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印競爭或將決定21世紀的世界格局

2020-12-05 中國網新聞中心

原標題:英媒:中印競爭或將決定未來世界格局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6月7日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21世紀的中印競爭》稱,西方人熱衷分析美中之間的強國鬥爭,然而最終決定21世紀格局的,或許會是中印之間的競爭。

文章稱,過去十年,中國一直在收集各種「第一」——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全球最大出口國、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曾報告稱,以購買力計算,中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

不過,中國也許已經失去了一個「全球最大」頭銜。新的非官方人口研究顯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可能是印度而非中國。這一新聞可能會助長印度一種日益攀升的感受,即儘管過去30年中國的崛起一直是個全球話題,下一個30年將成為印度閃耀之時。

文章稱,與中國相比,印度的人口趨勢看起來對長期經濟增長當然更有利一些。這並不僅僅因為印度人口或已超過中國,並將在未來以更快速度增長。更重要的是,印度人口比中國顯著年輕,這意味著印度將擁有比中國更龐大的勞動年齡人口,需要供養的退休人口更少。日本近期的歷史證明,老齡化並處於收縮中的人口,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這種人口因素也許已經在向經濟增長速度反饋了。印度的增長速度正在超過中國,預計今年的增速會超過7%,相比之下中國官方增長數據為6.5%。

文章指出,對於印度就要趕上和超過中國的觀點,存在一些強有力的限定條件。首先,中國實際經濟規模已經是印度的5倍。這意味著即便印度目前的增速百分比比中國略高一些,中印兩個經濟體規模上的差距仍在增大,而不是在縮小。

其次,儘管人口因素有利於印度,在其他重要方面,中國則更有利一些。印度30%的人口是文盲,而中國文盲比例則低於5%。中國的基礎設施也遠遠優於印度,這表現在公路、鐵路和基本衛生系統上。半數印度人仍然缺乏基本的廁所設施。

文章稱,這種比較不僅僅是文字遊戲。它們的重要性在於,中國和印度是21世紀兩個新興大國。兩個國家已捲入了一輪低調的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鬥爭。

文章稱,對於中國建立橫跨亞洲的基礎設施網絡的計劃,印度的反應十分敏感。這些基礎設施開發的影響既有戰略上的,也有經濟上的。在中國海軍正迅速擴大的時期,新德裡方面正以尤為懷疑的眼光看待中國出資在南亞建設的港口。

中印兩國軍事預算一直在急劇增長。中國第二艘航母已經下水。印度則已成為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武器進口國。此外,印度人還加大了與美國和日本的軍演力度。

