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植物是按照什麼樣的規律進化的?

2020-12-04 易途

今天拿起《物種起源》打算好好學習一翻,序論裡有句話:生物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所以是不是可以這麼說:適應環境就是進化規律。一座山上的草、樹、藤沒有進化高低之分,它們都適應當前環境,它們和萬萬年前的植物有進化,因為當時的環境是簡陋的,所以當時的植物也原始初級。植物是爪子扎進土裡的動物,除了不用移動去擴大捕食範圍,生物形為和動物是一理,進化規律應該也是同樣的法則。

那麼最原始的植物是在哪裡進化出來的呢?

答案是,它們都來自大海。

這是因為早期的地球曾經被海洋覆蓋,因此可以說所有的生命都來自於海洋。大約在35億年前,藻類植物開始在地球上出現。最先進化出來的是藍藻這樣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它沒有細胞核,非常原始,因此能夠適應早期地球的環境。大概過了25億年,也就是約15億年前,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真核藻類生物才進化出來。這些藻類的細胞內已經有葉綠體了,因此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它們生活在水中,繁殖依靠孢子進行。我們常見的紫菜和海帶,就屬於真核藻類植物。

接下來又經歷漫長的時間,大約在三億年前,地球不再被海水包圍,大陸開始慢慢形成。這個時候,苔蘚植物進化出來。為了適應潮溼沼澤的生存環境,它們進化出假根,可以深入到土地中汲取養分。

而後,陸地面積漸漸擴大,最早的陸生植物蕨類植物進化出來。它們有根、莖、葉的分化,可以適應在潮溼的陸地上生存。但是和早期的植物一樣,它們沒有辦法開花,還是只能靠孢子繁殖。這顯然限制了陸生植物的發展。

隨著陸地面積的擴大,植物們也「發現」陸地沒有海洋那樣複雜多變,是相對穩定合適的生存環境。因此,為了陸生植物更好的繁殖發展,裸子植物進化出來。它們的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與此同時,陸生動物也逐漸增多。它們許多以植物為食,也以植物的種子為食。為了面對這種來自動物的威脅,被子植物進化出來。

總結上面的進化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植物的進化無非是按照環境的變遷、自身繁殖的需要進化的。簡單來說就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生命的起源是物質的產生,組合和進化。在45億年前就有生命的開始。最初構成生命的物質是在適合生命的環境裡長期形成或從外星球,太空進入的。例如:蛋白質,胺基酸,碳水化合物等。

