓出川抗日,他在戰前動員大會上這樣講道:「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屍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後之勝利!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不久後,劉湘和鄧錫侯率領14個師的川軍部隊奔赴抗日前線。
川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戰場上和裝備精良的日寇進行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搏殺,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出川抗日的川軍高達350萬,其中64萬人傷亡!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冠絕全國!所以才有了無川不成軍的說法。
在出川的眾多部隊中,88軍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之所以說支部隊特別,原因是88軍一萬多名士兵全都是軍長範紹增個人招募來的。範紹增是四川大竹人,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鄉紳之家,早年曾參加過當地的袍哥組織,從軍後先後跟隨過熊克武和楊森,因戰功升任第7師師長。抗戰全面爆發前,何應欽奉老蔣的命令進入四川整軍,為了削弱劉湘的實力,藉故剝奪了範紹增的兵權,範紹增一氣之下選擇了回家賦閒。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範紹增在家裡待不住了,一心想上戰場殺鬼子。通過活動加上劉湘的舉薦,範紹增被老蔣任命為第88軍軍長,但這只是一個空番號,既沒人也沒槍更沒有軍費,範紹增只能自己招募士兵。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募兵通告貼出後,竟然應者雲集,很快就湊起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曲山場青年教師王建堂報名參軍後,他的父親王者成給了兒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寫道:「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這樣的部隊,你說打鬼子還用動員嗎?
88軍開赴前線後,人人都奮勇殺敵,每戰必捨生忘死,很快就在戰場上打出了威名。1942年5月28日範紹增率部擊斃日軍第15師團長酒井中將,次日又擊傷日軍第40師團少將旅團長河野。許多人都說張靈甫是抗日名將,但論戰功,他卻遠不如範紹增。老蔣見88軍這樣能打,就想把這支部隊控制在自己手中,他採用明升暗降的方法,把範紹增調到第十集團軍任副總司令,讓自己的親信掌管了第88軍。
這件事讓範紹增徹底認清了老蔣的為人,解放戰爭爆發後,他果斷率部在重慶起義,加入了解放軍隊伍。新中國成立後,範紹增先後擔任過148師副師長和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等職,1977年在鄭州病逝,享年83歲。範紹增去世後,他的子女們在骨灰埋葬地點上產生了分歧,有人希望埋在重慶,有人希望葬在河南,時至今日,他的骨灰依然沒有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