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陸生植物名錄「大全」在英發布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倫敦12月29日電(記者  黃堃)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和美國密蘇裡植物園29日在倫敦聯合發布了由全球多個植物研究機構合作完成的《植物名錄》。這部被業界稱為「陸生植物大全」的文獻收錄了約125萬個陸地植物名稱,包括各個物種的正式學名和各種別名。

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負責編撰這份《植物名錄》的專家埃米爾·盧格達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是在參考權威文獻基礎上編寫的十分完備的陸生植物名錄,其中包含了大量別名,它可能是收錄別名最全的植物名錄。

統一名稱對植物研究和學術交流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誤解和提高效率。從這份《植物名錄》可以看出,現在植物學界對同一種植物有多種不同稱呼。在該文獻收錄的約125萬個植物名稱中,約104萬個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體系中的名稱,但這些「體系內」名稱當中只有29%是公認的正式名稱。

據介紹,這份《植物名錄》收錄了編撰者所能找到的正式文獻中的所有植物名稱。但由於一些名稱的命名科學證據還不充分,現在還不能確定它們是某種植物的正式名稱還是別名。因此,這份名錄今後將會隨研究進展而不斷修訂變化。

這份《植物名錄》由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主任史蒂文·霍珀說,完成這份《植物名錄》是全球植物學界的一項重大成果,將有助於制定和實施各項植物保護計劃。

相關焦點

  • 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發布
    4月1日上午,「物種2000」組織及其中國節點在北京發布了「全球及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08版)」光碟,這是該組織第八次發布全球生物物種年度名錄,也是中國作為該組織地區節點第一次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年度名錄。到目前為止,全球生物物種名錄共收集了世界上110萬個經過科學家確認的生物物種的綜合信息。
  • 英媒:科學家計劃編纂全球通用的地球物種名錄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計劃創建首個普遍認可的地球物種名錄,這有望結束數百年來圍繞如何對世界生物資料庫進行分類的分歧和混亂局面。 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7日報導,計劃包含十條內容,旨在最終確立分類秩序,制定一份世界物種權威名錄,並建立對質量負責的治理機制。研究人員希望,各方認可的單一名錄可以推進全球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瀕危野生動物貿易、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問題的努力。
  • 用好物種名錄 促進自然保護
    我國的紅色名錄 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高等植物種數約佔全球種數的8~12%,脊椎動物各類群均居於世界前列。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紅色名錄的概念。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在線發布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近日在線發布了最新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2020版年度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其中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生物物種名錄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數。
  • 上海發布《窗陽臺綠化推薦植物名錄》
    &nbsp&nbsp&nbsp&nbsp本報上海7月28日電(記者田泓)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近日推出《窗陽臺綠化推薦植物名錄》,遴選推薦66種適合普通家庭種植的窗陽臺綠化植物,以培育市民對園藝的興趣和對自然的熱愛。
  • 關於獵捕陸生野生動物行為,濰坊發布通告全面禁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10月2日記者獲悉,為切實保護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安全與平衡,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等相關法律法規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5月21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簡稱《名錄》),這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也是目前雲南省最準確、最系統、最權威的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遼寧發布名錄 這180種野生動物不得食用獵捕交易繁育
    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近日發布《遼寧省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列入名錄的物種總計17目53科180種。據了解,遼寧省林草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制定了《名錄》,《名錄》收錄了獸綱的草兔、松鼠、野豬等7科22種,鳥綱的雪雁、珠頸斑鳩、三趾鷗、鵪鶉等37科130種,爬行綱的白條草蜥、王錦蛇、短尾蝮等6科22種,以及兩棲綱的中華蟾蜍、北方狹口蛙等3科6種。
  • 中科院與環保部聯合發布2016年度《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代表中科院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為摸清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家底,支持我國履行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從2008年開始,中科院聯合環保部組織100多位分類學專家,基於已有文獻,對我國已知物種進行編研。
  • 早期陸生維管植物起源和演化研究獲進展
    通過與現生植物的根莖比數據的比較,他們發現,這種細小的簇根能夠為相對較大的莖軸系統有效地提供養分,這也表明早期陸生植物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說明這種植物可能生活在高溫、高降水量以及水分供應充足的環境之中。
  • 2018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發布!
    今天,在北京動物園舉行的「紀念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25周年大會」上,張亞平副院長代表中國科學院和生態環境部雙方共同發布2018年度《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我們知道,生物物種名錄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或行政單元的生物區系本底性的基礎資料。及時更新生物物種名錄對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與利用實踐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國的生物分類學者艱苦奮鬥百餘年, 基本摸清了中國生物物種的家底。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2018版》發布!
    今天,在北京動物園舉行的「紀念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25周年大會」上,張亞平副院長代表中國科學院和生態環境部雙方共同發布2018年度《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我們知道,生物物種名錄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或行政單元的生物區系本底性的基礎資料。及時更新生物物種名錄對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與利用實踐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國的生物分類學者艱苦奮鬥百餘年, 基本摸清了中國生物物種的家底。
  • 這些陸生野生動物不能再吃,吃了就違法!(附名錄)
    《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很多人疑問,到底哪些陸生野生動物不能再吃了?其實只要記住一句話,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食用,人工養的也不行,但家畜家禽類除外。
  • 中科院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
    中科院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2015-05-26 植物研究所 從2007年開始,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組織院內外分類學專家編研《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並從2008年起以年度名錄的形式每年更新和向社會公開發布,為全球使用者提供實時在線的中國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類群的分類和分布信息,中國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連續多年發布年度生物物種名錄的國家。2015年年度名錄共收錄73,255種生物,其中植物35,710種,包括全部野生高等植物及重要栽培植物。
  • 新規通過,珠海將在全市禁獵陸生野生動物
    《通告》規定珠海行政區域範圍內將全年禁獵陸生野生動物,以此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身體健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通告》規定,禁止使用任何工具或方法獵捕、殺害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廣東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法律法規和國家、省規定禁止獵捕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 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速度在加快 515種正處在滅絕邊緣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學家認為的要快得多,未來20年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數量,可能會與整個20世紀不相上下。他們發現,有515種陸生脊椎動物——佔他們分析的所有物種的1.7%——正處在滅絕邊緣,這意味著這些物種群只剩下不到1000個個體,更嚴重的是,其中大約一半的種群剩下的個體數還不足250個。研究表明,大多數高度瀕危物種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受到人類入侵的影響尤甚。
  • Cell | 地錢基因組分析揭示陸生植物的進化過程
    該研究通過對地錢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陸生植物的進化過程。陸生植物的演化改變了陸地環境。陸生植物從共同的祖先輪藻(charophycean)演化而來,它們遺傳了輪藻的發育、生化及細胞相關特性。其它演化而來的適應陸地的生化、生理及多細胞單倍體與二倍體交替的生命周期,可促進耐乾燥孢子的有效傳播。
  • 新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發布
    本報訊(記者 張航)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日前發布,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相比2019版,共新收錄15971個物種,新增蠅類類群。 據介紹,生物物種名錄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數據。
  •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一把刻度模糊的卡尺
    」)《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三有』名錄》」)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積極擴展保護管理範圍。  1989年1月發布的保護名錄和2000年8月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7年修訂為《「三有」名錄》)是我國兩份國家層面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兩份名錄同各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起,構成了我國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的主要依據。
  •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發布:鯨類恢復初見效 2018-12-19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