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計劃創建首個普遍認可的地球物種名錄,這有望結束數百年來圍繞如何對世界生物資料庫進行分類的分歧和混亂局面。
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7日報導,計劃包含十條內容,旨在最終確立分類秩序,制定一份世界物種權威名錄,並建立對質量負責的治理機制。研究人員希望,各方認可的單一名錄可以推進全球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瀕危野生動物貿易、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問題的努力。
報導稱,學界關於物種(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元)構成,存在至少26個相互矛盾的概念,因此生物學家從未達成一致。結果是,環境保護組織、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通常使用不同的哺乳動物、真菌和其他生物名錄,這些名錄的分類描述不一。
例如,科學證據顯示,非洲象可能存在兩個物種——森林象和草原象。然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主要環境保護組織卻只承認一個物種。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生計教授史蒂芬·加尼特說:「公眾支持這些他們稱為物種的實體,而且認為這些是真正的生物自然單元,而不是人為構想出來的時間片段。」
一個廣泛使用的定義認為,物種定義關鍵在於某一群體的生物能否通過產生可存活的後代來交換遺傳物質。但在一些情況下,物種之間的界線並不清晰,導致分類學家——發現、命名和分類物種的科學家——出現意見分歧。
包括基因組分析和微型CT掃描在內的新技術也促使科學家發現,以前被認為屬於同一物種的生物實際上可能分屬多個物種,比如東南亞葉猴、長頸鹿和走路鯊。
加尼特說:「可能90%的物種存在自然單元,不會雜交繁殖,而且行為端正。但有10%的物種忙於進化,我們必須決定這個物種是什麼、不是什麼。」
「公眾希望科學能夠做到這一點。而科學還沒有形成可靠的系統來做到這一點。」
世界物種權威名錄的創建原則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其中包括分類學家與其他利益相關方(比如環境保護者和政府)需要發揮的明確作用。
根據提議,物種名錄將以科學為基礎,將物種命名管理與物種證實管理分開,並實現全面可追溯。(編譯/曹思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