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全球大象數量不斷減少 或被逼入滅絕境地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導 英媒稱,在位於烏幹達西部的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的邊緣,農民們整晚奮力敲著鼓嚇走對他們來說最具破壞性的敵人——大象。在附近的布恩迪(Bwindi)雨林,小群倖存的草原象(savannah elephant)遠離了它們日益縮小的自然棲息地,適應了躲在樹蔭下的隱蔽生活。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10日報導,縱觀整個非洲,大象和人類正處於激烈的衝突之中。人類即將贏得勝利。100年前,這片大陸上生存著1000萬頭大象。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大象的數量銳減至130萬頭。大象的生存範圍也是一樣,象群的棲息地越來越小,分布的國家也日益減少。

報導稱,如今,非洲僅存40萬頭大象,將近三分之一分布在波札那這個相對安全的天堂。「大象的故事就是一個不斷後退的故事,」保護組織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執行長派屈克·貝爾然(Patrick Bergin)表示。

如果說失去棲息地是大象最大的問題,那麼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非洲是全世界人口生育率最高的地區。未來30年,非洲的人口將增加一倍,達到20億人。之後再過50年,非洲人口可能再次翻番。此外,這裡還存在屠殺。在20世紀,獵殺大象的是熱衷狩獵遊戲的白人。到了21世紀,是亞洲的象牙收藏者,他們的品味愛好和財富催生了盜獵產業。

這不是人類首次把哺乳動物推向滅絕境地。《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把我們稱為「生態系統的連環殺手」。劍齒虎曾經生存了3000萬年。它們與人類首次接觸後的2000年內,劍齒虎永遠地消失了。同樣的命運降臨在一系列物種身上,從猛獁象和乳齒象(大象的遠親)到大地懶。人類在發明車輪以前,已經毀滅了一半的大型陸棲動物。

報導稱,如果說人類是不可控制的連環殺手,那麼大象的命運無疑已經註定。它們將不可避免地走上美洲獅的老路。最樂觀的情況是,它們被逼到近乎滅絕的地步,保留在一些城市動物園和全副武裝的保護區內。或者人類能做什麼來使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維持在現有數量?有兩種策略可以阻止大象滅絕。遺憾的是,這兩種策略可以說是背向而馳。

一種策略是強化《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下1990年頒布的象牙貿易禁令。最近一次CITES締約方大會剛剛在南非舉行。

該策略存在明顯的缺點。從古柯鹼到卡拉什尼科夫(Kalashnikov)衝鋒鎗,所有禁令的結果都是可以預見的:價格攀升。這無法阻止偷獵行為,反而會刺激偷獵。即使出現奇蹟,政策起到作用、象牙失去了經濟價值,非洲農民也不得不對付毫無價值、四處獵食的象群。除了天生的優點之外,大象的價值只有在當地人從遊客身上獲得好處時才能體現。

報導稱,另一個截然相反的辦法是讓象牙貿易完全合法化。和貨幣貶值一樣,該策略是迫使「大象貶值」。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中將會湧入庫存象牙,當局可以實施「收穫」象牙的機制。希望在於這將使得象牙價格降到低於偷獵成本的水平。可以稱之為合法象牙。

「可持續收穫」方法有其優點。但是,現在再嘗試可能為時已晚。貝爾然稱,現在人類太多,而大象太少,象牙貿易合法化可能會敲響大象滅絕的喪鐘。

1997年和2008年兩次試驗性的拍賣,通過創造「可交換」象牙而為非法貿易注入了活力。不過,如果部分合法化這條路行不通,那麼長達25年的禁令也一樣。大象數量再次急劇減少。

