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達芙妮,一個自然坦率的女生,河神的女兒。我時常在森林穿梭,有一天,我在森林裡打獵,太陽神阿波羅出現。 因為愛神戲弄,阿波羅深深的愛上了我, 闖入了我的世界……
阿波羅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西方神祗之一,我們習慣把他稱作太陽神。但從嚴謹的角度去說,阿波羅主管光明,而太陽神另有其神。
《荷馬史詩》中就有記載,他叫赫利俄斯
因為後世將他與阿波羅混淆,所以他的特徵我們並不熟悉。希臘神話是這樣描述赫利俄斯的工作的:
每天早上乘著四匹馬所拉馬車從東邊飛向天空,在天空翱翔、巡視,到了晚上,坐著馬車回去。
既然是要拉車東升西落,那肯定是長著翅膀的天馬,也有一種說法,說這天馬就是珀伽索斯(Pegasus),他是美杜莎與海神波塞冬的孩子。
所以我們可以想想一下,一個西方的神祗,穿少量的衣服,擁有健美的肌肉,頭戴金冠,威風凜凜的坐在馬車上,巡視天空,保障這個世界的光明。
赫利俄斯是一個有想法的神祗,每天坐馬車東升西落的工作難免讓他覺得有點枯燥,於是乎他就萌生了「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想法,他的目標就是盛產絲綢的東方。
他翻了翻日曆,找了一個適宜出行的好日子,背好行囊,沿著亞歷山大的足跡
踏上了東去的行程,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是化身成當地人,體驗最地道的民俗文化。
到了印度,他化身為蘇利耶!成為印度的太陽神!
根據《梨俱吠陀》這本印度神話的記載,蘇利耶從梵天身體的一部分中誕生。梵天可是印度教的創世之神之一!
作為太陽神,蘇利耶在讚歌聲中走出天門
一晝夜之內巡行天地,劃分白天和黑夜
蘇利耶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世界帶來光明
驅除黑暗、疾病和敵人
在這裡太陽神還是駕車巡遊,只不過他的車變成七個沒有翅膀的小馬來拉,車也沒有那麼大了!
位於孟加拉灣附近的科納克太陽神廟,就被設計成太陽神蘇利耶的馬車形狀,馬車共24個輪子(象徵24 次的月圓月缺),由7匹馬拉著(象徵一周7天)。科納克太陽神廟198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赫利俄斯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從印度出發,往東北行進。
這一路的風景和之前又不相同,巍峨的高山、綿延的沙漠、廣闊的草原,翻越帕米爾高原,終於到達了盛產絲綢的地方。這一路,他學販運絲綢的商人,穿上了窄袖的長袍!在阿富汗巴米揚大佛窟頂等地方都留下「遊客照」。
東漢,洛陽修建白馬寺,代表佛教開始在中國傳播。
魏晉南北朝,大量佛經、僧人、佛教元素通過絲路來到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印度的交腳菩薩、彌勒造型進入中土,一度非常流行。
赫利俄斯覺得有趣,跟著他們學習一些坐姿和手勢,化身為日天。
日天簡單的說,就是佛教中的太陽神!住在太陽宮!他的形象嘛!看看敦煌壁畫285窟!
285窟是西魏年間開鑿的石窟,壁畫非常精美。主室西壁上就可以看到赫利俄斯的「化身」!
把畫中的太陽神形象拿給媽媽看,估計都不認識了,孩子出了趟門,完全變了個樣!肌肉不秀了、身體變小,連帶著自己的馬都從天馬變成了小小馬,那個金光閃閃的太陽車,也變成了綠色的小車,頗有艱苦奮鬥的作風!
不止在敦煌,赫利俄斯隨絲路而來,一路都留下了「在此一遊」,他的形象隨處可見!龜茲石窟群等壁畫中都有他的身影,或站立、或交腳,有的連日月冠都不戴了,直接換成佛教中的肉髻。
既然是追尋盛產絲綢的國度,必然要在絲綢上打卡,才有了下面這件太陽神織錦。
想他多年夙願就要達成,必然十分激動,不僅要盛裝出席,還要把這一路所見,都放在一個框裡——團窠。在團窠中央,他頭戴在波斯那邊尋覓到的日月冠;穿著當時非常流行的V領衫、尖頭靴子;交腳坐在蓮花座上面,他的馬車依然存在,有六匹馬維持車的運行,車的旁邊還有駱駝。他還給自己找了不少隨從,弄了傘蓋等儀仗,有點帝王出行的架勢。
這件織錦出土於青海都蘭熱水墓,都蘭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一站,自古就是交流的要衝之地,幾乎各個時代的墓葬和遺址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如果說青海湖是青海自然環境方面的一顆明珠,那都蘭就是文化方面的那顆明珠。
赫利俄斯這位有想法的西方神祗,跨越上萬公裡,歷經上千年,從西方來到東方,一路留下了自己「旅行」的痕跡,終於見到了華美的絲綢,也許就是因為他貪戀東方,忘了及時回家,所以這太陽神的位子才被阿波羅搶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