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城市森林建設經驗

2020-11-26 中安在線網站

  一、將城市森林作為城市的生態基礎設施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現代城市發展趨勢表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傳統意義上交通、住房等灰色空間的擴展,還應該包括森林、水為主題的綠色空間、藍色空間建設。國外城市森林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其把城市森林作為城市有生命的生態基礎設施,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制定法律,正式將城市森林納入農業部林務局管理,解決市民植樹技術

  和資金方面的困難。1990年,美國農業部建立林業基金專戶,用於保證城市森林計劃的順利實施,還成立全國性的城市和社區森林改進委員會,撥專款促進城市森林計劃的實施。原蘇聯於20世紀60-70年代,完成了經營城市林和市郊林的規劃體系,目前僅莫斯科就有11個天然林區,84個公園、720個街道公園、100個街心公園,這些森林和綠地總面積佔市區面積的40%。

  二、面向包括城區、郊區的整個城市化地區開展城市森林建設

  由於環境問題的產生與危害帶有跨區域、跨時代的特點,客觀上要求以森林、溼地為主的生態環境治理也要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與配合,按照區域景觀生態的特點在適宜的尺度上進行。隨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深刻發展,面向包括建成區、郊區甚至遠郊區在內的整個城市化地區開展城市森林建設已得到廣泛認可。無論是俄羅斯莫斯科、法國巴黎還是澳大利亞坎培拉、黃金海岸以及加拿大溫哥華、挪威奧斯陸,都非常重視郊區以及遠郊區的森林保護,形成森林圍城的大城市生態發展格局。

  三、注重開發林業遊憩資源,滿足城鄉居民休閒健身需求

  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城市化地區森林資源的主導功能是改善人居環境,提供清潔水源及休閒遊憩場所。除了劃定城市附近大量的森林、溼地資源建立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和城市郊野公園外,還規劃建設了短、中、長程的多樣化的森林遊憩步道,建立較完善的步道體系,形成貫通城鄉的、便民遊憩的森林健康廊道。加拿大溫哥華山地森林遊憩步道的設計充分吸納了登山客的建議,既考慮森林保護、安全管理的需要,又滿足登山者的登山探幽、回歸自然的需求。同時,結合不同類型人群的特點和興趣愛好,依託森林、溼地自然環境,規劃建設自然科普和生態道德教育場所,使居民在遊憩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科普知識,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四、城市森林的空間分布比較均衡,城市內外形成一體

 

  莫斯科、溫哥華、多倫多、華盛頓、波特蘭等城市,從郊區到市區,整個城掩映在森林和樹木中,高大的喬木構成城市綠地系統的主題,森林非常均勻地分布於市區各角落,綠色成為城市的基本色調。市區內既有大面積的森林公園,也有寬闊的沿街綠化帶把城鎮內各類公共綠地連接起來,在整體上構成一個森林環境,森林與城市的關係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而是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

  五、近自然林模式是城市森林建設的主導方向

  近年來,城市森林建設更加注重森林的休閒遊憩、改善環境、愉悅身心等服務功能,因此近自然林的營造和管理是城市森林建設的方向。目前,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許多國家的城市森林建設都體現了近自然林的理念。一是樹種近自然。注重鄉土樹種的使用和保護原生森林植被,強調體現本地特色的森林景觀。加拿大溫哥華市坐落在森林環抱之中,即使是颶風毀壞的林地,也儘可能保留自然的風貌,並引導恢復成原有的自然狀態。二是群落近自然。日本學者宮協昭提出利用鄉土樹種,模仿天然森林群落營造近自然林,成為「宮協昭造林法」,被廣泛接受。莫斯科市內,最為常見的綠化樹種是椴樹、白樺、歐洲赤松、橡樹等幾種非常普通的鄉土樹種,即使是林下的灌木、草本植物也都是土生土長的植物。三是設計管理近自然。韓國在進行公園設計時,根據不同城市不同群體居民的需求,在公園中營造生態區,採用近自然的手法進行營造和管理。俄羅斯對城市森林的管理也採取比較粗放的近自然模式,管理人員主要職責不是拔除雜草、澆水等類似農田管理的做法,而是僅對靠近路邊的地帶進行低強度的修剪和管護,落葉被掃進林地裡,整個林地處於自然生長狀態。

  六、河岸植被得到很好保護,水岸綠化貼近自然

  國外許多城市非常注重沿河植被、自然景觀的保護。在莫斯科、溫哥華、多倫多、華盛頓、布達佩斯等城市,河岸森林植被得到很好保護,形成林水結合的自然景觀帶,有效發揮保護河流、連接城內外森林、溼地的生態廊道功能,即使是休憩型水岸的處理也非常注重綠化貼近自然。在多倫多,穿過市區的3條主要河流的所有山谷都受到保護,自然形成貫通整個市區的3條森林生態廊道,城市居民走在河谷內的林蔭道上仿佛置身於原始河岸林中。

  七、注重發揮城市森林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作用

 

