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15位學霸各展所長 他們這樣競逐特等獎學金

2021-01-09 騰訊大申網

[摘要]1989年設立的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旨在表彰全面發展或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長或貢獻的優秀學生。對清華學生而言,特等獎學金是最高榮譽。

1989年設立的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旨在表彰全面發展或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長或貢獻的優秀學生。對清華學生而言,特等獎學金是最高榮譽。


邱聰靈:我的大師夢

第1個上場的是來自數學科學系的邱聰靈同學,他現擔任數學系《荷思》編輯部編輯。他獲得了2014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幾何金獎、全能金獎、代數銀獎,他所在的團隊同時還獲得了團體銀獎。他代表學校參與了2012亞洲科學夏令營以及2013全球華人數學家大會。大學前三年,他在圖書館借閱了357本書,90%以上是數學書。


邱聰靈這樣說:我夢想著成為像陳省身這樣的大師。我每周在數學上投入80個小時。張益唐曾勉勵我,即使不能做,也要胸懷大問題,這正是我奮鬥的源泉。在Michigan大學,一開始我在黑板上寫幾行思路就會被教授譏諷,但是我一直沒有放棄,最後我可以洋洋灑灑寫一黑板的思路。我的理想是成為數學大師,振興中國數學,我願意為中國數學的崛起而奮鬥!我以一個數學家的理解為公共服務,培養學生和傳播數學文化。我組織很多討論班,為後勤部的工友輔導了一年的數學。我獲得馬杯健美操比賽輕量級第二名,健身是一種生活方式,讓我的每一天都充滿活力。


評委提問,很多數學家在取得成就後會轉行進入百萬美元年薪的金融業,你怎麼看?邱聰靈回答,與數學這麼美妙的東西相比,百萬美元又算什麼!


楊珩:探索,一直在路上

第2個上場的是來自汽車學院的楊珩同學,他曾任汽車系科協副主席、汽車系科協競賽部部長、未來雲計算興趣團隊成員。在科創方面,他的論文Effects of erectable glossal hairs on a honeybee’s nectar-drinkingstrategy 發表在Applied PhysicsLetters.熱心志願,他曾擔任北京園博會志願者,IEEEVPPC志願者,還將在北京APEC領導人會議周擔任志願者。


楊珩的推薦人介紹,一次在試驗中,楊珩的手被蜜蜂蟄了,整隻手都腫了起來,但是他還是繼續堅持試驗。


楊珩說道,科研的第一步是質疑,「這一次我不再相信大牛」。科研的第二步是堅持「除了堅持,我沒有別的選擇。」最後科研需要開拓的精神,「做自己想做的,不要緊跟著大牛。」質疑、堅持和開拓難能可貴,但這一切其實都來自於我的思考和好奇。在清華的幾年裡,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讓我們對自然的好奇陷入欠費的危機,無論生活怎麼對待我們,希望大家保持最初的好奇。


施天麟:博士水平的本科生

第3個上場的是來自交叉信息學院的施天麟同學,他曾擔任清華大學學生對外交流學會信息部幹事、上海交通大學大學探索家活動講師和為星火計劃第七期學員。他曾赴美國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交換學習。第一作品成果發表於計算機視覺的頂級會議CVPR2014。自主立項「貝葉斯最大熵的在線學習」,成果發表於國際機器學習大會,成為18篇入選JMLR的高水平論文之一。


施天麟的推薦人是姚期智院士。他說,一所好大學的產物是青年人才,我非常高興有機會給大家介紹施天麟同學,我認為他是今年全世界計算機本科生中毫無疑問的前幾名。第一點是他能夠不斷發現自己能夠做什麼,他是後來轉入姚班學習的;第二點是他不斷改進自己,成績每年都進步,我認為他是非常成功的教育典型。今年,他在不同領域的頂級會議發表4篇論文。光靠2014年4篇論文的成就,他在很多方面已經達到博士畢業的標準。


來自交叉信息學院的施天麟說,兩年來,我學會了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很多創新的靈感就來自於課堂學習。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計算機科學家,鑄造改變世界的創新,服務科技與人性,改善人們的生活。


