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030301
社會學專業是2000年國家批准的上海市第一個社會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上海大學「211工程 」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本學科點現有教授12名,博士生導師6名,副教授10名,並有一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骨 幹教師。目前,該學科共承擔有科研項目29項,其中國家項目6項,擁有社會調查研究基地4 個,與英國、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學術交往。近 五年來出版學術專著、譯著共24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獲國家級獎4項,省部級獎10項 。
本學科在社會學的比較分析、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色。本學科點 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城鄉社區研究、組織決策分析、社會文化研究、社會思想研究等。
城鄉社區研究將橫跨城市社會學與鄉村社會學兩大分支,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提出的社 會前沿問題;組織決策分析主要研究現發達工業社會中的組織運行方式,以及不同行動體系 之間的抗衡機制;社會文化研究方向將注重於文化傳統、宗教、法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研究 ,審視當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宗教、法律等層面的互動關係;社會思想研究則聚焦於現代性 與後現代性等問題,將社會思想諸問題置於社會理論層面予以分析。
一、導師情況介紹
沈關寶 (男)教授,博士。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城鄉社區研究,社 會保障網分析。系我國恢復社會學後首位博士學位獲得者。八十年代師從費孝通教授進行小 城鎮的鄉鎮企業研究,參與編寫第一本《社會學概論》,該教材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九 十年代主要從事城鄉社區研究和社會保障網分析,出版《一場悄悄的革命》、《中國城市改 革》、《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等中英文專著、教材8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研究成果受 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先後赴英、美、日、加拿大等名校作學術訪問,被英國利物浦大學、 城市大學等授予名譽訪問教授、高級研究員。現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教育部社會學學 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專家等職,學術兼職有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常務 理事、上海市社會福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社區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聯繫電話:66134142 傳真:66133756
E-mail:Shenguanb@fm365.com
李友梅 (女)教授,博士。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一是組織社會學的 理論及其決策分析方法;二是發達工業社會變遷中的人類 合作機制的創新。近5年主持的主要課題有:「浦東新區開發中的農民問題研究」(上海市哲 社課題,獲1997年度上海市哲社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經濟大開發前沿的農民問題研究 」(國家哲社課題);「長江三角洲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互適機制的分析」(國家哲社分課題);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組織與制度變遷研究」(北京大學社會學國家重點研究基地課題之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區層面的組織結構研究」(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課題)。現任上 海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兼職教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組織社會學協作研究員、上海市社 區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聯繫電話:66133228 傳真:66133756
E-mail:shfzyj@online.sh.cn
楊俊一 (男)教授,博士。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組織社會學、制度 變遷與社會發展、經濟社會學。獎 項:曾獲陳香梅教育基金獎(遼寧省教委、遼寧省教育基金會、1996)、遼寧省第三屆、第四 屆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三等獎(1994、1992)、遼寧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 獎(1995)、遼寧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三等獎(1997)、上海第三屆高校教師鄧 小平理論研究徵文一等獎(2001)。目前承擔課題:制度創新與社會發展(市教委)、社會轉型 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市社科基金)。曾在國家級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著作12部( 參編、主編、專著)。論文曾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10餘篇。
聯繫方式:021-56999512(H);021-66133173、66133254(O)
E-mail:yjunyil@sina.com
李向平 (男)教授,博士。專業:歷史學、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歷史社會 學、宗教社會學。目前 正在研究的課題有:當代中國佛教與基督教交涉關係研究、儒、釋、道文化傳統與當代社會 衝突研究、社會轉型與社會穩定研究、宗教組織及其社會功能、中國宗教與中國社會等。榮 譽稱號:1995年、1997年先後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1998年獲「寶鋼教育基金獎」; 2000年獲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論文三等獎。已出版專著多部,發表論文80餘篇。為國際和 平學會會員、亞太地區和平學會理事、上海市歷史學會及上海市宗教學會理事等。
聯繫方式:021-66133228(O);021-66522354(H);
E-mail:lixp1234@sh163e.sta.net.cn
朱學勤 (男)教授,博士。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社會思想史。 目前從事的課題有近代 中國社會變遷與漸進變革思潮等。已有著述:《道德理想國的覆滅——從盧梭到羅伯斯比爾 》、《風聲雨聲讀書聲》、《被批評與被遺忘的》、《中國與歐洲文化交流志》、《思想史 上的失蹤者》、《書齋裡的革命》、《熱烈與冷靜——林毓生學術論述集》等,其中《中國 與歐洲文化交流志》獲1999年中國國家圖書獎榮譽獎。近年來,多次出訪歐美、港臺,先後 作為訪問學者在臺灣省「中央研究院」、美國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研究,並應 邀赴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迪金森學院作學術講演,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參加國際學 術討論會並作大會主題發言。現為中國世界近代史學會理事。
聯繫方式:電話 56737907 傳真:56737907
E-mail:zhuxq@quomai.sh.cn
鄧偉志 (男)教授。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家庭社會學、知識社 會學、政治社會學、城市社會學成果:著有《中國家庭的演變》、《近代史國家庭的變革》、《我的家庭觀》、《家庭社會 學》、《學術生態問題》、《思想之旅》等二十餘種書。
獲獎:著作曾獲中宣部等頒發的一等獎、國家出版署頒發的「中國圖書獎」、上海市優秀論 文獎等二十多個獎項。
學術職務: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婦女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未來研究會理事長
聯繫方式:021-66134268;021-66134141;021-62560562
E-mail:dwzzyx@online.sh.cn
