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馬(Datong horse)因產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大通河流域而得名,曾用名浩門馬,屬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種。
中心產區及分布
大通馬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祁連山南麓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環青海湖地區、湟水流域以及鄰近甘肅地區也有分布,中心產區在大通河流域的門源、祁連兩縣。
品種形成
大通馬起源於原始的高寒山地草原馬。先後受蒙古馬、藏馬、哈薩克馬、河曲馬等的影響,血統比較複雜。更主要的是大通馬長期繁衍在水草豐美的高寒山地草原環境中,形成了較獨特的品種特性,遺傳性能穩定,且具有一定數量,是蒙古馬系中的一個優良地方品種。
1958年組成大通馬調查隊,對大通馬進行全面調查,認為大通馬品種特點明顯,可以定為獨立的地方品種。
體型外貌特徵
大通馬有乘挽和挽乘兩種類型。乘挽型頭部較乾燥,四肢略長,管部較乾燥,距毛少,體質結實,有較好的速力,門源、祁連產的大通馬多屬此類;挽乘型頭部較粗重,四肢略短,管部多粗糙,距毛較多,蹄小而圓,體質多粗糙鬆弛,適宜挽用,海晏、剛察、仙米所產的大通馬多屬此類。
毛色較整齊一致,以騮毛為主,黑色、慄毛、青毛次之,其他毛色極少。
品種保護
採取保種場保護。產區有始建於1937年的門源種馬場,多年來承擔大通馬品種保護及當地馬雜交改良工作。大通馬1987年收錄於《中國馬驢品種志》。
品種評價
大通馬具有善走對側步的獨特優點,可開展相關遺傳學的研究並加強選育,結合群眾娛樂、休閒的需要,組織走馬賽事,滿足當地人民經濟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