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地錢基因組分析揭示陸生植物的進化過程

2021-02-12 植物研究進展

2017年10月5日,《Cell》雜誌發表了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日本近畿大學(Kindai University)等單位題為「Insights into Land Plant Evolution Garnered from the Marchantia polymorpha Genom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對地錢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陸生植物的進化過程

陸生植物的演化改變了陸地環境。陸生植物從共同的祖先輪藻(charophycean)演化而來,它們遺傳了輪藻的發育、生化及細胞相關特性。其它演化而來的適應陸地的生化、生理及多細胞單倍體與二倍體交替的生命周期,可促進耐乾燥孢子的有效傳播。本研究分析了地錢基因組,其為分布最廣泛的陸生植物之一。較之輪藻,陸生植物基因組的特徵在於編碼新的生化途徑基因、新的植物激素信號通路(特別是生長素)、擴大的信號通路庫以及轉錄因子家族的多樣性增加等。與其它基因組序列已知的陸生植物相比,地錢在大多數調控途徑中表現出低遺傳冗餘,其基因組的這一特徵類似於祖先陸生植物的基因組。

Figure 1. Evolution of Land Plant Attributes.

Graphical Abstract

相關焦點

  • 雙星綠藻基因組揭示陸地植物進化機制
    雙星綠藻基因組揭示陸地植物進化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5:19:51 近日,德國科隆大學Michael Melkonian與深圳華大基因Gane Ka-Shu Wong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陸地雙星綠藻基因組為陸地植物進化提供了新的見解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的協同進化機制
    陸生植物根系與微生物建立多種多樣的共生關係,例如,超過80%的陸生植物可以與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形成共生關係,其中豆科植物還可以與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關係。AM共生與根瘤共生可通過提高植物對磷和氮的獲取能力,從而協同促進植物生長。AM真菌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關鍵環節。
  • 研究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的協同進化機制
    ,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系統在植物根際層面的互作機制。陸生植物根系與微生物建立多種多樣的共生關係,例如,超過80%的陸生植物可以與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形成共生關係,其中豆科植物還可以與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關係。AM共生與根瘤共生可通過提高植物對磷和氮的獲取能力,從而協同促進植物生長。AM真菌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關鍵環節。
  • Plant Cell:高等植物維管束分化調控機理新進展
    在進化過程中,導管的出現是陸生高等植物成功的主要原因。導管的分化過程經歷了細胞伸長、細胞壁局部加厚和細胞程序化死亡3個階段。與真菌和動物不同,保守的exocyst分泌複合體的EXO70亞基在高等植物基因組中大量擴增。
  • PNAS:浙大、西雪梨大學 | 植物耐旱和氣孔進化新機理
    迄今為止,已經在陸地植物適應的背景下考慮了逆行信號傳導,但沒有考慮將葉綠體功能與氣孔調節相關聯的信號級聯的起源和進化。我們顯示葉綠體逆行信號傳導過程的關鍵元素,核苷酸磷酸酶(SAL1)和3'-磷酸腺苷-5'-磷酸(PAP)代謝,在陸生植物的藻類祖先 - 鏈黴菌藻類中進化。
  • 測序1178種植物轉錄組揭示了綠色植物10億年進化歷程...
    綠色植物由50多萬種物種組成,經歷大約10億年的進化過程,在所有陸地及許多水生生態系統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生命之樹中,萬物間相互聯繫。完成超過1000種植物轉錄組測序,對於理解生命之樹如何工作,研究物種間的關係尤為重要。佛羅裡達大學Pam Soltis教授表示:1KP提供的關於進化關係的觀點,引發了關於綠色植物關鍵節點和進化過程起源的新假設。
  • 追溯3.07億年前,史前雨林崩塌,一個奠定地球生物進化道路的過程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亞馬遜雨林,而是史前原始雨林,科學家通過不斷的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史前的雨林變化尤其是最終的崩塌,導致了當時的陸生動物飛躍性的進化,而且科學家已經揭示了其演變的過程,這不得不說,令人感覺非常的驚訝。
  • 兩篇CELL|中心王文、何舜平、張國捷等團隊合作揭示脊椎動物水生到陸生演化過程中的遺傳創新基礎
    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飛躍,也是脊椎動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然而,長期以來,關於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遺傳創新基礎一直知之甚少。根據古生物學和脊椎動物系統學的研究,認為脊椎動物登陸事件發生於有頜類的硬骨魚綱中。硬骨魚綱包含肉鰭魚亞綱和輻鰭魚亞綱。
  • 進化的線索:非種子植物中乙烯前體ACC具有獨立功能
