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朋友的記憶中,太陽系一直都是九大行星,但在零零後的課本中就變成了八大行星,冥王星在行星行列中被開除了!為了這個事情,美國民眾還上街遊行示威,因為冥王星發現時刻正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時期!
當年的美國科技並不是世界第一,而冥王星的發現意味著科學上的偉大發現,餓著肚子,聽著「美國科技先進」的精神食糧,那是一代人的記憶,所以當國際天文聯合會宣布開除冥王星出行星行列時,美國人都憤憤不平,因為那是美國精神的象徵!
開不開除,冥王星都在那裡!
其實更準確的是,不只是美國人多慮,而是全體地球人自作多情!因為冥王星的存在與否,在什麼行列,不是IAU(國際天文聯合會)說了算,無論咱地球人怎麼看待它,它都在那裡!
冥王星的自我定位是什麼?
冥王星是因為不甘寂寞才被發現的,因為當年的海王星也是按捺不住騷動的心,幹擾了天王星的軌道,使得科學家們從天王星軌道攝動的蛛絲馬跡中,以勒維耶這臺人肉計算機找到了海王星的存在!而後來科學家也發現,海王星的軌道也受到了不明天體的擾動,而且其軌跡還非常詭異!
似乎受到了很大天體的擾動,但似乎擾動源頭又有好多個,所以科學家這次用人肉計算機不行了,而是採取的大海撈針的方式,大量天文臺都以以天文望遠鏡人肉搜索的方式,但最終洛威爾天文臺新招聘的小夥子湯博拔得了頭籌!
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了!但對於其他行星來說,這顆行星有點小,直徑只有2372千米,甚至比月球的3470千米都要小得多,而且它的軌道離心率達到了0.24905,還有一個17.1405°的相對黃道面傾角,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大彗星,不過當年可沒想那麼多,畢竟這是在那麼遠的地方發現那麼大一個天體,所以冥王星在行星的位置上坐了好久!
一直到1992年以後在柯伊伯帶發現了一些冰質天體有些類似冥王星大小,而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的質量還要比冥王星的還大27%,這下有些尷尬了,如果冥王星繼續是行星,那麼會有一大堆行星要命名,估計要太陽系行星要編到二十多號了!
矮行星,Eris就是鬩神星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情況,IAU才決定將其排入矮行星行列,不過這和冥王星其實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因為它就是這樣一種特立獨行的方式存在,而它的特殊性甚至還讓新視野號專門為其跑了一趟!
新視野號「視野」中的冥王星,到底有多亮?
冥王星環繞太陽的軌道離心率太大,近日點的距離為44.364億公裡,遠日點的距離則為73.7807億公裡!幾乎差了一大半,它近的時候跟海王星差不多,遠的時候深入柯伊伯帶腹地,所以在其表面太陽亮度在「冥王星的一年」中是不均的,最亮的時候太陽能到-19.4等,最黯淡的遠日點時是-18.3等!
這個有多亮?似乎大家都沒概念,那麼遠日點亮度約為月亮的177倍,而在近日點時則大約是滿月的489倍!目測看個報紙大概沒啥問題,那麼冥王星上的太陽到底有多亮呢?
2006年1月19日,專門圍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出發了,它幾乎沒有在路上耽擱,在木星的引力彈弓後直飛冥王星,於2015年7月14日在12500千米的距離上飛掠了冥王星,因為輕裝上陣的新視野號根本就沒打算在冥王星剎車,它只能路過,但在驚鴻一瞥中發現了冥王星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實!
首先我們來看看冥王星的真實亮度,當然相機的照片和肉眼觀測還是有區別,不過新視野號的照片中還是能大致還原出其表面亮度:
新視野號正遠離中:右下角是飛越冥王星的陰影時的日食
冥王星上灰撲撲的,表示其照度偏低,請注意圖片上的飛越時間
冥王星和它的衛星
整體上冥王星上太陽光還是非常暗淡了,但至少還有,和陽光相比,更令人害怕的是溫度,因為其實在太遙遠了,其接收到的輻射只有地球的幾萬到幾十萬分之一,這導致冥王星極其寒冷,最低溫度大約為約 229 °C,絕對是呼氣成冰的星球!
冥王星存在一個液態水層
這是柯伊伯帶內天體形成的特色,所以冥王星也被稱是髒雪球的堆積,而在內核衰變熱量下,部分水冰融化形成了一個含水層,所以在冥王星的地核和地幔之間有一個厚達100-180千米的液態水層。
理論上冥王星的內部結構 1. 固態氮2. 水冰 3. 巖石
假如未來在冥王星上建立基地,那麼挖到這個位置,抽水上來即可讓基地保持溫暖,這就是真正的地暖?
冥王星上還有會移動的物體
當時得出這個結論時有些讓人傻眼,但很快大家就明白是咋回事了,冥王星溫度低到足以讓氮變成冰,但氮冰比水冰比重更大,所以氮冰可能會在水冰下方,而冥王星由於近日點和遠日點距離不一樣,溫度變化比較大,而內部熱量也可能會釋放!
因此氮冰升華,上面的的物體失去了摩擦力,輕微的擾動即可滑動,而冥王星的引力又比較小,所以就有可能會亂跑!
當然除了新視野號的發現,冥王星早就有很多被科學家發現的有趣現象,比如冥王星個頭不大,但衛星卻不少,它已知就有5顆衛星,而且最大的那顆卡戎衛星幾乎就有它一半直徑,所以它們已經被互相潮汐鎖定,永遠都是面對面公轉!
還有冥王星的衛星比較大,還比較近,所以冥王星上的日食很誇張,如果開始發生日食,那麼在將近5-6年的時間裡,每隔幾天就能看到一次日全食,時間不等,而下一個日食季則要等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