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鬣狗常被網友們叫做「非洲二哥」,意思是說在非洲野生動物中,獅子老大它老二,由此也可見這種動物的兇猛程度。在非洲大草原上,除了獅子之外,鬣狗基本上也就沒有對手了;花豹的戰鬥力雖然不遜於鬣狗,但是由於害怕受傷,通常不會和鬣狗正面硬剛,兩者爭食物的時候通常是花豹退縮;而由於鬣狗都是成群活動,所以單獨的獅子遇到成群的鬣狗也是要逃跑的。
非洲鬣狗雖然野性十足,但也並非不可以馴化,實際上全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可馴化的動物,就連獅子老虎這樣兇猛的動物都在動物園和馬戲團中服服帖帖的接受動物園管理員和馴獸師的管教,獵狗的野性和兇猛程度也並不比獅子老虎更強,當然也是可以被馴化的。
實際上非洲也有不少鬣狗被馴化,如下圖:
非洲鬣狗個頭很大,比如非洲的斑鬣狗,幾乎比所有的犬科動物都大,體長約95-160釐米,尾長25-36釐米,體重40-86千克,雌性個體明顯大於雄性,如果用這種動物看家護院的話,那肯定是一把好手,比藏獒嚇人多了。
其實鬣狗雖然看著很像狗,但是它並不屬於犬科動物,其骨骼和身體結構方面更像貓科,因此它們被單獨作為一個種類就是鬣狗科,屬於貓型亞目。
實際上不只是鬣狗,就連靈長類動物中野性最大的狒狒也能馴化。
跑得最快的獵豹也能馴化。
而我們常見的家養動物如馬、牛、羊、雞、犬、豬、鴨、鵝、貓,也都是被人類馴化的動物,這些被人類馴化的動物自身的種群繁衍得以保證,也給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如它們給人類提供了肉蛋奶等食品,也提供了皮毛給人類做衣物等使用,大型家畜還給人類提供了勞動力,狗和鵝可以給人類看家護院,貓可以為人類消滅老鼠,可以說人類的發展離不開這些動物提供的幫助。
那麼野性十足的動物為什麼能被人類馴化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主要原因也只是為了生存,因為生存才是第1位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當人類將它們捉住,雖然他們失去了隨意奔跑的自由,但它們生存的權力並沒有被剝奪,而動物普遍都沒有自殺的天性,生存是它們的第一追求,繁衍又是其族群發展的需要,也是它們的天性。因此當第1代野生動物被人類捉住馴化的時候,這種野生動物雖然失去了自由,但其他方面都沒有失去,人類對他們的信仰並不耽誤它們的生存和繁衍,當第2代這類動物出生之後,它們則會以為它們的生存環境本來就是這樣的,也就安然地和人類在一起生活了。
其實人類在馴化某種動物的時候,還給它們提供了食物和住所等,使得它們生存無憂,還免去了它們在外面風餐露宿之苦,同時人類還能免去一些天敵動物對它們的捕獵傷害,使得它們的生存條件並不比在野外差,其種群也更加能發展壯大。
比如羊這種動物,如果沒有人類的馴養,不可能有如今這麼大的規模,這麼多的數量和品種;犬類動物也是如此,狗本來和狼是一個品種,但是經過人類馴化之後,其品種數量都大為增加,如今全世界犬類的品種多達數百種,數量也多達數十億隻,遠遠超過了狼的數量和品種,再看野外生存的狼,如今它們都成了珍惜的受保護動物,如果沒有人類刻意地保護的話,它們很快就會被滅絕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人類馴化動物也是一種雙贏的共同發展理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