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是一個大家族,其中的成員有貓、山貓、猞猁、豹、獅和虎等。
古代埃及人喜歡養貓把貓當作至高無上的神」。當只貓死去的時候,它的供養者便以種十分奇特的方式表示哀悼把自己的眉毛統統剃掉。經過人們的馴養如今貓已遍布世界…
據科學家推測,歐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區的短毛馴貓,來源於非洲的叢貓,或者是歐洲野貓的混合種。美國的野貓或水溝貓名稱雖不雅,但世界上90%的馴貓卻由它演化而來。印度大部分馴貓的祖先是印度的沙漠貓,這種貓在歐洲較為少見。
家貓有許多品種。據說,長毛安哥拉貓源自土耳其的安卡拉。波斯貓是雜種繁殖成的,它的體形較小,身披長絲毛,頸周圍有毛,長尾上也有濃密的毛。美國佩克臉波斯貓是長毛品種,初看起來有些象北京狗,它的面目雖然很怪,在美國卻養得很多。在短毛變種貓中,暹邏貓是現今最流行的品種。它前肢短而後肢高,雙眼藍澄澄的,有時尾巴會紐結。有趣的事,暹邏貓的色彩會有奇異的變化:小貓毛色純白;到成年時,毛色變成淡黃褐色,鼻、口、耳、臉和尾巴是深棕色的。暹邏貓的近親緬甸貓,眼睛呈黃色或金黃色,身披褐色短毛,卻沒有暹邏貓的暗色毛
普通家貓的色彩有許多變化,其中包括檸檬色、生薑色、龜甲色、藍色、銀色和黑色等,這些都是貓馴化後的變種。純白色的貓全身白色,有粉紅色或藍色的眼睛。達爾文最早注意到,白色藍眼的貓常常是聾子。後來人們通過研究發現,聾白貓在出生後的頭幾天,完全正常,可是它們的聽覺大多很快退化了,甚至變成了聾子,只有極少數的貓才有正常的聽覺,有的也只是一隻耳朵有聽覺功能。
通過不同種的雜交、遺傳和變異,已經出現了各種奇特的貓。美國的一位養貓專家經過多年試驗,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沒有毛的貓。這種貓的習性同家貓並沒有兩樣,只是全身沒有毛,連觸鬚也沒有。它外貌醜陋,令人望而生畏。由於沒有毛,它只能在室內生活,有趣的事,它的體溫要比家貓高攝氏4度。「物以稀為貴」,與家貓相比,它真是身價百倍。
貓是有尾巴的,可是世界上卻有種無尾的貓。英國西北部,有個叫曼斯的小島。1835年人們在這座島上,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無尾貓,它們被當作古老的「名產」。奇特的無尾貓吸引了許多遊客,有些人把它們偷走了。現在,無尾貓的數量越來越稀少。為了挽救無尾貓瀕臨絕滅的命運,島上建立了人工飼養場,將僅存的貓集中起來繁殖。
有些人愛貓是為了觀賞。觀賞貓的品種很多,它們各有特色。例如,衣索比亞的紅毛貓,色澤美麗,既活潑又淘氣,受到人們的喜愛。埃及貓常陪伴主人,亦步亦趨,主人洗澡,它也會跳進澡盆去同浴。但是,貓的主要用處還是捕鼠。
善於捕鼠的貓,是怎樣的呢?通常個兒適中、感覺靈敏、齒銳爪利、敏捷善跳的貓,捕鼠本領高強。善於捕鼠的貓大多是:頭大嘴闊,鼻子又尖又紅,耳朵圓小厚軟,眼大色純黃綠,須白而長,圓臀長尾,腳底的肉墊柔軟而有彈性。要知道,屁股圓,搖動臀部時才有力量,可以使之能撲善跳;而鬍鬚則是貓的偵察工具,藉助鬍鬚貓可以感知周圍的變化,及時了解動靜。只好貓一夜間能捕食好多隻老鼠。在倫敦的白城體育館裡,有一隻叫「敏尼」的貓,六年中共捕捉了12480隻老鼠。英國一隻叫「朱基」的貓,於1968年死去。它的主人統計了它一生的捕鼠成果:二十三年裡,共捕提了22000隻老鼠。可以說,這是貓捕鼠的世界最高紀錄了。
山貓是貓科動物,它體大如貓,又有錢貓、豹貓和狸貓之稱。山貓的種類很多,南亞、東南亞有孟加拉山貓和漁貓,南美洲智利和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脈的湖泊地帶,生活著一種珍貴的智利山貓。山貓長40釐米,滿身花斑,小巧玲瓏,尾巴上也有花紋。平時它棲息山林,夜晚出來覓食活動。兩百年前,科學家就知道了它的存在,可是,對它的生態卻知道很少。智利山貓顯得更為珍貴,人們幾乎沒有拍攝到它的生態照片,連標本也只有荷蘭的菜登博物館才有
不久前,人們在日本西表島發現了珍貴的山貓化石。這種山貓只生存在西表島,至今只剩幾十隻了,因此叫它活化石一西表山貓。後來,橫濱大學教授長谷川善和在距西表島兩百公裡的宮古島,又發掘出山貓、鼠和鹿等動物的化石。他比較了西表山貓和宮古山貓的頭、脊椎骨和白齒化石,發現兩者的骨骼完全相符,因而斷定這種山貓曾廣泛分布在琉球群島上。從發現的地層分析估計化石是在兩萬年前形成的。
日本動物學家今泉認為,幾十萬年前,山貓就分布於亞洲和美洲地區,它們大量繁殖之後,一部分在琉球群島上落戶,成了西表山貓;另部分則在南美洲安家,成為智利山貓。如今,它們都是山貓的活化石了。
貓因為善於捕鼠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如今,貓的珍貴品種和奇特功能,又把許多科學家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