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是一種很特別的動物,明明修建起了城市,把自己圈在一個離開自然的地方,但是又希望自己跟自然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繫。城市中的花花草草大概就是這種聯繫的一種體現。路邊的那一抹綠色,不僅僅是視覺的暢快所在,更是一種重歸自然的標誌。即便是在隆冬時節,我們也希望路邊有靚麗的綠色,而冬青就成了城市綠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可是問題來了,不同朋友談論的冬青並不是一個模樣,有的葉有尖刺,有的葉如雀舌,有的長成聖誕樹模樣,也有的被修剪成了方方正正的綠籬。冬青為何如此多變?它們又是如何在冰天雪地當中堅守一份綠色呢?究竟誰才是真冬青其實,通常被稱為冬青的植物遠遠不止一種,它們甚至分屬衛矛科、黃楊科和冬青科,這些植物沒有半點親戚關係。被稱為冬青,只是因為它們都是在冬季保持翠綠葉子而已,其中最常見的就要屬枸骨、冬青衛矛和小葉黃楊了。
首先說這冬青科的「冬青」就是枸骨了。它們的葉子邊緣都長著又粗又硬的尖刺。這些尖刺葉子層層疊疊地堆滿了枝條,一點都不容易親近。就算上面掛滿了紅色的小果子,也很少有鳥兒在上面尋找食物。所以枸骨也得了一個「鳥不宿」的諢名。也正因如此,枸骨的小紅果能在枝條上掛上一個冬天。枸骨的遠房兄弟,歐洲冬青也有類似的模樣,並且是聖誕花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枸骨比較抗凍,但是對廣大的北方朋友來說,更熟悉的冬青還是冬青衛矛和小葉黃楊了。它們都有自己的身份標誌。小葉黃楊的果實在成熟之後會裂成三瓣,而冬青衛矛的果實在成熟之後只會張開一個裂縫。更有意思的是冬青衛矛種子外面通常還裹著一層鮮紅色的外套—假種皮,而黃楊科植物的種子是沒有這種裝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