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首瓷罐
東方網2月6日消息:今年適逢虎年,到處都在討論有關於虎的奇聞軼事。為了配合即將過年的喜慶氛圍,南京博物院圍繞著「盛世虎」的專題,於昨天亮出了「藏虎文物精品展」,70餘件精美的「老虎」向市民們張開了歡笑的大口。
虎紋花土 最早有關虎的文物
在中國,虎乃百獸之王,時常被我國古代人民奉為「山神」。虎是中華民族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物,博物院陳列部研究所副所長胡衛民介紹說,這次的展品中,最早有關虎的文物來自於殷墟出土的虎紋花土。從整體上來看,這件文物只有一個長約1米左右的虎形輪廓,紅色的漆覆在上面勾勒出一個虎形。最初,它是被刻在木板上,隨著時間的流逝,木板逐漸腐爛,從而上面的漆印落在了泥土上面,形成了這件漆器。從這件物品上可以反映出早在商朝時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尊老虎為神,將之膜拜。
虎首瓷罐 南京出土的虎
展覽中,有一件文物極其特別,雖然不是只「大老虎」但分量卻不輕。這是南京本地出土的一件虎精品,是件「青釉虎首瓷罐」。越窯雞首壺比較常見,而虎頭罐則著實不多見。博物院陳列部研究所副所長胡衛民告訴記者,這件藏品屬於一級文物,出自六朝時期,雖然說從瓷器的角度出發,它並不是那麼扎眼,但因為是虎頭罐,即使是從全國範圍來看,也是相當少見的。以他多年的經驗,他說:「我從沒有見過,也沒有在相關資料上看到過,是博物院的珍品,因此難能可貴。」
青瓷虎子 西晉用的夜壺
博物院研究員歐陽摩一先生介紹的青瓷虎子很有意思,因為它造型肥碩雄壯,並以貼塑法飾虎頭,以刻畫法表現兩翼,釉色瑩潤,工藝精良,是同類器物之精品。「而這樣的一件精品,竟然只是西晉時期貴族使用的夜壺,令人刮目相看,古人很奢侈。」
為什麼將夜壺製成老虎形狀呢?歐陽先生稱,這是出於人們既畏懼又厭惡的心情。自古以來,老虎一直都十分兇悍,古時候的人們真遇到了老虎,只能自認倒黴。「因為對老虎的害怕,人們轉而開始敬仰它,從而認為鬼神也會像人們一樣畏懼它,於是老虎在當時被作為一種圖騰,可以用來鎮宅闢邪。很多官宦人家都希望能夠家門出虎子,因此也會使用一些關於虎的日常用品,從物品中習得虎性。」
虎痴畫虎 張善子是高手
說到虎痴,在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張善子。張善子何許人也?答曰:張大千的二哥。這個虎痴對老虎的痴迷程度還真是到了瘋狂的程度,他竟然在家中養起了老虎。據說,這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將虎的神態、細節等刻畫出來。但在尋常人眼中,這種行為還真是瘋狂。展廳中展出了多幅張善子的虎圖。其中一副則含有很強的諷刺寓意。因為是在民國時期,一幅虎口銜子反映了當時社會「苛政猛於虎」的現狀,將自己的感受繫於畫中。
虎在扇上舞 清代任預畫虎很抽象
張善子、何香凝畫的虎都是栩栩如生,霸氣逼人,而記者看到清代任預在扇面上所畫的老虎相當抽象。歐陽先生笑著告訴記者,任預本身擅長畫人物、花卉及山水,尤以山水見長。「這扇面上的老虎呈俯瞰之勢,虎視眈眈,雖然其形稍遜,但畫虎並不是他所擅長的,能如此有神,且以長補短,堪稱其扇面精品。」
說到這裡,他講了一個有關於古時候的人們畫虎的故事。在古代,人們很少能夠見到老虎,因此,不少畫家畫的都屬於「抽象派」,只是神似,而並非形似。那時候,他們通常畫的都是「心中之虎」,有時也會將人的特點也表現出來。於是乎,「畫虎不成類似犬」也由此得來。到了民國時期,科技逐漸發達了,人們有更多的機會仔細觀察老虎,於是畫虎就到了一個「形神俱佳」的境界。
皮影雙翼虎 由幾塊驢皮組成
