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地球若沒有人類 北歐將是哺乳動物的天堂

2020-12-0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英媒稱,如果地球上沒有人類,現在北歐大部分地區也許是狼、駝鹿、熊和大象等生物的家園。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21日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如果沒有人類破壞生態系統,地球上大部分地區應該類似於非洲塞倫蓋蒂平原。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還繪製了一幅地圖,展示了如果人類從未存在,動物可能會如何分布。

由丹麥奧胡斯大學進行的這項研究顯示,非洲哺乳動物密度如此之高,反映的是過去的人類活動,而不是與其環境有關的因素。

研究小組根據各個物種的生態和現有自然環境模板推測出各個物種的自然分布,並由此得出結論。

奧胡斯大學教授延斯-克裡斯蒂安說:「因人類導致哺乳動物多樣性減少的地方遠不止北歐一處,它是一個全球現象。」

他說:「而且,在大多數地方,哺乳動物多樣性與原本的自然狀態差距非常大。」

現有的世界哺乳動物多樣性地圖顯示,非洲幾乎是世界上大型哺乳動物多樣性高的唯一地區。

但經研究人員修正過的世界哺乳動物多樣性地圖顯示,大型哺乳動物多樣性高的地區有很多,北美和南美的多樣性程度尤其高,但現在這些地區大型哺乳動物分布相對較少。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8月14日報導,澳大利亞昆士蘭,乍一看,你可能僅僅認為這隻袋鼠是在撓痒痒吧。

