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馬祖的朝陽早早從床上爬了起來,昨夜喝酒其實睡得挺晚,今天起的又那麼早,居然精神還很飽滿,可見這一夜的睡眠質量有多高了。原因是在大沃山的頂峰睡的?還是由於空氣的溼度適宜?抑或是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超高?反正精神煥發的感覺讓疲憊在體內無處遁藏,看來我是完全休息過來了。來到酒店二層的大露臺上,本想在這裡架個機位,拍攝一段20秒的延時攝影記錄下太陽升起的全部過程,但前方遮擋太厲害,只能走出酒店找了個石臺把八爪魚支好,把手機對準太陽的方向靜等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今天我不太走運,太陽並沒有從海平面升起,而是一直躲在雲層的後面,天已大亮了還沒見到想像中的紅日。打算收拾回屋的時候,雲層的邊沿處鑲上一層金邊,太陽馬上要出來了!果不其然,沒過多會兒雲層裡鑽出了半個太陽,不紅!色溫已經完全沒有朝陽的誘惑,只能遺憾收場了。
早餐依然是就著山下的美景吃下去的,老闆知道我們今早要趕飛機回臺北,特意起了一個大早安排好早飯,而且還找了兩輛汽車送我們下山去機場。住在這家酒店有個好處,就是趕早班飛機的時候不用著急,機場就在山下,坐在草坪上安心地吃早餐,吃完再品一下臺灣的名茶,有一搭沒一搭地聊會天兒,等看到飛機在機場降落的時候,再起身去機場,正好能趕上辦理登記手續,一切都是那麼有條不紊,根本不用提早著急忙慌趕到機場面對長長的等待。這個小機場還不如一般城市裡的長途汽車站大,辦理手續也是快捷方便,唯一要注意的是自己在免稅店買的東西別忘了在此處提貨。因為一般人真想不到在這麼一個巴掌點兒大的小島上還會有免稅品可以買,買了以後忘記也是常事,尤其這個機場完全就像是個小汽車站,真跟免稅品聯繫不到一起,在這裡等飛機根本不會有取貨的想法。
北竿大坵島上的梅花鹿
飛機回到了臺北的松山機場,這個位於市中心的機場大多是飛島內的航班,絕大多數國際航班都在桃園機場。今天下午我們還要回到這個機場繼續飛往澎湖,中間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打發,本來打算是帶我去臺北故宮看一下的,但我覺著臺灣檳榔西施更有看頭兒。這下可有點難為接待方人員了,因為檳榔西施好像已經好久沒有人提及了,現在哪兒還有檳榔西施大家也都一頭霧水。最後還是楊秘書長勇挑重任,讓我跟他一起回家取車帶我去找找檳榔西施。我倆打車回他的家,由於松山機場的市中心位置,如果家在臺北的話真用不了幾分鐘,下車時楊秘書長特意多給了司機一些錢。我在他家門口的路邊等他把車開出來,在便利店裡買了兩瓶竹炭水和每朝健康,富含粗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的飲料。除了在結帳時本能地想手機支付以外,其他一切流程和本地人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所住酒店餐廳裡的裝飾
出門上了楊秘書長的車,大概向著桃園機場的方向駛去。他說以前長榮航空那邊的很多街道有檳榔西施,但已經很久沒有注意過這種小店,所以不敢確認只能一起去看看。對我這個大陸來的遊客來說,檳榔西施好像是臺灣的一個很有名的LOGO,世界其他地方都沒有這樣的民俗文化,所以我一直根深蒂固地認為檳榔西施就是一張臺灣的名片。楊秘書長說如果我要不提起檳榔西施,基本上這個單詞都快淡忘了,可見這個職業已經從高峰跌倒了谷底。果不其然,我們開著車轉悠了大概兩個多小數點時間,別說檳榔西施,就連檳榔東施都沒見著。絕大多數都是穿戴比我還整齊的檳榔大嬸兒,更有甚者,有的店居然用起了我這種檳榔大叔,五大三粗地窩在玻璃窗後面的凳子上,無所事事的看著電視抽著煙。看性感美女的企圖徹底宣告失敗,不過好消息是中午飯是在一家美女老闆的店裡吃。
酒店的水池裡漂著白蓮
