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太空,為何太空會成為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2020-10-10 小小軍迷Z

歷史的變遷,就註定會存在事物的誕生和消亡,比如說在冷兵器時代稱霸的陸軍,如今已經不復昔日光彩;現在如日中天的海軍和空軍,在未來也很有可能不再是主流兵種;而我們頭頂那遙遠的太空,則即將成為各國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太空將成為未來兵家必爭之地)

你是不是還認為太空中發生的戰爭離我們很遙遠?那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一些橋段,事實上很快就要成為現實,因為有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正在努力打造一支面向於未來的"太空軍"。比如說美國已經成立的"太空軍"和"太空司令部",日本的"宇宙作戰隊",歐洲各國也各有各的"小九九",同時我國和俄羅斯也沒有閒著。

雖然太空部隊的概念炒得火熱,但是真正得知內情的人並不多,由於各國對此都是高度保密,所以很多細節不可能對外透露,那麼為何各國都要把錢砸在看似不實用的太空作戰領域呢?是什麼因素驅動著各國爭先恐後發展太空技術呢?

(美國太空部隊已經建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從有人類文明的遠古至今,戰爭從未消失,而在戰爭中,就連古人都懂的一條制勝策略就是——佔領高地。居高臨下作戰能夠獲得最棒的視野,也能避免遭到敵方的突襲,同時向下衝鋒時也有勢不可擋之威,反過來如果想要防守身處高位的敵軍,也自然變得更加困難。

陸軍的時代過去後,空軍也就接過了"高地作戰"的接力棒,天空成為了戰爭中的必爭之地,即使地面上一方優勢再大,但是只要失去了制空權,一切的優勢都將以最快速度化為泡影。飛機中的偵察機可以獲得最佳的視野和情報,戰鬥機捍衛著己方的制空權,而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則掛上了各種炸彈和飛彈,直接從頭頂向目標發動最致命的打擊。

(轟炸機就是在空中這片"高地"上對地面發動打擊的)

正是由於人類知曉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我們才能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內,把螺旋槳的木質飛機打造成擁有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和超視距打擊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競爭帶動了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戰爭方式的快速改變。

而如今,突破平流層、進入太空成為了各國之間的新發展方向,人類經過數十年的航天探索早已擁有進入太空的能力,只不過這次,我們要把用作科學探索的運載火箭和太空梭,安裝上致命的武器罷了,太空將成為21世紀及未來人類的"新高地",加之太空的無窮無盡,這條路也足夠讓人類走很遠、走很久。

(在太空領域發動對地攻擊,攻擊效果將無可比擬)

既然太空是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我們不妨想像一下,未來的太空戰有什麼要素呢?

首先,憑藉人類所掌握的太空技術,目前最重要的軍事武器非衛星莫屬,由於衛星長期停留在軌道上,僅需要付出最小的代價就能夠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而且衛星由於身處太空,不受各國領空的有關規定限制,所以大可在某國頭頂上大搖大擺地偵察,加之衛星能夠出現在地球任何一塊土地的上空,所以搭載上飛彈和雷射武器,所能夠實現的威脅是以往傳統海陸空各軍種根本無法實現的。

雖然我們不能僅通過太空戰來取得整場戰爭的勝利,但是完全可以藉此破壞並壓制敵方的指揮、管制、通訊、資訊、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某些小國或者對國防不甚重視的國家,大可不必要往太空領域砸錢,但是越是要發展先進的高科技部隊,在未來就越是要依賴於太空部隊。

(如果要發展太空力量,衛星將會是重要的太空武器

根據各國對太空科技和天空力量的共識,如果想要打造一支強大的太空部隊,就需要從如下三個領域入手,包括:地面系統、軌道系統和連接系統。

所謂地面系統,像是地面控制站、雷達追蹤站、發射基地等等都包含在內,一般包含移動式的和固定式的,如果我們想要遙控太空中的設備,就必須要將地面系統建造完善,否則如果輕鬆遭到敵方打擊,那麼太空軍就等於"斷線失聯"了。

(如果地面系統被敵方打擊,我們將會和太空力量失去聯繫)

而軌道系統包括各種人造衛星、太空飛機和其它飛行器,這些飛行器都十分脆弱,不僅容易受到太陽粒子輻射的影響,還會易受敵方反衛星武器的直接威脅。和常規的衛星不同,用於太空作戰的衛星需要攜帶額外的燃料發動機,以實現變軌,在最後時刻還能夠用自己去撞擊敵方的太空飛行器或者朝地面俯衝。美國的X-37B這種太空飛機就是美國研製出的太空作戰武器,由於其軌道允許自由改變,所以產生的威脅很大。

(美國的太空無人飛機X-37B)