http://www:dengweizhi.net
二、研究方向
1. 城鄉社區研究
2. 組織決策分析
3. 社會文化研究
4. 社會思想研究
三、指導教師
沈關寶教授、李友梅教授、楊俊一教授、李向平教授、朱學勤教授、鄧偉志教授
四、招生人數: 15人
五、考試科目
1. 外語(英、法、日語任選一門)
2. 專業基礎課: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3. 專業課:
(1)社區研究
(2)組織社會學
(3)文化社會學
(4)近代社會思想史
(5)家庭社會學
(專業課考試,按報考的研究方向任選一門)
六、參考書目
《社會學名著提要》 謝立中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社會研究的統計應用》 李沛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版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教程》 袁方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版
《組織社會學及其決策分析》 李友梅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制度變遷與管理創新》 楊俊一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社會學》[美] 波普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年第十版
《社會學主要思潮》[法] 雷蒙·阿隆 華夏出版社 2000年版
《政治學說史》(上、下)[美] 薩拜因 商務印書館 1987年版
《社會學二十講》[美] 傑弗裡·亞歷山大 華夏出版社 2000年版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德] 馬克斯·韋伯 北京三聯書店 1992年第三 版
《家庭社會學》 鄧偉志、徐榕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版
計算數學 070102
本博士點是我國1984年特批的授權點,1984年和1995年被確定為上海市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點 ,也是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一部分。
學科點現有教授12名(其中6人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3名、講師6名, 學科的學術活動廣泛。主要研究方向為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數值方法及其應用,包括差分方法 、譜方法和擬譜 方法及其混合方法;矩陣計算與並行算法;數學物理中反問題和不適定的問題求解和理論、 方法和應用,著重於有效算法的構造和分 析;空氣動力學中的數值方法,重點是守恆型方程激波的守恆性跟蹤法和高精度算法;孤立 子理論與計算,側重於孤立子系統的代數結構與約化。其中,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 和譜方法研究是學科的重要研究特色。該項研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 步(甲類)一等獎和二等獎。其餘獲獎尚有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4項,中科 院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美國ISI經典引文獎1項等。
與計算數學專業學科點相關,我校已建立了上海市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研究所、科學與工程 計算上海市重 點實驗室。同時以本學科點為依託創辦了學術刊物《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學報》。自恢復招 生研究生以來,已培養來自全國各地90餘名碩士生和博士生,授博士學位20餘名(5名外國留 學生),碩士學位60餘名。
一、導師情況介紹
馬和平 (男)教授,博士。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偏微分方程的 數值方法,重點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譜方法及其與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的結合。享受國 務院特殊津貼。目前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偏微分方程非光滑問題的譜方法;無界區域和外部 區域問題的譜方法;譜方法中的區域分裂方法及並行計算;微分方程的譜和正交樣條配置方 法;變分不等式和控制問題有限元方法的後驗估計及自適應方法。目前主要承擔教育部骨幹 教師資助計劃,研 究涉及譜方法、差分法,特別是算法的並行化問題,同時注重算法在工程科學中的應用。
聯繫方法:021-56089062(H)
E-mail:hpma@guomai.sh.cn
蔣爾雄 (男)教授。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數值線性代數。獲獎 :「有限元素法 解軸對稱熱應力問題的理論和程序包」獲1985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短陣計算」獲19 8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數學與統計軟體研究」獲198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教材「數值逼近」獲1998年上海市優秀教材二等獎。目前承擔的課題:矩陣特徵值擾動理 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至目前已培養出17名博士生獲得學位,其中三人獲得德國洪堡基 金,還有一名博士論文獲得1993年國際Householder獎,該獎每三年一次獎給三年來國際上 最優秀的計算數學博士論文。
聯繫方式:021-65646439(H)
陳登遠 (男)教授。專業:應用數學。主要研究領域:孤立子理論與計算。 獲獎:非線性發 展方程的轉換算子及等價類獲安徽省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孤立子、非線性演化方程獲中國 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承擔的課題:孤子引論(市教委)。
聯繫方式:021-59928673(H);021-66134715(O)
顧傳青 (男)教授。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數值有理 逼近理論與方法研究 。獲獎:1993年獲機械部科學進步二等獎;1990年獲安徽省科協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榮譽 稱號:1991年獲機械電子部優秀科技青年稱號;1994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目前承擔的課 題:矩陣函數的有理逼近理論及其在控制論中的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聯繫方式:021-56778320(H);021-66134271(O)
茅德康 (男)教授。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守恆型方 程組數值方法。長期 從事守恆型方程組的數值計算,致力於發展一種基於守恆型性質的激波跟蹤法。於1987~199 2年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訪問四年半,後又應邀訪問歐洲數所著名大學並講學,回國後於1 993年~1998年期間又應邀訪問了美國西維吉尼亞理工學院、韓國大田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 ,十多年來共發表SCI和ISTP文章(包括合作)十餘篇,參加過德國、瑞典、義大利、瑞士召 開的第二、三、四、七次國際雙曲問題會議並作報告。
聯繫方式:021-66134530(O)
賀國強 (男)教授。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反問題和不適定問題的 理論與算法;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法。近來工作主要有:較系統地研究了線性不適定問題求解 的理論與方法,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算法;非線性不適定問題迭代解法的研究,並應用於偏微 分方程的反問題;偏微分方程反問題直接解法的探索等。目前承接的課題;坩鍋引下法晶體 生長的溫度場數值模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子項目);不適定問題的解法(上海市教委)。
聯繫方式:家庭住址:法華鎮路660弄25號501室
郵編:200052
電話:021-66143364(辦);021-62820045(家)
E-mail:heguoqiang@citiz.net
王翼飛 (男)教授,碩士。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計算分子生物學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計算機預測研究;生物序列的計算機分析和重要功能位點的預測研究 ;曾從事雷射核聚變的計算機模擬研究和奇異攝動問題的數值解法研究。1991年至1994年應 日本理化研究所筑波生命科學中心邀請,作為訪問學者赴日從事研究工作,開始轉向計算分 子生物學的研究。1996年後又多次赴日作研究。目前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科研項目 。
