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隨著劇情逐漸的深入,伏地魔回歸,劇情也從校園風格逐漸變得黑暗沉重,開始有很多重要的角為了抗擊伏地魔,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些犧牲是註定的,正是這些親人、導師、支持者的付出犧牲,讓哈利逐漸成長起來。
比如斯內普的犧牲。正是他的死,讓這個人的角色豐滿立體了起來。正是斯內普是死,才讓人們完全理解了他,才讓別人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是一個多麼勇敢的人。而如果他活著,這一切就不會有人知道了。這是對斯內普的升華,所以斯內普的犧牲雖然壯烈,但卻不可替代,也不必復活。他愛的人早已死去,為了保護哈利才繼續活著,現在伏地魔被擊敗,就讓斯內普安眠吧。
然而,在讀者心中,還是希望的是一個圓滿的大團圓結局,並不想看到這麼多犧牲,他們希望很多原本犧牲了的角色可以復活。因為有些角色的死,完全就是劇情殺,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一名:弗雷德·韋斯萊
在整部哈利波特系列中,逝去的人物裡像鄧布利多、小天狼星、盧平、斯內普都有其意義,然而弗雷德不是,這個樂觀、開朗、可愛的大男生,就那麼忽然的死亡了——JK羅琳本人有承認,這是她的一個突發奇想。
這個有著一肚子搞笑天賦的大男孩和他的兄弟喬治,是整部系列中唯一一對從不迷茫的人。在整個陰暗寂靜的氛圍中,他們兄弟絲毫沒有畏懼絕望,閃爍著光芒和快樂,並把快樂傳遞給他人——搞笑的道具,日常的俏皮話,大戰烏姆裡奇……
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中,只有他們兩個從沒表現過迷茫與擔憂——即使是主角哈利也經常懷疑自己,即使強如鄧布利多也曾經迷茫過。然而,弗雷德死了,喬治再也無法使用「護身護衛」了,因為他的每一個快樂回憶裡都有他兄弟身影。從此以後,每一面鏡子對喬治來說,都是厄裡斯魔鏡。
第二名:小天狼星
小天狼星的人生可以說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16歲離家出走,被母親逐出家族。雖然有好兄弟詹姆·波特、盧平、彼得,但畢竟還是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決裂了。然後,就是伏地魔崛起的時代,好不容易伏地魔倒臺了,他又被冤枉進了阿茲卡班,從此十幾年面對攝魂怪。不得不以狗的樣子,避免被攝魂怪侵蝕。等到逃獄出來,與哈利相認,可不到兩年,又因為哈利的錯誤戰死在了魔法部。
小天狼星的死,其實就代表了哈利認識到了現實的殘酷,自己正在失去重要的東西。嬰兒時父母的慘死,其實哈利是沒有任何記憶的。成長中雖然渴望父母的關愛,但哈利卻沒有實際體驗過。而小天狼星的出現,則填補了「父親」這一位置。就在哈利要享受到從來沒有過「家庭」時,人生重新燃起了幸福這一希望時,小天狼星戰死了。
除了讓哈利悲痛的是,小天狼星自己也有一個永遠也無法解決的遺憾了:他永遠也不知道他一直覺得是膽小鬼的弟弟,雷古勒斯·布萊克拿到了伏地魔的魂器,小天狼星本應該為他的弟弟自豪。
第三名:科林·克裡維
這個比較陌生的名字,其實在讀者中擁有很高的人氣,很多人希望他能復活。科林·克裡維是一個出場率不高的角色,他是哈利的重視粉絲,無條件地相信哈利、追隨哈利。在最後的決戰時,他還未成年,本可以不參戰,但最後還是作為勇敢的格蘭芬多,與食死徒戰鬥,不幸遇害。
不知道多少年之後,已經是教授的納威·隆巴頓,會不會給他的學生講他的故事。救世之星大英雄哈利會不會記得曾經有一個拿著麻瓜相機的跟屁蟲。
科林·克裡維代表的是每一次戰爭中的小人物,戰爭中流血犧牲的無名英雄。戰爭裡不是只有英雄統帥,更多的是這種無名英雄,他們參與了戰鬥,流血流淚,在最後時刻犧牲,沒能見到最後的勝利,但卻堅信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最後,還有一個雖然不是「人」,但卻依然有很多讀者希望他能一直快樂幸福生活下去的,那就是一個自由的小精靈,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