郭宇韜:做世界的體驗者

第4個上場的是來自土木建管系的郭宇韜同學,他曾擔任土木建管系學生科協主席。他從大一年級第8上升到年級成績均為第一。他還獲得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非物理類A組)一等獎、北京市測繪實踐創新能力大賽一等獎、全國結構設計大賽清華選拔賽第二名。綜合一等獎學金、國家獎學金、未來學者獎學金更是不在話下。文章「Impact of Driver"s Behavior on Traffic Flow UsingExtendedCellular Automata Model」在ICCIS2014(第六屆通信與信息系統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目前已提交EI檢索。

他說:2008年那年我正在參加中考,我是幸運的,但是我的同胞被掩埋在了廢墟下。從那時我便立下志向,要建造最安全的結構與房屋。結構有形,夢想無限,我相信這個夢一定會實現!

評委提問:你參與的活動、取得的成果都很多,但是如果在墓志銘上你只能留下20個字,你會留下什麼?


郭宇韜同學答:我想應該是,這是一名偉大的抗震結構設計者。


:把科研的樂趣傳遞給更多人

第5個上場的是來自化工系的元喆,他曾擔任化工系科協主席、系科協技術與宣傳部部長、化工系團委委員、班長等職務。他的作品《高容量柔性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開發》獲得清華大學第31屆「挑戰杯」的特等獎。他參與的論文「Hierarchical Free-Standing Carbon-Nanotube Paper Electrodes withUltrahighSulfur-Loading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發表在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達到了10.4。


元喆說,我希望把科研的樂趣分享給更多同學,擔任化工系學生科協主席期間,組織「一張圖讀懂挑戰杯優秀作品」活動。科研並不是那麼高貴冷豔,而是可以很接地氣。


郭齊:寧靜的尋夢者

第6個上場的是來自自動化系的郭齊。拍過電影,做過主持,入選「星火計劃」第七期,大二暑假在史丹福大學研修兩個月,大三暑假在普林斯頓大學進行海外研究,一作論文「Efficient Divide-and-Conque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eatureSpaceDecomposition」已投稿至ICASSP 2015(頂級)會議。曾獲自動化系本科生最高榮譽「清華之友——方崇智獎學金」。


郭齊是系裡同學公認的榜樣,教過他的美國傑出青年科學家KristenGrauman教授因他在課堂上的優秀表現,稱他為:「無與倫比的學生」。郭齊的介紹人這樣評價他,道德高尚,基礎紮實,思想活躍,引領風騷。


郭齊在答辯中說道,由於身體素質突出,他成為了系足球隊的門將,但歷次比賽裡都接不到高球。後來我結合比賽錄像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訓練方法,成為了當年馬杯中失球數最少的門將。敏銳的洞察力與專業的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我把這一點也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其他方面。對於前鋒,10次機會只要把握1次就是英雄;對於門將,10次撲救失誤1次就是罪人。


唐韜然:讓藝術因科學騰飛

第7個上場的是來自美術學院的唐韜然,他曾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會宣傳部部長,學生藝術團合唱隊副隊長,紫荊禮儀隊隊員等職務。他的作品參與了2013年北京國際設計周。以他為第一作者的作品「Animusic-交互式動畫生成應用」獲得了清華大學第三十二屆挑戰杯一等獎,並獲得兩份投資意向書。


唐韜然在答辯中說道,我希望把藝術推向實處。讓藝術因科學騰飛,做創新的,做實用的,做服務人民的大設計。厚德方能載物,設計放大人生。三年來我積攢了20多張健身卡,遊泳卡。從180斤到120斤,從高中體育的從不及格,到花樣輪滑課程專項第一。或許你沒有高超的運動天分,但是你一樣可以通過努力收穫健康、從容。


楊植麟:心懷夢想 計算未來

第8個上場的是來自計算機系的楊植麟同學,三年成績班級第一,10門專業課取得滿分,所有專業課成績在90分以上。他在DREAM9全球癌症預測大賽第一名,獲邀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另外他還以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會議WSDM和CIKM發表論文。他還是校園搖滾樂隊Splay聯合創始人,參加校內大型演出,晉級校園歌手大賽複賽。