  歐美許多國家在城市建設時重視保留重要的森林、溼地資源,建設足夠寬度的自然生物廊道,甚至通過人為架橋建設自然林帶,把被道路分割的林地連接起來,為動植物遷移提供走廊。同時,在綠化建設過程中非常注重本地鄉土樹種的使用與保護,從而使整個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地帶性植被特徵,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

  八、注重提高整個城區的樹冠覆蓋率

 

  國外城市森林的周邊地區保存著成片的自然林,城區也有成片的大型森林斑塊,同時非常注重提高整個城區的樹冠覆蓋率。如美國,在全國開展「樹木城市」發展計劃,美國林學會也提出城市樹冠覆蓋率發展目標:密西西比東及太平洋東西部的城市地區,全地區平均樹冠覆蓋率40%,郊區居住區50%,城市居住區25%,市中心商業區15%;西南極西部乾旱地區,全地區平均樹冠覆蓋率25%,郊區居住區35%,城市居住區18%,市中心商業區9%。同時對停車場等也提出了樹冠覆蓋率的建議。

  九、重視城市綠地土壤保育,利用有機覆蓋物覆蓋綠地

 

  城市綠地土壤不僅直接關係樹木的健康生長,也影響城市水土流失和空氣中的粉塵來源。據研究,北京粉塵大部分來源於本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綠地水土流失導致的。國外城市森林、綠地的營造和管理過程中,土壤的覆蓋處理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利用樹皮、樹枝、碎木、樹葉、樹根等樹木材料加工形成的有機地表覆蓋物,作為一種新型覆蓋材料,既能顯著改善城市土壤性狀,促進樹木健康生長,抑制雜草生長,又能起到防塵、裝飾的良好效果,已在國外城市綠化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

  十、通過使用各種噴泉增加空氣溼度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處在江水相對豐富的地帶,氣候溼潤。在城市的建設中注重使用自然式噴泉增加空氣溼度,減少灰塵。以夏宮為例,整個景區利用天然的水位落差設計了眾多噴泉,不僅增加空氣溼度,吸滯大氣中的灰塵,也形成風格迥異的景觀,增強觀賞效果。北京氣候比較乾燥,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城市水體面積,對於改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設過程中與城市森林建設結合在一起,形成合理的布局,可使城市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十一、城郊森林對控制城市的無序擴張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市的快速發展對建設用地產生巨大需求,一方面單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周邊土地被大量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另一方面衛星城不斷出現也加劇城市用地矛盾。國外許多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注重製定長期穩定的森林、溼地保護規劃,並通過政府、市民及非政府組織監督落實。許多城市周圍保留的大片城郊森林,對控制城市的無序發展,促進現代城市空間擴張由傳統的攤大餅式向組團式方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倫敦周圍13-24公裡寬的綠帶,有效地控制城市建設用地無限擴張,為倫敦形成沿河呈條帶狀串珠式的城市發展格局奠定基礎。

  十二、注重城市森林建設中的公眾參與和提高公民環境意識

  一些國家在發展城市森林時,群眾組織和積極分子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1986年有5900個支持發展城市森林的團體。洛杉磯市的一位城市森林積極分子,發起建立「樹木之人」組織,負責當地的植樹和樹木管護工作,1984年為支持召開奧林匹克運動會,植樹100萬株。2008年,美國擁有3402個樹木城市社團,樹木城市社區的數量從1976年的42個增加到2008年的3402個,有1.38億人口居住在樹木城市社區。英國提出「倫敦森林」計劃,目的是發動倫敦居民參與植樹,提高倫敦人對首都樹木的責任感與感情,鼓勵社會參與投資種植及養護首都的樹木。

  十三、城市森林建設有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支持

  英國1938年頒布綠帶法,是城市綠化實行法制最早的國家。該法規定,在倫敦周圍保留寬13-24公裡的綠帶,在此範圍內不準建工廠和住宅。德國科隆100多年來始終把綠地作為城市的骨架進行城市規劃和建設。日本1962年制定保護樹木法,1973年公布城市綠地保護法,規定工廠、醫院、學校中綠地應佔總面積的20%-30%。新加坡要求所有廣場都要有30%-40%的綠地,新修建的道路必須有4米寬的隔離帶、2米寬的側方綠化帶,次級道路也要有1.5米寬的側方綠化帶。 (王成 鄭蒂)