聯繫方式:021-66134331(O)
E-maill:yfwang@guomai.sh.cn
郭本瑜 (男)教授,現為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 究領域:微分方 程數值方法。獲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86);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國 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95);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3)。 目前承擔的課題:譜方法 及其應用(國家攀登計劃項目);數學物理問題的新譜方法(國家973 項目)(重大基礎研究)。
聯繫方式:021-64322851(O)
楊忠華 (男)教授,現為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 :分歧理論及其計算;偏微分方程數值 解。獲獎:「非線性問題的數值方法及並行算法的研究」獲198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關於分歧、突變和非線性問題的數值方法研究」獲1992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非線性問題的數值方法及其在分歧和對稱破缺問題上的應用」獲199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 等獎。榮譽稱號: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目前承擔的課題:對稱破缺分歧和 對稱混沌吸引子的計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聯繫方式:021-64322507(O)
王國榮 (男)教授,現為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專業:計算數學。主要研究領域 :廣義逆的理論、應用及計算;數值代 數。獲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目前承擔的課題: 廣義逆理論、應用及計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聯繫方式:021-64323364(O)
二、研究方向
1. 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2. 矩陣計算與並行算法
3. 孤立子理論及計算
4. 數值非線性逼近及應用
5. 守恆型方程組及其數值方法
6. 反問題和不適定問題的理論與算法
三、指導教師
馬和平教授、蔣爾雄教授、陳登遠教授、顧傳青教授、茅 德康教授、賀國強教授、王翼飛教授、郭本瑜教授(兼職)、楊忠華教授(兼職)、王國榮教授 (兼職)
四、招生人數:15人
五、考試科目
1. 英語
2. ①偏微分方程
②泛函分析
③矩陣論
①~③任選一門
3. ①Soblev空間②偏微分方程數值解③數值分析④孤立子理論⑤逼近論導引
①~⑤任選一門
六、參考書目
《偏微分方程概論》 陳恕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概要》 (第二冊) 王聲望等 高教出版社 1980
《泛函分析》 康託洛維奇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矩陣論》 Φ·P·甘特馬赫爾,(上卷,柯召譯) 高教出版社 1955
《索伯列夫空間》 R.A.Adams,(葉其孝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微分方程數值解法》 李立康等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孤立子理論及其應用》 谷超豪等 浙江科技出版社1998
《積分方程論及其應用》 陳傳璋等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0
《數值逼近》 王仁宏 高教出版社 1999
《數值分析引論》 J.Stoer & R.Bulirsch,(孫文瑜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5[ ZK)]
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105
我校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是我國第四批(1991年)批准的博士學位授權點,是中國運籌學會主 辦的學術期刊《運籌學學報》出版發行單位。運籌學與控制論是上海市教委和我校「211」 重點建設學科的一部分,上海大學數學博士後流動站的主要研究學科之一。
本學科點的創始人鄭權教授,是我國最早研究全局最優化問題的專家之一。他提出的積分水 平集方法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現在的學科帶頭人是史定華教授,他首先研究了狀態轉移計 數過程,並發展了隨機模型的密度演化方法。張連生教授研究的數學規劃方向,在全局最優 化、不可微優化、非線性整數規劃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好評。本學科在運籌 學的許多領域都做出了有一定影響的工作。
本學科點現有教授7名,其中6名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6名。目前學術梯隊整齊,科研條件 良好,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項目正在研究。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近50名。曾獲國家教委 科技進步獎6項,2000年又獲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出版過 學術專著8本,發表的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收錄近百篇。
本學科點研究方向有:數學規劃、隨機模型和智能算法、動力系統與混沌控制、組合最優化 、解析數論及其應用。我們強調理論聯繫實際,著重本學科在金融保險、生物信息、網絡通 訊等領域的實際應用研究,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歡迎有志者報考感興趣的相關研究方向。
一、導師情況介紹
張連生 (男)教授。專業:運籌學與控制論。主要研究領域:數學規劃中的全 局 最優化理論、方法及其應用。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 技進 步三等獎(甲類)。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學規劃中直接法研究和開拓;離散兩層 規劃理論和算法。現任中國運籌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數學規劃學會副理事長。
聯繫方法:021-59526740 (H),021-66134206 (O)
史定華 (男)教授。專業:運籌學與控制論。主要研究領域:隨機模型、智能 算法 、生物信息和系統理論。曾獲獎勵:《密度演化方法及其應用》(獨立完成)獲2000年度中國 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以及其它3項國家教委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榮譽稱號:1992年起 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目前承擔的課題:遺傳算法與複雜適應系統(上海市教委 博士點基金資助);應用隨機過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至今在國內外學術期刊 已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有30餘篇被國際三大檢索收錄。出版學術著作四部,校對翻譯著作 一部。現任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學會副理事長,排除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聯繫方式:021-66528668 (H),021-66134591(O)
E-maill:dhshi@mail.shu.edu.cn
劉曾榮 (男)教授。專業:數學。主要研究領域:應用數學、數學物理、非線 性科 學和複雜系統行為。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科院LNM國家重點 實驗室客座研究員,應用數學和力學常務編委,AMR評論員。目前承擔課題: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項目和上海市博士點基金項目各一項。由於本科畢業於物理,研究生畢業於數學,故尤 喜歡從事交叉性研究,曾在下列國際著名數學、物理和力學雜誌發表過學術論文:Phys.Rev .Lett;Phys.Rev.E;Commun.Math.Phys;onlinearity;Physica.D;Phys.Lett.A;J.Sound and Vipation;Chaos;Proc.Amer.Math.Soc;Nonlinear Dynamics;J.Phys.D:Appl.Phys.
