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5月下旬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專題宣傳活動,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其中顯示,有33種動植物被列為Ⅰ級惡性入侵類。
說起外來入侵物種,我們並不陌生。常見的紫莖澤蘭、福壽螺,都是人們熟悉的入侵物種。從科學定義上看,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最近,聯合國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指出,1970年以來每個國家入侵的外來物種數量增加了約70%,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過去50年對全球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的五大因素之一,而被關注、重視和防治程度又往往低於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氣候變化和環境汙染等其他因素。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高原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形地貌、獨特多樣的氣候環境,為不同生境需求的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雲南邊境線長,邊境地區人類活動頻繁,使雲南成為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據2018年的《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名錄》記載,雲南有外來入侵植物300餘種。原環境保護部聯合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至第四批),雲南已查明有入侵物種49種,佔名單總數(71種)的69%。
這些研究成果為我省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提供了很好的依據。但是,仍存在調查不充分,數據不全、不準確等問題。為系統評估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種類及其危害,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參照國家的評估方法,通過現有資料和數據的整理整合,補充近年來的野外調查結果,建立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通過綜合分析和專家審核相結合的方法,系統整理和編制形成《名錄》。《名錄》收錄了境內發現的蕨類植物、種子植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類群的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植物321種4變種、動物120種)。並對雲南省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現狀進行評述,如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對農林漁牧業的危害、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對景觀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等,並提出相應防控方法及潛在的應用建議。
本次發布的《名錄》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準確、最權威地反映雲南外來入侵物種的基礎性研究成果,為今後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宣傳和教育、監測及預警、研究與防治等相關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對加強我省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連結
入侵物種的5個種類
入侵物種可劃分為惡性入侵類、嚴重入侵類、局部入侵類、一般入侵類和有待觀察類5類。
Ⅰ級惡性入侵類:指在省級層面上已經對經濟和生態效益造成巨大損失和嚴重影響,有33種(植物31種,動物2種),如:紫莖澤蘭、飛機草、薇甘菊、腫柄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
Ⅱ級嚴重入侵類:指在省級層面上對經濟和生態效益造成較大的損失與影響,有82種(植物42種,動物40種),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貪夜蛾、紅火蟻、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銀魚、牛蛙、紅耳龜;
Ⅲ級局部入侵類:指沒有造成省級層面上大規模危害,有99種2變種(植物48種2變種,動物51種),如:山扁豆、牛茄子、馬鈴薯塊莖蛾、米扁蟲、莫三比克羅非魚龜;
Ⅳ級一般入侵類:指生物學特性已經確定其危害性不明顯,並且難以形成新的發展趨勢的入侵生物,有68種(植物57種,動物11種),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蓮、苦苣菜、萬壽菊、咖啡豆象;
Ⅴ級有待觀察類:指目前沒有達到入侵的級別,尚處於歸化狀態,或了解不詳細而目前無法確定未來發展趨勢的物種,有159種2變種(植物143種2變種,動物16種),如:蕎麥、合歡草、鳳仙花、藍桉、灰喜鵲、麝鼠。(記者張捷攝影報導)
(責編:程浩、朱紅霞)
雲南省交通運輸廳:渝昆高鐵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人民網昆明5月29日電 (程浩)近日,雲南省一網友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向省長阮成發留言,詢問渝昆高鐵今年能否開工建設。雲南省交通運輸廳5月27日回復稱,從目前進度看,預計2019年年內項目可開工建設。 回復稱,中國鐵路總公司和雲南省…【詳細】
數字監管成為我國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突破口 人民網昆明5月29日電 (記者徐元鋒)5月28日至29日,全國運輸服務廳局長研討班在昆明舉行。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人,圍繞「加快實現數字監管,切實增進服務體驗,堅定不移推進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主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