楊植麟在答辯中說道:大學三年,我90%的專業課都在95分以上,其中所有程序設計課程均為滿分。提出的算法已經被騰訊、華為等企業應用。數據改變了計算機科學乃至人類社會。我參與基於大數據的癌症預測課題,為提升癌症治癒率做出貢獻。我是校園樂隊Splay的鼓手和詞曲作者,帶著原創歌曲參加清華大學校園歌手大賽。這是計算機科學最好的時代,因為這是數據的時代。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時代,因為我懷揣夢想,做最好的事情,讓數據改變世界。


評委老師提問:能不能分享你那麼多100分的經驗?回答:這是集體的功勞,我們的班級學習氛圍很好,經常組織班級學習小組和答疑。大三的學年,我們班在年級前10名中佔據了6席。


韓衍雋:理工結合,執著求索,紮根清華,面向世界

第9個上場的是來自電子系的韓衍雋,他現任電子系TMS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腰鼓隊副隊長。他的學業成績三年均為班級第一。他曾獲得第七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2014年美國大學生交叉學科建模競賽全球特等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決賽一等獎第一名。


韓衍雋在答辯中說道,作為一名清華學子,在面對世界時,我的表現無愧於要求。用自己有限的經歷去攻克人類未解的問題。為文明做貢獻,為人類謀幸福。


史丹福大學Tsachy Weissman終身教授在實習鑑定報告中寫道:感謝該項目讓我有幸結識這樣一位天賦異稟、勤勉早成的年輕研究者。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他還只是個本科生,雖然他已遠遠超出了我對於最優秀的研究生的預期。


:廣廈冷暖 · 常記於心

第10個上場的是來自建築學院的柳珺同學,曾獲「高等學校人工環境學科獎」專業基礎競賽一等獎第1名。曾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一等獎。「思源計劃」11期學員。大學三年連續六學期學分績排名全系第一,數理基本課程學分績達到95.4分。


柳珺在答辯中說道,在社工中,「推己及人,服務社會」;在科研中,「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大一的暑期實踐中,我感受到西北地區乾旱燥熱氣候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的幹擾,經過不斷的學習,我開發了一種適用於西北乾旱地區的空調,使老百姓買得起,用得起。我希望做真正解決民生問題的科研,心繫天下冷暖,情牽廣廈萬千。


徐曼琪:做有溫度的工科女

第11個上場的是來自精密儀器系的徐曼琪同學,她曾擔任精密儀器系團委組織組幹事、「星火」8期理事會成員、「思源」11期項目組成員和精14班學習委員、團支部書記。她的三年成績名列院系第一。她還是清華-伯克利全球技術創業(GTE)項目成員,作為入選團隊於2014年5月參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矽谷交流參訪活動。她的論文《A Long-termStable Power Supply μDMFC Stack for Wireless SensorNodeApplications 》收錄在J. Micromech. Microeng。


徐曼琪在答辯中說道,經過三年的成長,大一時自嘲的「工科女」三個字已經成為我最溫馨的歸屬和自信的標籤。我曾在做義工時發現了很多人因為疾病無法及時檢出而致殘。我們不僅需要高端的設備,還需要貼近民生的儀器。為了刷新實驗本上的Fail,我在回國前的24小時還在實驗室裡堅持試驗。我們總要接受不斷地失敗才能守住最初的夢想。


黃斐:實踐求真 自信發聲

第12個上場的是來自新聞學院的黃斐同學,她曾擔任學生模擬亞太經合組織協會會長、院學術中心主任等職務。三年專業課學分績排名年級第一;曾獲國家獎學金、清華大學綜合一等、學業一等獎學金以及科技創新獎學金。她的論文《Closer Ties Raise Questions》在WashingtonReporton the Hemisphere上刊登,其他的論文也有收錄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青年記者》。


