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2020-07-27 國家海洋預報臺

近日,冰凍圈國際知名期刊《Annals of Glaciology》在線發表了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報中心)在南極固定冰預報方面的最新進展「Fast Ice Prediction System (FIPS) for land-fast sea ice at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an operational service for CHINARE」(南極普裡茲灣固定冰預報系統:面向中國南極考察隊的業務化服務)。該項成果的合作單位包括芬蘭氣象研究所、澳大利亞南極局、中山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圖片來自網絡)

預報中心自1984年我國首次南極考察起,負責為考察船提供極區氣象海冰預報保障服務。中山站所在的南極普裡茲灣區域,沿岸常年被1~2米厚的固定冰覆蓋,對雪龍船抵近站區和實施冰上卸貨造成嚴重阻礙和巨大安全風險。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雪龍"號到達南極中山站冰上卸貨地點(圖片來自新華社)

目前尚無成熟的技術手段獲取大範圍南極海冰厚度信息,面對南極考察的實際需求,預報中心組織攻關團隊歷時三年,成功研發了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普裡茲灣固定冰預報系統,填補了此領域的技術空白。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雪龍"號到達南極中山站冰上卸貨地點(圖片來自新華社)

這項工作的牽頭人趙傑臣,既有中山站越冬現場工作經驗,又多年從事海冰熱力學、動力學研究和極地海冰預報工作。他介紹說該系統利用衛星遙感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手段,可以準實時獲取固定冰的增長、破碎、範圍等動態變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模擬積雪和固定冰的能量和質量平衡過程,提供未來10天的雪厚、冰厚、積雪融化、冰表面融化、冰內部融化、冰底部融化、雪冰比例等參數的預報信息。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一輛滿載物資的雪地車離開「雪龍」號向南極中山站駛去(圖片來自新華社)

目前,該系統已在我國第34、35、36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進行了示範應用,實現了業務化試運行,為考察隊在普裡茲灣開展冰區作業提供了重要參考,得到了雪龍船長和考察站領導的肯定,為極區航行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手段。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北部有0.8到1.3米的輕浪到中浪;

黃海南部、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有1.3到2.3米的中浪;

臺灣海峽、巴士海峽、臺灣海峽以東洋面有1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南海、北部灣有0.8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我國近海無大浪區。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7月26~30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上海海域是輕浪,受海面中雨影響,不適宜濱海休閒活動;

舟山海域有中浪,我國其他主要沿岸海域均為輕浪,都適宜濱海休閒活動;

大連、天津、連雲港、舟山、廈門、北海、海口、三亞海域受海面小雨或小陣雨影響,海上視程稍差。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上海至普陀山航線有中浪,受海面中雨影響,視程一般,乘船舒適度為三級;

海口至北海、海口至海安航線都是輕浪,受海面小雨影響,乘船舒適度為二級;

我國其他主要旅行航線都是輕浪,乘船舒適度均為一級,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嵊泗列島、東極島、普陀山附近海域有1.6~1.8米的中浪,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釣魚島附近海域有1.3~1.5米的中浪,較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其它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成功研發