聯繫方式:021-66132664 (O),56779234 (H)
E-mail:zronguu@online.sh.cn
孫世傑 (男)教授。專業:運籌學與控制論。主要研究領域:組合最優化; 數學規劃。目前承擔的課題:排序論中多個新模型、新方向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迄 今已在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數學規劃方面論文6篇,排序理論與算法方面的論文33篇,已 培養博士生一名,碩士生6名。
聯繫方式:021-59525977 (H),021-66134206 (O)
陸鳴皋 (男)教授。專業:基礎數學。主要研究領域:解析數論及其應用。獲 獎:2 000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任美國《數學評論》評論員,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 是聯邦德國洪堡學者,進入由國家科委委託公開發行的《中國科技名人資料庫》(光碟)。目 前承擔的課題:「九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數學重點基金;解析數論項目。本人是中國首 批十八位博士之一單尊(現南師大教授)的實際指導者,和博士論文幫助完成者(由於當時本 人無高級職稱,請國內二名不同專業方向的專家掛名),指導、培養的碩士生餘剛因論文突 出獲中科院院長特別獎(1995年),博士生餘紅兵的博士論文分四篇發表,其中三篇被SCI收 錄。
聯繫方式:021-59924019 (H),021-66132062 (O)
E-mail:lumg0202@online.sh.cn
王漢興 (男)教授,博士。專業:運籌學與控制論,概率統計。主要研究領域 :馬氏過程 與隨機環境中的隨機過程,隨機流與網絡系統的理論及其應用,風險經營系統的隨機分析。 於1995—1997年在華東師範大學數學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目前與香港城市大學從事合作 研究。目前承擔的課題:隨機過程論中若干問題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聯繫方式:021-66132664 (O)
二、研究方向
1. 數學規劃
2. 隨機模型與智能算法
3. 動力系統與混沌控制
4. 組合最優化
5. 解析數論及其應用
三、指導教師
張連生教授、史定華教授、劉曾榮教授、孫世傑教授、陸鳴皋教授、王漢興教授、鄧乃揚教授(兼職)
四、招生人數:15人
五、考試科目
1. 英語
2. ①泛函分析
②數理統計
③複變函數
①~③任選一門
3. ①非線性規劃②應用隨機過程③動力系統基礎④數論基礎
①~④任選一門
六、參考書目
《泛函分析》 康託洛維奇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概要》(第二冊) 王聲望等 高教出版社 1980
《高等數理統計》 茆詩松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複變函數》 章圻泰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非線性規劃》 陳開明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1
《Stochastic Processes》 S.M.Ross (有中譯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
《Nonlinear Oscillation,Dynamical System and Bifurcation for Vector Fields,S pringerVerlag》 J.Guckenheinmer and P.J.Holmes 1983
《數論導引》 華羅庚 科學出版社 1957
無線電物理 070208
本校無線電物理博士點是我國第一批博士學位授權點,無線電物理學科是上海市教委的重點 學科,是我校「211」建設的重點之一。
學科帶頭人是本學科的創始人、我國著名的微波鐵氧體物理專家鮑家善教授。鮑家善教授在 我國最早提出超導與微波相結合,開闢了「微波超導」的研究領域,創立了我國「超導電子 學 」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9名,副教授4 名。本學科採用近代物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研究從微波到光波的電磁頻譜內相 乾電磁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利用現代實驗技術和固態電子學的新近研究成果來研究信息的 發生、傳輸、分配、交換、處理和存儲等過程。
本學科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重點項目共7項。國家863高科技項目3項,每 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平均達60篇以上,相當一部分為SCI、EI、ISTP所收錄。目 前本學科與美國、日本、芬蘭、德國、英國、丹麥等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學術 交往。科研成果分別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優秀著作獎和優秀教材獎。
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以來,已培養博士生30餘名(其中4名為來華的外國留學生),碩士研 究生70餘名。研究生培養曾獲上海市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
本學科點已建立了毫米波亞毫米波實驗室,微電子實驗室,光電子實驗室,磁記錄實驗室和 雷射實驗室,從事應用基礎的研究。
一、導師情況介紹
鮑家善 (男)教授,博士。專業:無線電物理。主要研究領 域:微波超導。 獲獎: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榮譽稱號:江蘇省南京大 學先進工作者(1960);上海市榮譽教授(1985);上海科技大學先進工作者(1986)。目前承擔 的課題:高Tc超導快速開關(重點學科)。本人1943年7月、1945年11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放 射實驗室從事雷達天線研究;1955年~1966年在南京大學從事微波鐵氧體材料與天線、器件 研究;1972年~1983年在南京大學物理系開創超導微波接收的研究。
聯繫方式:021-63272551 (H)
李 英 (男)教授。專業:無線電物理。主要研究領域:微波、毫米波理論技 術與應用;信息光子學和電子學;微波和光纖傳感器與系統;生物電磁學。獲獎:電子工業 部 工科電子類教材二等獎。目前承擔的課題:微波毫米波三維空間集成電路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電磁場對細胞信息傳導和間隙連接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國家自然科 學基金重點基金子課題);智能運輸系統(ITS)自動收費微波IC卡(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上 海同步輻射光源微波系統的科研項目。本人現任中國電子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 會微波分會委員、微波光子學專業學會主任、微波學報副主編、紅外與毫米波學報編委、中 國電子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
聯繫方式:021-59911231 (H)
王 奇 (男)教授,博士。專業:無線電物理。主要研究領域: 電磁場理論、非線性 光學、非線性導波理論、非線性動力學波理論。獲獎:上海市博士後獎勵基金一等獎。榮譽 稱號:全國寶鋼優秀教師一等獎。目前承擔的課題:光波微波在旋磁波導中的非線性傳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非線性磁動力學波的時空特性(上海市科委);非線性導波理論(國家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等5項。
聯繫方式:021-66132521 (O)
周世平 (男)教授,博士。專業:無線電物理。主要研究領域:超導電性、 固體中電子輸運 、動力學系統非線性與混沌。榮譽稱號: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1995—1997年度)。2000年度 寶鋼優秀教師。目前承擔 的課題:教育部資助高校,優秀教師計劃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年計劃招收1—2名博士生。
聯繫方式:021-66134467 (O),021-59521083 (H)