來自中原大地的新聞女黃斐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家。黃斐在答辯中說道,千萬不要讓怠惰埋葬了自己的創新想法,不放棄任何一個求知求真的機會,是堅持讓自己的創新開花。從蘭考到世界,這不僅僅是一個清華學子的夢想,知己知彼才能讓自己的言談更有底氣。


管悅:紮根大地 優秀築夢

第13個上場的是來自經管學院的管悅同學,她曾擔任第十八屆共青團經管學院委員會委員、經管科協項目部部長、經管團委志願副書記、經35、36班小輔導員等職務。她連續兩年成績均為年級第一。她也參加了埃森哲IT案例大賽,獲得初賽小組第二名和以經管學院辯論二隊成員參加「清風明辨」半決賽以及首都高校「經世濟民」辯論賽等。


管悅在答辯中說道,我來自黑龍省的一個煤城,對於煤炭安全特別感興趣。於是就穿著厚厚的作業服下到礦井去接觸工人。我曾組織格桑花開書信傳愛。公益是小事,卻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我希望能夠把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不忘初心,堅持夢想,經世濟民。


李若愚:全球化、法治與我

第14個上場的是來自法學院的李若愚同學,她曾擔任清華大學學生對外交流協會會長、《清華法律評論》主編助理。三年成績均為班級第一。她在中國商務部擔任研究助理,和曾在北京眾澤婦女法律諮詢服務中心擔任公益律師助理。另外她也參加了清華第三十二屆「挑戰杯」競賽獲得一等獎。她曾參加中東難民援助項目,協助一名受人迫害的敘利亞人申請聯合國難民資格。


李若愚在答辯中說道,我想成為一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國際貿易律師。大一時參加一個研討會,中國面臨的世貿爭端越來越多但國內律師沒有足夠的應訴技巧。由此,我想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國際貿易律師。法律是一門實務性很強的學科。今年7月開始,我擔任商務部條法司研究助理,是那裡最年輕的助理。全球化與和平發展時期,我願做一滴水,為了國泰民安,水滴石穿,平凡卻有力量。


許偉東:追夢科學

第15個上場的是來自化學系的許偉東同學。他連續三年學分績排名年級第一。獲得第九屆諾維信杯首都七校生命科學文化節二等獎、清華之友-三星獎學金、第二十九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非物理類A組二等獎等獎項。他的論文《Multiresponsive RollingCircleAmplification for DNA Logic Gates Mediated by Endonuclease》在美國化學會的《Analytical Chemistry》雜誌上收錄。


