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仲春、晚春,初夏魚情發生顯著變化,垂釣難度也有所提升,筆者曾多次在這個時間段揚竿,也常遇到魚情差、停口的情況。回到釣友的問題「初夏釣魚總是中午沒有魚口,釣半水、釣浮效果都不佳,如何解決」為更準確、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哪些因素造成初夏中午魚口差,為尋找好魚情提供了依據
2、初夏中午沒有魚口,如何解決
哪些因素造成初夏中午魚口差,為尋找好魚情提供了依據
初夏魚口差,甚至停口,定是各種因素影響所致,而了解導致魚停口的原因,為尋找好的魚情提供了依據。
水溫的原因:鯽魚、鯉魚都有各自最適宜的水體溫度,比如鯽魚多在16-25℃範圍內活性最高,鯉魚喜歡在20-30℃區間內攝食。仲春、晚春水溫適宜,鯽魚、鯉魚攝食迅猛,但隨著陽光輻射的增強,特別是在初夏階段,水溫有明顯的提升,像筆者所在的山東等地,初夏階段中午時分,氣溫最高能達到35℃左右。陽光照射下,河流、湖泊的中上水層,尤其是3米以上的水層,水溫與氣溫相差不大。這個水體溫度下,鯽魚、鯉魚不適感強烈,攝食不積極,並且在趨溫性的驅使下,會向水溫較低的深水區、大橋下、樹蔭下遊動、棲息,無疑提高了垂釣難度。
溶氧量的原因:氣壓與氣溫成反比,氣溫越高、氣壓越低。初夏整體比春節氣壓要低一些,水體溶氧量要少一些。初夏中午時分,氣溫提高,氣壓進一步降低,當中午時分氣溫達到最高值時,水體溶氧量也偏低。另外水溫高,水體中的氧氣分子活躍,不斷向外溢出,進一步降低了中上水層的溶氧量。
綜上所述,不管是水溫,還是溶氧量,中上水層都不利於鯽魚、鯉魚的逗留、聚集,垂釣自然有難度。這也解釋了初夏中午時分,為何釣半水、釣浮沒有魚口了,魚都都藏在深水區或者棲息水底了,自然沒有魚攝食。
初夏中午沒有魚口,如何解決
前文介紹了影響中午時分為何魚口差的幾個因素,那麼想要獲得好的魚情,需要從這幾個因素入手,更利於獲得好的漁獲。
1、選擇陰涼處的深水區垂釣
相比其他水域,特別是光水區,像樹蔭下、大橋底下等水域,因沒有陽光的直接照射,水溫相對低一些,可在這樣的水域垂釣,獲得好魚情的機率也更大些。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沒有陽光的照射,但水深同樣不可忽略,建議選擇在水深超過3米以上的水域。儘量選擇水底有緩坡、溝壑、土坎、小平臺,或其他有障礙物的水域,鯽魚、鯉魚等喜歡棲息在這樣水底環境複雜的水域。
2、條件允許,選擇在入水口處垂釣
相比其他釣點,如果河流、湖泊有入水口,優先考慮這樣的釣點揚竿。入水口處,流水與水面碰撞,會匯入大量空氣,周圍水域溶氧量提高。另外水流注入時,會向外釋放一部分熱量,如果入水口處再有樹蔭,水溫將會進一步降低。流水注入時也常會夾雜著各種植物碎屑,食物也相對豐富。魚在趨氧、趨溫、逐食性的驅使下,多向入水口處聚集,所以這時選擇這樣的水域常有不錯的魚情。
3、選用麝香味餌料
不同於其他味型餌料,麝香味的餌料在高水溫效果下,能刺激鯽魚、鯉魚的攝食神經,促進它們的積極進食。另外麝香味本身就是鯉魚、鯽魚等喜歡的氣味,也有不錯的誘集效果。筆者夏季魚口不好的情況下,經常用麝香味的餌料或者玉米顆粒,刺激魚的攝食。有時也購買一些麝香味的蚯蚓,釣鯽魚明顯比其他味型餌料好一些。
寫在後面
本文首先對初學中午時分魚口差、易停口的原因做了描述,接著分享了幾個中午時分釣鯽魚、鯉魚的可行性方法。但釣魚是個系統工程,釣點選擇、釣餌使用僅僅是一個環節,釣友在實際垂釣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環境,對其有個全面的整合,這樣回到好魚情、好漁獲的機率更大些。
原創:野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