相關焦點

  • 河南森林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放眼全國,在「創森」期間,每個「創森」城市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積佔市域面積0.5%以上;縱觀河南,森林城市建設1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升了8.74個百分點。目前,正值冬季造林大好時機,我省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千軍萬馬齊上陣、生龍活虎搞綠化,森林城市建設漸入佳境。
  • 上海「城市森林」建設計劃今天正式啟動
    上海「城市森林」建設計劃今天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2日21:43  新華網
  • 城市中的森林公園 梅溪湖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啟動招商
    在梅溪湖國際新城二期的規劃中,有一座城市中的森林公園,那就是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2020年1月,在湖南省國有林和森林公園管理局組織的專家審查中,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獲得了專家的一致認同。經方案的優化和調整,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正式面向全球招商。
  • 我市紮實推進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建設
    茂名網訊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要求,牢牢把握森林城市建設的著力點,加快城鄉綠化步伐,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擴大城市生態空間,豐富生態產品供給,弘揚優秀生態文化,全面鋪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建設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著力推進宜居宜業森林城市建設
  • 分析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律與經驗及應用案例
    隨著網際網路和信息化的發展,在雲平臺、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持下,率先在美國「智慧星球」概念下誕生的「智慧城市」,逐漸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和選擇。 一、國外案例 自21世紀初期,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先一步開展了智慧城市的實踐,誕生了許多經典案例。 1.
  • 河南省森林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讓中原大地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放眼全國,在「創森」期間,每個「創森」城市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積佔市域面積0.5%以上;縱觀河南,森林城市建設1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升了8.74個百分點。  目前,正值冬季造林大好時機,我省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千軍萬馬齊上陣、生龍活虎搞綠化,森林城市建設漸入佳境。
  • 河南省級森林城市擴容 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
    我省森林城市建設再結碩果。11月27日在鄭舉行的河南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全體會議暨省級森林城市授牌儀式上,省林業局授予鞏義市、新密市、泌陽縣等12個縣(市)「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加上去年首批獲評的15個省級森林城市,河南省級森林城市數量達到27個,省轄市國家森林城市達到16個,走在全國前列。
  • 駐馬店南陽濮陽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 河南省轄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
    城市融入大自然,出門能見綠、遊憩在林下、休閒進森林,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天藍水綠,擁有更多的森林綠地,已經成為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新期盼。2016年年初,在研究森林生態安全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著力」,其中一個「著力」就是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 淺談:城市森林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
    大小森林斑塊應保持地面土壤裸露,防止任何形式的人工硬化,保證城市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使葉落歸根,形成枯落物層,促進物質循環,保持水土,促使林木天然更新。  2 城市森林建設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森林已成為我國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城市生態系統起到了重要且直接的調節作用。
  • 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0日訊 11月10日,上海市林業局組織專家對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進行驗收。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上海辰山植物園等5個單位的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
  • 民權縣榮膺「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民權縣等12個縣(市)被授予「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自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以來,民權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圍繞增林增綠、打造綠色家園目標,大力實施建成區道路綠化、生態廊道建設、農田林網建設、村鎮綠化等一系列林業生態工程,著力塑造「農田林網化、城市園林化、鄉村林果化、廊道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的森林城市風貌,全縣森林資源穩步增長,人居環境不斷優化,生態網絡逐步完善,綠色產業持續加強,生態文化廣泛普及,提升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品位
  • 西安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森林覆蓋率實現48%
    9月19日,在延安市召開的2016年中國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西安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又增添一張靚麗的「國字號」名片,標誌著西安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國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最高榮譽,也是目前我國對城市生態建設成就的最高評價。由國家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舉辦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評選活動自2004年開始,每年評選一次,宗旨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 分享|5個國家的海綿城市經驗總結及案例賞析
    關於海綿城市,我們來學習下國外「海綿城市」及案例,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 城市不同,特點和優勢也不盡相同。
  • 城市大腦建設經驗「走出去」 台州專班來杭開展學習
    中新網浙江新聞9月10日電(梁穆)9月8日,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迎來一批「學員」,由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技術部門工作人員等近50人組成的台州「城市大腦」建設專班,將在杭州開始為期一周的學習之旅。此次活動也意味著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經驗在浙江省內「走出去」邁出第一步。  2020年8月,浙江省下發通知,要在浙江省全面推廣建設城市大腦。
  • 【創森學習】國家森林城市基本知識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規定的要求並經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授牌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國對一個城市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最高評價,是最具權威、最能反映城市生態建設整體水平的榮譽稱號。二、什麼是「創森」?「創森」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簡稱。
  • 安義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宣傳手冊
    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生態立省、綠色發展」和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步伐,改善城市森林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而提出的創建活動。
  • 平頂山市「省級森林城市」增至3個
    11月27日,在鄭州舉行的河南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全體會議暨省級森林城市授牌儀式上,省林業局授予長垣市、新密市、泌陽縣等12個縣(市)「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至此,加上去年首批獲評的15個省級森林城市,河南省級森林城市數量達到27個,省轄市國家森林城市達到16個,走在全國前列。
  • 汕頭梅州入圍「國家森林城市」名單
    10月2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出《關於2019年國家森林城市擬批准名單的公示》,該公示文件顯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擬批准28個城市為國家森林城市,其中包括廣東省汕頭市和梅州市,公示時間為2019年10月21日—2019年10月25日。
  • 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綠色滁州行動,全面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今天是第41個植樹節,日前,市綠化委、市文明辦、市創森辦聯合發布義務植樹倡議書,向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倡議,攜手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爭做綠色滁州的宣傳者、參與者、推動者和守護者。
  • 河南省12個縣(市)榮膺省級森林城市
    河南森林城市建設再結碩果。11月27日,在鄭州舉行的河南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全體會議暨省級森林城市授牌儀式上,省林業局授予長垣市、新密市、泌陽縣等12個縣(市)「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