但是更大的問題是人類和野生動物能否並存。非洲地域遼闊,超過美國、中國、印度和西歐的面積總和。但是對大象來說,世界正在縮小。

除非非洲各國政府通力合作保護原野和連接走廊永久地免受開發的威脅,否則關於象牙貿易的爭論只能成為餘興談資。這就像房間裡的乳齒象,豈能視而不見。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象偷獵活動連續5年減少 全球截獲象牙數量創新高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導 英媒稱,一項報告顯示,去年全球範圍內截獲的象牙數量突破歷史記錄,非洲大象偷獵活動也連續第五年下降。但有關機構認為,還不應該放鬆警惕。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24日報導,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的這份報告表示,去年有大約40噸偷運象牙被追回。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非洲大象數量大幅減少?9年後或局部滅絕
    一項歷時兩年的調查顯示,非洲稀樹草原上的大象數量大幅減少,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9年後可能減半,出現局部滅絕。根據名為「大型大象普查」的這項調查,除納米比亞、南蘇丹、中非共和國這三個國家之外,非洲稀樹草原上的大象數量為35.2萬頭,比之前估計的少得多。調查報告發表在PeerJ期刊上。
  • 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來源:參考消息網(資料圖 視覺中國)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報導稱,雖然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大型動物滅絕所致,但是由於一些體型較大的動物被迫棲息在縮小了的生活環境中,它們的體積實際上可能要縮小。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英媒:全球僅剩80頭
    26 14:52:54 來源: 新華社新聞 舉報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
  • 【遊俠導讀】目前,全球大象數量持續減少,尤其是受到象牙工藝品...
    據美國網站報導,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全球大象數量在100萬頭以上,而十年之後大約有60萬頭大象慘遭屠殺,死於人們對象牙工藝品的瘋狂追捧。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塞繆爾-瓦塞爾(Samuel Wasser)稱,現今,非洲大象數量不足40萬頭。
  • 野生動物的滅絕,會加劇全球變暖?-虎嗅網
    眾所周知,全球變暖的一大元兇是二氧化碳。為了緩解全球變暖的問題,除了控制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之外,保護森林植被也得到了重視。因為森林中的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中的碳轉化成自己生長所需的有機物,從而有效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盜獵猖獗,非洲象數量急劇減少
    象牙對於大象來說非常重要,有防衛、覓食、尋偶等多方面的作用。科研人員表示,沒有象牙的大象是「殘疾的」。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此前公布的報告,象牙盜獵猖獗導致非洲象數量在2006—2015年期間減少了約20%。過去10年是非洲象盜獵最為猖獗的10年,估計現階段非洲象數量約為41.5萬頭,較2006年減少了11.1萬頭。
  • 關於瀕臨滅絕的大象:一些你需要知道的關鍵事實
    而在非洲,大象的足跡則北至地中海沿岸,南到好望角一帶。大象主要棲息於熱帶草原地帶。然而無論是撒哈拉、納米比亞沙漠,還是盧安達和婆羅洲的熱帶雨林,許多其他地形中也依然可以見到大象的蹤跡。如今大象的活動範圍已經開始縮減,在中東、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北非以及中國大部分地區,大象已經幾近滅絕。幾乎所有地方,可供這些龐大的野生動物生存的棲息地都在不斷縮小。
  • 法媒:過去3年在非洲有超過6萬頭大象被屠殺
    野生大象【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媒「20minutes.fr」7月9日援引法新社報導,近年來,非洲大象生存仍不斷受到人類威脅,《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要求更多國家加入嚴厲打擊象牙走私行列。報導稱,在非洲,過去3年就有超過6萬頭大象被屠殺。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據措納估計,落葉期從推遲到提前的轉變相當於全球溫帶森林每年減少大約10億噸碳存儲,約佔人類每年碳排放的十分之一。他說:「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很多國家都無法抵禦新冠病毒,在人類面臨新冠的死亡威脅,尋求疫苗以及治癒的方法時,英國《新科學家》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表示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抗疫不力,英媒: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很多國家都無法抵禦新冠病毒,在人類面臨新冠的死亡威脅,尋求疫苗以及治癒的方法時,英國《新科學家》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表示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 "水城"威尼斯沒水了 英媒:"超級藍血月"惹的禍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2018年1月31日晚,百年一遇的超級藍血月吸引了全球關注。而英媒稱,威尼斯缺水的原因竟然是近來備受關注的「超級藍血月」。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月31號晚,152年一遇的「超級藍血月」吸引了全球關注,而這百年一遇的奇觀吸引人們關注的同時,還給義大利東著名旅遊城市威尼斯帶來了極寒天氣和低潮,而乾冷的氣候和低潮是導致威尼斯水道乾涸的主要原因。
  • 英媒:地球若沒有人類 北歐將是哺乳動物的天堂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英媒稱,如果地球上沒有人類,現在北歐大部分地區也許是狼、駝鹿、熊和大象等生物的家園。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21日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如果沒有人類破壞生態系統,地球上大部分地區應該類似於非洲塞倫蓋蒂平原。
  • 非洲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實戰爭除了會造成我們人類大量的死亡之外,生活在自然界之中的很多野生動物的滅絕,也跟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就說非洲這個地區吧,這裡原先生存著很多的野生動物,而且數量一直非常的穩定,不過就因為這裡頻繁的出現武裝衝突,所以導致很多的野生動物數量在大量的減少。
  • 非洲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全球倡導保護野生象群!
    這兩家動物園認為,史瓦帝尼大象數量過多。但「挽救野生大象聯盟」說,史瓦帝尼大象數量過多是相對而言,這個非洲小國的兩個保留地中,總共才有36頭大象。 「挽救野生大象聯盟」是由英國和美國的三家動物保護組織組成。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因象牙自古以來被視為珍貴之物,收藏者眾多,故而令到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大象長期遭到人類屠殺,現已被列入瀕危物種之一。
  • 英媒:超九成鳥類「生命密碼」被揭開
    英媒稱,科學家已對鳥類譜系圖幾乎每個分支的物種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和記錄,基因組是基因的構成方式,也稱為「生命密碼」。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11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登錄了363個物種的基因組,其中包括267個首次測序的物種。該列表包含了世界上超過92%的鳥類。
  • 英媒:中國國寶大熊貓超2000隻,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
    由於中國境內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的現狀由「瀕危」改為「易危」。  中國政府在保護大熊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切實有效的,經多年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已經脫離滅絕的邊緣。靈長類動物學家、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首席動物保護官員約翰·魯濱遜也肯定了中國在大熊貓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
  • 20年中數量減少90%,中華穿山甲已成功能性滅絕,怎樣再去拯救它
    穿山甲是一種很奇特的動物,它是唯一長有大型護甲形鱗片的哺乳動物,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哺乳動物真獸綱中的鱗甲目,而鱗甲目中也只有穿山甲這一種動物,歸類為鱗甲目中的穿山甲科穿山甲屬,因此不僅是在動物數量上屬於稀有的瀕危動物,在生物學分類中也是非常獨特和稀有。