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博文
2008至2013年,出雲大社對其正殿(本殿)及相關附屬建築進行了修繕。在修繕的5年期間,這座日本最大神社所主祭的神明——大國主神的神體需要暫棲在拜殿中,直至正殿修繕完畢。這項每隔六七十年就會進行一次的活動便稱為「遷宮」。
有記錄的最早一次遷宮是公元659年,距今1300多年。這項持續千餘年的傳統的背後,是有關日本誕生的神話傳說及未被歷史記載的權鬥戰爭。
一、出雲大社概況
在日本本州的島根縣北部,坐落著明治時代以來惟一被稱為「大社」的神社——出雲大社。神社境內長達400米的參道一路從巨大的鳥居延伸至神社的正殿。
穿過參道盡頭的銅鳥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遷宮時期作為「假殿(仮殿)」的拜殿。其上懸掛著約1.5噸重的巨大注連繩(一種用稻草編織而成的繩子,是神社中用來潔淨的神器。)。
在更深處就是神明的居所——大國主神棲身的神殿。這是一處被瑞垣和玉垣(指圍繞神社大點的院牆)雙重圍繞著的,除神職人員以外其他人無法踏足的神聖空間。
國寶出雲大社正殿,採用的是被稱為「大社造」的古代建築形式,以其24米的高度居日本第一。現在的正殿是江戶時代重新修建的。在每六七十年一次的遷宮時,正殿是修繕工程的重點對象,以保持神明居所的整潔。
從正門進入正殿後,擋在眼前是牆壁和在中心位置樹立的一根粗壯的杉木柱子,稱為「心御柱(しんのみはしら)」。天花板上彩繪的是被稱為「八雲之圖(八雲之図)」的雲紋,據說這代表了諸神所在的天界。在牆壁的後側,裡面靠右的地方就是安放大國主神神體的神座。據說,神體並不是面對參拜者,而是面向正西方。自古以來,那裡就被視為亡者的世界。
二、日本的誕生神話與讓國傳說
全日本中,只存在於出雲的不可思議的神殿,大國主神為何被供奉於此呢?這要從神話中日本的誕生說起。
編纂於公元712年奈良時代(唐景雲三年)的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記載了日本神話時代。
相傳在天地初開之後,世界分為天上諸神居住的高天原(高天の原)、地面的葦原中國(葦原の中つ國)以及亡者居住的位於海底的根堅州國(根の堅洲國)和地下的黃泉國(黃泉の國)。天地初開後的第七代神伊耶那岐(イザナキ)和伊耶那美(イザナミ)相愛生產了許多神祇和大八島國(大八嶋國)及六島。大八島國及六島即是日本的土地。
伊耶那美由於在生產火神時難產而亡,進入黃泉國。之後伊耶那岐由於思念妻子而前往黃泉國,但因打破禁忌見到伊耶那美被厲鬼纏身恐怖面貌而逃回人間,然後進入河川清洗黃泉國的晦氣。過程中從祂的左眼生出了天照大御神(《日本書紀》中稱為「天照大神」),從鼻子生出了湏佐之男(スサノオ)。
後來湏佐之男由於在高天原大肆破壞並在天照大御神的花園中大便而被眾神貶入人間。在人間,湏佐之男降服了四處作亂的八岐大蛇(八岐の大蛇),並與人類結合。祂的子孫則因推廣水稻種植、傳授治病良方而受到尊重,被尊為大國主神統治葦原中國。
但天照大御神希望自己的子孫統治葦原中國,派遣使者到達位於出雲的稻佐海岸(稲佐の浜)會見大國主神,要求大國主神讓出葦原中國。大國主神向自己的兒子詢問。祂的一個兒子表示願意將統治權讓給天照大御神的子孫,另一個兒子建御名方則不願意,並與使者一較高下。
但使者憑藉壓倒性的力量將其追趕至諏訪國(諏訪の國,今本州長野縣中部)境內,將要置之於死地。於是,建御名方向天照大御神的使者屈服。大國主神也不得不做出決斷,表示如果給祂建造一座雄偉的神殿作為住所,祂會在很遠的地方隱居起來。
於是,以神殿作為條件換來的葦原中國就這樣交給了天照大御神的子孫——天皇開始進行統治。得到統治權的天照大御神將自己的兒子派到了大國主神的身邊,據說祂的後代便是出雲大社的歷代宮司。
三、讓國傳說背後的權鬥戰爭
2008年至2013年的「平成大遷宮」是出雲大社的第28次遷宮,而關於遷宮最古老的記錄是在公元659年(唐顯慶四年),當時的齊明天皇下令整修出雲的神宮。
齊明天皇是進行大化改新的天智天皇的母親,她在當時的都城飛鳥(今本州奈良縣明日香村)致力於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政治體制。為什麼那時齊明天皇會掛念著遠離都城的出雲之神呢?《古事記》中記載了天皇家族忌憚大國主神的故事。
(垂仁天皇的王子)終於不曾說話。天皇於是很是煩惱,在睡覺的時候,夢見神說道:「假如把我的殿造的同天皇的宮殿的樣子,那麼王子必定能說話了。」乃用大卜佔問,這是哪一位神道的意思,原來這乃是出雲大神的指示。因此命這王子到那大神的宮去禮拜……「因為拜了出雲大神,王子已能說話……」天皇大為喜歡……建造神宮。——周作人譯《古事記·卷中·垂仁天皇·本牟智和氣王子》
