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奪太空深處的路上,我們又進了一大步。
5月5日18時整,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也由此拉開。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前不久中國航天發射連續兩次失利等多重困難影響下,「胖五」家族的新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此次發射一掃此前陰霾,令國人歡欣鼓舞。
「胖五B」在專門向近地軌道送貨的長徵火箭中,力氣仍然是最大的,一次能送超過22噸的東西,相當於10多輛小轎車的重量。這種能力,也讓中國發射較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成為可能。比如空間站的各個艙段,重量達到20噸以上,只有「胖五B」能夠發射。後續,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等主要艙段都要由「胖五B」送上天。也因此,「胖五B」被稱作中國空間站的「專屬列車」,其意義之重大可見一斑。
而當今社會的發展,依舊要依靠各種資源,隨著本世紀技術的發展,國外已經把目標鎖定到了外太空,目前社會的發展就像500多年前,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如今美洲已經住滿了人,而且就連南極大陸的冰原也一天天熱鬧起來,地球上已經沒有空閒的大陸了。隨著人類對地球狀況的危機感不斷加深,開始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間。探索太空,把人類的足跡擴展到太空已順理成章。
從這個意義上講,登陸月球、探測火星是偉大地理發現時代的延續。「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
基於現實的考慮,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籤署命令,授予美國在太空採礦的權利,便展現了欲將太空「私有化」的企圖。美國太空法案協議通過三種樣板條款規定了不同的專利權歸屬:歸合作方、NASA與合作方共有、由NASA獨享.
樣板條款中發明的公開與披露、介入權、訴訟主體資格的確立等規定,是用來實現太空商業化之目標.太空法案協議的「其他協議」授權,讓樣板條款有更大的靈活變通的空間。
法案包括免除國內生產要求、權利重新分配、政府權利最小化等.上述措施都是圍繞推動美國太空商業化總體目標而設計.美國太空法案協議中體現的利益平衡下的專利權分配、國防優益權下的合同自由與靈活以及職務發明創造中對創新者積極性的尊重,對我國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川普當局已經將NASA的優先計劃從火星改為月球,SpaceX執行長艾倫馬斯克也表示,BFR項目將成為創建月球基地的關鍵一環。為了進一步推動這一潮流,Bigelow Aerospace和ULA上周宣布,它們將合作設計一個可充氣的基地。這個基地將在2022年底之前發射,並最終降落在月球上作為中轉站使用。
目前,Bigelow Aerospace正在設計兩個B330可擴展模塊,而ULA將提供能把B330送入近地軌道的Vulcan 562火箭。當B330進入近地軌道後,它將充氣膨脹,然後Bigelow會用其它附加裝備將其全副武裝並進行一系列測試,測試完成後,將有額外的火箭為其提供35噸低溫推進劑。
最終,B330將飛向月球軌道。就體積來說,單個B330大約有國際空間站的三分之一大。Bigelow公司總裁Robert Bigelow說:我們的月球中轉站計劃將有力的助推其他旨在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
另外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周二(5月5日)與美國宇航局(NASA)建立了新的合作夥伴關係,旨在促進高速,點對點技術的發展。一份新聞稿說,《太空法協議》旨在促進美國宇航局,維珍銀河公司及其子公司太空飛船公司之間的合作,以支持美國「為潛在的民用應用生產技術上可行的高馬赫飛行器」的努力。
目前維珍銀河公司表示,希望與業界合作夥伴一起開發一種用於安全高效的高速航空旅行的車輛。這些努力將集中在可持續性上。
維珍銀河控股公司執行長喬治·懷特塞茲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維珍銀河公司與太空飛船公司之間重要合作夥伴關係的開始,它將支持航空技術的未來發展。」
懷特塞德斯說:「維珍銀河公司獨特的經驗和創新技術平臺將與美國宇航局和其他政府機構的歷史能力相結合,使新的技術步驟得以發展,從而提高美國的競爭力。」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領域,我們將與商業航天業務一起繼續投資」。
NASA航空高級航空器計劃主任James Kenyon表示,該協議將使這些組織能夠應用過去50年來的新技術,並「為商業航空業探索潛在的新解決方案」。
近些年美國暴露的太空野心令人警惕,畢竟太空一旦成為新的戰場,就將成為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要提心弔膽的。而且美國這些舉動已經挑起新一輪的太空競賽,這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一步慢,步步慢。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國內已經有了很多航天公司,雖然各種目的不一,但是也是在推動國內航天科技發展,確保不再與美國擴大差距,以免資資源50年後耗盡,科技發展基石斷絕,徹底淪為魚肉任人宰割。
雖然航天科技體制內養家困難已是人盡皆知,但還是為這些默默堅持的科技工作者點讚,記得先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