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是中國人民的血淚史,而抗日戰爭更是國民最悲慘的時期。1937年的時候日軍就意圖佔領泉州,之後一路進軍廣東,佔領福建、廣東等地。然而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日軍多次侵襲福建,但始終沒能佔領福建全境。日軍侵華時期連佔中國數十個省,為何唯獨不佔福建?為什麼福建不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從根本原因上分析這件事,看看為什麼日軍不佔領福建。
佔領的難度
古代戰爭中有一條鐵律,那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在近代這一條鐵律發生了變化,那就是兵馬未動,糧草、間諜先行。抗日戰爭中日寇一般都是出動間諜,先把地理環境、對方軍隊虛實等問題調查清楚,然後再出動部隊攻佔。但是這一條在福建行不通,因為福建的語言太複雜了。福建的方言是世界上最難學,也是最難懂的語言。而且更煩人的是福建的方言有很多種,村和村之間的方言都有差異。間諜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懂當地方言,但是日本根本就不可能找一些懂福建方言的間諜,太難了。所以在情報這一條上日軍完全佔下風,說白了日軍進了福建就成了瞎子,攻佔福建十分吃力。
再說糧草的問題,很多人都只知道福建多丘陵地帶,但是他們根本就想不到這個丘陵地帶是怎麼一個多法。福建政府官方統計的地理狀況說丘陵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百分之九十,總面積減去丘陵面積然後再減去河流江海面積,剩下就沒剩多少土地了。世人皆知蜀道難,但是在福建人的眼中閩道更比蜀道難。抗日戰爭時期沒有高速公路和高鐵,怎麼把糧草運進去?對於日寇來說佔領的難度非常大,強攻顯然是不明智的。
佔領的意義
為什麼要佔領福建?佔領的意義是什麼?對不起,我真的是想不到佔領福建有什麼意義。首先福建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呼,從字面意思上我們就能了解到福建的土地非常少,產糧也不多。而且受制於地形問題,福建並沒有成熟的工業體系。就算福建有礦,你要想把礦石運出去總需要鐵路吧,這個運輸成本太大了,根本就不划算。沒有兵工廠、礦場,不是主要產糧地、人口大省,我著實想不到佔領福建的意義是什麼。
佔領東三省是因為東三省的工業體系成熟,兵工廠的價值非常高;佔領上海是因為有錢,而且可以直逼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河南就不用說了,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像安徽等地是主要產糧地,日寇沒道理會放過。另外日寇已經佔領了臺灣和江西等地,完全把福建孤立起來,只要把國民政府打投降,那麼福建最後只能不佔而降。日寇能兵不血刃佔領福建,為什麼還要拼命去死磕福建?
佔領的代價
佔領的代價有多大?佔領福建的代價就是會陷入戰爭泥潭,人民戰爭會像汪洋大海一樣席捲而來。福建窮不是一代兩代的事情了,自古福建就窮。在這種情況下宗族勢力的影響越來越大,基本上都是報團取暖。客家人更是修建了碉堡似的建築,其目的就是避免匪亂。為什麼會有源源不斷的匪亂,本質原因還是窮。福建人頻繁下南洋討生活,還不是因為生活過不下去了,如果能安安穩穩誰願意顛沛流離?此時日寇如果攻佔福建,那就是給遊擊隊伍、土匪送肉去,一波又一波的匪亂會教會日本做人的。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