文章稱,西方政治分析人士頭腦裡想的都是美中之間的新興強國鬥爭。然而,隨著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向亞洲轉移,最終決定21世紀格局的,也許會是中印之間的競爭。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報告: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原標題:聯合國報告: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聯合國21號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報告指出世界人口每年增長約8300萬人。並預測,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現在的76億上升至86億,印度將在2024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報告同時指出,近年來,在世界幾乎所有地區,生育率均出現下降,較低的生育率還導致人口老齡化。
  • 中印將在21世紀正式打響印度洋的制海權爭奪戰
    印度航母「維拉特」號「印度洋將取代太平洋和大西洋成為21世紀的全球中心。」美國國際安全專家羅伯特•卡普蘭在最新一期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上對印度洋的戰略地位提出了新構想,並預測「中印將在21世紀正式打響印度洋的制海權爭奪戰」。對於西方學者的這一構想,中國學者認為,隨著能源在國際政治博弈中影響力的增加,印度洋的戰略地位與日俱增。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⑦國家安全利益的定位和取得是由權力決定的。奧根斯基將促成權力變化歸結為人口規模、政治有效性和經濟發展三大要素。⑧霸權主導國美國從人口數量和資源規模現狀、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能力等方面分析,會認為中國作為新興崛起國擁有潛在的權利轉移實力,而必然成為現行世界秩序的未來「挑戰國」。「中國威脅論」之所以盛行於西方世界,正是基於此種推斷。
  • 英媒:蘇格蘭建世界首座漂浮風電廠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英媒稱,世界上首座完全漂浮的風力發電廠已在蘇格蘭東北海岸附近成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3日報導,現有的離岸風力發電廠通常是將基座固定在海床上。而有了革命性的新技術,就能在無法使用傳統方法固定的深水區域進行風力發電。
  • 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中印競爭不如中日競爭那樣受關注,因為自從兩國歷史上第一次重大衝突——1962年戰爭發生後,中印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界幾乎沒有發生衝突。   相比東海和南海上演的不可測對抗,中印事實上的邊界(實際控制線)相對平靜。這也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和德裡設計了一個長期框架,管控兩國的邊界爭端,在冷和平的範圍內進行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
  • 印度緊急租借捕食者無人機,將部署在中印邊境,解放軍如何應對?
    中印邊境目前還處於緊張局勢之中,而中印雙方也已經舉行了八輪軍長級別的會談,印軍在國內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之下又在邊境搞起了小動作。據環球時報轉載印媒11月26日的報導稱,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軍用無人機捕食者(實為捕食者無人機的改進型MQ-9B)已經到貨並且投入使用,這款無人機的空中偵察能力極強,可以通過機內配備的高解析度攝像頭和傳感器監視目標的實時情況,獲取實時信息,它不僅能用在印度洋,而且能部署在中印邊境。
  • 21世紀20年代:中國公益將是怎樣的格局?
    ​編者按21世紀20年代正式開啟,面向未來十年,我們試圖發問:中國公益將發展到怎樣的層次?中國轉型將步入怎樣的階段?中國與全球的激蕩將是怎樣的格局?身擔解決社會問題與推動公民社會的時代之任,中國的社會創新家們應該具備怎樣的精神?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力量?此時,《社會創新家》邀請李小雲、何增科、劉小鋼、李勁、房濤、王行最、梁春曉七位社會創新的思想者與行動者,就這些問題,或高屋建瓴,或見微知著,寄語21世紀20年代。
  • 邵平楨:論泛珠三角與東協合作對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的作用
    三足鼎立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關鍵在於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而亞洲區域經濟合作進程關鍵在於中國、日本和印度。中日印三國的態度將直接決定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前景,從而也決定亞洲能否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第三極。而東協對亞洲區域經濟合作起著橋梁紐帶作用。中國與東協合作對亞洲自由貿易區形成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 獨家:21世紀將是"亞洲世紀" 中國起主導作用
    《參考消息》駐孟買記者唐璐3月2日報導 對於「中國世紀元年」的提法,印度經濟學家桑賈亞·巴魯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21世紀最大的特點將是「多極化」,中國是起主導作用的全球力量,但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也將成為重要的全球力量。
  • 英媒:中國東部對決美國西部,誰是21世紀經濟的領航者?
    據美國權威雜誌分析:世界最強大的20大網際網路公司中,有18個來自美國的西海岸和中國的東部沿海,其中搜索、社交和在線購物領域的最大公司全部集中在這兩個地方。過去20年,這些地方催生一種集群效應,創業家、風險資金和大學也都聚集在同一片地方。
  • 中印局勢取得重大突破!?印媒:中印同意從「摩擦點」撤軍並公布...
    根據上周五高級指揮官會議上公布的計劃,雙方將撤出有爭議的班公錯湖地區,並建立一個緩衝區。  聽取了討論簡報的官員表示,中國士兵將拆除幾處俯瞰班公錯湖的多山斜坡上的防禦設施,然後撤回。  佔領了班公錯湖南岸高地的印度也將撤出。雙方將停止在某些地段巡邏。  3800公裡長的中印邊界沒有劃定,兩國在1962年爆發了戰爭。
  • 印媒:中印兩軍在拉達克結束對峙
    印媒報導稱,印度陸軍方面表示,根據現有緩和緊張關係的雙邊機制,「雙方尋求並同意」進行代表團級會談。印媒稱,中國和印度的軍隊近日在拉達克地區發生短暫對峙。不過,中印雙方在拉達克舉行了代表團級別的會談後,雙方結束了對峙。報導稱,這次對峙事件是在印度陸軍山地打擊軍與印度空軍將於下月舉行聯合軍演前發生的。這次軍演期間,印方將在其東部前線部署軍隊,進行實戰演練。
  • 印度租借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到貨 印媒炒:可部署到中印邊境
    來源:環球網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近日到貨,印度媒體稱,這款無人機可部署在中印邊境進行監視。印媒報導截圖據印度新聞與評論網站「opindia」11月25日報導,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應為「捕食者」無人機的改進型號MQ-9B)已於近期到貨並投入使用。這種無人機以其出色的空中偵察能力而聞名,可通過其配備的攝像機和其他傳感器提供有關敵人行動的實時信息,不僅可以用在印度洋進行監視,也可以部署在中印邊境。
  • 出海記|英媒文章:中國正在塑造全球科技的未來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上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上有很多來自中國的參展商——總數4500家中佔了三分之一——一些代表開玩笑說,CES現在成了「中國電子展」(China
  • 國際碳纖維競爭格局分析:日本仍是全球碳纖維最大的生產國
    中商情報網訊:國際上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的生產,從20世紀60年代起步,經過70 ~80年代的穩定發展,90年代的飛速發展,到21世紀初其生產工藝技術已經成熟。行業發展初期,碳纖維主要用於軍工和宇航,經過50餘年的發展,其應用領域正在向工業領域和普通民用領域擴大。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人民智庫|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將走向新發展階段
    縱觀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國家間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競爭。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以更大的政治定力和勇氣,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闊步前進的決心。
  • 英媒:地球若沒有人類 北歐將是哺乳動物的天堂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英媒稱,如果地球上沒有人類,現在北歐大部分地區也許是狼、駝鹿、熊和大象等生物的家園。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21日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如果沒有人類破壞生態系統,地球上大部分地區應該類似於非洲塞倫蓋蒂平原。
  • 從美方租回兩架「捕食者」後,印媒又來添堵:可用於監控中印邊境
    值得欣慰的是中印邊境對峙情況,在第八次中印雙方軍長級會談後開始有所緩和,並且雙方還達成了共識,將會在近期再一次進行軍長級會議。但是印度剛剛展現出進步的一面後,馬上又開始給中印邊境問題添堵。據觀察者網11月26日報導,最近,印度海軍從美國租借的兩架MQ-9B「捕食者」無人機投入使用,目前部署在該國東南沿岸,用於海上巡邏。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度為何頻繁挑釁中國?印媒揭露深層動機
    據印度媒體此前報導,今年6月,印度方面發起了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抵制行動,而這一時間剛好與中印邊境衝突事件一致。 對此,文章還稱,中方很可能將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視為將中國排除在「新型全球聯盟」之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