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萬頃,浪花飛濺,看似平靜美麗的海岸邊,卻暗藏殺機。夏季是離岸流的多發季節,我國沿海大量濱海旅遊海灘均出現過離岸流現象和大量溺水事故記錄。因此,暑期海邊度假,一定要警惕「隱形殺手」離岸流。
認清離岸流
離岸流又稱裂流,是海浪和水深地形共同作用下,產生在海岸邊的一股射束式的狹窄而強勁的水流,多以垂直或接近垂直於岸線的方向回流入海,可將人捲入深水,是海灘溺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可對沿海遊客和群眾造成生命威脅。
離岸流速度大都超過每秒1米,長度可達上百米,表面平靜具有迷惑性,人在離岸流的拖拽下容易恐慌。離岸流容易出現在沙壩溝槽、岬角、凸出結構物附近,它的位置、形態、強度和流幅隨地形和水動力條件而變化,從經驗上講,大浪、落潮時離岸流發生概率較高,強度較大。
根據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濱海旅遊業佔國內海洋經濟增加值比率的46.1%。然而,我國一些熱門濱海旅遊海灘存在離岸流現象和大量溺水記錄,公眾和海灘管理部門對離岸流的概念卻較為模糊。
辨識離岸流
由於離岸流的高度動態性和強烈不穩定性,準確預報離岸流發生的時間和位置目前還無法實現。但基於經驗分析和長期觀測統計,專業人員可從風險和概率上預判離岸流發生的可能性。
目前被廣泛採用的方法有海灘地形動力分類和回歸分析概率預報。
對普通人而言,去海邊遊玩時,也可嘗試通過肉眼預判和識別離岸流;站在高處更容易看到離岸流。
白色浪花間斷處或有白色泡沫、泥沙集中漂向海中的相對平靜水域。
低潮、大浪更容易產生離岸流,去海灘前請查閱當地潮時和海浪預報。
淺灘沙槽、海岬、礁石或堤壩物附近是離岸流高發區。
遇到離岸流怎麼辦
如果不慎被捲入離岸流:
1.請勿掙扎或逆流向岸回遊,離岸流通常不會把人向下拖拽。
2.順流漂浮觀察流向,並向岸邊呼救。
3.向兩側遊出離岸流區域,再向岸回遊。
4.如發現有人被捲入離岸流,立刻向救生員求助或撥打119,可投擲漂浮物,但勿擅自下海救援。
我國已著手離岸流
公共安全警示工作
為應對頻發的致命性海灘溺水事故,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開展了我國首次濱海旅遊區離岸流災害風險排查,發現大量濱海休閒海灘存在淺灘沙壩和離岸流現象,已完成山東、廣東、海南、廈門三省一市61個重點濱海旅遊區的離岸流風險排查和警示標識設置工作,判定了16個高風險海灘和14個中等風險海灘,豎立了20塊科普警示牌板,目前正在開展遼寧、河北、浙江、福建、廣西5省(自治區)的排查工作。
離岸流事故
據統計,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離岸流最多的國家之一。雪梨和墨爾本等地的多處海濱浴場都有沙洲—海溝地貌,因此多有離岸流導致的溺水事件發生。
在美國,每年有150起死亡事件是由離岸流引起的。在佛羅裡達州,每年死於離岸流的人數超過了因雷暴、颶風和龍捲風而死的人數總和。大約有80%的海灘援救事件與離岸流有關。
2012年8月4日當天,韓國的高溫天氣吸引了80萬名遊客來到韓國最有名的休養地——海雲臺海水浴場。海雲臺的海事警察表示,當天上午10點45分,在第5和第7瞭望臺之間出現了一股巨大的離岸流,143名遊客被水流捲走。
66名遊客被水流卷到70米至80米以外的海域,在尋求救生員救助後,安全回到海灘。其餘40餘名遊客在午間時候被救。當天晚間時候,救生員再次救回了最後的30餘名遊客。
當地海事警察於當日中午12點15分封鎖了海水浴場,直到下午3點30分才重新恢復對外開放。水流產生的具體原因尚不明確,警方推測是水面下扭曲且不規則的陡坡造成的。
在2017年7月8日和9日,由於離岸流,洛杉磯縣各處海灘的救生員共執行600多次救援行動和700多次緊急醫療處理。
在洛杉磯縣以南的奧蘭治縣,僅亨廷頓海灘一處,救生員兩天內就救起200多名陷入離岸流的遊泳者,一些衝浪愛好者也加入救援行列。
離岸流是垂直於海岸線、向外海方向快速移動的強勁海流。它對在海邊的人員非常危險,沒有經驗的遊泳者一旦被離岸流帶離淺灘,很難與之對抗遊回岸邊,往往因力竭而溺水。
離岸流成因
