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植物耐熱新機制

2020-09-04 eplants

8月25日,The Plant Cell 在線發表了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Stephen H. Howell教授題為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bZIP60 Links 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to the Heat Stress Response (HSR) in Maize 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揭示植物通過轉錄因子bZIP60,將應對熱脅迫的兩條主要途徑:未摺疊蛋白響應(UPR)與熱應激響應(HSR)相互聯繫起來,從而為植物耐熱脅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點基因。


高溫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植物有多種系統來保護自己免受熱脅迫。熱脅迫幹擾蛋白質在合成過程中的正確摺疊,導致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積累。細胞質中的熱休克反應(HSR)系統和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都能感知到錯誤摺疊蛋白的存在,從而減輕熱應激帶來的損害。未摺疊蛋白應答(UPR)和熱激應答(HSR)是兩個進化上保守的保護植物免受熱脅迫的系統,UPR和HSR通常被認為是完全獨立的。兩者都對熱做出反應,UPR和HSR是否在響應熱脅迫時相互通信,以及UPR對玉米耐熱性的貢獻程度卻知之甚少。

肌醇需要酶(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1,IRE1)是內質網(ER)應激傳感器。激活後,它會剪接bZIP60 mRNA,產生截短的轉錄因子,上調參與未摺疊蛋白反應的基因。先前在擬南芥和玉米幼苗中的研究表明,熱脅迫激活了轉錄因子bZIP60的mRNA的剪接。因此,作者推測bZIP60有可能將兩個途徑聯繫起來。

作者通過人工培養箱模擬了玉米的田間生長條件,在不同的日最高溫度條件下(maximal daily temperature ,MDT,分別設定為31°C, 33°C, 35°C or 37°C)上觀察到了很強的bZIP60 mRNA剪接反應。為了確定其在玉米中的功能,對bZIP60中插入了Mu轉座子的品系bzip60-2品系進行了測試,證明了bzip60-2的熱敏表型與突變位點在bc1F1分離群體中是共分離的,可作為合適的測試材料。進一步發現bzip60-2抑制了營養生長,該缺陷使突變植株對溫度敏感。

通過RNA-seq分析,自噬,葉綠體的變化等分析,比較了突變體與野生型在不同發育階段和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基因表達和生化變化,發現IRE1的激活導致bZIP60 mRNA的剪接,bZIP60 mRNA是UPR的一個可靠的生物標誌物。bZIP60 mRNA編碼核靶向的bZIP60轉錄因子,bZIP60激活A型HSF-HSFTF13的表達,進而上調HSP基因的表達。突變體(bzip60-2)在高溫下鈍化了HSR,並阻止了一組熱休克蛋白(HSP)基因在高溫下的正常上調。關鍵的熱休克因子轉錄因子13(HSFTF13,熱休克因子A6b(HSFA6B)家族成員) 在bzip60-2中的表達受到影響,HSFTF13啟動子被證明是bZIP60在玉米原生質體中的靶標。此外,bzip60-2還抑制了參與葉綠素分解代謝和葉綠體蛋白周轉的基因在高溫下的上調,這些基因也被發現是bZIP60的靶標。

UPR和bZIP60在玉米熱脅迫反應中作用機制模型

綜上所述,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出人意料地促進了玉米的核/細胞質熱休克反應。該發現為植物耐熱脅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點基因。

原文連結:

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plantcell/early/2020/08/25/tpc.20.00260.full.pdf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eplants!

