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蟲,拉丁學名為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別名是金龜、新媳婦、花大姐,英文名ladybug,屬於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鞘翅目、多食亞目、瓢蟲科、瓢蟲亞科的一種動物。
本物種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狀。頭黑色、複眼黑色,各有1淡黃色點。上額外側為黃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共有7個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體腹及足黑色。
七星瓢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無毛。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小三角形白斑。頭黑色,額與複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色斑。複眼之間有兩個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觸角慄褐色,稍長於額寬,錘節緊密,側緣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緣有窄黃條,上唇、口器黑色,上顎外側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於四邊形淡黃色斑。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後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腹面黑色,但中胸後側片白色。第六腹節後緣凸出,表面平整。第六腹節後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長1.26毫米;寬0.60毫米。橙黃包,長卵形,兩端較尖。成堆豎立在棉葉背面。每塊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達80粒。
此物種除了冬季外,戶外蚜蟲堆間均有機會找到前來覓食的成蟲非常普遍,但是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們還把它們稱為七星瓢蟲。年發生多代。以成蟲過冬,次年4月出蟄。產卵於有蚜蟲的植物寄主上。成蟲和幼蟲均以多種蚜蟲、木蝨等為食。系益蟲,應予保護。 棉蚜、麥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棉花、小麥、豇豆、白菜、玉米、高粱。
20世紀70年代在黃河下遊已開始用助遷法防治棉花和小麥蚜蟲,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並用於生產。 七星瓢蟲以鞘翅上有7個黑色斑點而得名。每年發生世代數因地區不同而異。例如,在河南安陽地區每年發生6-8代。北方寒冷地區,每年發生世代數則較少。七星瓢蟲成蟲壽命長,平均77天,以成蟲和幼蟲捕食蚜蟲、葉蟎、白粉蝨、玉米螟、蚜蟲、棉鈴蟲等幼蟲和卵。七星瓢蟲1隻雌蟲可產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產卵78.4粒,最多可達197粒。 七星瓢蟲取食量大小與氣溫和獵物密度有關。以捕食蚜蟲為例,在獵物密度較低時,捕食量隨密度上升而呈指數增長;在密度較高時,捕食量則接近極限水平。氣溫高的條件下,影響七星瓢蟲和獵物的活動能力,捕食率提高。據統計,七星瓢蟲對煙蚜的平均日取食量為:1齡10.7頭,2齡33.7頭,3齡60.5頭,4齡124.5頭,成蟲130.8頭。七星瓢蟲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萬頭蚜蟲。 毒性 七星瓢蟲對人、畜和天敵動物無毒無害,無殘留,不汙染環境。
此物種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西北、華東和西南等一些、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四川、雲南、貴州、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均有,常見於農田、森林、園林、果園等處。 另記載於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印度及歐洲地區。
七星瓢蟲在不同季節的活動場所不一樣。冬天,七星瓢蟲在小麥和油菜的根莖間越冬,也有的在向陽的土塊、土縫中過冬。春天,一旦氣溫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蟲就甦醒過來,開始活動,在麥類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隨著氣溫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蟲和蚧蟲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樹、槐樹、榆樹、豆類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蟲,有時甚至出現大批七星瓢蟲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間七星瓢蟲的數量減少,它常在玉米、蘿蔔和白菜等處產卵,這時候,早晚的氣溫較低,七星瓢蟲往往隱蔽起來,不易發現,需在上午7點鐘以後至太陽下山之前採集。
越冬的七星瓢蟲不食不動,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他季節的七星瓢蟲善爬能飛,可以利用它假死習性,用塑膠袋迅速套住棲息著七星瓢蟲的枝條,抖動一下,七星瓢蟲立即掉落在袋裡,接著,把枝條抽出,紮緊口袋,就可以帶回實驗室。
人工飼養七星瓢蟲,首先要解決飼料問題。可以到野外採——蚜蟲,但這種方法費工多,有時還不易採到。所以用人工培養大量蚜蟲,滿足七星瓢蟲食用。可用蠶豆苗人工培養蚜蟲。當分栽的蠶豆苗長出3-4釐米高時,把野外採集的少量蚜蟲放在豆苗上,在室溫20-30℃、相對溼度60%-70%的條件下培養10-15天,蚜蟲就能大量繁殖,這時就可用蚜蟲作七星瓢蟲的飼料。把七星瓢蟲放在玻璃瓶裡,瓶底墊一張草紙,紙上放一個盛溼藥棉球的小瓶蓋,以保持瓶內的溼度,瓶口蓋上紗布,並用橡皮筋繫緊。每瓶放進七星瓢蟲1-2對,每天投一次飼料,它們就能正常生活,並能繁殖後代。
七星瓢蟲中國一年發生4~7代,以成蟲在土塊下,小麥分櫱及根莖間的土縫中越冬。成蟲有遷飛性、假死性和避光性,卵產於小麥葉片背面和麥穗上,有的產於土塊表面或縫隙內。成、幼蟲在食料缺乏、密度過大和齡期不一的情況下均有自殘習性。七星瓢蟲抗寒力強,越冬數量大,是棉田前期的優勢天敵種群。宜採取人工飼養釋放及助遷的方法,提高田間種群密度,充分發揮其優勢天敵的作用。
1.捉一隻七星瓢蟲,用手指頭輕輕捏一下,手指頭馬上黃水,這是它的保護液,氣味很難聞。不過對人體無害。七星瓢蟲遇到敵人侵襲的時候,就立即分泌這種難聞的黃水,使敵人聞而生畏,倉皇逃走。2.七星瓢蟲還有偽裝本領,當它遇強敵感到危險時,立即從樹上掉落地面,把它那三對細足收縮起來,像「失去知覺」一動不動,裝死躺下,瞞過敵人。根據七星瓢蟲的假死習性,你突然搖動植物枝條,地面往往有裝死的七星瓢蟲。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在野外尋找七星瓢蟲。3.剛從蛹殼鑽出的七星瓢蟲,呆在蛹殼一動不動。這時候,你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用手指頭突然推它掉下來,嚇唬一下,過了一天多,七星瓢蟲鞘翅逐漸變硬,但是七個斑點始終不能出現,成為一隻「無斑點」的七星瓢蟲。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