回到臺北後直接去了餐廳吃飯,這是一家由臺灣的娛樂圈名人藍心湄開的一家主打川菜的餐廳。藍心湄我在上個世紀90年代看過她演的電影以及她和巴戈主持的電視綜藝節目《雞蛋碰石頭》還有那首她的成名曲《一見鍾情》,後來她畫風突變,不知什麼原因開始喜歡「美黑」,每次出鏡都是把原來白淨的臉頰塗抹成暗黑的顏色,實在是欣賞不了那種怪異的審美,再加上她出鏡越來越少,慢慢地就開始把她淡忘了。這次來臺灣沒想到和她有了這麼個短暫的交集,據說她做老闆挺不錯,餐廳已經開了四五家分店,舒淇也給她的店賣力宣傳,讓自己可以開闢另一個空間,不用那麼玩命地泡在娛樂圈裡掙扎。菜品的味道還算不錯,服務員的服務也很熱情,尤其我們幾個人要趕下午的飛機,每個人都是大箱小包的,前臺接待人員都主動給我安排好,以便我們安心上二樓用餐。
藍心湄餐廳的內部
吃完飯叫了一輛Uber準備去機場,沒想到等這輛計程車足足有十分鐘的時間,去機場的路程好像都沒有這麼長。我個人感覺在臺北好像用不上網絡叫車服務,甭管是白天晚上,一天24小時哪兒哪兒都是計程車,有意思的是居然還能砍價。我在臺北住長榮桂冠酒店,如果去桃園機場的話應該是一千多臺幣。有次坐計程車的時候司機主動給我名片,告訴我去桃園機場他只要850。第二次來臺灣的時候去桃園機場,大早上五點多路邊就停著好幾輛計程車,直接問850去桃園行不行,司機二話沒說示意我上車。臺北遍地的黃色計程車十分便捷,網絡叫車的話真是沒有太大的必要。抵達松山機場順利辦好行李託運,直接在登機口等待登機飛往澎湖。沒想到機場廣播裡居然叫我的名字,難道我在臺灣還有熟人嗎?廣播裡說我的行李出現問題,趕緊返回行李託運處,我相機裡的電池落在行李箱裡給查了出來。
兒時歌聲裡的澎湖灣
還記得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兒時的我聽過由潘安邦演唱的一曲悠揚的歌曲—《外婆的澎湖灣》,自此開始對澎湖有了無限遐思,外婆拄著杖時在沙灘上留下的那兩對半腳印,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的美景,還有那讓我感覺極為神秘的老船長,都把我帶進了想像中的天堂。真是時光荏苒,潘安邦去世都已經6年多了,沒想到四十多年後我真的要踏上這片土地。我們抵達澎湖後感覺氣溫好像比馬祖要高一些,要說澎湖還沒有到廈門的緯度馬祖與福州一個緯度,不應該有這麼大的溫差啊!澎湖的地理位置位於臺灣海峽的南部,由澎湖本島及周圍六十四個島嶼組成,是臺灣無可爭議的第一大離島群。這裡與馬祖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那段兩岸對峙時戰火硝煙的味道,看不到例如坑道這樣的軍事設施,也沒有擺放在路邊的看著瘮人的重型武器,氣氛明顯比馬祖要輕鬆許多。
澎湖最為常見的天人菊
我們來到澎湖的第一個景點和西方的《聖經》有一點關係,那就是裡面一個著名的故事「摩西分海」。據聖經《出埃及記》記載,先知摩西率領以色列人逃離埃及時,依上帝吩咐拿仗伸向紅海,將海一分為二,讓人踏著泥濘安全過海。而且西方人還真的考證過這個故事,美國科學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摩西分海故事可能不是空穴來風,根據考古資料、衛星測量和地圖,以流體力學解釋,推估3000年前海水流向與深度,結果發現在古尼羅河的一條支流與瀉湖交匯處海水深約183釐米,如果以時速101公裡的東風連續吹12小時後,海水將一分為二,露出一段長約3.2公裡、寬約4.8公裡的陸地通道,時間可長達4小時之久。但這畢竟是一種假設,今天我則不同,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大海一分為二的場景,並且不用跑到遙遠的紅海,在澎湖的海邊就能輕而易舉地看到。
我拍攝的時候海水還沒有完全分開
提到紅海我還真要說一下,世界四大洋我都走過,海呢?地中海、愛琴海、裏海、黑海、加勒比海等我也都去過。我覺著漂亮的海是紅海和加勒比海,記得在紅海準備出海玩的時候,當時船老大不知因為什麼,在船務中心裡對著眾人是大發雷霆,嚇得旁邊的人是目瞪口呆,甭管是當地開船的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不動。我看船老大這個氣勢一時半會兒還收不住,但大廳裡來的客人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今天還能不能租到船可就說不準了。不行,我得先發制人了,等著他消氣是不太可能,他的火好像越發越大。我直接向他走過去發自內心地說了一句:「好羨慕你出生在如此漂亮的一個地方。」當時把他感動得一塌糊塗,趕緊伸出右手有力地和我擊掌,一秒鐘之內,大廳裡的氣氛立馬兒活躍起來,船老大特意給我安排了一條最好的船還以最優惠的價格租給我。
