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今年就業形勢複雜嚴峻,要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全方位就業支持和服務,切實維護就業大局穩定。(6月3日 中國新聞網)
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多地高校畢業生面臨著「開學即畢業,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而無論是「六穩」工作,還是「六保」任務,就業都被擺在首位,其中蘊含著我國豐富人力資源的高校畢業生的「開採」問題,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為此,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通過稅費減免、創業貸款、補貼等政策支持創新創業,實施好基層就業項目,引導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到軍營建功立業。
從就業環境來看,高校畢業生不妨將目光投向基層,投身農村,不僅能緩解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還有助於實現鄉村人才振興,更有助於年輕人在基層大展宏圖。以往很多人對基層存有偏見,認為基層是國家的「神經末梢」,難以施展抱負、難以有所作為,即便做出了一些事跡,也難於出頭。合抱之木起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基層正是黨執政的「毫末」所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捧捧「累土」,正在鄉村振興迫切需要一大批懂知識、有技術、思路寬廣的高校畢業生之時,廣大青年畢業生投身基層,說來也是恰逢其時。
從畢業生角度來看,基層農村是一片廣闊新天地。具有現代民生意識和政治理想的青年大學生,能夠在農村中腳踏實地闖出一番天地,能夠為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筆者以為,要讓高校畢業生心甘情願地「投身農村」,服務於鄉村振興之中,一方面要轉變就業思想,不能唯「大城市論」,高校畢業生要敢於立足實際、敢於紮根基層。另一方面在政策、產業、服務等多方面下功夫,構建起相互協同的支撐體系,前景美、產業旺、政策好,才是集聚人才的源頭活水。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又到一年「畢業季」,但願有更多的高校畢業生能到基層農村摸爬滾打,既為鄉村振興「添一把火」,也為自身價值的實現「鍍一層金」。這樣的經歷必能成為人生奮鬥的註腳,這樣的人生終將氣象萬千。山重水複「畢業難」,柳暗花明「振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