至於連接系統,則是那些看不見的軟體和通訊模塊,這一點十分重要,否則敵方完全可以直接通過黑客手段入侵己方的太空資產和地面系統,讓我們的太空武器為敵人服務都不是不可能。

現代化的作戰極端依賴情報與通訊,一旦被切斷通訊,部隊將無法掌握戰場的情況,等於又聾又瞎,特別是太空作戰全部發生在肉眼無法看到的太空軌道與電磁環境中,各種資訊的分析與判讀是太空作戰中的唯一憑藉,若能利用各種方法讓敵方產生誤判,出現錯誤的認知,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在太空戰中取得勝利,進而贏得整場戰爭。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射「天問一號」竟成為21世紀太空競賽的開端?
    我國軍方這次的太空計劃就一個任務實現三個小目標,火星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據美國專業人士分析說,中國和美國的太空項目表明我們將進入太空探索的新「黃金時代」!就此北京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教授符松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說:「中國現在已經加入了火星太空俱樂部」,「但是,中國不想與美國競爭——美國擁有最先進的技術」。雖然我國在太空領域方面發展迅速,但是美國在太空領域技術至少領先我國半個世紀!
  • 「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今天我們把目光從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加納,往北移動穿過加納,經過非洲廣闊的熱帶草原地區,進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並穿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來到蔚藍的地中海海域,到地中海中部海域,來介紹第39個國家,「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 新世界太空爭霸賽——我們正在參與的21世紀終極競爭
    這種能力,也讓中國發射較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成為可能。比如空間站的各個艙段,重量達到20噸以上,只有「胖五B」能夠發射。後續,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等主要艙段都要由「胖五B」送上天。也因此,「胖五B」被稱作中國空間站的「專屬列車」,其意義之重大可見一斑。
  • 人類文明跨入21世紀20年代,回望10年代太空探索的前五年
    新年的鐘聲敲響,意味著整個人類文明跨入了21世紀20年代時期,在這個新的十年裡,人類將會回望21世紀10年代時期的太空探索的整個過程,去展望未來,繼續向著宇宙進發。新年的鐘聲也意味著21世紀10年代時期的結束,在這十年裡,人類的太空探索出現了許多的奇蹟,也有很多的遺憾,是時候回顧一下這十年來一些大事件的太空科學故事了。
  • 中國數十個省,唯獨此省不是兵家必爭之地,日寇侵華都懶得佔
    日軍侵華時期連佔中國數十個省,為何唯獨不佔福建?為什麼福建不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從根本原因上分析這件事,看看為什麼日軍不佔領福建。 佔領東三省是因為東三省的工業體系成熟,兵工廠的價值非常高;佔領上海是因為有錢,而且可以直逼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河南就不用說了,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像安徽等地是主要產糧地,日寇沒道理會放過。另外日寇已經佔領了臺灣和江西等地,完全把福建孤立起來,只要把國民政府打投降,那麼福建最後只能不佔而降。日寇能兵不血刃佔領福建,為什麼還要拼命去死磕福建?
  • 地圖看世界;兵家必爭之地土耳其海峽
    一,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組成,古往今來一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天下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21世紀,能在奧斯卡拿獎的太空電影,只有這4部
    亞瑟·克拉克和斯坦利·庫布裡克曾經設想,2001年開始,人類將在太空漫遊,所以,他們拍攝的電影叫《2001太空漫遊》。他們的許多太空想像都成為了現實,可惜人類的宇航科技仍未有條件展開太空旅行。遺憾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去到地球以外的太空。
  • 俄羅斯曝光21世紀初期4大太空目標 向火星進軍
    【搜狐科學1月8日消息】 據《空間日報》1月2日報導,俄羅斯21世紀對天體的研究計劃可謂雄心勃勃。火衛一圖片  1.繼續空間等離子物理學研究  另外,在俄羅斯21世紀的太空計劃中,空間等離子物理學研究仍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早在90年代,俄羅斯的「Interball」計劃在此領域便已經獲得了一些獨一無二的實驗成果。當時的這一計劃包括兩個主飛船和兩個子衛星,它們對地球磁層不同區域內部發生的活動過程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同步研究。同時,該計劃曾打算將它們的空間與時間變化分離開來。
  • 世紀太空針塔的翻新
    世紀太空針塔的:2020年度最佳娛樂獎--攝影—Nic Lehoux在1962年世界博覽會開幕後的五十多年裡
  • 雷射或成為太空垃圾「清道夫」
