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元素對人體的傷害,在今天是人盡皆知的常識。
而不到100年前,年輕的女孩們爭先恐後地到鐳業公司工作。一天下來,她們會將沾滿鐳的筆,放到嘴裡抿幾百次。下班回到家中,她們的身上仍會閃爍綠光,猶如鬼魂。
今天的年輕人看到她們,或許會聯想到遊戲中輻射怪物的綠色血液,而她們覺得這種顏色很美。
直到她們身體開始出現狀況。女工艾米麗有些不舒服,有一天她去看牙醫,在醫生面前,她的下巴整個「掉了」,她都能給它取出來。她不斷吐血,死的時候才25歲。
發生在她們身上的事情,我曾講給身邊的小夥伴聽。聽完了,他悠悠問了我一句:所以你說的這些是虛構故事嗎?
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鐳姑娘」。
鐳元素被發現後,備受當時人的追捧。從肥皂、鞋油、香菸等日用品,到巧克力等食物,再到散粉、面霜等護膚品,鐳無所不在。鐳被發現能殺死癌細胞,故而被商家吹成20世紀的靈丹妙藥。
鐳還能讓電子設備在黑暗中發光,如果將表的刻度盤鍍上鐳,那麼人們就能在黑夜中看時間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夜光手錶幫助士兵在戰場上看時間。戰後夜光表更是大受歡迎,而美國的鐳業公司,就僱傭了很多年輕女孩來手工鍍錶盤。
這種精細的工作,被當時的人認為是細心的姑娘能做好的事情之一。
去鐳業公司鍍錶盤,是當時很多工人階級女孩夢寐以求的工作。這份工作的薪水是其他工廠的3倍,工作氛圍友善,工作內容是真正的高科技鐳元素。
她們會在工作時打扮得非常漂亮,以求在衣服上沾滿鐳灰,這樣在夜間行走的時候,她們就會閃爍幽幽綠光。
姑娘們還會將鐳塗在指甲上,頭髮上,在黑暗中閃亮的她們,引起其他同階級女孩的羨慕。
不過她們不知道的是,這些耀眼的綠色,其實具有強烈的放射性。
比起拿鐳灰美甲,對女孩們健康傷害最大的行為,是每次畫錶盤的時候,將毛筆頭放到嘴裡抿一下,以聚攏筆頭。
這一致命的行為不出幾年就拖垮了她們年輕的生命。
這也是整個故事最不能令人理解的部分。
她們所在的時代,工作時並沒有「安全標準」。在接觸鐳的時候,她們赤裸著雙手,沒有任何防護。錶盤上的數字很小,塗的時候容易塗出去,她們的筆尖必須時刻保持聚攏、銳利。
女孩們是按錶盤件數結算工資的,而公司也尋求工作效率最大化。發現抿一下筆尖畫錶盤速度最快後,他們撤走了布條等其他可以不用「上嘴」的工具。
女孩們不得不遵循主管的指導,即便心裡並不相信這樣抿刷頭完全無害,但為了工作也只得將就。
此外鐳姑娘們文化水平並不高,當時的人普遍把鐳當做神藥,鐳補水更是上層社會的奢侈補品。姑娘們相當於幹活的功夫,還能順便吃點人參,這等好事當然她們也沒什麼意見。
鐳就這樣,從內部摧毀了她們。這種損害,比外表的傷口如皮膚潰爛,來得還要嚴重深遠。
女工們接二連三地身體出現嚴重的狀況。
要知道,放射性物質摧毀一個人,讓他身體長出惡性腫瘤,根本都不需要直接接觸,只需共處一室。而女工們將鐳吞下了肚子,它早已同她們的骨骼融合在了一起。
鐳業公司決定掩蓋一切,女工們的死因,被寫成梅毒、胃潰瘍等。
公司僱傭大學的醫學專家,偽造死亡調查報告,在報紙上反覆刊登聲明,說鐳是絕對安全的,對健康有種種好處。
他們還僱傭私家偵探,挖黑料敗壞女工名譽:在黑夜中頭髮閃著綠光的女孩,看起來就很浪蕩。
1925年,姑娘們將鐳業公司起訴,要求醫療賠償。但是她們的名聲已經被搞臭了,她們遭到鄰居的辱罵與唾棄。而她們的壽命也不久矣。
鐳業公司一會兒給她們點補償,一會兒又裝無辜,反覆橫跳只為拖死她們。
鐳姑娘們沒有放棄抗爭,從生命到榮譽,反正她們什麼都沒了。
1928年,死於「胃潰瘍」的艾米麗,被人挖出了屍體。
法醫將屍體上殘留的肉刮去,將骨頭精細地燒成了灰。骨灰被帶到暗房,裡層包黑紙,外層罩X感光底片。
「如果艾米麗的骨灰具有放射性,那麼伽馬和貝塔射線就會穿透黑紙,讓底片感光。」
幾天後,照片公布了。骨灰讓照片上布滿了白點,就像星辰,就像鐳姑娘們努力為正義抗爭的努力。
雖然渺小微弱,但確鑿無疑。
不過,諷刺的是,壓垮鐳業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這張照片,而是一個富人的突然嗝屁。他喝了太多「奎寧水」,裡面含有鐳。
在媒體與公眾的聲討下,鐳業公司給予了鐳姑娘們補償,至少這些錢能當作她們的喪葬費,還能給家人留著花。
鐳姑娘的故事,促進了勞工安全和保障相關法律的進步,促成了《勞工法》的建立,使得「職業病」的概念,開始逐漸走入了現代人的視野。
而她們的屍骨,仍在地底發出幽光,直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