許偉東在答辯中說道,我連續三年學業成績排名專業第一。高中生物競賽的經歷使得我對生物的基本結構產生了興趣。在人類發明這些機械之前,大自然是不是早就設計好了精妙的機械?埋藏在我們的血液裡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我堅信化學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清華學霸演講:哪有天生學霸 一切都是厚積薄發
    不少小夥伴感慨良多,默默放下了手機:所謂天生學霸,不過是厚積薄發!這段視頻的演講者狄迪,是清華大學碩士生。他通過幾位學霸同學的事跡,向我們展示出清華人敢於擔當、自信的一面。短短11分鐘視頻,你可以迅速接觸到數位清華學霸!厲害了,學霸!
  • 2017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答辯會舉行 最牛學霸簡歷PPT曝光
    中國最牛高校學霸什麼樣?昨天下午,2017年清華本科生特獎答辯會上,16位學霸現身PK,爭奪清華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中國最牛高校學霸PK  還記得曾經轟動網絡的這張成績單嗎?  15門課程100分、4門99分、1門98分!  這是當時清華大學韓衍雋同學的成績,據了解,該圖出自2014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
  • 清華大學16位學霸為一事現身PK 簡歷嚇壞網友
    中國最牛高校學霸PK,簡歷嚇壞網友...導讀中國最牛高校學霸什麼樣?昨天下午,2017年清華本科生特獎答辯會上,16位學霸現身... 原標題:秒殺99%大學生!中國最牛高校學霸PK,簡歷嚇壞網友...
  • 學霸也成雙,一起保送清華,拿下本科特等獎學金,懷揣科技興國夢
    學霸從來都不少,但雙胞胎學霸可不多。而這些雙胞胎學霸,在奮鬥的路上可以一直並肩作戰,能夠彼此鼓勵實現夢想。馬冬晗&馬冬昕:你我互為榜樣,奮起直追雙雙保送清華、獲特等獎學金說起雙胞胎學霸,有一對雙胞胎就像Ctrl+C、Ctrl+V出來的,這個模式的學霸暫時無人能敵。那就是2008年被保送清華的第一對雙胞胎學霸:馬冬晗和馬冬昕。她們之間有什麼樣的故事?為什麼備受推崇?
  • 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出爐:從沒有什麼天才學霸
    根據清華大學官方消息,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在11月12日下午舉行。15位候選人完成答辯後,現場評委投票,選出了前10名單。物理系實力與顏值兼具的陳逸賢,則刷屏了清華官微評論區。另外,也有網友關注到,現如今這一清華本科生最高榮譽的評選標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全面了。但清華招生卻官方評價: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怎麼回事?不妨一起來從幾位候選人的履歷裡,一探究竟。
  • 清華學霸們的「戰爭」,場面非常的火爆,網友:甘願做「韭菜」
    近日,清華學霸們的戰爭,場面非常的火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一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現場,個個都是高材生中的高材生,履歷簡直讓人驚嘆。有網友調侃,「甘願做韭菜」,還有的網友調侃說,就算是梁靜茹也不敢有觀看的勇氣。
  • 清華超級學霸每周讀3000頁英文文獻?知乎網友集體質疑
    一年一度學霸神仙打架的時刻又來啦!11月14日,清華大學舉行了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15名候選人參與答辯,現場學霸語錄頻出,科研獎項刷屏。然而,今年答辯結束後,輿論似乎有點跑偏了。除了集體膜拜學習學霸之外,也有人開始質疑答辯會裡的一個小細節:現場有一位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主修歷史的候選人,宣稱自己每周英文文獻閱讀量超過3000頁。
  • 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出爐,「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
    木易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年一度,清華園裡的「神仙打架」,投票結果已經出爐。根據清華大學官方消息,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在11月12日下午舉行。15位候選人完成答辯後,現場評委投票,選出了前10名單。
  •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學霸的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神一般的存在!」「平時玩遊戲,周末搞競賽。學習比你少,效率比你高。」「一種是天才型學霸,一種是學習有方法、刻苦努力,善於考試的學霸」清華、北大一直是許多學子的夢想,小星所在的縣城,一年有一個考上,都要拉橫幅慶祝。
  • 畢業於清華的90後學霸,即將加入MIT任助理教授
    值得關注的是,除範楚楚外,2019年已有多位學霸宣布將任教美國頂尖學府,包括出身清華姚班的斯坦福博士畢業生陳丹琦,將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擔任助理教授;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陳天奇將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擔任助理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生朱俊彥將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擔任助理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