    把天上的垃圾射下來 讓它在大氣層燃燒掉 雷射或成為太空垃圾「清道夫」 2015-04-21 科技日報 劉園園   雷射可能成為未來的太空垃圾清理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近日提出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新辦法——用雷射把太空垃圾射下來,讓其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掉。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4月19日報導,日本科學家的新方法首先要使用國際空間站宇宙空間天文臺(EUSO)的特大視場望遠鏡來識別太空垃圾,然後用空間站中的光纖雷射器發射出強大的雷射脈衝把它們射下來。
  • 太空有哪些神秘之處,為何成為各國政治籌碼?美國太空威懾有哪些
    然而,無論人類如何研究太空,至今為止對太空的了解依舊極為渺小;但各國的政客們明知太空探索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卻依舊不遺餘力地往裡面砸錢,為此,國際一些著名的天體學家曾呼籲:「別把太空探索當作各國政客之間政治籌碼,太空研究本身就是一項純粹的科學研究,如果非要融入政治因素,那麼這個科研項目將會變味!」那麼,太空科技為何會成為各國政治的籌碼,天空之上究竟蘊藏著哪些神秘呢?
  • 紀錄片《21世紀太空競賽 The 21st Century Race for Space》見證太空探索
    導演: Tom Beard主演: Brian Cox類型: 紀錄片 Documentary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94f595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片長: 60分鐘紀錄片《21
  • 逐光啟航評測:太空冒險,尋找新的地球
    逐光啟航是一款未來科技題材的遊戲,相信喜歡科幻的玩家都知道劉慈欣的作品,也對未來科幻世界充滿期待,本作逐光啟航就是發生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之後,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踏上太空冒險旅途,玩家將作為人類飛行船隻的駕駛員,同其他的太空人一起前往太空深處,遠離地球上萬億公裡,抵達一個又一個新的陌生星球,探索生命與資源,從而挖掘出全新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 NASA從太空向地球拍攝的標誌性圖像「暗淡藍點」在21世紀進行更新
    NASA標誌性的太空視角下地球的淡藍圓點照片迎來了21世紀的大更新。NASA本月發布了由旅行者拍攝的地球「淡藍色圓點」照片的更新版本,以紀念拍攝該照片的30周年紀念日。1990年2月14日,NASA的旅行者一號航空飛船捕捉到了太空時代最具標誌性的照片之一;為了慶祝這一刻的30周年紀念日,NASA用數位技術處理了這些照片。例如「淡藍圓點」照片的原始圖像顯示,地球是在一堆的繁星之中的一個微小的星斑,其亮度是由陽光照射飛船儀器所產生的。
  • 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滲漏的地下海洋存在生命
    當卡西尼號探測器探索土星的時候,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這個發現也被稱為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在寒冷的太陽系外緣,有一個在向太空滲漏的地下海洋,一處溫暖溼潤可以誕生生命的綠洲。當探測器接近土衛二時,人們發現有巨大的水蒸氣和冰體從衛星的表面噴發出來,每秒噴發出的物質超過了200公斤,但這些物質並沒有飄散到太空中去,卻像是在填補土星的一個外環,使他更加完整。羽流中的冰實際上是凍結的海水冰晶,這是一個在向太空滲漏的地下海洋,土衛二表面下的液態的海洋的存在也是由於土星的原因。
  • 失重缺氧雙重挑戰《貓和老鼠》太空堡壘攻略出爐
    1、科研艙:兵家必爭之地科研倉最主要的設施就是藥水配置機器了,使用不同顏色的藥水可配置出不同效果的藥水,進入輸液倉後可觸發藥水效果(使用CD:30S)紅+紅:爆炸,對自己造成傷害紅+藍:隱身,與隱身藥水效果相似
  • 「創世紀」號飛船意外墜毀,攜帶的水熊蟲失蹤,它們已侵入太空?
    筆者:三體-小遙幾百年前,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世界漸漸成為一個整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變得越來越便利的同時,人們也發現了新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態平衡對一個地區的發展何其重要,科學家們在近年來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物種入侵或許已經擴散到了太空,人類進行的太空活動也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換句話說,面對太空中的物種入侵問題,人類才是始作俑者。2019年,以色列「創世紀號」飛船成功發射,計劃在未來登陸月球,並且留下人類製造的地球信息庫,其中包括數千隻脫水的水熊蟲。
  • 尋找新的太空人
    一個屬於廣輕人的創意聚集地▼ 105小店尋找新的太空人6月13日七點半你們準備好了嗎
  • 太空垃圾之十大「太空肇事案」
    5太空飛船部件墜落   1966年3月,巴西裡約內格羅發現了太空飛船殘骸,這些金屬部件經鑑別是來自土星發展測試衛星(SA-5)的一級推進器,該太空飛船是於1964年發射的,1966年4月30日從外太空進入地球大氣層。
  • 21世紀最有可能成為人類偉大的科學探索會是什麼?看完你就明白了
    到了21世紀,暗物質的研究探索有了重大的發現,10年前,美國天文學家利用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觀測星系團1E 0657-56,無意中觀察到了星系碰撞的過程。星系團的碰撞威力是異常強大的,以至於暗物質與正常物質出現了分離。而這個分離的過程正好被科學家探測順,至此,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