餘昺鯤 (男)教授。專業: 無線電物理、光學。主要研究領域:雷射與物質相互 作用、雷射光譜學、薄膜。目前承擔的課題:功能晶體生長機理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委重點項目)。本人1964~1984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85 ~1988;1991~1993在美國訪問研究,獲美國專利一項。
聯繫方式:021-59534941 (H),021-66134080 (O)
李春芳 (男)教授,博士。專業:無線電物理、光學。主要研究領域: 電磁場 理論、光學儀器理論、量子力學和量子光學等。曾獲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上海市優 秀青年教師榮譽稱號,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 金項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項目和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
聯繫方式:021-66133886 (O),021-59996779 (H)
E-mail:cfli@online.sh.cn
張金倉 (男)教授,博士。專業:無線電物理。主要研究領域:凝聚態物質 的電子結構、缺陷與相變;電子輸運、磁性與熱性質;超導物理;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巨 磁電阻與磁性材料;電相關功能陶瓷材料與物理。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科技獎勵 三項,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獲國家專利一項。承擔的科研項目有:高 溫氧化物超導體局域電子結構及電荷轉移機制的正電子及相關實驗研究(國家超導攀登計劃 項目);金屬氧化物複合體系的電子結構、缺陷特性與相變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
聯繫方式:021-66133262 (O)
汪仲誠 (男)教授,博士。專業:無線電物理。主要研究領域:磁性薄膜的 電子結構、物理性質和輸運理論。已被收錄到SCI的論文有二十多篇。曾主持過中國科學院 「九五」基礎性研究重點項目等課題,現有中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上海市教委發 展基金、上海大學大學物理輔助教學網絡課件等項課題。
聯繫方式:021-66134208 (O)
陸惠卿 (男)教授。專業:理論物理。主要研究領域:量子宇宙學及早期暴 脹宇宙理論,愛因斯坦一迪克引力理論。1981年理論物理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理論物理研 究至今,國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有部分論文發表在國外一流刊物 上。曾獲華中地區科技大會優秀論文獎。多次訪問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及香港大學,曾 從事(1996—1998)華盛頓大學,香港大學,上海大學三校合作課題(宇宙學,中子星碰撞引 力波)研究(已完成),目前從事研究課題,各種引力理論(包括常數可變引力理論)量子宇宙 學,暴脹宇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聯繫方法:021-66134334 (O)
二、研究方向
1. 超導電子學
2. 微波毫米波與信息系統
3. 信息光電子學和光波技術
4. 非線性動力學波與信息傳輸理論
5. 超導物理、固體電子輸運理論
6. 非線性與量子光學
7. 凝聚態物質的電子結構、缺陷與相變
三、指導教師
鮑家善教授、李英教授、王奇教授、周世平教授、餘丙鯤教授、李春芳教授、張金倉教授、汪仲誠教授、陸惠卿教授
四、招生人數:12人
五、考試科目
1. 英語
2. 數學物理方法
3. ①近代光學(晶體光學、富裡埃光學)
②電磁場理論
③雷射原理
④信號與線性系統
⑤微波技術
⑥量子力學
⑦固體物理
①~⑦任選一門
六、參考書目
《數學物理方法》 梁昆淼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波與光電子學中 的電磁理論》 張克潛 李德傑 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4
《雷射原理》 陳鈺清 王靜環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2
《信號與線性系統》 管致中 高教出版社
《微波技術基礎》 廖承恩 國防工業出版社
《量子力學導論》 (第二版) 曾謹言 北京大學出版社
《固體物理》 方俊鑫 陸 棟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力 學 0801
力學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含有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及工程力學等四個二級學科。本學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之一,設有 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我國 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錢偉長院士以及劉高聯院士、周哲瑋、黃黔、程昌鈞、 戴世強、朱正佑、劉宇陸、葉志明、王道增、夏南、翁培奮、馮偉、程玉民、郭興明、陳立 群、陳紅勳、馬杭、施惟慧、陳山林(兼)、黃思訓(兼)等教授組成博士生指導委員會,招收 博士生的研究方向為國內外學科發展前沿。本專業有較強的學術梯隊、良好的研究氛圍、計 算和實驗條件,曾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上海市和各部 委的科技進步獎,並與國際、國內同行建立了廣泛的聯繫。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
力學(0801) |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 080101 |
固體力學 | 080102 | |
流體力學 | 080103 | |
工程力學 | 080104 |
一、導師情況介紹
錢偉長 (男)教授,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波蘭科學院院士,他是我國近代 力學奠基人之一。其研究工 作涉及應用數學和力學的各個方面,如廣義變分原理,非克希霍夫板殼理論,奇異攝動理論 , 波紋管與管道力學,有限元方法等。在科學中,採用錢先生名字命名的科研成果有「錢偉長 方程」和「錢氏攝動法」。
聯繫方式:021-56331451 (O)
劉高聯 (男)教授,中科院院士。專業: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主要研究 領域:葉輪機氣 動力學;流體力學變分原理與有限元法;流·固·熱多場耦合非線性理論及應用;流體力學 反命題與優化設計理論。目前承擔的課題:旋轉葉片變形的氣動·熱·彈性耦合變分理論與 有限元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機翼和葉柵的多工冼點反命題變分理論與有限元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汽輪機葉片多物理場耦合非線性動力學變分理論研究(國家 基礎理論研究重點項目)。
聯繫方式:021-56333085;021-56331577 (O);021-66527875 (H),Fax:021-56333137
E-mail:glliu@yc.shu.edu.cn
周哲瑋 (男)研究員,博士。專業:流體力學。研究領域:流 動穩定性理論及其應 用。榮譽稱號:1989年獲霍英東基金優秀青年教師獎。目前承擔的課題:噴射成形霧化的流 動穩定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噴射成形工藝過程的數字力學模型研究(上海市科技發 展基金);非線性穩定性理論(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是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字學會理事 ,上海市非線性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應用數學和力學》常務編委,上海市非線性科學活 動中心工作委員會主任。
聯繫方式:021-66134277 (O)
黃 黔 (男)教授,博士。專業:固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地下工程;複合 材料力學;波紋 管及管道力學。獲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榮譽稱號:國家具有突出貢獻的國內培養的 優 秀博士。目前承擔的課題:複合材料非線性特性的分析(上海市教委);複合材料結構分析中 的部分複雜有限單元法(教育部)。
聯繫方式:021-56331451 (O)