相關焦點

  • 人類活動影響大型哺乳動物分布 北歐本可有大象
    【環球網綜合報導】為了生存,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處於競爭狀態。狩獵、砍伐森林及全球變暖威脅到許多動物的自然棲息地。據法國《20分鐘報》8月24日報導,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科學家嘗試研究,如果現代人類不存在,大型哺乳動物將會如何分布。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多樣性與分布》雜誌上。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英媒:地球如果停轉或倒轉會怎樣?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英媒稱,如果地球徹底停轉,數十億人將在幾秒內死亡。據英國《每日快報》網站8月9日報導,首先發生的是無數人以幾乎兩倍於音速的速度撞到牆上和建築物上,變成肉醬。赤道地區的轉動速度為每小時向東1000英裡(約合1610公裡),但越往兩極速度越慢。
  • 英媒:科學家計劃編纂全球通用的地球物種名錄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計劃創建首個普遍認可的地球物種名錄,這有望結束數百年來圍繞如何對世界生物資料庫進行分類的分歧和混亂局面。結果是,環境保護組織、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通常使用不同的哺乳動物、真菌和其他生物名錄,這些名錄的分類描述不一。 例如,科學證據顯示,非洲象可能存在兩個物種——森林象和草原象。然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主要環境保護組織卻只承認一個物種。
  •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很多國家都無法抵禦新冠病毒,在人類面臨新冠的死亡威脅,尋求疫苗以及治癒的方法時,英國《新科學家》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表示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 英媒:凍幹水母能幫助人類長出新皮膚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英媒稱,帶刺的仙后水母可能不是人想觸碰的東西,但能用它們來製造幫助皮膚癒合的支架。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3月2日報導,領導這項研究工作的墨西哥尤卡坦科學研究所的納耶利·羅德裡格斯-富恩特斯說:「我們發現,墨西哥灣一種數量很多的水母即仙后水母的結構與人類皮膚類似。」天然和合成的組織支架用於修復皮膚,通常是在手術後或為了治癒燒傷。
  •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很多國家都無法抵禦新冠病毒,在人類面臨新冠的死亡威脅,尋求疫苗以及治癒的方法時,英國《新科學家》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表示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 英媒:有毒汞在北極凍原大量積聚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 英媒稱,洛厄爾麻薩諸塞大學一位研究汞汙染來源的科學家說,有毒物質汞正在北極凍原中大量積聚,威脅人類、野生生物的健康和水的潔淨。據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7月12日報導,由洛厄爾麻薩諸塞大學環境、地球與大氣科學系主任丹尼爾·奧布裡斯特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大氣中的汞正在北極凍原中積聚,這些沉積到土壤中的汞元素最終將進入水域。科學家很早之前就已經報告過北極嚴重的汞汙染。這項新的研究發現,氣態元素汞是北極汞汙染的主要來源,並且闡明了汞元素到達北極的過程。
  • 英媒:全球大象數量不斷減少 或被逼入滅絕境地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導 英媒稱,在位於烏幹達西部的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的邊緣,農民們整晚奮力敲著鼓嚇走對他們來說最具破壞性的敵人——大象。在附近的布恩迪(Bwindi)雨林,小群倖存的草原象(savannah elephant)遠離了它們日益縮小的自然棲息地,適應了躲在樹蔭下的隱蔽生活。
  • 英媒:科學家首次繪出「宇宙路線圖」 歷時10年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英媒稱,歷時10年時間,科學家對未知宇宙進行的探索為我們呈現了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宇宙圖景,向人們清晰地展示了我們的銀河系和10萬個遙遠星系之間的路徑。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14日報導,由恆星、行星和小行星構成的、擁有10萬萬億個恆星的波瀾壯闊的本超星系團圖景綿延5億光年,被命名為「蘭天」,夏威夷語意為「無盡的天堂」。  這一驚人的發現向人們展示出我們的家園——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正位於這一廣袤的宇宙網絡的邊緣。  這幅壯闊的路線圖看似密度很大,實則不然。
  •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參考消息網1月30日報導 英媒稱,北極控制博弈正酣之際,中國發布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極地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呼籲加強相關國際合作。冰消雪融出航道報導稱,隨著地球變暖,北冰洋冰蓋縮小,北極圈裡越來越熱鬧。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常態化運營之類字眼越來越多進入人們視線,夏季穿行北極航道的船隻也越來越多。北極航道包括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60米,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6日報導,最新研討發現,即使實現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那恐怕也為時已晚,原因在於北極海冰消融、亞馬孫雨林退化等其他因素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人類的溫室氣候排放量並非地球氣溫的唯一決定因素,」斯特芬教授說。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200英尺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6日報導,最新研討發現,即使實現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那恐怕也為時已晚,原因在於北極海冰消融、亞馬孫雨林退化等其他因素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
  • 英媒盤點那些孕育人類文明的河流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導英媒稱,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為了保護和關愛全球河流,自2005年起,聯合國把每年9月份的第四個星期日定為世界河川日。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25日報導,這個國際性的紀念日,旨在提高公眾對河流價值和河流面臨威脅的認知,在今天全球氣候變化和汙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更具現實意義。
  • 英媒:黑猩猩的「床」比人類的乾淨多了!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發現黑猩猩的床比人類乾淨得多。據英國《獨立報》網站5月16日報導,一項對比黑猩猩窩巢與人類床鋪標本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床單和床墊藏匿的來自身體本身的細菌遠遠多於黑猩猩。
  • 英媒:「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又瘦又小
    英媒稱,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說,最先離開非洲的早期人類祖先又瘦又小,行走姿勢更像類人猿。這項研究結果向我們人類起源的現有理論發出挑戰。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30日報導,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最先走出非洲並前往亞洲和歐洲的早期人類是高大強壯的直立人。但對早期人類化石的最新分析結果顯示,最先開始這一旅程的實際上可能是遠為瘦小的人類——能人。
  • 日媒:哺乳動物與昆蟲有共同祖先?大腦迴路相似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東京大學副教授伊藤啟等人通過仔細研究果蠅發現,昆蟲將觸覺傳遞迴大腦的神經迴路結構與人類等哺乳動物的非常相似。迄今為止的研究顯示,兩者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中,觸覺外的四感的神經迴路結構都相同。
  • 若恐龍沒有滅絕,人類便不會出現,但地球仍可能誕生智慧與文明
    雖然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看,人類就是毫無疑問的哺乳動物,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與其它哺乳動物以及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事實上這種想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少如果不是地球歷史上那場著名的災難,人類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地球之上的。
  • 英媒:1月20日晚將出現「超級血狼月」
    新華社北京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2019年的第一個滿月註定將是一個壯觀景象,因為1月20日晚將出現「超級血狼月」。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8年12月27日報導,2019年1月20日至21日這個夜晚,月全食恰逢滿月,這將導致地球的這顆衛星發出瘮人紅光,其效果即所謂「血月」。與此同時,月球將位於其軌道上的近地點,屆時它將在夜空中顯得巨大無比。
  • 英媒:英國科學家創建出「萬有觸覺定律」模型
    英媒稱,科學家們利用地震波創建了一種觸覺通用尺度,為打造具有高度真實感的虛擬實境鋪平道路。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12日報導,伯明罕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接觸感受器進行數學建模,推導出「萬有觸覺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