澎湖島上有很多類似這種火山巖堆起來的院牆
說回咱們澎湖的摩西分海,這個地方在奎壁山,它位於澎湖湖西鄉北寮村,海岸多由柱狀玄武巖構成,地形屬於典型的陸連島。奎壁山的東邊,是無人島「赤嶼」,島長約120米,寬約60米。赤嶼因為巖層是紅色而得名。登上赤嶼,可觀察玄武巖地景。赤嶼西邊有獨立海蝕柱,屬小型火山口地形,柱頂為橢圓地形,並有內外兩層之分。在這裡,不僅可遠眺善嶼、吉貝嶼等小島,還可以賞中屯風車,雪白的風車與藍天綠地相互輝映,別有一番景致。奎壁山和赤嶼之間,漲潮的時候是大海相隔,退潮後,沙灘和小島之間顯現出一條S型礫石步道,將大海一分為二。整條步道有300米左右的長度,由鵝卵石和沙子組成。日落時分,金色的帶狀步道有如變魔術般突然浮現,遊人藉此輕鬆走過「海底」,「摩西分海」的美麗錯覺瞬間被喚起。不過真得小心腳底,如果光著腳得注意別被扎破。
我在岸邊用延時攝影拍攝摩西分海的整個過程
我來到海邊的時候可謂是人滿為患,看來摩西分海即將上演了。聽口音來這裡旅遊的絕大多數都是臺灣島上的遊客,臺灣這些離島有如此絕佳的旅遊資源真應該好好做一下宣傳,讓全世界的遊客都認識到臺灣離島之美。這次臺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準備開闢臺灣離島遊,不得不說是具有銳利的眼光,是極具前瞻性的考量,臺灣的面積並不大,如何挖掘旅遊資源甚至重複開發旅遊資源是掌控臺灣旅遊業未來的關鍵之舉,協會敢於擔當起這份重任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能只有別人不具備的膽識,更要具備極深的專業操控能力和長時間累積起來的行業信譽度。敢為別人所不敢為的魄力是對自己在旅遊業實操能力的自信以及對臺灣旅遊業未來發展的自信,協會能走出這戰略性的一步,我個人是打心裡佩服,佩服協會的高瞻遠矚和與眾不同的做事態度。
澎湖島上的風車
隨著時間推移,海面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海面上的波紋開始異動,明顯能感到波紋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心情開始激動,摩西分海的壯舉即將在我眼前的現實世界中呈現,神話故事馬上在我面前上演,心情開始躁動起來,恨不得眼前都出現了摩西的幻影,有些遊客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向海中走去,紛紛扮演起跨過紅海的那些以色列人的角色。岸邊的人也很多,我想架起八爪魚拍攝延時攝影,但想找個空檔支起八爪魚都不容易。好不容易找到個合適的位置,周邊無所不在的群情激奮的遊客又讓我擔心能不能攝錄下這20分鐘的視頻。海面開始分開,裸露出一點黑色的陸地,大批的遊客開始向赤嶼衝了過去,窄窄的小路明顯承受不住遊人如此的熱情,很多人也顧不得非得行走在小路之上,一個個趟著海水就走了過去。場面的確是很壯觀,真有點摩西分海時的意境,不過跨海的人都換成了黃色的皮膚。
澎湖景色
開完摩西分海,我們坐車去往賓館。一路上看到的景象感覺澎湖明顯比馬祖要現代化許多。眾多的五星級大飯店簇擁在碼頭附近的廣場之上,尤其夜晚的時候顯得燈紅酒綠、活色生香,看這裡的夜生活不像臺灣的離島,就是比臺灣島上的城市也絕不遜色。再看那些地方法院、警察局、戶政事務所等一個個都是很有規模,我這是來到澎湖島了嗎?我甚至都懷疑這裡是一個都市群。尤其在我所住的五星級酒店的客房裡向外望去,比我後來去過很多臺灣島上的城市都要發達。晚間在餐廳看到也都是賓朋滿座,我不吃晚飯想找個空桌坐一會兒,但愣是沒讓我得逞,餐廳是爆滿的狀態。不是說澎湖島沒多少人嗎?怎麼餐廳如此火爆?為何政府機構比臺灣本島部分同級單位還要奢華?《外婆的澎湖灣》裡那些淳樸的故事還會發生在今天嗎?好了,今天不想了,明天開始我的澎湖之旅,那時再去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