實時共享全球植物科學領域的專業信息發布!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植物地理間斷分布形成可能新機制
    9月7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組商輝等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盧金梅等在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雜誌合作發表論文。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植物響應UV-B脅迫的工作模型三伏天,豔陽高照。在陽光下暴曬的植物如何防曬呢?它們是否也有「防曬霜」呢?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團隊的研究有了新發現,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植物細胞》。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13日,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類黃酮和花青素的積累等。全波段UV-B會引起脅迫,對植物造成損傷。引起脅迫反應的UV-B會破壞DNA,引發活性氧積累,並損害光合作用。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了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的研究論文,本文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植物內源激素油菜素甾醇(BR)在促進植物生長中具有重要功能。劉宏濤研究組之前報導UVR8與內源油菜素甾醇信號轉導中關鍵轉錄因子BIM1,BES1結合,抑制它們的DNA結合活性,從而抑制生長相關基因的轉錄,BR促進生長(Liang et al,2018)。然而,BR信號是否參與UV-B脅迫反應尚不清楚。
  • 華南植物園研究揭示植物抗病響應的新機制
    面對不同環境壓力,植物進化出一套複雜精細的調控機制來響應外界的刺激,以此來實現生存效率的最大化。例如,當植物遭遇病原侵害時,往往會以犧牲正常生長發育為代價,轉移更多的資源用於激活防禦系統來抵抗病菌入侵。然而,未加限制的防禦啟動會浪費了自身有限的資源,不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2018-12-07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細胞壁的完整性對於植物維持生長和抵抗非生物脅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幾年的研究已經表明植物中存在感受細胞壁完整性的受體,包括CrRLK1L家族蛋白和WAK蛋白,但是植物感受細胞壁完整性的具體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1月18日,PLOS Genetic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題目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2019-03-08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子穗發芽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 研究揭示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
    通過改變植株形態可以增加整體受光面積,改善通風狀況,從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生物量,但一直以來,對其中的精細分子的調控機制一直未能解析。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通過改變葉片形態建成揭示了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 植保所科學家揭示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機制
    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獲悉,周雪平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李正和研究團隊在雙生病毒與植物互作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他們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以系統翔實的實驗證據揭示了雙生病毒編碼的一個致病因子通過調控植物內源基因沉默抑制子抵禦寄主防衛反應的新機制。基因沉默(RNA沉默)是植物抵禦病毒侵染的重要防衛機制。目前已知植物病毒均編碼一個或多個RNA沉默抑制子,以抵抗寄主植物RNA沉默介導的防衛反應,但國際科學界對這些抑制子的作用機制了解甚少。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大部分已知的植物病毒由媒介昆蟲傳播,植物蟲傳病毒是制約我國農作物高產穩產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的作物病毒病害研究注重病毒和植物宿主兩方面,但實際參與病毒傳播、病害發生的因子還包括傳毒媒介昆蟲和光照、溫度、氣候、生物周期節律等環境因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化反應,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並存儲為化學能,最終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已知超過1480種植物病毒中,近80%由媒介昆蟲傳播,植物蟲傳病毒是制約我國農作物高產穩產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作物病毒病害的研究注重於病毒和植物宿主兩個方面,而實際上參與病毒傳播、病害發生的因子還有傳毒媒介昆蟲以及光照、溫度、氣候、生物周期節律等環境因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生化反應,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並存儲為化學能,最終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
  •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 2016-06-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該研究通過解析Rubisco乙醯化修飾對其活力調控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光合碳代謝效率適應體內能量狀態的調控新機制。
  •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
    PLoS Biology | 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責編 | 逸雲種子大小決定了植物後代的競爭力由於多倍體在高等植物包括作物中廣泛存在,該發現擴展了對跨倍性雜交種性狀的認識,初步揭示了其中的調控元件,對作物育種遺傳改良的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
  • 微生物所葉健團隊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光作為主要的環境因子,不僅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每個環節,而且同病害的流行爆發緊密相關。然而光是如何影響植物抗病性,病原微生物又是如何適應宿主抗性機制從而促進自身的傳播等問題,尚亟待得到科學解答。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
  • 植物如何「防曬」?上海科學家發現植物不被紫外線「曬傷」新機制
    天熱了,植物如何不被紫外線「曬傷」?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調控植物發育,全波段會引起脅迫,對植物造成損傷。引起脅迫反應的UV-B會破壞DNA,損害光合作用。植物通過積累「防曬霜」類黃酮,已經進化出有效的機制來防止或限制UV-B誘導的損傷。到達地球表面的UV-B水平,由時間、季節、緯度、海拔、樹蔭和許多其他因素決定。植物到底如何適應UV-B水平的變化,協調生長和UV-B脅迫反應,一直不為人所知。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III型核糖核酸酶DCL1、鋅指蛋白SE以及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是miRNA合成複合體的核心組分。已知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能夠影響miRNA的積累,但詳細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朱健康研究組發現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的核心組分SnRK2蛋白激酶能調控miRNA合成途徑中的核心組分,並調控miRNA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