植物的起源是類似藻類生物發展出來的,經歷了水向陸地的進化,以及陸地植物向水裡的進化,以致出現菌類,蕨類生物。

植物進化與日照時間,溫度,溼度,空氣成分,土壤的溼度,溫度以及營養成分,PH值密切相關。遵循適宜的環境進化而來。

植物的進化從葉子,枝條,花朵和種子判斷其進化過程。光合作用,寄生,互生,營養來源等是其進化的最終結果。

任何物種的興旺和消亡都是在長期積累的狀況下,在特殊條件下產生的。物種的大爆發和人類的滅亡都要遵循這個規律。每54000年地球就要經歷一次物種的大滅亡和大爆發。

PS:易五月作品,禁止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如果人類進化成食草動物,地球上的植物可能會滅絕
    地球上的動物,如果按照進食的習性來劃分的話,可劃分為三種動物:食草性動物、食肉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是指可食肉或是食草的動物)。而我們人類就屬於雜食性動物之一,並且我們每天都會吃上一些肉。在生活水平和科技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過去,人們想要吃上一頓肉食,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人類的祖先想要吃上一頓肉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才有可能獲得少量的肉,這些代價甚至有可能會讓他們付出寶貴的生命。既然吃肉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為何人類的祖先不進化為食草動物呢?而且地球上的植物有那麼多,吃草應該就不會有生命危險了吧。
  • 地球上進化最成功的動物是人類,那麼最成功的植物是什麼?
    地球上現存的動物有150多萬種,植物有28萬多種,人類是最成功的動物,從生物的形式和繁衍的持續性上看,個人覺得「小麥」是植物中的佼佼者,畢竟小麥可以驅使人類,為它的繁衍花費巨大精力。評論植物也是一樣的,我們不能只看植物的數量,比如某些藻類幾乎在全世界的水域都有,數量種群也巨大,但是藻類屬於低等植物,還有苔蘚、蕨類植物也差不多。從生物學角度看,地球上的植物種類中,被子植物是進化等級最高的,也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的植物,全世界植物有28萬多種,被子植物就佔了差不多20萬種。
  • 植物進化成對人不可見的形態?植物有可能變成動物嗎?
    不同於竹子進化得愈發堅硬,桉樹進化得愈發易燃,貝母的進化是由於人類的行為。通常,植物在自然界的進化由動物捕食和其他植物競爭促成,而貝母卻單單因為人類數千年的長期收割,為求生存,它們表現得僅對人類愈發不可見。幾千年前,貝母就作為一種中藥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中,它的鱗莖形如貝子,因而得名,常入藥用於止咳化瘀。
  • 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的地球上是什麼樣子?
    恐龍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如果不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許恐龍仍然在地球上稱霸,哺乳類雖然更有潛力,卻很難在恐龍的擠壓下進化得像今天這樣繁榮,那麼在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都沒有誕生的時候,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
  • 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的地球上是什麼樣子?
    人類是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但是從人類的歷史來看,其實我們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很短暫,地球有著46億年的漫長歷史,在地球上出現過很多食物鏈霸主,但是在漫長的時間中,沒有任何一個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可以倖存下來。
  • 35億年前,植物已經在地球上出現,但為什麼當時沒有花朵?
    改變地球大氣環境的神奇生物35億年前,當菌類植物和藻類植物登場,這個時候,一種叫「藍細菌」的植物也出現了,它們也是地球上最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們不斷吸收溫室氣體、排出氧氣,很快,地球就進入到最早的生物大滅絕,厭氧生物紛紛死亡,同時,地球也進入到第一次的冰河時期,整個地球被凍住了數億年,一直到21億年前才漸漸復甦。
  • 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進化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物種一直在進化,生命越來越多樣,不同的物種也越來越多。最初生命只存在於水裡,而且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漸漸地,動物開始長出堅硬的身體部位,包括外殼和骨骼結構,植物也變得更加複雜。4億年前,植物第一次出現在陸地上。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第一種陸生動物:千足蟲也出現了。
  • 人類有沒有可能是由植物進化來的?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同一祖先
    地球在這個世界中已經有45億年了,在地球形成之初,是沒有生命的,在過了幾億萬年之後,地球上才陸陸續續出現微生物和其他有機生物,這些微生物構成非常簡單,在後來進化發展中逐漸孕育成新的生命,也是地球中的最古老的祖先誕生了。地球中所有生物都與人類有共同祖先,這種說法有何依據?
  • 怎樣證明地球上的生物是進化而來的?
    從地球生命歷史來看,生物的種類最開始是比較少的,因為接近40億年的生物化石很少,而地球歷史上又經歷過數次生命大滅絕和大爆發,大滅絕好說,是環境不適宜生物生存導致的,可大爆發是為什麼?只能解釋為是原有的生物種群中分化出了一部分進化為新的生物種類。
  • 《規模》一個人、公司或者國家的生長,遵循著什麼樣的規律