王子無法說話便是大國主神作祟的緣故。《古事記》中「祟」只出現過一次,便用在了記錄大國主神上。因此,大和民族對於大國主神可能是有些恐懼的。他們認為出雲之神是十分可怕的,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些什麼。
為什麼大國主神要作祟呢?其實讓國傳說的背後隱藏著真實存在過的戰爭。
在出雲以東,位於鳥取縣青谷上寺地遺址,從公元2世紀的聚落遺址中出土了5000多件人骨和武器,其中包括有被箭矢刺穿的骨頭和因戰鬥而開裂的頭蓋骨。
這些出土文物證明了當地曾發生過激烈的戰鬥。我國的史書《魏史·倭人傳》也記載了當時被稱為倭國的日本正處於戰亂。
亂世之中,後來的大和王權(位於今日本近畿地區大和高原的政權)勢力脫穎而出。
大和王權的陵墓類型為前方後圓墳,而當時出雲地區的陵墓則為四角突出墳。2至3世紀(中國的東漢時期),四角突出墳以出雲地區為中心,擴展到遠至北陸地區(本州的福井縣、石川縣和富山縣等地)。
這表明在當時所處的彌生時代(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3世紀)末期,曾有一個使用相同祭祀手法的廣闊勢力範圍。出雲大量出現在神話的現象可能是受到了出雲本地的勢力所影響。
但是,從3世紀中期起,四角突出墳不再在出雲地區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前方後圓墳。這可以看作是大和徵服出雲的證據。滅亡的出雲之王,可能就是大國主神的原型。
為了平息禍祟,大和王權採取了祭祀的方法籠絡出雲地區的人心。因此將出雲之神極其鄭重地供奉起來,建造神社並定期修復,堅持定期祭祀出雲之神,建立起大和與出雲的特別關係。
在這之後,大和王權在奈良建都,確立了對日本列島的統治權。
大和王權於公元720年(唐開元八年)編纂了國家正統的史書——《日本書紀》,從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政府試圖消除這些與大和敵對的勢力的痕跡。
《古事記》成書於《日本書紀》之前8年,其中收錄了10則有關大國主神的故事;而在《日本書紀》中,大國主神僅在三則故事中出現。
讓國傳說雖然在《日本書紀》中被保留下來,但卻刪去了其中天照大御神的使者用武力迫使大國主神的部分。
四、湮沒在歷史中的巨大神殿
近年來,考古發掘揭示了出雲大社的正殿在歷史上曾經比現在大得多。
鎌倉時代(1192~1333,中國的宋元時期)的《金輪御造營差圖(金輪御造営差図)》上繪製的出雲大社正殿的圖紙,顯示9根柱子按「田」字分布支撐起建築,每一根柱子都是由三根圓木捆綁而成。通往正殿的樓梯長為「一町」,超過百米。
曾經因為所繪建築的體量過於龐大,圖紙的可信度受到質疑。
然而在2000年,出雲大社內出土了鎌倉時代巨大的木柱。木柱的直徑約有3米,由三根巨木捆綁而成。將柱子出土的位置與《金輪御造營差圖》對比可發現,柱子的位置完全一致,證實了巨大的神殿確實存在過。
根據《金輪御造營差圖》推測,鎌倉時代的神殿高度達48米,相當於16層樓的高度。
在《日本書紀》中,記載了讓國傳說的另一個版本。天照大御神與大國主神交換了神權,由天照大御神的子孫統治人間,而由大國主神統治高天原和黃泉國。作為地面之神的大國主神需要高聳的神殿抵達高天原,面向西面統治亡者的世界。
通過神權轉換,大國主神獲得了巨大的神力。從716年(唐開元四年)起,歷代出雲大社宮司都會前往奈良,向天皇以大國主神之名上奏祝詞,宣告自己成為天皇家族的守護神。大國主神的三個兒子也成為了大和的守護神。
大和王權通過將天照大御神和大國主神供奉在伊勢和出雲這東、西兩處要塞來鎮守日本,以此來達到大和與出雲人民共生共榮。這種帶有政治色彩的布局,在日本國家初創時期就被規定了下來。
日本人認為,通過反覆延續自古以來的儀式,大國主神背負古代出雲國人民的信念,與天照大御神一起成為了國家的守護神。藉由六七十年一次的遷宮復甦神明之力,繼續守護這個國家的安寧。
參考文獻
[1]服部勝吉.日本古建築史[M].京都:田中平安堂,1933.
[2]安萬侶.古事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吉田敦彥.図解古事記[M].東京:日本文芸社,2018.
[4]舍人親王.日本書紀[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5]日本放送協會.第2回出雲大社~オオクニヌシの謎~[Z].NHKスペシャル.東京:日本放送協會,2014.
審讀 / 叢綠
編輯 / H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