程昌鈞 (女)教授。專業:固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非線性固體 力學的理論與計 算方法、非線性粘彈性理論及其應用、結構的屈曲與分叉。在中國科學、力學學報、國際非 線性力學、國際固體與結構等雜誌上已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譯著等八部。 其科研論著被SCI和EI收錄數十次,並廣泛被國內外同行引用。獲獎:分支理論的應用及其 數值方法,1990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結構的屈曲、分叉與非線性分析,1992年獲 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工程結構中分叉問題的分析與計算方法,199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 一等獎。榮譽稱號: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目前承擔的課題:粘彈性結構(靜)動力 學行為及穩定性控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超彈性材料的穩定性理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 要合作者);時間相關材料的理論及穩定性—非線性穩定性理論的子課題(市科委);粘彈性 結構的理論和混沌現象的研究(市教委);世銀貸款彈性力學課程建設項目(市教委)。
聯繫方式:021-56779560 (H)
戴世強 (男)教授。專業:流體力學、應用數學。主要研究 領域:非線性波 和非線性振動;交通流通力學;計算機代數的應用;漸近分析及其應用。獲獎:1986年國家 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奇異攝動理論及其在力學中的應用」);1994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 等獎(「非線性水波和非線性振動的漸進分析」)。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目前承 擔的課題:城市交通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城市交通流的建模和模擬(國家 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分層流體中運動物體產生的內波和渦(市教委博士點基金課題)。本人 已從事流體力學和應用數學研究30餘年,出版有關專著、譯著10餘本(約400萬字),發表學 術論文80餘篇。曾赴原蘇聯、美國、澳大利亞、波蘭、法國、德國、香港、澳門作學術訪問 或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聯繫方式:021-56333742 (H),021-56333085 (O)
朱正佑 (男)教授。專業:固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分支問題的理論數值 計算方法及其應 用、粘彈性結構的動力響應計算和穩定性分析、粘彈性流體計算方法。已發表論文60餘篇, 專著兩部。獲獎:分支理論的應用及其數值方法,1990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結構 的屈曲、分叉與非線性分析,1992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工程結構中分叉問題的分析 與計算方法,199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被甘肅省委、省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教 師,獲甘肅省園丁獎。目前承擔的課題有:粘彈性結構(靜)動力學行為及穩定性控制(國家 自然科學基金);時間相關材料力學行為的理論與計算方法(市教委);粘彈性結構的理論和 混沌現象的研究(市教委)。
聯繫方式:021-56779560 (H)
劉宇陸 (男)教授,博士。專業:流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湍流結構 與模式理論、逆擴散理論及實驗研究、環境中汙染物(含泥沙)擴散及輸運研究、湍流噪聲與 控制。獲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榮譽稱號: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上海 市優秀青年教師;上海市新長徵突擊手。目前承擔的課題:含自由表面湍流結構及汙染物擴 散與輸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湍流逆擴散機理及模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湍流 邊界層結構及噪聲控制(國防科工委預研基金);逆擴散模式理論及實驗研究(上海市曙光計 劃)等。至目前已出版專著編著四本,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半數以上被三大檢索收錄,從 事湍流及環境流力學研究近20年。研究興趣除理論研究之外,更注重工程的應用。近年來亦 從事數值分析。
聯繫方式:021-56381852 (H)
021-56331850;021-66133886 (O)
E-mail;Ylliu@yc.shu.edu.cn
葉志明 (男)教授,博士。專業:固體力學。主要研究領 域:計算力學、 工程力學。獲獎:199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榮譽稱號:甘肅省教委「有突 出貢獻博士獲得者」榮譽稱號(1991);上海市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1991);上海市育 才獎(1997);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1999)。目前承擔的課題:電器用新型複合材料 力學特性研究(國家科委中澳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三段式600MW發電機定子的開發研 究(上海市產學研科技攻關項目);高校教學管理可視化體系與實施方法(上海市教育科學重 點項目);風機多媒體演示系統(上海大學—江蘇申海集團合作研究項目)。
聯繫方式:021-56031913 (H),021-66132027 (O)
王道增 (男)教授。專業:流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湍流、環境水 力學;大氣汙染 控制;工程流體力學。獲獎: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水動力學);教育部科 技進步二等獎(湍流理論與應用研究)。榮譽稱號: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目前承擔的課 題:黃浦江河口柔性閘壩受力分析(市科委);蘇州河離散係數研究(環保局)。本人長期從事 湍流理論、工業與環境流體力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近年來多次承擔上海市大氣汙染、風環 境和蘇州河、長江口等水環境方面的重點科研課題。
聯繫方式:021-56331456 (O)
夏 南 (男)教授。專業:流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流體力學,空氣動力 學,計算流體力學 ,漩渦分離流。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目前承擔的課題:大運載火箭氣動力分析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
聯繫方式:021-56312738 (H)
翁培奮 (男)教授,博士。專業:流體力學。主要研究 領域:內、外流 氣動熱力學;旋渦與分離流動;計算機數值模擬和流動可視化。獲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 等獎(9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99年)。榮譽稱號: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上海市 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新長徵突擊手。目前承擔的課題:複雜鈍圓機頭後三維非定常脫落 渦研究(上海市科委);飛行器氣動設計中幾個關鍵問題(教育部);太浦河泵站進出水流道計 算(太湖管理局)。
聯繫方式:021-56333085 (O);BP:198-21115287
