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變遷,就註定會存在事物的誕生和消亡,比如說在冷兵器時代稱霸的陸軍,如今已經不復昔日光彩;現在如日中天的海軍和空軍,在未來也很有可能不再是主流兵種;而我們頭頂那遙遠的太空,則即將成為各國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太空將成為未來兵家必爭之地)
你是不是還認為太空中發生的戰爭離我們很遙遠?那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一些橋段,事實上很快就要成為現實,因為有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正在努力打造一支面向於未來的"太空軍"。比如說美國已經成立的"太空軍"和"太空司令部",日本的"宇宙作戰隊",歐洲各國也各有各的"小九九",同時我國和俄羅斯也沒有閒著。
雖然太空部隊的概念炒得火熱,但是真正得知內情的人並不多,由於各國對此都是高度保密,所以很多細節不可能對外透露,那麼為何各國都要把錢砸在看似不實用的太空作戰領域呢?是什麼因素驅動著各國爭先恐後發展太空技術呢?
(美國太空部隊已經建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從有人類文明的遠古至今,戰爭從未消失,而在戰爭中,就連古人都懂的一條制勝策略就是——佔領高地。居高臨下作戰能夠獲得最棒的視野,也能避免遭到敵方的突襲,同時向下衝鋒時也有勢不可擋之威,反過來如果想要防守身處高位的敵軍,也自然變得更加困難。
陸軍的時代過去後,空軍也就接過了"高地作戰"的接力棒,天空成為了戰爭中的必爭之地,即使地面上一方優勢再大,但是只要失去了制空權,一切的優勢都將以最快速度化為泡影。飛機中的偵察機可以獲得最佳的視野和情報,戰鬥機捍衛著己方的制空權,而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則掛上了各種炸彈和飛彈,直接從頭頂向目標發動最致命的打擊。
(轟炸機就是在空中這片"高地"上對地面發動打擊的)
正是由於人類知曉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我們才能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內,把螺旋槳的木質飛機打造成擁有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和超視距打擊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競爭帶動了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戰爭方式的快速改變。
而如今,突破平流層、進入太空成為了各國之間的新發展方向,人類經過數十年的航天探索早已擁有進入太空的能力,只不過這次,我們要把用作科學探索的運載火箭和太空梭,安裝上致命的武器罷了,太空將成為21世紀及未來人類的"新高地",加之太空的無窮無盡,這條路也足夠讓人類走很遠、走很久。
(在太空領域發動對地攻擊,攻擊效果將無可比擬)
既然太空是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我們不妨想像一下,未來的太空戰有什麼要素呢?
首先,憑藉人類所掌握的太空技術,目前最重要的軍事武器非衛星莫屬,由於衛星長期停留在軌道上,僅需要付出最小的代價就能夠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而且衛星由於身處太空,不受各國領空的有關規定限制,所以大可在某國頭頂上大搖大擺地偵察,加之衛星能夠出現在地球任何一塊土地的上空,所以搭載上飛彈和雷射武器,所能夠實現的威脅是以往傳統海陸空各軍種根本無法實現的。
雖然我們不能僅通過太空戰來取得整場戰爭的勝利,但是完全可以藉此破壞並壓制敵方的指揮、管制、通訊、資訊、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某些小國或者對國防不甚重視的國家,大可不必要往太空領域砸錢,但是越是要發展先進的高科技部隊,在未來就越是要依賴於太空部隊。
(如果要發展太空力量,衛星將會是重要的太空武器)
根據各國對太空科技和天空力量的共識,如果想要打造一支強大的太空部隊,就需要從如下三個領域入手,包括:地面系統、軌道系統和連接系統。
所謂地面系統,像是地面控制站、雷達追蹤站、發射基地等等都包含在內,一般包含移動式的和固定式的,如果我們想要遙控太空中的設備,就必須要將地面系統建造完善,否則如果輕鬆遭到敵方打擊,那麼太空軍就等於"斷線失聯"了。
(如果地面系統被敵方打擊,我們將會和太空力量失去聯繫)
而軌道系統包括各種人造衛星、太空飛機和其它飛行器,這些飛行器都十分脆弱,不僅容易受到太陽粒子輻射的影響,還會易受敵方反衛星武器的直接威脅。和常規的衛星不同,用於太空作戰的衛星需要攜帶額外的燃料發動機,以實現變軌,在最後時刻還能夠用自己去撞擊敵方的太空飛行器或者朝地面俯衝。美國的X-37B這種太空飛機就是美國研製出的太空作戰武器,由於其軌道允許自由改變,所以產生的威脅很大。
(美國的太空無人飛機X-37B)
至於連接系統,則是那些看不見的軟體和通訊模塊,這一點十分重要,否則敵方完全可以直接通過黑客手段入侵己方的太空資產和地面系統,讓我們的太空武器為敵人服務都不是不可能。
現代化的作戰極端依賴情報與通訊,一旦被切斷通訊,部隊將無法掌握戰場的情況,等於又聾又瞎,特別是太空作戰全部發生在肉眼無法看到的太空軌道與電磁環境中,各種資訊的分析與判讀是太空作戰中的唯一憑藉,若能利用各種方法讓敵方產生誤判,出現錯誤的認知,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在太空戰中取得勝利,進而贏得整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