導致離岸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水流衝破沙洲的阻擋。沙洲是沿海岸靠外的一側堆積起來的狹長沙丘,多是由波浪和潮水的運動形成的。大的沙洲形成後,會沿著海岸產生某種類似於水池的地貌。波浪向上朝著沙洲運動時,會提供足夠的作用力將水推到水池中,但退落的水流則很難越過沙洲返回大海。
在某些情況下,退落的水流會產生足夠大的向後的壓力,從而在沙洲的某些部位形成突破。在其他時候,水則會沿平行於海灘的方向流動,直到水流到達沙洲的某個低點為止。無論是哪種情況,在水池中積聚的水一旦找到了出口,就會急速衝入海中,就像拔掉浴缸的塞子後,其中的水會迅速流出一樣。
形成的離岸流會吸入水池中的水,然後在沙洲的另一端將其排出。由于波浪不斷地將更多的水推進沙洲與海灘間的水池,離岸流將持續幾分鐘甚至數小時之久。某些離岸流只是曇花一現,而另外一些則會長期停留在一個地區。
一般來說,離岸流最強的部分是從海邊到沙洲出口之間的一條直線,不過,離岸流也會吸入水池兩側的水。這樣,離岸流將先沿與海灘平行的方向把人衝到側面,然後再把人向外拖,使人遠離海灘。
當退落的波浪通過沙洲的出口向外湧時,會與處於海平面的海水相遇,它的壓力將立即下降。水流的整體形狀就像一隻蘑菇。如果離岸流的強度很大,可能會在海灘上看到它。強離岸流會阻擋傳來的波浪,攪起海底的沙子。
在風的持續作用下,海面必定會起波浪,是為風浪。風浪的波動會沿海面傳播到遠處,但海水卻並沒有移動——僅僅是在原地作橢圓形「踏步」。
不過,風浪傳播到近岸淺水區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一方面,波高增加;另一方面,由於海底的摩擦阻力迅速增大,波浪將前傾、翻卷、破碎成浪花,在近岸處形成一條明顯的破碎帶。與此同時,波浪挾帶著大量海水衝向海灘,直到其動能消耗殆盡為止。不過,此時海水恰處於最高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只能穿過破碎帶再回流到海中。
在平緩而漫長的沙岸或泥岸,海水衝向海灘後再周而復始地緩緩回落,一般構不成強勁的離岸流。但如果在某個時刻,海水退落時就可能形成離岸流。如果海岸的地貌特殊,沿著海岸構成沙脊或沙洲,沙脊或沙洲與海岸間又構成了狹長的凹陷帶或海溝,那就必定會產生離岸流。因為這種情況下,波浪有充足的動能漫過沙脊或沙洲進入凹陷帶衝上海灘,但回落的海水卻因消耗了太多能量難以再越過沙脊或沙洲返回大海。於是,凹陷帶中的海水會越聚越多,最終大量的海水便從沙脊或沙洲上的某幾處較低的缺口衝決而出,形成了強勁的離岸流。
離岸流的組成
離岸流包括裂流根、流頸和流頭三部分。
裂流根是離岸流的源頭,也就是水源匯聚區。裂流根裡的水來自一側或兩側的沿岸流,沿岸流中的水則來自湧向海岸的波浪。向岸的波浪、沿岸流和離岸流共同構成了近岸流系中海水的輸移和循環。
流頸是離岸流的通道,水流急速而狹窄。流頸為離岸流寬度的最窄處,流速最大。
流頭也就是離岸流向深海擴散的區域,呈扇形,可達100多米,並有顯著的渦動。由於渦動影響,流頭邊緣必然出現泡沫帶和海水渾濁現象,非常容易觀察。
離岸流特徵
範圍
自海岸線向海中的距離在30米至50米之間。
長度
離岸流的縱向長度可達60米至700米,寬度一般不會超過9米,但也有特殊情況。
流速
每秒2米,甚至更快。每股的持續時間為兩三分鐘甚至更長。
隱蔽性
離岸流往往暗藏在波光旖旎的海面下,成為海濱浴場的最大危險。
突發性
離岸流會在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
離岸流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可能發生,它會出現在多種類型的海灘上。與因猛烈撞擊而發出巨大聲響的波浪不同,離岸流不會引起人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會發覺。
不可預見性
離岸流的強度和狀態因波浪、潮汐、天文、風力風向等多種因素而改變,所以不可預見。
離岸流有巨大的能量,有時連海面上的救生艇也會被吞噬掉,因此一旦遇上離岸流,會十分危險。流頸是最危險的地方,不但狹窄流急,而且因高速產生的負壓還會將靠近的遊泳者「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