    這本書主要說的是,世間萬物,包括生物、城市、國家,等等,它們的增長,到底遵循著什麼樣的邏輯?說白了就是,變大,到底意味著什麼?事先說明,這是一本難度係數非常高的書。但是,值得你花點時間啃下來。你會因此獲得一個神奇的,看待事物的新角度。那就是,你能夠超脫自身的經驗,洞察到這個世界,在更大尺度上的規律。
  • 如果沒有災難,按照人類科技速度,2000年後地球什麼樣?
    可能很多看過《後天》或《2012》的人都知道,現在的人類雖然在地球上堪稱生物界的霸主,但是不管面對地球上的各種自然災害和宇宙間的意外,基本上都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而像我們這樣的文明,在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也沒有辦法測量和計數,所以有一部分人就認為像我們這樣的人類文明在地球上可能已經存在過很多,並且都被毀滅了,而還有一些人的認為,人類的出現是獨一無二的,並且在此之後,人類的文明也將永遠的傳承下去。
  • 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是什麼樣子?
    很久以前,恐龍在地球上漫遊,它們生活,它們捕食,它們殺戮,它們統治。然後地球被一顆和羅德島差不多大的小行星擊中,恐龍滅絕了,哺乳動物崛起,人類隨之出現。然而,在恐龍統治地球之前,地球是什麼樣子?在本章節中,我們將探索在恐龍主宰地球之前,那些統治地球的奇特物種,我們將遇到巨型昆蟲和可怕的節肢動物以及一些人類最早的親戚。
  • 環境是進化的主要因素嗎
    首先說明這只是一個猜想,猜想並非環境導致了進化,或者說根本沒有進化這一說。這種猜想沒有依據沒有論證。為什麼會突然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今天看著一棵樹,在想植物真的進化了嗎。現在地球上最古老的樹4841年,網上查還有9000多年的。
  • 怪異的進化:地球生命的奇幻未來
    按照洛索斯的理解,生物學世界有著無窮的可能性,我們遠遠沒有窺其全貌。「就我個人而言,我絕對不相信我們這顆星球上的生命已經完整詮釋了所有像地球一樣的星球上的全部,甚至是大部分生命的存在方式。」他在書中寫道。 儘管如此,我們很難預測其中哪些可能性會成為最終的歸宿。
  •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的假設,你會接受嗎?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的假設,你會接受嗎?時間一直在流逝,環境也一直在變化,其中生物也在不斷的進化當中,而這裡面也包括人類,由於科技的發展,人類也能夠利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穿上了能夠抵禦寒冷的衣服,因此人類也就不像其他動物一樣單單依靠自己的毛髮,假如未來人類能夠繼續進化,最終將會進化成什麼樣的形態呢?那個時候的我們又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模樣呢?
  • 萬物存在都有其規律,泥土為了滋潤花草的生長,那麼人類呢?
    人類是世界上最高等的生物,幾乎掌控了整個大自然的規律,然而至今為止,人類也沒有搞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達爾文在前兩個世紀之前就已經寫了一本書,書中主要闡述的就是一個生物進化論,但是用這個進化論來闡述人類的發展確實有點片面的,我們一直都把人類跟動物結合在一起來研究,認為人類就是有思想的動物,但也許人類跟動物存在著根本的差距,科學家認為,這個差距也可能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掌控著人類!
  • 中國人的「月份」,是按照月亮圍繞地球轉動規律形成的
    這其實和我們的曆法有關係,中國人的「月份」,是按照月亮圍繞地球轉動規律形成的。簡單理解就是月亮運動的軌跡也是有差池的,平均下來,每個月總少那麼一天半。一年、兩年、三年積累下來,就攢下了一個月。糧食緊缺,自然就出現要用其他植物充飢的情況,也就有了「吃樹葉」的說法。閏四月,有何禁忌?雖然咱們不迷信,但老祖宗長年積累下來的自然規律還是頗有道理,隨著這些經驗也流傳下來很多禁忌習俗。
  • 4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呢?魚類「稱霸」世界?
    距今人類是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了。可以說是人類現在主宰著整個地球,並且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和各方面都與人類的生活活動息息相關。探索浩瀚的宇宙到達深奧的海洋已經不再是古時期人們所幻想的事情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這些幻想逐步成了現實。
  • 地球四億年前,恐龍和人類沒有誕生,當時是什麼樣子?
    人類是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但是從人類的歷史來看,其實我們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很短暫,地球有著46億年的漫長歷史,在地球上出現過很多食物鏈霸主,但是在漫長的時間中,沒有任何一個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可以倖存下來。
  • 如果月亮從未形成,地球上會是什麼樣子?
    ,很難想像沒有月亮我們該怎麼辦,但是為了科學起見,我們假設世界上沒有月亮,地球將會怎樣?人類還會存在嗎?生命會是什麼樣子?這裡是濤濤隨記,本篇文章介紹如果月亮從未形成, 地球上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認為月球起源於碰撞飛濺,大碰撞假說也稱為大飛濺理論,假定有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稱作提亞,45億年前撞擊了地球,碰撞將蒸發的地殼粒子拋入太空,這時 地球還處於嬰兒期,誕生只有3000萬到5000萬年,主要由熔巖組成,一些科學家將早期的地球稱為蓋亞,隨著時間推移 蓋亞和提亞的碎片,受地球引力作用結合到一起,形成了我們現在熟悉和喜愛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