相關焦點

  •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研發成功
    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獲悉,針對我國南極考察隊的實際需求,該中心組織攻關團隊歷時3年,成功研發出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普裡茲灣固定冰預報系統。該系統面向中國南極考察隊提供業務化服務,填補了此領域的技術和數據空白。
  • 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研發成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自1984年我國首次南極考察起,負責為考察船提供極區氣象海冰預報保障服務。中山站所在的南極普裡茲灣區域,沿岸常年被1~2米厚的固定冰覆蓋,對雪龍船抵近站區和實施冰上卸貨造成嚴重阻礙和巨大安全風險。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今冬我國沿海海洋災害預測信息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朱宏源)為落實國家海洋局領導關於做好海洋預警報主體業務工作的要求,總結今年汛期海洋災害各方面應對工作的成功經驗,同時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教訓,12月9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在京召開2016 年汛期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交流會。
  • 海浪黃色警報|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與法國麥卡託國際海洋中心...
    >PART-12020年11月17日下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與法國麥卡託國際海洋中心(以下簡稱「麥卡託」) 基於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預報中心副主任劉桂梅研究員出席會議,業務科技處、自然資源部海洋災害預報技術重點實驗室、數值預報室、海洋環境預報室、海洋災害預警報室相關人員參會。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十年如一日助力海軍遠徵
    從海軍護航編隊出發的第一天起,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亞丁灣護航海洋預報保障團隊,每天開始為護航編隊及時提供《海洋環境保障信息》,十年間從未間斷。中國貨輪途中遭遇劫持 團隊迅速提供實時海況助力營救2009年10月19日,中國籍散貨輪「德新海」輪由南非開往印度。
  • 海浪黃色警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與法國麥卡託國際海洋中心召開...
    PART-12020年11月17日下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與法國麥卡託國際海洋中心(以下簡稱「麥卡託」) 基於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MoU)聯合召開業務化海洋學遠程視頻會議。預報中心副主任劉桂梅研究員出席會議,業務科技處、自然資源部海洋災害預報技術重點實驗室、數值預報室、海洋環境預報室、海洋災害預警報室相關人員參會。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
    2016年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考研專業目錄及參考書目 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消息,2016年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考研專業目錄及參考書目已公布,詳情如下: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table cellspacing='
  • 預報中心將主導建設東北亞區域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國際網站
    預報中心將主導建設東北亞區域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國際網站 2020-11-07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助力香港天文臺夯實海嘯預警預報基礎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趙磊)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提高香港天文臺海嘯預警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嘯預警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香港舉辦的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培訓,並講授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相關主題內容。培訓班授課內容通過線上視頻會議形式進行。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每日會商發布海冰實況及發展趨勢
    自今年11月20日發布海冰年展望後,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一直密切關注今冬海冰情況,從11月底開始按國家標準發布海冰月預報、海冰周預報。受最新強冷空氣影響,12月23日最新海冰遙感實況圖顯示,遼東灣海冰範圍增大到22海裡左右。  12月10日左右,受寒潮天氣影響,12月11日遼東灣出現大面積海冰。
  • 首個海島海洋預報產品問世 提供近3天海洋環境狀況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近年來海島旅遊漸受青睞,為滿足公眾對海島海洋環境狀況的需求,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精心打造的「美麗海島海洋環境預報」日前在電視、廣播、網站、新媒體等多個平臺正式發布,這是我國首個專門針對海島旅遊的海洋環境預報產品。
  • P級超級計算機投用滿一年,顯著提升中國海洋環境預報能力
    P級超級計算機投用滿一年,顯著提升中國海洋環境預報能力 中新網青島2月22日電 記者22日從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獲悉,中國海洋科研領域運算速度最快的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 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摘要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 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中國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消息,今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赤道區域海氣耦合狀態有利於拉尼娜狀態的維持和發展,預計到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
  • 項目啟動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緯度地區區域數值預報模式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第58篇:982字)3月20日,由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海洋預報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是國家海洋局直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專門從事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災害預 報和警報、科學研究和諮詢服務的業務機構。該中心組建於1965年,其前身為國家海洋局海洋水文氣象預報總臺。主要職責是負責我國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災害預警報的發布,為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管理、國防建設等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持。目前主要預報業務項目:海浪、風暴潮、海嘯、赤潮、海冰、海流、海水溫度、厄爾尼諾、海水浴場預報、海上溢油、海平面和海洋天氣等,預報海區範圍為中國海與世界各大洋海域。海洋預報產品以國家海洋預報臺的名義,通過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向社會和公眾公開發布。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推出新季節預報系統
    近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推出新的季節預報系統——SEAS5。該系統在預報技巧方面得到了明顯改善,尤其是提升了厄爾尼諾/拉尼娜預報能力。由於該系統水平解析度的大幅提高,預報結果將更加精細。
  • 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發的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日前正式業務化運行。預報系統可提供三維逐時海洋溫度、鹽度、海表面動力高度、海流、海冰密集度等十餘種海洋數值預報產品,預報時效為7天。新系統較預報中心原有全球預報系統優勢明顯,海表溫度、海面動力高度、溫鹽剖面等產品預報精度提升30%以上。
  • 海洋精細化預報業務覆蓋沿海省份
    國家氣象中心針對我國責任海區建立了10公裡×10公裡解析度的精細化海洋氣象網格預報業務,提供洋面風、能見度、海浪等格點化預報產品;基於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和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的集合預報,發展了海洋氣象中期預報業務;與天津、廣東、上海海洋區域氣象中心合作,建立並運行海面風、海霧、海浪等海洋氣象模式,為海洋氣象要素精細化預報提供重要支撐。
  • 中國海洋預報手機應用程式(App)和「中國海洋預報」微信小程序正式...
    中國海洋預報手機應用程式(App)和「中國海洋預報」微信小程序發布現場中國網訊 12月29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開發的中國海洋預報手機應用程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