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甲骨文「鼠」字怎麼寫嗎?
現代快報訊
你知道,玉璧上刻著三隻鼠是什麼寓意嗎?
2020年是中國農曆庚子鼠年。1月5日,「瑞福鼠——南京博物院藏鼠文物特展」在南京博物院藝術館正式開展,現場150多件和鼠相關的文物,道盡了人們對老鼠的愛恨情仇。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袁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次展出的文物絕大部分都是首次亮相。
△南博鼠年特展
尖嘴長尾,3000年前「鼠」字這樣寫
它,張著尖嘴,露出鋒利的牙,耳朵豎立起來,四條腿,長長的尾巴,動感十足……這是商代甲骨刻辭上的「鼠」字。
△甲骨刻辭
「鼠的文字最早出現在甲骨上。我們在庫房找了很久,終於找到這麼一小塊,非常寶貴。」袁榮介紹說,大約5000年前,紅山文化出現了最早代表老鼠的玉器,老鼠與昆蟲意象結合,預示著強大的繁殖能力。而在3000多年前,「鼠」字出現,刻在殷墟甲骨上,尖尖的嘴、豎立的耳、長長的尾,非常形象。
「南京博物院珍藏了甲骨刻辭近3000件,既有輾轉收藏來的,也有商代國都安陽出土的。」這次展覽,展出的甲骨刻辭是南博珍藏的眾多甲骨刻辭中的一件,是第一次和公眾見面,是鼠年鼠展中,時代最早的一件文物。
不只有恨,古人把鼠當「子神」崇拜
鼠形銅飾件、十二生肖銅鏡、鼠首人身俑、十二生肖人物紋影青魂瓶、三鼠紋玉璧……這些文物,跨越了多個朝代,有漢代、唐代、元代和清代的,它們見證了古人們對老鼠的愛恨情仇。
△鼠形銅飾件
漢代的鼠形銅飾件是青銅器上的一件飾品,飾品上,老鼠造型寫意得很。
△鼠首人身生肖陶俑
晚唐的鼠首人身俑,看起來有幾分文氣。老鼠的頭,文官的身體,跪坐著。「這件文物是1957年在揚州出土,當年大運河清理時發現的。」袁榮說。
△十二生肖人物紋影青魂瓶
元代的十二生肖人物紋影青魂瓶和人們常見的魂瓶長得不太一樣。六朝時期的魂瓶,周身爬著的是各種動物;而這件魂瓶,瘦高個,身上雕刻的上半部分是十二生肖,下半部分是文官。「寓意是,在文官的指引下靈魂升天。」袁榮說。
△三鼠紋玉璧
清代的三鼠紋玉璧看起來有點萌,玉璧邊緣雕刻著三隻萌鼠。「為什麼是三隻老鼠?這是有說法的。三和『散』諧音,寓意是把鼠對老百姓帶來不好的散掉,把好的、吉祥的吸收進來。」
「說到老鼠,人們總是心情複雜,它既是災難、詭詐、醜陋的化身,又是頑強生命力的體現,除了多子多孫更有福瑞吉祥的象徵。」袁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人們對老鼠,不僅有恨,還有崇拜。而崇拜,則源於一段「鼠咬天開」傳說。傳說天地渾沌,氣息不通之時,在夜未央的子時出來一隻耗子,在渾沌一團的天地間咬了一個洞,從此天地有了縫隙、有了氣,於是宇宙出現了。所以,在人們心目中,老鼠不僅是十二生肖的首席,還把它當子神來崇拜。
△南博鼠年特展
「老鼠出嫁」,你家貼過嗎?
鼠和葡萄搭在一起,寓意,多子多福。
鼠和貓在一起,驅邪!
△白玉松鼠葡萄掛件
現場,「老鼠葡萄」的各類文物和民俗展品讓觀眾看得眼花。最生動的是剪紙「老鼠嫁女」。畫面中,老鼠們吹拉彈唱,抬著花轎,抬著嫁妝……
△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是經典的民間故事,《方言》曰『自家而出謂之嫁』。嫁鼠,即將鼠蟲和災難逐出家門,表現出人們根絕鼠患的願望,也是將瑞祥迎進門。」袁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江蘇,尤其是蘇州,大年三十、正月十五,就要將「老鼠出嫁」掛在家中,這是現代民俗,也是南方特有的年俗文化。
△逼鼠蠶貓 蘇州桃花塢木板年畫
而桃花塢年畫「逼鼠蠶貓」,看起來生動形象。畫面中,大花貓的嘴裡叼著一隻老鼠,威風凜凜。
「畫中的貓是蠶貓,專門用來對付老鼠的。」袁榮介紹說,舊時農村,江南人家普遍種桑養蠶以為生計。按照傳統習俗,蠶室內很多禁忌,如不能用煙燻,不能有異味,生人和孕婦不準入內,當然更要防鼠。人們養貓護蠶,還在蠶房的門上貼著「蠶貓」的圖畫,窗臺上放著「蠶貓」的泥塑,都是提醒人們注意防鼠。
「過去,每到除夕或者正月十五,桃花塢的逼鼠蠶貓年畫貼在蠶房牆上,可以讓蠶房的老鼠退避三舍。」袁榮說。
現代快報+/ZAKER南京 記者 胡玉梅/文 顧煒 蘇蕊 /攝
(編輯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