    Nature Plants | 進化線索:非種子植物中乙烯前體ACC具有獨立功能責編 | 逸雲隨著對植物激素功能研究的不斷深入常見植物激素的前體可能有也具有生物學活性,可以獨立地作為信號分子,參與相關的生物學過程。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揭開十億年前的生物進化大事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單細胞到多細胞進化和陸生植物起源的機制,補上了生命進化研究過程中一直缺失的重要節點,對認識整個生命系統起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揭示植物耐熱新機制
    揭示植物通過轉錄因子bZIP60,將應對熱脅迫的兩條主要途徑:未摺疊蛋白響應(UPR)與熱應激響應(HSR)相互聯繫起來,從而為植物耐熱脅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點基因。熱脅迫幹擾蛋白質在合成過程中的正確摺疊,導致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積累。細胞質中的熱休克反應(HSR)系統和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都能感知到錯誤摺疊蛋白的存在,從而減輕熱應激帶來的損害。未摺疊蛋白應答(UPR)和熱激應答(HSR)是兩個進化上保守的保護植物免受熱脅迫的系統,UPR和HSR通常被認為是完全獨立的。
  • 科學家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該研究幫助人們理解復甦植物強悍的生存能力。  復甦植物是一類能忍耐嚴重乾旱脅迫的植物的總稱,在失去自身95%的水分後仍能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維持細胞活力,在水分適宜後又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狀態,這種「Drying without dying」是陸生植物演化出的一種重要特性。復甦植物是研究植物耐脫水機制的特殊模式植物和寶貴的耐旱基因資源植物。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明星受體」備受關注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開花植物進化出了花管粉受精現象,就是通過花粉管把不能運動的精子傳遞到胚珠中卵細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楊維才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進化結果使得受精不再依賴於水環境的存在,所以對開花植物適應陸生環境至關重要。
  • 饒廣遠研究組揭示了植物R2R3-MYB轉錄因子的演化歷史
    R2R3-MYB轉錄因子是植物最大的轉錄因子家族之一,參與了大量植物特有生命現象的調控。前人的研究表明,藻類植物和基部陸生植物基因組編碼的R2R3-MYB轉錄因子相對較少,但種子植物中數量眾多,因此R2R3-MYB轉錄因子在植物中的擴張過程與機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演化生物學問題。
  • 植物所合作揭示活化石銀杏的種群進化歷史
    其進化潛力如何?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葛頌團隊2016年首次與浙江大學傅承新-趙雲鵬團隊、華大基因研究院三方合作聯合發表了銀杏基因組草圖。此次三個團隊再次合作,通過對全球採樣的545個銀杏基因組重測序揭示了活化石銀杏種群進化歷史、避難所及進化潛力。
  • 逆境中心合作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該研究幫助人們理解復甦植物強悍的生存能力。 復甦植物是一類能忍耐嚴重乾旱脅迫的植物的總稱, 在失去自身95%的水分後仍能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維持細胞活力, 在水分適宜後又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狀態,這種 「Drying without dying」是陸生植物演化出的一種重要特性。復甦植物是研究植物耐脫水機制的特殊模式植物和寶貴的耐旱基因資源植物。
  • 華南植物園研究揭示植物抗病響應的新機制
    面對不同環境壓力,植物進化出一套複雜精細的調控機制來響應外界的刺激,以此來實現生存效率的最大化。例如,當植物遭遇病原侵害時,往往會以犧牲正常生長發育為代價,轉移更多的資源用於激活防禦系統來抵抗病菌入侵。然而,未加限制的防禦啟動會浪費了自身有限的資源,不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
  • 華北理工大學王希胤課題組提出多倍體指數,並對植物基因組進化史上...
    在陸生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的進化過程中,同源多倍體和異源多倍體的出現頻率和在進化上的貢獻一直是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基因組序列測定,揭示多倍體在進化史上廣泛且反覆的發生。然而,如何估計不同類型的多倍體在進化中的角色呢?
  • Plant Cell| 揭示春化作用使植物的源庫身份發生逆轉的分子機制
    植物具有非凡的儲存能量的能力,首先是利用光子的能量將碳固定在光合組織器官(源)中。反過來,固定下來的碳被運輸到不同的植物組織(庫),以推動生長和發育。同時,富含碳儲存的庫器官後來可以成為源,因為它們可以調動其儲存的產物來為新出現的源組織供能。植物器官作為庫或源的身份是一個動態過程,既由內源發育信號指定,也由特定環境刺激的響應,這是一個由內源發育信號和特定環境刺激共同決定的動態過程。
  • 地球上的植物是按照什麼樣的規律進化的?
    所以是不是可以這麼說:適應環境就是進化規律。一座山上的草、樹、藤沒有進化高低之分,它們都適應當前環境,它們和萬萬年前的植物有進化,因為當時的環境是簡陋的,所以當時的植物也原始初級。植物是爪子扎進土裡的動物,除了不用移動去擴大捕食範圍,生物形為和動物是一理,進化規律應該也是同樣的法則。那麼最原始的植物是在哪裡進化出來的呢?答案是,它們都來自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