  • 華理工理學兩位學霸一同保研上清華!他們來自嘉興同一所中學
    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2020屆畢業生陸李威和袁哲誠2位同學今年雙雙保研清華大學。四年前,他們一起從嘉興市第一中學創新實驗班考入華理,四年後,他們又一起踏上探究學術之路。他們是各自專業的學霸陸李威(左)和袁哲誠當年,陸李威考入華東理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袁哲誠進入應用物理學專業,儘管二人專業不同,但興趣愛好與未來目標卻很一致,綜合成績兩人雙雙名列前茅、都是自己所在專業的學霸,一起參加國內外建模大賽,各種獎項拿到「手軟」。在共同學習的路上,他們目標堅定。
  • 15歲被清華提前錄取,卻被麻省理工學院以35萬獎學金搶走
    不過,對於一些考生來說,上不上清華大學的選擇權卻僅僅握在自己的手裡,他們中有些人甚至甘願放棄清華北大的保送名額,十年前的顧昱洲就是為數不多的其中一人。顧昱洲究竟何許人也?嚴格來說,顧昱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神童,在被清華預定錄取之前並沒有什麼驚人的成績,所以,準確來說,他的成功全都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在15歲之前,顧昱洲的學習生活整體並不算突出,如果說非要列舉出一些異於常人的特徵,這就是幼兒園開始喜歡看小學的課本,上小學後曾在班級上怒斥不遵守紀律同學,還有就是愛看書。
  • 清華Twins學霸走紅引網友膜拜 成績最低95分
    ,女主角馬冬晗是2011年清華大學本科特等獎學金得主,這是清華授予學生的最高榮譽。她亮出的成績單中最低分是95分,還有一份詳盡到每個小時的計劃表,學習、活動樣樣兼顧,這不僅讓當時在場的清華學子譁然,也讓網友們不住驚嘆,稱她是「清華學霸」。但這些都不夠「霸氣」,她還有個同獲此獎的雙胞胎妹妹馬冬昕,去年底當選北京市海澱區人大代表。
  • 我膨脹了,竟然試圖破解清華女學霸的男生節情書……
    沒有節日創造節日也要上於是每年光棍節的後一天——11月12日就變成了清華大學的男生節清華男生節11月11日是「光棍節」。在光棍節之後一天便是清華大學男生節,表達清華女生們對清華男生們「早日脫離單身,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的美好祝願。
  • 當清華北大學霸遇見抖音
    羅德獎學金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獎學金,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在牛津讀任何專業都可以免費,還能拿生活費。清華大學的蘇世民書院項目也有些類似,如果申請成功,要去清華大學內中心位置的蘇世民書院學習,學費和生活費同樣全免。在介紹中,蘇世民書院的目標是,培養具備全球未來領導力的人才。
  • 4名90後學霸,成為美國頂尖名校助理教授!清華,最大人才製造機
    清華大學,我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無數學子希冀考上的大學聖殿,從來都是學霸、學神出沒的地方。從這裡走出的學生,除卻過人的天賦,還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世界各大名校十分喜愛的對象。近日,就有不少源自清華的女學神、男學霸成為美國頂尖名校助理教授的消息。
  • 中國最牛的學霸村,19年高考3人進清華北大,就在福建!
    今年全國高考考生逾千萬,可能進入清華的不過3800餘人,其中還有幾百人的留學生。可就是有一個村,3人上了清華北大,14人被211錄取的,被稱為「中國最牛的村」。 它就是福建安溪縣的參山村,3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兩位被清華大學錄取,還有一位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
  • 畢業季丨中南大學這個學霸班四年裡獎學金獲得率100%
    該班同學獎學金獲得率每年均保持100%,共計獲44.65萬元,其中國家獎學金9人次,國家勵志獎學金29人次,學年特等獎學金8人次。傳承匠心,學科永爭先四年裡,該班同學獎學金獲得率每年均保持100%,共計獲44.65萬元,其中國家獎學金9人次,國家勵志獎學金29人次,學年特等獎學金8人次。班級同學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榮獲各類獎項80餘人次。多位同學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周培源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
  • 清華學霸酷似周杰倫爆紅網絡,本科發2篇一作,智慧與容貌並存!
    這個形容真的非常形象,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清華都會進行特等獎學金的答辯。於是來自全國各地最為頂尖的學霸、高考狀元們匯聚一堂,用自己超強的語言能力,為自己的人生履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入選的15名選手中,將會保留10位進入最終角逐,其中一位成功躋身TOP10的學霸因其超高的顏值引起了網友的高度關注,這是一個來自杭州的男孩子,他的名字叫做陳逸賢。聽名字是否就感覺非常詩意?
  • 當清華學霸博士與抖音化學反應,氫氦鋰鈹硼也浪漫
    然而這些課堂上集中精力都難以啃下的知識點,被一位90後清華學霸,做成短視頻教學。抖音上@教化學的清華博士汪,用精心剪輯配樂過的化學實驗,帶領71萬粉絲走入有趣的化學世界,以及大家最好奇的清華生活。「別人家的小孩」成抖音網紅「教化學的清華博士汪」帳號主人是史家昕,一個90後,普通話裡隱約漏出東北味兒的遼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