馮 偉 (男)教授,博士。專業:固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複合材料力學, 有限 元方法和工程中的數值分析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社會兼職: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波紋管 及管道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秘書長;上海力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計算力學專業 委員會主任;中國南方計算力學聯絡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現主要從事複合材料力學,有 限元方法,和工程中的數值分析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獲獎:1997年美國第九 屆R.J.Molesh有限元量佳論文競賽入圍獎;1989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青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1987年中國造船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99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上海市科 技進步三等獎(第3完成人)。目前承擔各類課題5項:複合材料中的雜交有限元法(教育部歸 國人員啟動基金);複合材料非線性特性的分析(曙光計劃);非線性複合材料鋪層界面應力 研究(青年骨幹教師基金);風機結構、冷卻塔結構及強度分析(申海);太浦河泵站結構、基 礎與地基的受力分析(水利局)。
聯繫方式:021-66134275 (O),56331451 (O)
程玉民 (男)教授,博士。專業:固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計算力學及其 應用軟體;大跨 空間結構。榮譽稱號;機械工業部跨世紀學術骨幹;陝西省青年科技獎。目前承擔的課題: 基於WINDOWS的邊界元法通用程序包的開發(機械工業部)。
聯繫方式:021-56999934 (H),021-56333085 (O)
郭興明 (男)教授,博士。專業:一般力學和力學基礎。主要研究領域:非 線性彈性理論、力學中的數學理論與方法、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及其應用等。榮譽稱號:上海 市優秀青年教師。目前承擔課題:類橡膠材料的穩定性理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
聯繫方式:021-56331453 (O)
陳立群 (男)教授,博士。專業:一般力學和力學基礎。主要研究領域:非 線性動力學和控制等。合作出版《振動力學》、《非線性動力學》和《非線性振動》,發表 論文多篇,其中10餘篇被SCI收錄、近20餘篇被EI收錄。獲獎:1996年冶金工業部教學成果 二等獎,1999年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2000年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獎,2000年上海市科技 進步二等獎,2000年中國高校科技獎自然科學獎教材類一等獎。榮譽稱號:1993年被評為全 國優秀力學教師。目前承擔課題:混沌和超混沌的魯棒控制(市教委),複雜太空飛行器姿態運動 的魯棒和自適應控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聯繫方式:021-66134972 (O)
陳紅勳 (男)研究員,博士。專業:流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一直從事流體 機械流體動力學、流體機械工程,流體機械計算機應用的研究 。主持或參加完成部省級課題8項;作為機電工程的技術總負責人,參與完成南水北調工程 和太湖流域防洪工程中的兩座大型泵站建設。1993年以來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和浙江省水利科技進步三等獎1 項。近年來,累計發表學術論文30篇,合作編書一部。1995年獲得機械工業部授予的「中國 機械工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協助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獨立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
聯繫方式:021-56331208 (O)
馬 杭 (男)教授,博士。專業:固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計算固體力學( 邊界元)、金屬材料細觀斷裂行為、實驗應力分析等。曾經於88—89年在日本金屬材料技術 研究所、97—9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學情報文化學部做訪問研究。近五年發表論文30篇,被SC I和EI收錄十餘次,出版學術專著一部(焊接中的邊界單元法)。目前承擔的課題有:材料成 型數值模擬技術的研究(市教委)、WDW系列材料試驗機軟體研究(濟南試金集團)、斷裂力學 以及光測力學的教學綜合實驗(上海大學)。
通訊地址: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號,上海大學 理學院 力學系
郵政編碼:200436
電 話:021-66132303 (O),021-66132075 (L),021-56139177 (H)
施惟慧 (女)教授,博士。專業:數學、流體力學。主要研究領域:非線性偏 微分方程及其應用。獲獎:199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承擔的課題:非線性偏 微分方程的拓撲、幾何學理論與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聯繫方式:021-56331051 (O)
李永和 (男)教授,博士。專業:工程力學。主要研究領域:結構工程與巖土 工程。另外,在相關領域,承擔了多項省部級基金項目,獲專利3項,其中一項獲省級科技 進步三等獎,先後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一篇論文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1999年當 選為上海土木工程學會結構委員會委員,同年當選為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工程委員 會委員。
聯繫方式:021-56331519 (O),56331972 (O),021-66526517 (H)
黃思訓 (男)教授。現為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專業:流體力學。 主要研究領域:流體力學與大氣科學中的非線性問題的理論和數值研究。獲獎:1987年獲軍 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9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7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 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992年獲江蘇省科協《中青年科技獎》;1990年獲全國首屆趙九章優秀 中青年科學工作獎;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獲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榮譽稱 號:南京空軍氣象學院優秀教員。目前承擔的課題:衛星遙感反演及在軍事上的應用(全軍 重點科研項目);旋轉流體中的非線性穩定性研究(空軍基礎課題);海氣耦合非線性振蕩及 厄爾尼諾現象探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聯繫方式:025-2405531 (H)
二、研究方向
1. 非線性板殼及波紋管力學
2. 計算力學及其應用軟體
3. 非線性固體力學的理論和方法
4. 材料和結構的力學理論方法和實踐
5. 實驗力學及現代測試技術
6. 工程及城市環境流體力學
7. 葉輪機流體力學中的反命題和優化命題的變分原理
8. 湍流與流動穩定性理論
9. 交通流動力學
10. 內外流氣動力學及流動控制的理論、計算和實驗
11. 非線性波的理論和方法
12. 多物理場耦合分析和控制理論
13. 非線性動力學和振動控制
14. 力學中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三、指導教師
錢偉長院士、劉高聯院士、周哲瑋研究員、黃黔教授、程昌鈞教授、戴世強教授、朱正佑教 授、劉宇陸教授、葉志明教授、王道增教授、夏南教授、翁培奮教授、馮偉教授、程玉民教 授、郭興明教授、陳立群教授、陳紅勳教授、馬杭教授、施惟慧教授、李永和教授、陳山林 教授(兼職)、黃思訓教授(兼職)
四、招生人數:30人
五、考試科目
1. 英語、德語(任選一)
2. ①工程數學(含複變函數和常微分方程)
②數理方程
③數值分析(任選一)