展櫃裡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清代皮影虎,可愛逗人。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齊吼秦腔,同樣來自北方,皮影戲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而這隻皮影虎可是來自皮影戲的發源地陝西,別看這隻皮影虎只是由幾塊驢皮組成,它可是經過嚴格的篩選才能夠成為文物。不僅需要外貌完整,而且要求工藝精良,這樣的東西現存的可不多了,因此,就顯得更加稀罕。專家說,從未欣賞過皮影戲的朋友可以到南京甘熙故居瞧瞧,在那裡,你可以看到現代「電影始祖」——皮影戲。
除了大件「老虎」,小件也很吸引人。一對白壽山石雕刻的虎紐章,就貴氣逼人。相信大家都聽過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老殘遊記》吧?沒錯,他的作者就是我們江蘇省的劉鶚。而這一對白壽山石虎紐章就是劉鶚本人的常用章,當然,這章上最奇特的就在於所刻的甲骨文,用甲骨文雕刻的印章,再配上兩頭形態威嚴的老虎坐鎮於上,更顯得價值非凡。
■延伸閱讀
蔣介石忍痛割愛的
孟加拉虎皮未展出
博物院還藏有一件孟加拉虎皮,這塊虎皮是尼泊爾國王在1947年送給蔣介石的禮物。歐陽說,像這樣完整的虎皮很少。在民國時期,有虎皮的人家也不多,而最有名的當數張學良府上的老虎廳。因為虎皮不僅觀賞價值極高,是威嚴、勇猛、尊貴的象徵,而且也極具實用價值:質地較厚,驅寒護體。它成了許多貴族爭相擁有的物品。但一來是迫於老虎兇猛,不宜獵殺,二來也是屈於當時的統治者,畢竟虎皮不是人人能坐的。
這塊虎皮因作為國禮,蔣介石忍痛割愛將它交由南京博物院的前身中央博物院保管。虎皮是十分珍貴的,因此,在保養方面也是相當講究。「這張嬌貴的虎皮需要放在恆溫的庫房裡,定期進行殺毒殺菌。」由於諸多原因,此次並沒有拿出來展出,有點遺憾。
討個虎氣
開心過虎年
除了以上介紹的虎文物,此次展出的還有虎虎生威的漢代「畫彩陶虎」;睡眼惺忪的北魏「鐵虎」;精美的清同治時期「粉彩六角形瓷博古碗」;刻畫精細的明代「紅陶虎頭片」;給孩子討個虎氣的清末「彩秀虎頭紋童鞋」;有故事性的清末民初「彩色武松打虎木刻年畫」,還有漢代的「浮雕虎圖」畫像石等等。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見過的勺子不少,但用於一些祭祀祈福中所用的木馬勺你是否見過?在這裡,現代藝術家將白虎臉譜繪於木馬勺上,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結合起來,值得推廣。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前去參觀,看看老祖宗那個時代留下來的老虎雄威,感受一下那個時代虎的「精、氣、神」。
「盛世虎」展覽
將展出一個月
走入展廳,映入眼帘的是一條喜慶的長廊。陳列藝術研究所所長陳同樂告訴記者,這條長廊叫做「歡騰廊」。 為了配合即將過年的喜慶氛圍,博物院這一次捨棄了往日莊嚴肅穆的氣氛,特地採用了明黃的燈箱與中國紅的幕布做為打底,並配有各種花紋和裝飾,將傳統與新年結合。「歡騰廊」上共展出了26件與虎相關的文物。今年,為了配合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員前來欣賞文物,博物院還專門開闢了一塊互動性的展覽區。屆時,市民可將自己的心願寫下,掛在「祈福牆」上,為新的一年許願祈禱。
南博龔良院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虎也是古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之一,但在整體的文物中,與虎有關的文物其實並不是很多。因為虎相對來講是比較兇猛的,人們出於敬畏,所以文物相對也會較少。為了籌備這次展覽,院裡的專家可謂煞費苦心,「今後,南博每年都會辦一次生肖展,明年的兔展已經在計劃之中。他借本報告訴市民,「這次的展覽至少將會持續一個月,初步定於正月三十為止。春節期間,除了大年初一和年初二,南京博物院都將會對市民正常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