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物種2000」組織及其中國節點在北京發布了「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這是該組織第八次發布全球生物物種年度名錄,也是中國作為該組織地區節點第一次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年度名錄。到目前為止,全球生物物種名錄共收集了世界上110萬個經過科學家確認的生物物種的綜合信息。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共完成了44141個物種的編目,其中植物35337種,動物8804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陳宜瑜院士,秘書長馬克平,「物種2000」項目執行主任Frank Bisby、中科院動物所所長孟安明院士以及來自科技部、國家林業局、農業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國家海洋局等相關單位的代表出席了發布會,會議由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張知彬主持。
陳宜瑜院士在致辭中表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依託於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中國作為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全球生物物種名錄的編制促進了各國間物種信息的交流,為更加深入地研究生態系統、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生存環境都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Frank Bisby教授介紹說,此次發布的全球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中的每個物種,均被賦予了一個獨特的代碼,即生命科學標識碼(LSID),這個標識碼是各種植物、動物、真菌和微生物拉丁學名的補充,不能被人們直接使用,主要用於計算機處理,它們可以表達生物物種中更精細的分類學概念差異,支持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之間電子化的交互操作,同時可以準確跟蹤名錄版本更新而出現的越來越多的變化。
陳宜瑜和Frank Bisby還向國內使用「名錄」的主要單位代表贈送了光碟。
超級連結:
物種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生物進化和分類的一個基本單位,是將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連接起來的紐帶。物種攜帶並表達著存在於個體內的遺傳多樣性的信息,維持著生態系統中生態過程的順利進行,構成了人類文明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物種2000(Species 2000)」是一個在英國註冊的非營利組織,由52個全球性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組織以聯邦的形式聯合而成,秘書處設在英國的雷丁大學。該組織與綜合分類學信息系統(ITIS)合作,編制全球生物物種名錄(Catalogue of Life)。通過7年來約3000名生物學家的努力,到目前為止,該名錄已經收集了1,105,589個經過確認的物種學名。該組織計劃到2011年完成地球上全部已知物種名錄的收集工作,包括所有現有的植物、動物和菌物。該名錄的內容可以通過光碟和網站免費獲得。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於2005年12月向物種2000主任會議遞交加入其項目的申請,2006年1月4日得到正式批准,並於2006年10月20日正式啟動「物種2000」中國節點,成為「物種2000」項目的一個地區節點。
「物種2000」中國節點數據嚴格遵循「物種2000」全球項目的標準數據格式,對每個物種收集整理學名、同物異名、俗名、原始資料庫、科及更高級分類階元、分布和參考文獻信息。
「物種2000」中國節點為信息服務建立了基於Internet的數據共享系統。數據共享系統由基礎數據構建的門戶網站和分別設立在中科院動物所、植物所和微生物所的3個分布式資料庫組成。年度名錄通過門戶網站的集中數據實現。動態名錄通過3個機構支持的3個分布式資料庫實現。年度名錄光碟每年更新出版一次。「物種2000」中國節點網站已經建成(http://www.sp2000.cn),網頁內容包含新聞和物種年度名錄等,可以在線查詢已收錄的物種信息。
「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在京發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陳宜瑜院士致辭
「物種2000」項目執行主任Frank Bisby致辭
陳宜瑜和Frank Bisby向國內使用「名錄」的主要單位代表贈送光碟
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張知彬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