①~③任選一門
3. ①彈性力學
②流體力學
③振動力學
④連續介質力學
⑤傳熱學(任選一)
①~⑤任選一門
六、參考書目
《數學物理方程》 復旦大學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彈性力學》 徐芝綸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流體力學》(上、下冊) 北京大學
《振動力學》 劉延柱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080201
機械製造是將設計輸出的指令和信息輸入到機械製造系統,加工出合乎設計要求的產品的過 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研究機械製造系統、機械製造過程、機械製造手段以及它們的自動 化問題。本專業主要研究工業機器人與特種機器人技術、先進位造技術、光電檢測與傳感技 術等。
通過上述各個方向上的研究實踐,培養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夠從事應用基礎研究、 工程應用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學科方向上目前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計劃、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 項目、上海市曙光計劃和用戶委託項目10餘項,研究經費充裕。研究內容涉及計算機集成制 造技術(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先進位造系統控制和管理、工業機器人技術、特種機器 人技術(如微小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智慧機器人視覺傳感技術、仿生視覺與機器視覺等。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博士點是在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碩士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和「機械 電子工程」博士點、「機械設計及理論」博士點有一定的交叉。現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0多人 ,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5人。
近年來完成的主要科研項目:
爬壁機器人系統研製、多肢體自位移動機器人、細小工業管道機器人移動探測器集成系統、 微小機器人摩擦移動機理與機構、機器人新型足掌機構、機器人智能化系統、中加合作複雜 零件的測量和重建、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CIMS應用工程、上海飛機製造廠數控車間CI MS應用工程、三維面型實時檢測方法研究、內螺紋參數計算機輔助測試及儀器研究等。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博士點依託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相關的研究/實驗室(中心 )包括:上海市機器人研究所、上海機電一體工程中心、特種機器人技術應用研究室、CIMS 與機器人實驗中心、光電檢測與傳感技術實驗室、精密機械研究所等。
一、導師情況介紹
錢晉武 (男)教授,博士。專業:機器人技術。主要研究領域:特種機器人 的研究開發。獲獎:「仿生載重步行機器人」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承擔的課題: 「 智能纖維鏡無損傷自動快速介入和可視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機器人智能纖維鏡系 統(上海市啟明星計劃跟蹤資助項目)、管道檢測微機器人系統(863計劃項目)。榮譽稱號: 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上海市新長徵突擊手。學術兼職: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 理事、美國ASME會員、國際IEEE會員。
聯繫方式:021-56331261 (O),56334600 (O)
E-mail:jwqianc@online.sh.cn
林財興 (男)教授。專業: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主要研究領域:先進位造 技術。獲獎:「上海市CIMS應用」和「工具機模塊化設計」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論 文 20餘篇。目前在研的項目:企業物流管理系統(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車間生產過程 的條碼跟蹤技術(上海飛機製造廠)、大型光機電綜合展示系統(上海科技城項目)。學術兼職 :上海市CIMS專家組專家、中國高校切削與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會全國理事兼華東分會副理事 長。
聯繫方式:021-56338924 (O)
Email:lincaixing@163.net
屠大維 (男)教授,博士,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專業:光學工程 。主要研究領域:光電檢測及傳感、光機電一體化系統、大型光學成像及展示技術。目前承 擔的課題:智慧機器人視覺傳感集成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眼視覺與計算機交互研究 (上海市科委啟明星計劃);動態三維成像系統等(上海市科技城項目)等等。
聯繫方式:021-56331366 (O),021-56331513 (O)
Email:tudawei@sh163d.sta.net.cn
陳一民 (男)教授。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主要研究領域:機 器人 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計算機通訊網絡。獲獎: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0);獲 國家發明專利一項(1994),實用新型專利二項(1994、2000);獲寶鋼教育獎(2000)。榮譽稱 號:1996年獲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1995年獲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95、1997、19 99年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1999年獲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目前承擔的課題:基於網絡的 遠程機器人監控技術(國家教委);基於PC(WIN95)的機器人控制器產業化(上海市教委重點項 目);自強2000高性能計算機系統SUHPCS(上海市科委),等等。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體系結 構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微型電腦應用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計算機學會多媒體專 業委員會理事。
聯繫方式:021-56772686 (H),021-56331670 (O)
E-mail:ymchen@yc.shu.edu.cn;chyimink@online.sh.cn
二、研究方向
1. 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技術
2. 先進位造技術
3. 光電檢測與傳感技術
三、指導教師
錢晉武教授、林財興教授、屠大維教授、陳一民教授
四、招生人數:15人
五、考試科目
1. 英語
2. ①高等數學(含微積分、微分方程、計算方法、數理方程)
②計算方法
③現代控制理論
④C語言程序設計
①~④任選一門
3. ①機器人技術
②計算機輔助設計
③現代控制技術
④計算機控制原理
⑤工程光學
①~⑤任選一門
六、參考書目
《高等數學》 同濟大學高數組 高教出版社
《數值分析》 顏慶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1996
《數學物理方法》 梁昆淼 人民教育出版社
《自動控制原理》下冊 李友善 國防工業出版社
《C語言程序設計》 譚浩強 清華大學出版社
《機器人機械設計》 龔振邦 電子工業出版社
《CAD/CAM原理》 任仲貴 清華大學出版社
《微機控制技術》 焦尚仁 輕工業出版社
《先進位造技術》 張根寶 重慶大學出版社
《計量工程光學》 徐家驊 機械工業出版社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